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縣隸屬于湖南省婁底市,成立于1951年,以縣境內有兩座山峰相對聳立而得名。雙峰縣東鄰湘潭、衡山,南接衡陽,西毗邵東、漣源,北界婁底、湘鄉。東西寬61公里,南北長59.2公里。面積1715.14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0.81%??側丝?5.8萬人(2013年)。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h政府駐永豐鎮。雙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西高東低,丘陵、平原相間。2013年,雙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69億元。名勝古跡有黃巢山、仙神寨、永豐橋、曾國藩故居,蔡和森紀念館等。 雙峰歷史悠久,名人輩出,享有“國藩故里,湘軍搖籃,女杰之鄉”之譽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永豐鎮、荷葉鎮、井字鎮、梓門橋鎮、杏子鋪鎮、走馬街鎮、蛇形山鎮、洪山殿鎮、甘棠鎮、三塘鋪鎮、青樹坪鎮、花門鎮、鎖石鎮、石牛鄉、沙塘鄉、印塘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雙峰縣地理座標東經111°51'43''一112°31'7'',北緯27°12'31"--27°41'51''。東毗衡山、湘潭,南靠衡陽、漣源,北與湘鄉為鄰,縣境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9.2公里,行政轄區總面積17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雙峰縣境域地貌形態呈四周山地崛起、中部崗平相間的立體輪廓,地貌類型呈山地連片、崗丘交錯、平地綿展的組合。四周山丘環繞,中部崗盆寬廣??h境東部、東南及東北群山連綿起伏,西部為t-U斗的臺升地帶,北部丘崗起伏。雙峰縣最高是東部紫云山的仙女殿,最低點是東北漣、測水匯合處的江口河谷,高差754.8米,周高中低的地形,便于水利工程布局,控制灌溉面積大,為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海拔較低,地勢平緩。境內海拔300米以下的土地面積占88.2%,坡度30度以下的占80.5%,其中20度以下的占68%。平原:面積409.1平方公里,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崗之間。崗地:面積340.9平方公里,占19.9%,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泥灰巖、泥質灰巖,花崗巖、頁巖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丘陵:面積484.9平方公里,占28.4%,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沙巖、灰巖、變質巖、花崗巖、頁巖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山地:面積447.4平方公里,占26.1%,主要分布于東南、東北部,由東南向東北延伸,組成該縣東部的群山地帶。
氣候
雙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頻繁,氣溫變化劇烈;夏季暑熱期長,伏旱明顯;前秋干旱頻繁,后秋天氣多變;冬季嚴寒期短,陰睛少雨天多。雙峰縣年平均氣溫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時,無霜期260至300天。
水文
雙峰縣位于湘資兩大水系的分水嶺處,是湘江二、三級支流上游。境內分兩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云山、白石峰為分水嶺,將流經雙峰縣的漣水、測水、涓水分為東西兩大水系。全境共有長5公里的河流49條,總長655.6公里。其中漣水水系42條,流域面積1503平方公里,占雙峰縣總面積的87.6%;涓水水系7條,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占雙峰縣總面積的11.85%;其余0.55%為蒸水水系??h內主要河流測水,為漣水的一級支流,從青樹坪鎮旺村入境,流經側石橋、湄水橋、永豐、灣頭、街埠頭,于江口匯入漣水,全長105公里,境內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積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億立方米,地表徑流9.11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3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常見的農作物及茶果資源有34科84屬1700多個品種;養殖業動物資源有家畜家禽兩大類100多種:水產養殖資源有60多種;雙峰縣森林資源有128科820余種,鄉土樹種43科14種,尚存古老、稀有、珍貴樹種20余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有金屬礦(黃金礦、鉛鋅礦、鎢、鉬礦、銻礦、鈮鉭礦、鐵礦、錳礦、釩礦、銅礦)和非金屬礦(煤礦、石膏礦、黃鐵礦、大理石礦、花崗巖、陶瓷土礦、耐火粘土礦、石灰巖礦、磷礦、鉀長石、重晶石、硅石礦)有27個礦種,99個礦點。儲量位于全省前10位的礦產有:石膏、大理石、黃鐵、煤、耐火粘土、黃鐵礦等。交通編輯截至2013年,雙峰縣擁有載客汽車382輛,載貨汽車6768輛。雙峰縣擁有二級客運站場2個,四級客運站7家,五級客運站1家;客運線路83條,其中縣外客運線路44條,縣內客運線路39條;公交車26輛,出租車公司4家,出租車150輛。雙峰縣擁有通航河道32公里。
經濟編輯綜合
2013年,雙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69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0.4%,增速同2012年相比下降1.4個%。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96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70.25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3.3%;第三產業增加值45.48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4%。雙峰縣三次產業結構為32.2:41.2:26.6,第二產業比重持續提升。財政收入2013年,雙峰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79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2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9.4%。財政總收入中稅收收入7.07億元,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6.4%,同2012年相比下降2.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3.63億元,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51.3%,同2012年相比下降13%。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全年財政支出31.92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0.1%。固定資產2013年,雙峰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68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40%。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7.19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38.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43.45億元,增長43%。雙峰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2.6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6.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7%,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39.12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44%。在城鎮以上投資中,城鎮基礎設施與交通運輸投資22.4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42倍,占城鎮以上投資的33.3%。 風景名勝編輯雙峰縣有曾國藩故居為核心的古色旅游、以蔡和森紀念館為中心的紅色旅游和以水府廟雙峰景區、九峰山為主體的綠色旅游。 截至2008年,雙峰縣有旅游景點50余處,如中華百年“八大女杰”之一的秋瑾故居、“天子坪地下軍事工程”、“同福石林”、“石雞寨”、“葛氏宗祠”、“三國蜀相蔣琬故居遺址”、“羅澤南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