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是青島市內三區之一。市北區位于青島市中部偏南,南接市南區,北連李滄區,東鄰嶗山區,西瀕膠州灣。2010年市北區總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83萬人。市北區政府駐敦化路街道。市北區境內氣候屬海洋性,年平均氣溫12℃左右,年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 市北區是商業繁榮的老城區,膠州路、遼寧路、聊城路、威海路、延安路等街道兩側商店云集。青島輪渡、青島港客運站、小港碼頭等落此。名勝古跡有于海云庵、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太平山等。
水文
海泊河是市北區唯一的河流,是浮山北麓一條注入膠州灣的間歇性河流。發源于洪山、錯埠嶺一帶,河流長度約9千米。河流流向變化:從源頭到西吳家村為北東向,而后轉為北西向。該河流在長途站附近成為市北區與四方區的分界線。
氣候
市北區地處青島市中南部,受青島市優良氣候環境的影響,區境空氣濕潤、降水適中、雨熱同季。區境年平均氣溫為12.7 ℃;各月平均氣溫8月份最高,為25.3℃;1月份最低,為-0.5℃;氣溫年較差為25.8℃。極端最高氣溫曾達38.9℃,極端最低氣溫曾達-14.3℃。年平均降水量為662.1毫米,降水量最多年份曾達1253.4毫米。年平均風速為5.2米/秒,以南南東風出現頻率最高,是區境的主導風向,其次為北北西風。累年最大風速曾達32.0米/秒,極大風速曾達35.6米/秒。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1%,日照時數為248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6%,蒸發量為1357.3毫米,霧日為52天,降雪日數為14.7天。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區內土壤有3種類型,即棕壤性土、褐土性土和鹽化土,以棕壤性土為主。這3類土壤在區內分布不同。棕壤性土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山地的剝蝕殘丘上部;鹽化土則分布于沿海地帶。
水資源
地表水區內的地表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形成的天然河川徑流。由于受地理位置、氣候和下墊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其地表水資源量不但貧乏,而且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布和區域分布不均。隨著本區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部分大氣降水進入城市雨水管網,最后通過暗渠、明溝進入海泊河。地下水區內的地下水可分為4種類型,即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類裂隙巖溶水、基巖裂隙水。大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是依靠大氣降水補給,海泊河下游地帶以河水補給為主。其排泄形式以潛流垂直蒸發為主,平行排泄量較少。地下水位變化決定降雨周期變化,并受降雨與人工開采雙重因素制約。
植物資源
區內有雪松、青柏、櫻花、碧桃、紫薇、金銀木、龍爪槐等名貴花木達200多種。木本植物種類貧乏,常見種有毛白楊、榆、刺槐、旱柳、棉槐、楸、泡桐、加拿大楊及雜交類型等用材樹種和經濟樹種。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2010年市北區生產總值實現280億元,增長13%。區級財政收入實現16.8億元,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04億元,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億元,增長25%。實際利用內資34.6億元,增長18.5%。實際到賬外資完成1.3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完成12億美元,增長30%。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330.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56.19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274.26億元,增長9%。二次產業比例為17∶83。1~11月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31億元,增長16.9%。
第一產業
2012年,市北區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64.73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農業產值15.21億元,林業產值0.38億元,牧業產值20.48億元,漁業產值27.5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1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6.2%、2.0%、2.5%、6.6%。
第二產業
2012年,市北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增長18.7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8億元,增長24.6%;實現利稅7.1億元,下降25%;實現利潤3.0億元,增長﹣44.4%。企業虧損面為31.0%,增加1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實現進出口總額19.77億美元,增長20%,其中出口11.73億美元,增長4.6%。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1項,合同外資額26468萬美元,增長150.2%;實際利用外資16053萬美元,增長50.3%。新批境外企業(機構)4家,協議投資總額7508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7955萬美元,增長39.8%;外派人員530人次;對外勞務合作外派人員102人次,增長102%。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事業
1996年,市北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家,轄區內的青島科技街,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6年被評為中國科技工作先進區。 2012年,市北區獲市級及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11項,其中獲得省科技獎勵3項。專利申請量699件,授權專利346件。
教育事業
1996年,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區屬小學中,現有省級規范化學校1所,市級規范化學校8所,各類特色學校5所,榮獲省“素質教育先進區”稱號。 2010年,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順利開學,有效緩解了東部城區入學難問題。2012年,市北區有初中12所,在校生1.08萬人;小學38所,在校生2.3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63人。
文化事業
1996年,文化工作堅持為廣大群眾服務的方向,每年一度的元宵山會——蘿卜會已成為青島市主要的春節民俗活動之一,夏季文化活動月、金秋合唱周、全民健身運動等社區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社區文化站、圖書室、文化廣場建設不斷擴大,青島山炮臺遺址建設被市政府列入1997年重點實事之一,并被確定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評為中國文化工作先進區。 2010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950余場次。2011年舉辦了市北區“歡樂美食節”。美食獎項的評選共設“十佳新星店”、“十佳衛生店”、“十佳創新菜”、“十佳服務員”、“十佳名小吃”等五個獎項。2012年,市北區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檔案館1處。
醫療事業
1996年,區內現有市級綜合醫院1家,市級??漆t院6家,區屬綜合醫院3家。積極開展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在16個街道辦事處建立了社區醫療診所,區屬醫院的??苹接辛诵碌奶岣?,衛生執法和衛生防疫工作進一步加強。 2010年,14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門診均次費用平均下降28%,523種基本藥物價格平均下降30%。2012年,市北區有衛生機構335所。其中,醫院、衛生院 31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2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5899張,衛生技術人員774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3107人,注冊護士3524人。
計劃生育
1996年,計劃生育工作堅持以流動人口管理為重點,全面完成計劃生育各項考核指標,榮獲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區”稱號,連續第五年保持省“計劃生育工作‘三為主’先進區”稱號,并在全省率先創辦計劃生育志愿者服務基地,計生協會工作得到國家計生協會表彰。市北區已連續3次被授予省級精神文明先進區,連續2次被評為省級雙擁模范區稱號,1997年被首批授予全省社區服務示范區,連續5年被評為市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區。
就業幫扶
2010年,安置失業人員就業4.14萬人,完成市政府下達任務的180%。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153萬元、創業扶持金1127萬元,幫扶2900人走上自主創業道路。全面落實393套廉租住房和1407套經濟適用住房配建指標,467套廉租住房實現配租。新增供熱面積137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7萬戶。著重做好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發放各類保險金6700萬元。風景名勝編輯青島民俗館青島民俗館位于青島市興隆路1號,毗鄰享有盛名的海云庵,占地面積2400余平方米。青島民俗館共分序廳、民俗風情、港口風情和城市風情四大展區,共計29個板塊。 海云庵海云庵又稱大士庵,坐落在四方區海云街1號。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清同治《即墨縣志》記載:“海云庵在縣西南九十里?!焙T柒质菎魃缴袂鍖m的下院,屬地方性會首廟宇。 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坐落于青島市四方區海岸路18號,該房屋營造于1904年。舊址紀念館全部房屋占地面積4069平方米,建筑面積840多平方米。 青島煙草博物館青島煙草博物館坐落在華陽路20號,原青島頤中卷煙廠老廠區舊址。 青島電視觀光塔青島電視觀光塔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櫸林公園內海拔116米高的太平山上,塔體高232米,海拔高度為348米,為全鋼結構建筑,被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權威評定為“中國第一鋼塔”,可同時發射11套廣播電視節目,是青島最高的旅游景點。 青島紡織博物館青島紡織博物館座落于青島市市北區國家AAAA級景區青島天幕城內,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