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慶區,四川省南充市轄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南宋置順慶府,1993年南充地改市,設縣級區為順慶區,2014年,順慶區幅員面積555.5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區建成面積達55平方公里,順慶區轄18個鄉鎮,1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戶籍總人口64萬,常住人口85.5萬。順慶區地處四川東北部丘陵地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中國內陸河流——嘉陵江穿境而過。順慶是川東北商貿中心,是川東北老工業基地,有瀠華工業園區和瀠溪工業園區兩個,面積達15平方公里。有搬(罾)大(林)線現代農業園、搬罾青山湖新農村綜合體,形成了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現代特色農業。順慶區是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駐地,是南充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省規劃建設的九大中心城市之一。
1993年7月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地級南充市。市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設立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順慶區轄北城、中城、西城、東南4個街道辦事處和李家、蘆溪、搬罾、瀠溪4個鎮及共興、順和、雙橋、金臺、新建、舞鳳、華鳳7個鄉,順慶區政府駐人民中路。
1997年,順慶區轄4個街道9鎮12鄉:北城街道、東南街道、西城街道、中城街道、搬罾鎮、華鳳鎮、金臺鎮、李家鎮、蘆溪鎮、雙橋鎮、舞鳳鎮、新建鎮、瀠溪鎮、燈臺鄉、梵殿鄉、鳳山鄉、共興鄉、桂花鄉、黃金鄉、荊溪鄉、順河鄉、同仁鄉、新復鄉、永豐鄉、漁溪鄉。
2000年至2004年,順慶區轄4個街道、11個鎮、14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舞鳳鎮、新建鎮、華風鎮、瀠溪鎮、共興鎮、金臺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荊溪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黃金鄉、魚龍鄉、大林鄉、梵殿鄉、順河鄉、燈臺鄉、輝景鄉、龍桂鄉、永豐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2005年12月9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南充市順慶區撤銷舞鳳、華鳳、新建3個鎮建制,原來三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改建舞鳳、華鳳、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順慶區轄7個街道、8個鎮、14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瀠溪鎮、共興鎮、金臺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荊溪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黃金鄉、魚龍鄉、大林鄉、梵殿鄉、順河鄉、燈臺鄉、輝景鄉、龍桂鄉、永豐鄉、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區劃詳情
截止到2014年,順慶區轄11個街道、9個鎮、9個鄉: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東南街道、新建街道、舞鳳街道、華鳳街道、和平路街道、瀠溪街道、荊溪街道、西山街道、共興鎮、金臺鎮、蘆溪鎮、李家鎮、雙橋鎮、搬罾鎮、新復鄉、同仁鄉、大林鎮、梵殿鄉、順河鄉、燈臺鄉、輝景鎮、龍桂鄉、永豐鎮、桂花鄉、鳳山鄉、漁溪鄉。
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
順慶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緯30.41°-30.51°、東經106°-107.07°之間,北鄰南部縣,西南與嘉陵區交界,西接西充縣,東北毗鄰蓬安縣, 東南與高坪區隔江相望,境域南北長38.5公里,東西寬32公里,2014年,順慶區幅員面積555.5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區建成面積達55平方公里,隨著北部新城的進一步拓展,城市建成區面積有望在2020年前達到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順慶區地處四川東北部丘陵地區。地勢由于受地質構造、崖石、河流浸蝕的影響,西北高,東南低,海撥一般在270米至530米之間, 最高點在重仙境山,山頂海撥523米, 最低點在嘉陵江中心與高坪嘉陵兩區交界處, 海撥265.40米。境內分布著河谷平壩,淺后寬谷,中丘中谷和深丘窄谷四種地貌類型。分別分布在各鄉鎮。 土地肥沃,分布著六種成土母質,主要有坡、殘積母質和沖積母質兩大類,順慶區土地經棕紫泥土和紅棕紫泥土為主, 占總面積的85%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略偏低。 順慶屬于揚子地層四川盆地分區南充小區部分。區域內侏羅系地層廣布,第四系松散層分布在嘉陵江及其支流沿岸。區境地處揚子準地臺、四川臺向斜、川中臺拱構造區。境內株羅系地層受力被擠壓、褶皺變形,形成寬緩的、近東西方向的背斜和向斜構造。區境內地勢西北略高,東南較低,地層水平。方山丘陵典型,丘陵占67.3%,余為平壩,海拔多在300米左右。區內主要有中丘、淺丘和平壩3種地貌類型。
氣候環境
