歙(Shè)縣,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面積2122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人口49萬?;罩萘h之一, 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徽班)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榮譽稱號。
歙縣于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歙縣古城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并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東南鄒魯“、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禮儀之邦“等美稱。2014年歙縣古徽州文化旅游區入選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歙縣自秦建制以來,歷為郡、州、路、府所在地 ,是古徽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筑藝術的博物館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歙縣位于安徽省南部,地處東經118°15′~118°53′,北緯29°30′~30°7′,屬于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區。東北與績溪縣和浙江省臨安市交界,東南與浙江省淳安縣、開化縣毗連,西南與屯溪區、休寧縣相鄰,西北與徽州區、黃山區接壤。
地貌
歙縣境內早元古代期,為沉積數千米的淺海碎屑巖地槽區。呂梁地質運動后,地殼褶皺隆起,形成走向北東的褶皺基底構造層。印支期、燕山期境內造山運動強烈,伴隨有大量酸性、中性巖漿活動,形成黃山、許村、徽城、佛嶺等地花崗巖體;周家村以北,杞梓里、三陽以南,以及仰坦至小洲的安山巖、流紋巖等地火成巖體。第四系新構造運動中,地層發生強烈傾升,河流改道,形成一至二級和三至四級階梯,漸江、豐樂河、布射河、富資河、揚之河、練江兩岸分布有第四系紅色粘土,近代河流沖積物分布于河谷兩岸階地和河漫灘。境內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系均有地層形成,特點是南部地層古老,北部較為年輕。境內地層比較齊全,巖石種類繁多,巖性差異很大,地貌景觀各異。
西北有黃山聳立,東至東南被天目山、白際山屏蔽,位于皖浙邊境的清涼峰海拔1787.4米,為天目山主峰,海拔高度在安徽省內僅次于黃山。
氣候
地處皖南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
氣溫 歙縣在1960—1987年的28年中,年平均氣溫為16.3℃,區域分配沿河谷、平販一帶高,南、北山區低,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為-12.7℃(出現于1970年1月15日);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為27.9℃,極端最高氣溫為40.8℃(出現于1978年9月3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大于等于10℃,80%保證率的初日在3月15日,終日在11月15日,持續236天,積溫為5174.7℃。
地溫 歙縣多年平均地面溫度為18.8℃,地中(10厘米深處)溫度為17.8℃,地面極端最低溫度為-16.3℃(1977年),極端最高溫度為70.9℃(1978年)。
降水 歙縣多年平均降水日數154.3天,降水量為1536.2毫米,屬皖南多雨區。其中,處于作物生長的暖季 (4—10月)降水量為113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6%,冷季(11月—次年3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6.4%。年最多降水量2264.4毫米(1983年),最少1159.2毫米(1963年),極差1105.2毫米;年平均相對溫度為78%,各月變幅較小,在75—81%之間,4—7月最高,達79—81%,12月至次年2月最低,僅75—76%;年均蒸發量1270.0毫米,年干燥度為0.71。
日照 歙縣日照時數,按30度南計算,可照時數為4426.3小時(閏年4437.4小時),實際日照時數為1928.3小時,約占可照時數的44%。7—10月日照時數占可照時數的54%,最多日照時數為8月,平均占可照時數的59.8%,個別年份達80.7%(1967年),最少為3月,占可照時數的32%,1960年3月只占17%;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13.1千卡/平方厘米。其中,4—10月,太陽輻射量為79.7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的71%,月輻射量最大值出現在7月,為14.4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出現在12月,為5.9千卡/平方厘米。
霜雪 平均初霜期11月10日,最早初霜日10月24日(1968年)。平均終霜期3月23日,最遲終霜日4月14日(1970年)。多年平均無霜期230.9天,最長無霜期253天(1972年),最短無霜期208天(1960年)。從地區差異看,城區附近無霜期長,南北山區短。平均年度積雪9.9天,最長27天(1977年)。1971年無積雪,終雪期一般年份在清明前后,1987年4月14日下雪,為近28年來的最遲終雪期。
水文
歙縣境內地表水主要是河水,也有部分山峰頂部的天池、天湖水;地下水有孔隙水、巖溶水和裂隙水。歙縣水資源總量為22.13億立方米,均由大氣降水補給,其水文特性深受地形、氣候影響。山地、谷地與其過渡地帶之間,年降雨量的差值分別為250毫米和200毫米;而豐水、枯水與其過渡季節之間,季降雨量的差值則分別為350毫米和220毫米。降雨量的地域、季節分配,差異顯著。歙縣地表、地下水,屬山泉、礦泉水,已發現含鍶偏硅酸等多種優質礦泉水。
歙縣河流,按地形和流向,可分發源于西北部黃山山脈、東北部天目山脈、東南部白際山脈三部分。其中,除富溪鄉滔湖山的湖水流入香溪,屬青弋江水系外,其余均匯流新安江,統屬新安江水系。 新安江自徽州區入境,納練江、昌源河等支流,曲折東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島湖。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04年,歙縣轄13個鎮、15個鄉: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里鎮、霞坑鎮、岔口鎮、街口鎮、王村鎮、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交通
