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朔城區位于山西北部雁門關外,地理坐標為東經112o-112o44'25"。北緯39o7'16"-39o28'27"。境域北起黑駝山與平魯區交界,南至紫金山與寧武、代縣、原平縣相鄰,東到東榆林與山陰縣接壤,西至蘭家窯與神池縣毗鄰。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36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偯娣e1793平方公里,是朔州市府所在地。境內交通便利,北同蒲鐵路、神朔鐵路、朔黃鐵路、同太公路、大運公路縱橫境內。朔城區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莜麥、高粱、谷子、黍、玉米、綠豆、山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種蔬菜。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朔城區位于山西北部雁門關外,地理坐標為東經112o-112o44'25"。北緯39o7'16"-39o28'27"。境域北起黑駝山與平魯區交界,南至紫金山與寧武、代縣、原平縣相鄰,東到東榆林與山陰縣接壤,西至蘭家窯與神池縣毗鄰。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36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偯娣e17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朔城區地貌基本輪廓為北、西、南三面環山,中部為盆地,形似簸箕狀向東傾斜。山區、丘陵、平原分別占總面積的24%、10.7%、65.3%。境內最高峰為黑駝山主峰,海拔2147.3米。最低是桑干河河谷,海拔1030米。中東部為平川區,面積約占城區總面積的70%,恢河橫跨其間,為主要農產區。地貌大致可分為:標高1100米以下為沖積平原,1100—1300米為邊山黃土臺地及洪積傾斜平原,1300—1500米為低山黃土丘陵區,1500米以上為石灰巖及古老變質巖系組成的石質山地,上伏薄層黃土。分布有石炭二迭紀時期的煤層,煤系地層厚度在120—210米左右。
氣候特征
朔城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風向更替明顯,春秋短暫,年均氣溫6.4℃。全年日照時數2862.6時,冬春季多風,平均風速4.2米/秒,主要風向多為西風、西北風,無霜期100—1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35—438毫米,全年降水少且分配不均。蒸發量大,風沙大,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干旱發生一般三年兩遇。
水文特征
境內主要河流有恢河、黃水河、七里河、源子河等,均為桑干河支流。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朔城區轄4個街道、2個鎮、9個鄉: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頭街道、北旺莊街道、神頭鎮、利民鎮、下團堡鄉、小平易鄉、滋潤鄉、福善莊鄉、南榆林鄉、賈莊鄉、沙塄河鄉、窯子頭鄉、張蔡莊鄉。合計總面積1788.5平方千米,總人口3886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1322人,共計301個村委會。自然資源編輯水利資源
境內水資源比較豐富,地表水年來水量3.38億立方米,地下水動態儲量2.02億立方米,占全市水資源總量的25.6%,人均水資源總量532立方米,比全省平均的419立方米高27.7%,年可開采量1.27億立方米,特別是境內最大的涌水點——神頭泉組,涌水量6.4—8.5立方米/秒,年涌水量2億多立方米,水質優良,水溫14℃—14.5℃。全區現有太平窯、趙家口兩大水庫,下沙塄河、青鐘、蘆子壩、下疃、河匯等小塘小壩40多處,向應大渠、劉家口大渠、臘壑口引水大壩、永豐渠、大東渠、火燒梁渠、躍進渠、水泉梁渠八大壩渠,引水渠道總長23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渠系網絡。同時新打和配套的機井1500多眼,微型井500多眼,全區近40萬畝耕地變成水澆地,并實現了井、渠、田、林、路、機電六配套。
土地資源
全區國土總面積1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9萬畝,基本農田82萬畝,土質疏松肥沃,宜于農業生產。 2004年朔城區有林業用地62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23.5%,其中有林地26萬畝,疏林地5萬畝,天然草地10.2萬畝。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鋁礬土、石灰石、粘土、云母、石英和黑砂石等。其中煤炭儲量195億噸,占山西全省煤炭儲量的十分之一,朔城區煤炭資源總賦存面積620平方公里。鋁礬土儲量7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600億噸,粘土儲量1500萬噸。
生物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莜麥、高粱、谷子、黍、玉米、綠豆、山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種蔬菜。藥用植物分布較廣,主要有黃芪、黨參、柴胡、甘草、麻黃、遠志等。
交通編輯
朔城區鳥瞰朔城區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道省道相連接、縣鄉公路相貫通、村通公路成網絡的暢通、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大環境已初步形成。至2004年底,全區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753.942公里,其中省道4條124.767公里,縣公路8條166公里,鄉公路101條578.47公里,專用公路1條9.7公里,村公路209條875.005公里;按等級劃分:高速公路29公里,一級路28.2公里,二級路105.92公里,三級路601.362公里,四級路989.16公里,等外路0.3公里;按路面劃分:高級路面191.49公里,次高級路面329.276公里,中級路面21.42公里,低級路面957.356公里,無路面254.4公里,等級公路所占比重達99.9%,有路面里程為總里程的84.5%?!笆濉逼陂g,全區農村公路建設國債項目共累計完成投資6000萬元,共完成朔州--利民鎮、朔州--沙塄河鄉、朔州--張蔡莊鄉通鄉油路工程69公里,新增苗山、小壩等農村公路通達工程30公里,新建紅旗牧場、曹沙會中橋各1座、涵洞47道,全區縣鄉公路技術等級有了明顯提高。2004年全區公路運輸共完成貨運量1346萬噸、貨物周轉量6188萬噸公里、客運量392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876萬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3%、14.6%、12.4%、9.8%,從事公路運輸業人員增長近800人,為財政收入增加近1800萬元。人口編輯朔城區2001年,人口3886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1322人。社會編輯城市建設
2012年開工城鄉各類建設工程123項,總建筑面積540萬平方米,竣工86項38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的怡家苑、家和苑、馬邑花園等17個保障性住房小區啟用,打通了20條城市道路。推進老城、西關、曹沙會、照什八莊等棚戶區改造,拆遷面積110萬平方米,新建面積180萬平方米。完成11條新修道路亮化,亮燈率97%。城市清掃保潔面積160萬平方米,機掃率60%。
醫療事業
2012年一醫院、二醫院達到“二甲”或“二甲”以上水平,中醫院新建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計生服務,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
社會保障
2012年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萬多人,征繳各項社會保險基金近2億元,同比遞增均在15%以上。北旺莊敬老院和新光榮院投入使用,朔城區9.09萬戶農村家庭“暖心煤”供應在山西省率先發放到位。
風景名勝編輯朔城區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崇福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峙峪遺址、馬邑漢墓群。比較出名的風景名勝有“塞上西湖”之稱的神頭泉和朔州市紫金山自然保護區等。朔州古城遺址北齊朔州古城與元末明初朔州城,是山西朔州老城中心:隔兒墩省現存較早、殘垣保存較完整的古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