順慶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夏熱,春早、夏長、秋短,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多集中在夏季。多秋雨,多云霧,濕度大,日照少,風力小。 年平均氣溫17.4℃,最高氣溫40.1℃,最低氣溫-2.8℃,年日照時間1266.7小時,平均每年有霜期僅13.7天,無霜期高達300天,濕度80%空氣質量優良,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年降水量1020.8毫米。
水文環境
順慶區境內河流屬嘉陵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及其支流西河、荊溪河、泥溪河等,流向多由北而南。河流總長約148.3公里,平均每2.3平方公里有1公里長的河流。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順慶區境內水資源有:嘉陵江流經面積158平方公里, 長45公里,西河流域面積769平方公里,瀠溪河流面積460平方公里;漁溪河流域面積116平方公里。 嘉陵江 源出陜西鳳縣西北之秦嶺,往南流經略陽北納西漢水,入川后在廣元昭化又納白龍江,向南流經南充、合川,至重慶注入長江。全長約1120公里,流域面積88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達2165秒立米。嘉陵江從北自雙女石流入區境,向南依次流經舞鳳鄉、市區、新建鄉,在鷂子巖進入嘉陵區境。境內長26公里,先后接納荊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洪水期最大流速為4.09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為0.38米/秒,洪枯季節河道寬250-2500米,洪枯水位相差7.19米。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15秒立米,洪峰流量為1.35萬秒立米。洪枯差117倍。西河 西河為嘉陵江西岸支流,源于西充太平壁山埡西南。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76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75‰。多年平均流量6.3秒立米。從嘉陵區石樓鄉入境后在華鳳境內,又稱滑灘河、明家河、西橋河、環子河等,在都尉壩外注入嘉陵江。境內長約29公里。區境地下水屬川中紅層地下水區。主要有松散沖積層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種。
植物資源
順慶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帶,天然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植物區系多樣,品種繁多。珍貴植物中的蘇鐵、水杉、銀杏等數量極少。名貴樹木有楠木、雪松、劍閣柏、關刀柏、紅豆樹等。三類保護植物,野生的有紅豆樹、八角蓮、天麻3種。各類野生植物按經濟用途分,有纖維、油料及蕓香油、淀粉、烤膠、橡膠、藥用、土農藥、飼料等8類。農作物以水稻、小麥、高梁、甘蔗為主。其中尤以水稻、小麥、玉米和紅苕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大豆、花生、豌豆、綠豆、扁豆等種植較普遍。油菜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棉花、黃麻、紅麻是輕紡工業的原料。 森林覆蓋率達到35.6%,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8.62平方米。
動物資源
境內的野生動物由于現有森林、草地面積少,農田廣布,限制了適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亞熱帶農田動物多,其它類型的動物數量較少。順慶區野生動物資源尚保存有數百種,可分為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順慶區飼養動物以家畜、家禽、淡水魚類和桑蠶為主。此外,還有蜂、海貍鼠等。家畜以豬、牛為大宗,其次為羊、兔、馬、騾、驢等,大牲畜極少。豬是區內最重要的飼養家畜。家禽以雞、鴨、鵝最普遍。此外,還有鵪鶉等。淡水魚類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鳙魚、革胡子鯰、羅非魚。順慶區飼養家蠶極其普遍,家蠶品種繁多,且不斷進化。
礦藏資源
順慶屬大安寨油層含油有利富集區帶,是一個生物灰巖裂縫性油氣藏。與石油相伴生的天然氣資源也極為豐富,境內石油總資源量208.8萬噸,天然氣總資源量17.7億立方米。順慶處于南充鹽盆的中心地帶,鹽層總厚度達101.5米,含量均在260克/升以上,一級品達97.98%。嘉陵江砂金含量較為豐富。建材類砂、石、頁巖、境內25個鄉鎮都可供開采,有約50公里的嘉陵區及西岸的砂石資源,儲量大約1000萬噸,可供開采的砂石300萬噸。 在砂子中含有鋯石、鈦鐵礦、金紅石、獨居石、磷釓石、金、金剛石、石莫砂等10多種礦物。
人口民族編輯1997年,順慶區面積555.5平方千米,人口53.6萬;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順慶區總人口603161人,其中: 中城街道78081人,北城街道104926人,西城街道64124人,東南街道23974人,舞鳳鎮30741人,新建鎮33191人,華風鎮15656人,瀠溪鎮25157人,共興鎮7274人,金臺鎮15018人,蘆溪鎮17142人,李家鎮17024人,雙橋鎮8330人,荊溪鎮13482人,搬罾鎮23401人,新復鄉7637人,同仁鄉6342人,黃金鄉5821人,魚龍鄉7542人,大林鄉9316人,梵殿鄉9542人,順河鄉10045人,燈臺鄉8847人,輝景鄉11344人,龍桂鄉9691人,永豐鄉12870人,桂花鄉9212人,鳳山鄉7613 人,漁溪鄉9818人。截止到2004年,總人口56.05萬,城區人口近40萬。有漢族和回、蒙、滿、瑤等27個少數民族0.1萬。 截止到2014年底,戶籍總人口64萬,常住人口85.5萬、其中城市常住人口約75萬人。
經濟概況編輯經濟總況
