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縣,成都市下轄縣,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中心,成都市區西南部,縣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距成都市區10公里,屬岷江流域,縣境內有金馬河、府河、江安河、楊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雙流是天府新區核心區域,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的中心地帶,成雅、成樂高速、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新蒲快速通道,成貴高鐵等穿境而過。2013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46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曾連續18年位居四川省十強縣榜首,2013年全國百強縣排名第9位。2011年12月20日,雙流縣被正式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雙流縣雙流歷史悠久,古稱廣都。古蜀國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后以廣都瞿上、樊鄉為國都,與成都、新都并稱“蜀地三都”。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封子通為蜀侯,以陳壯為相,以張若為蜀國守。雙流地屬蜀郡。 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廣都縣,屬蜀郡。王莽時(9年),廣都縣更名為就都亭,置就都大尹。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討公孫述,拔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使精騎馳擊廣都。次年,漢光武帝命吳漢直取廣都,與述戰于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克,遂攻克成都。東漢永平元年(58年)復名廣都縣。蜀漢時期,廣都縣隸屬關系不變。晉朝,廣都縣遷徙縣治于今址。東晉永和八年(352年),以蜀之流人置寧蜀郡(僑郡),廣都縣改屬寧蜀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廢寧蜀郡,廣都縣仍屬蜀郡。隋仁壽元年(601年),避煬帝楊廣諱,借左思《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語,改稱雙流,屬蜀郡。唐龍朔三年(663年),析雙流縣復置廣都縣,同屬成都府。龍紀初年(889年),王建敗眉州刺史山行章等于廣都。北宋時期,雙流縣、廣都縣仍屬成都府。熙寧五年(1072年),廢陵州,以貴平、籍縣為鎮,劃入廣都縣。南宋時期,隸屬關系不變。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年),廢廣都縣入雙流縣。至元十二年(1275年),雙流縣屬成都路錄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隸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為四川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撤銷雙流縣建制并入華陽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隸屬關系不變。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雙流縣曾一度屬“大西”。清康熙六年(1667年),雙流縣并入新津縣(曾一度用名“新雙縣”)。雍正八年(1730年),復置雙流縣,屬成都府。民國3年(1914),屬西川道。民國18年(1929)直屬四川省轄。民國24年(1935)屬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區,直至解放。解放初,析四川省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區并設行署。雙流縣屬川西區行署溫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省制,設專員公署,雙流縣屬四川省溫江專員公署。1959年雙流縣曾一度與華陽縣合署辦公。同年7月,撤銷雙流縣建制并入溫江縣。1962年復置縣,隸屬關系不變。1965年,撤銷華陽縣建制,華陽管轄的石羊鄉等并入成都市區,其它地區并入雙流縣。(注:在1928年成都市正式建置時,華陽縣、成都縣的城區部分被合并為成都市)。1976年,仁壽縣籍田鄉劃入雙流縣。同年,雙流縣劃歸成都市管轄,形成今雙流縣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7年,雙流縣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87.9萬,轄19鎮9鄉:東升鎮、太平鎮、永興鎮、華陽鎮、中和鎮、文星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金橋鎮、永安鎮、白家鎮、金花鎮、九江鎮、黃水鎮、通江鎮、公興鄉、黃甲鄉、勝利鄉、三星鄉、合江鄉、興隆鄉、萬安鄉、白沙鄉、新興鄉??h政府駐東升鎮。1999年,雙流縣轄17個鎮、9個鄉:東升鎮、大林鎮、煎茶鎮、永安鎮、白家鎮、九江鎮、黃水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太平鎮、永興鎮、華陽鎮、中和鎮、文星鎮、金橋鎮、黃龍溪鎮;公興鄉、黃甲鄉、勝利鄉、三星鄉、合江鄉、興隆鄉、萬安鄉、白沙鄉、新興鄉。2000年,雙流縣轄21個鎮、5個鄉。2004年9月8日,撤銷東升鎮,其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2004年底,雙流縣轄1個街道(東升)、25個鎮(華陽、籍田、彭鎮、白家、九江、太平、文星、正興、大林、煎茶、永興、黃水、金橋、黃甲、公興、勝利、新興、興隆、萬安、白沙、合江、中和、三星、永安、黃龍溪),84個社區委員會、183個村委會;面積106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838人/平方千米。2005年8月12日,撤銷雙流縣白家和文星兩個鎮建制,原來兩鎮所屬的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8月,撤銷白家、文星兩鎮,設立西航港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40平方千米。轄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4個村民委員會。辦事處駐地設在原白家鎮政府。2005年底,雙流縣轄2個街道、23個鎮:東升街道、西航港街
雙流縣北部一角道、太平鎮、永興鎮、華陽鎮、中和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永安鎮、九江鎮、黃水鎮、金橋鎮、黃甲鎮、公興鎮、勝利鎮、新興鎮、興隆鎮、萬安鎮、白沙鎮、三星鎮、合江鎮。2006年9月7日,撤銷華陽、中和兩鎮建制,原兩鎮所屬行政區域分別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雙流縣撤銷華陽鎮、中和鎮,設立華陽街道、中和街道。2010年4月,對天府新城和該縣相關地域進行整合,將中和街道轄區整體和華陽街道轄區會龍村、觀東村、紅松村、石河村、蒲草村共5個村整體以及天府大道以東的勁松村部分組和東寺村部分組整組,面積約35平方公里的區域納入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管理范圍。 2011年9月5日,雙流縣黃甲、九江兩個鎮將撤鎮,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兩鎮撤鎮設街道工作已圓滿完成。2012年2月,雙流縣轄7個街道、18個鎮:東升街道、西航港街道、華陽街道、黃甲街道、九江街道、中和街道、公興街道、太平鎮、永興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永安鎮、黃水鎮、金橋鎮、勝利鎮、新興鎮、興隆鎮、萬安鎮、白沙鎮、三星鎮、合江鎮。2013年12月1日,雙流縣新興、萬安、白沙、興隆、合江、太平、永興、三星、大林、煎茶、藉田11鎮,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以東的華陽街道、正興鎮范圍內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四川省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2014年1月22日,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在華陽街道區域內增設雙流縣人民政府協和街道辦事處,轄劍南大道華陽街道段以西(正興鎮及華陽街道余下部分區域組成)面積約14.5平方公里的區域,協和街道辦事處駐地為長順路6號。至此,雙流縣委、縣政府實際管理面積為466平方公里。
區劃詳情
雙流縣轄彭鎮、金橋、黃水、永安、勝利、黃龍溪6個鎮,東升、西航港、九江、黃甲、公興、協和6個街道辦事處,共103個社區、28個村。
交通編輯航空
全國第四大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位于縣域內,航空優勢明顯。
鐵路
成昆鐵路縱貫縣境,境內設有雙流站;成綿樂城際鐵路在此設有雙流機場站和雙流西站。
公路
成樂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鏈接東西,交通十分方便。以成都至樂山、雅安高速公路、川藏路、德陽至樂山大件路、機場路、成都市人民南路延線等10余條高等級公路為骨干,構建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截至2013年雙流縣行政區域公路里程2506.8公里(不含城市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