編輯
高速公路
歙縣境內有G56杭瑞高速經過,有歙縣、三陽出口或經G3京臺高速巖寺(潛口)出口,溧黃高速有歙縣出口(即為杭瑞高速歙縣出口),正在建設的黃千高速橫穿歙縣。
公交
1路 泊仕莊園—南源口(主要站點:火車站、徽商大宅院、徽州府衙、古城景區游客服務中心、漁梁景區)
首末班運行時間:冬季早6:30—晚17:40;夏季早6:20—晚18:00
2路 影劇院—牌坊群(主要站點:公路客運站、縣政府、徽州府衙、古城景區游客服務中心)
首末班運行時間:冬季早6:30—晚18:00;夏季早6:20—晚18:00
3路 二中(歙縣新安中學)—牌頭交管站(主要站點:老汽車站、徽園、縣醫院、行知中學、金三角)
首末班運行時間:縣奔馬公交公司將根據新安學校的上、下學時間另行安排公交車輛接送師生,確保新安中學師生的出行。其它運行時間為冬季早6:30—晚17:50;夏季徽園早6:20—晚18:00
4路 公路客運站—桂林(主要站點:火車站、徽園、縣醫院、政務中心)
首末班運行時間:冬季早6:30—晚17:40;夏季早6:20—晚18:00
富堨城鄉公交線路 富堨(公交客運站)—公路客運站
首末班運行時間:冬季早6:20—18:00;夏季早6:00—晚18:00
雄村城鄉公交線路 雄村(航步)—歙縣新安中學
首末班運行時間:冬季早6:20—晚18:00;夏季早6:00—晚18:20。
票價:1路線:全程3元。其中泊仕莊園→潭渡中學1元,潭渡中學→塘塢口1元,塘塢口→南源口終點站1元。
2路線:全程2元。其中影劇院→鄭村鎮政府1元,鄭村鎮政府→牌坊群1元。
3路線:全程2元。其中(歙縣新安中學)縣二中→金山角1元,金山角→牌頭交通管理站1元。
4路線:全程2元。新汽車站→政務中心1元,政務中心→桂林終點站1元。
鐵路
皖贛鐵路穿境而過,正在建設的京福、黃杭高鐵以及皖贛鐵路復線從縣域通過。京福、黃杭、皖贛復線三條高鐵
合??蛯lh站前區規劃設歙縣北站。黃杭客專在歙縣境內設有歙縣北站、三陽站兩個客運站。其中京??瓦\專線預計于2014年底開通,黃杭高鐵計劃于2014年開工,2018年通車。皖贛鐵路復線項目暫緩建設。
由于歙縣站等級較低,經行皖贛鐵路的部分列車不??快h站,可從績溪縣站或黃山站換乘。旅游
編輯
歙縣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并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
八角許國石坊城”,境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旅游資源極為豐富?!?/span>
許國石坊、棠樾牌坊群、漁梁壩、鄭氏宗祠、竹山書院、許村古建筑群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安碑園石刻、漸江墓、長慶寺塔、太平橋、南譙樓、忠烈祠坊、圣僧庵壁畫、黃賓虹故居、貞白里坊、新州石塔、方春福宅、張林福宅、方士載宅、豐口四面坊、殷尚書坊及大司徒坊、潘氏宗祠、吳氏宗祠、風雨廊橋、東譙樓、徽州府衙、敬本堂、曹氏二宅、稠墅牌坊群、天心堂、棠樾古民居、員公支祠、周氏宗祠、汪華墓、昱嶺關、大母堨、昌溪廟坦及水口、紫陽橋、葉村洪氏宗祠、萬年橋、太湖祠、槐塘雙坊、石潭吳氏宗祠、 巴慰祖宅、 徽州府衙、蕃村鮑氏宗祠、王氏故宅、鄭村和義堂、 雄村五石坊、吳承仕宅、張曙故居、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徽州國家森林公園、清涼峰國家自然保護區。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徽州古城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歙縣雄村景區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明萬歷十二年( 1584)建,坊石質為礫凝灰巖(茶園青石,又稱黟縣青),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長11.56米。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樓式,東、西二面依四柱三樓沖天柱式,結構穩固,造型豐滿。石坊施以仿木構建筑彩繪的雕飾,圖案典雅,刀法嫻熟。許國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綜合體現了石坊建造技藝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樓沖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數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全國獨一無二??沙?/span>1或2路公交車至游客中心或徽州府衙站。
徽州府衙
宋紹熙年間(1191-1194),州衙毀于大火,隨后重建。明初,衛國公鄧愈改為行樞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復為
徽州府衙(3張)
府治。之后,正統、崇禎曾兩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約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著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規制,采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對徽州府衙進行了修建?;罩莞每傉嫉孛娣e2.4公頃,建筑面積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譙樓、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整體建筑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體現了徽派建筑的精髓??沙?/span>1或2路公交車至游客中心或徽州府衙站。
漁梁壩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位于歙縣城南1公里處的練江中,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邊側有許多叉口,拾級而下,使可下到漁梁壩。漁梁壩壩長143米,底寬27米,
漁梁壩(11張)
頂寬6米,高約5米,壩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堅石壘砌而成,每塊石頭重達噸余。它們壘砌的建筑方法科學、巧妙,有專家認為,漁梁壩的設計、建設和功能,均可與橫臥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稱作“江南都江堰”。
2005年,漁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漁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沙?/span>1路公交車至漁梁景區站或乘坐1或2路車至漁梁景區西入口(香格里拉小區)站。