順慶區地方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1596萬元提高到2008年的117億元,經濟總量是1949年的733倍,年均增速11.6%。1949年人均GDP45元,1987年突破千元大關,達到1004元,2006年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089元,2008年人均GDP達到15356元。1949年順慶區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7:41.9:41.4;1978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3:42.8:46.9;2008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5:46.0:44.5。第一產業比重逐年下降,二、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2008年,順慶區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3億元,是1949年的626倍,年均增長11.5%。2008年一般預算支出10.2億元,是1949年的10171倍,年均增長16.9%。 2012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33.7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億元。2013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54.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億元。2014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86.4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億元。
工業經濟
順慶是川東北老工業基地,有瀠華工業園區和瀠溪工業園區兩個,面積達15平方公里。順慶區是承接產業轉移的基地。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突出。瀠華工業集中區和瀠溪工業園區緊鄰城區、服務功能配套完善,重點承接科技含量較高、資源消耗低、環境無污染的機械汽配、精密電子、新型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和現代物流項目入駐發展。 1949年規上工業企業僅有7個
順慶區街區,實現增加值162萬元,實現利稅40萬元。2008年,順慶區規上工業企業達到67個,是1949年的8.6倍;實現增加值54.1億元,是1949年的3338倍;實現利稅18.3億元,是1949年的4574倍。以煉化總廠、華塑建材、康達汽配、興城液壓、石達化工等為龍頭的培增型、成長型企業競相發展,加之全區上下大力優化投資環境,強力招商引資東大裝、科特閥門、星宇電子、宏生電器、重慶鈴半集團等企業落戶順慶。 (人本)軸承、車身、中冷器、濾清器等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的生產規模在四川僅次于成都。
農業經濟
建國初期,順慶農林牧漁業產值結構比為91.7:0.5:2.6:0.4;改革開放初期,農林牧漁業產值結構比為73.2:1.1:6.5:0.5,2008年農林牧漁業產值結構比調整為30.8:1.0:63.2:4.6。新中國成立初期,順慶區種植業收入占整個農民收入的90%以上,而畜牧業收入僅占農民收入的3%,1949年末生豬存欄數僅有11.48萬頭,豬年羊肉產量0.71萬噸。改革開放后,畜牧業由家庭副業一躍而成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畜牧業收入已占順慶區農民總收入的60%。2008年末生豬存欄數達21.64萬頭,是1949年的1.9倍,豬牛羊肉產量2.82萬噸,是1949年的4倍。 天府花生、小磨香油、十里香嫩尖冬菜等特色產品暢銷全國。順慶都市型農業特色鮮明,是城郊型農業特區。乳業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蔬菜、畜禽、水果、蠶桑四大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率先在四川省丘陵地區實現了初級水利化。順慶區有搬(罾)大(林)線現代農業園、搬罾青山湖新農村綜合體,形成了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現代特色農業。
投資規模
1949年,順慶區固定資產投資額僅為185萬元。2008年,順慶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45.77億元,比1949年增長2473倍,年均增長14.2%。1990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644萬元,僅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4.6%,經過十九年的發展,2008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8.05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9.4%,比1990年增長109倍,年均增長29.8%。
商貿服務業
順慶區是川東北商貿中心,商貿服務業是順慶支柱產業之一,截止到2007年,有各類專業、綜合市場近100個,人均市場面積0.57平方米,輻射川東北,是川東北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有“南充荷花池”之稱的四川省第二大小商品批發市場──南充西門市場,年交易額20億元以上。家樂福、沃爾瑪、優瑪特、大潤發、盛華堂百貨、重慶商都、蘇寧電器、國美電器、騰佰數碼等10余家國內外知名商貿企業和大眾、別克、福特、奧迪、奔馳、凱迪拉克等國際高端汽車4S店搶灘入駐。順慶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居南充市第一,四川省內十強,工商登記注冊的三產企業達5300家,商業從業人員逾7萬人,200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9億元,是1949年的683倍,是1978年的52倍,是1993年的8倍,2012年順慶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