斗山街
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 古牌坊于一體的旅游文化景點。
城內斗山街(2張)
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貞節坊”等等??沙?/span>1或2路公交車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800米。
新安碑園 太白樓
新安碑園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園林式建筑,它憑太白樓,靠披云峰,借練江水,臨太平橋,以曲折有致而又含豐富的借景表現手法,依山傍水而筑,顯得幽深而奇巧。它因陳列了兩套著名帖刻《余清齋》和《清鑒堂》而馳名。整個園林由真賞亭庭院、小天都庭院、兩清堂庭院、披云小筑庭院等部分組成。
太白樓,徽派樓宇式建筑。它背靠披云山峰,面臨練江水,原為一座灑肆。唐代詩人李白來歙訪隱士許宣平不遇,曾在此飲酒,后人為紀念李白,特將酒肆改名為“太白樓”??沙?/span>1或2路公交車至游客中心站后經太平橋步行400米。
南譙樓
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據地方志記載,此樓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沙?/span>1或2路公交車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400米。
徽園
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在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建成開園,再現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粉墻黛瓦,鱗次錯落,雕刻精美,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徽派建筑、雕刻之精華。“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走進徽園,就如走進了婉約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沙?/span>3或4路公交車至徽園站。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位于歙縣縣城練江之西,與練江之東的徽州古城遙遙相對,故亦稱“西園”?;丈檀笳和昝乐噩F了明
代建筑肥梁瘦柱、簡約舒展,清朝及民國建筑內涵豐富、雕飾細膩的特征風貌。
由歙縣20所瀕危的明、清、民國時期的徽派建筑異地拆遷而成??沙?/span>1路公交車至徽商大宅院站。
棠樾牌坊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景區,棠樾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組成,明代三座,
棠樾牌坊群(9張)
清代四座,幾乎全部采用石料筑成,是體現明清兩代牌坊建筑藝術的精品之作,于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許村古建筑群
坐落于縣城西北20公里,地處黃山主脈箬嶺南麓。唐末,許氏遷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許村。明清時
期,徽商興盛發達,村落建設迅速發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觀亭、高陽廊橋、五馬坊、雙壽承恩坊、觀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許社林宅、許聲遠宅、許有章宅等。1996年許村整體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許村古建筑群(15處)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雄村景區
國家4A景區,是一座教育發達、人才輩出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許承堯稱“吾鄉昔宦達,首數雄村曹”。主要景點有竹山書院、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桃花壩、慈光庵、小南海??沙诵鄞宄青l公交線路至雄村。
昌溪景區
昌溪是古徽州歙縣境內的一個歷史、文化、生態古村。它位于歙縣南部山區,從歙南名鎮深渡至昌溪大約五公里左右,它坐落在千島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經的皖南山間盆地中,四周群山環繞山青水秀。是一個歷史、文化古村。昌溪歷來被稱為“歙南第一村”。村內分上村和下村,上村為吳氏古村,下村為周氏古村(又叫周邦頭)。昌溪村始建于唐,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境內不僅存有 “員公支祠”、“周氏宗祠”等省保單位,還有保存完整的“燕窩山莊”、“九子巷”、 “周氏古村”三個古民居建筑群。
新安江山水畫廊
全長約百里,是黃山——徽州古城歙縣——千島湖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新安江山水畫廊兩岸生態環境極佳,呈現高山林、山中茶、低山果、水中魚的立體生態格局,與掩映其間的粉墻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輝映。
擱船尖
擱船尖風景區地處北緯30°神秘地帶。位于歙縣金川鄉境內,與浙江省臨安、淳安兩縣交界,隸屬
天下第一心天目山脈的余脈白際山脈。民間稱為六甲嶺上,有三十六道天門坎,當地人稱石門。七巔十三峰,主峰擱船尖海拔1481米,曾經是陳碩真、方臘、朱元璋明教農民起義的原浙西總壇圣地,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摩尼教(明教)總壇遺址,以船隱其教義而命名。
陶行知紀念館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大學時代曾名知行,歙縣黃潭源村人。他于1917年從美國學成歸國,著力推行平民教育,創辦南京曉莊師范學校,推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陶行知紀念館位于歙縣城內中和街。1984年由崇一學堂舊址改建,1991年和2003年兩次擴建,占地1700平方米。紀念館大門為南向,用青灰色水磨磚砌,大方磚門額鐫刻胡耀邦手書“陶行知紀念館”六個填金大字。門廳正中設陶行知全身漢白玉坐像,二樓為展廳,陳列陶行知生平介紹和有關文獻、實物,廳后為崇一學堂舊址??沙?/span>1或2路公交車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