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別稱四平街,吉林省下轄地級市,介于北緯42°31'至44°09',東經123°17'至125°49'之間。地處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松遼平原中部腹地。四平是東北軍事重地,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被譽為吉林省的“南大門”,東北三大糧倉之一,國家衛生城市。四平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四平是一座“英雄城”,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被中外史學家譽名為“東方馬德里”。
行政區劃編輯
四平市轄:公主嶺市(現由吉林省直接管轄)、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和鐵東區、鐵西區、遼河農墾管理區、四平經濟開發區、四平紅嘴高新技術開發區。共48個鄉、59個鎮、24個街道辦事處、618個居民委員會、1216個村民委員會。四平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四平市位于北緯42°31'至44°09',東經123°17'至125°49'之間,東依大黑山,西接遼河平原,北鄰長春,南近沈陽。 四平處于“東北亞”區域中心點,向南直抵環渤海經濟圈,向北達俄羅斯,東觸朝鮮半島,西至蒙古國。四平幅員面積為140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四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500米之間。以京哈鐵路為
四平城區一角 (1張)
界,東部屬長白山余脈的丘陵地區;西部為松遼平原的一部分,接壤科爾沁草原,地勢稍有起伏;中部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平原約占總面積的79%,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境內主要河流為東遼河及其支流,邊緣地區還有西遼河、伊通河、輝發河等。[4-5]
氣候特征
四平市區街路一角
四平地區按自然氣候區劃處于北溫帶,屬于東部季風區中溫帶濕潤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大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全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8.9小時,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23.736千卡/cm2,年平均氣溫為5.9℃,≥10℃積溫平均為3078.5℃,年平均降水量為572.8mm,全年盛行西南風,基本上是5月上旬終霜,9月下旬初霜,平均無霜期為142天,生長季的光、熱量、水分條件基本滿足一年一熟制作物需要,作物生長季為5至9月。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四平市位于北緯42°31'至44°09',東經123°17'至125°49'之間,東依大黑山,西接遼河平原,北鄰長春,南近沈陽。 四平處于“東北亞”區域中心點,向南直抵環渤海經濟圈,向北達俄羅斯,東觸朝鮮半島,西至蒙古國。四平幅員面積為140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四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500米之間。以京哈鐵路為
四平城區一角 (1張)
界,東部屬長白山余脈的丘陵地區;西部為松遼平原的一部分,接壤科爾沁草原,地勢稍有起伏;中部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平原約占總面積的79%,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境內主要河流為東遼河及其支流,邊緣地區還有西遼河、伊通河、輝發河等。[4-5]
氣候特征
四平市區街路一角
四平地區按自然氣候區劃處于北溫帶,屬于東部季風區中溫帶濕潤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大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全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8.9小時,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23.736千卡/cm2,年平均氣溫為5.9℃,≥10℃積溫平均為3078.5℃,年平均降水量為572.8mm,全年盛行西南風,基本上是5月上旬終霜,9月下旬初霜,平均無霜期為142天,生長季的光、熱量、水分條件基本滿足一年一熟制作物需要,作物生長季為5至9月。
交通編輯
鐵路
四平居東北交通中心,公鐵交通十分發達,是哈大、平齊、四梅鐵路交匯處。四平火車站分為四平站、四平東站,四平站在鐵西區英雄大路,四平東站位于四平東部紫氣大路東端。四平站是東北十大客貨混合編組站之一,四平東站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哈大客運專線工程中屬于節點位置。京哈、平齊、四梅等四條鐵路在市區交匯,哈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2011年建成通車。
公路
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大慶至廣州、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和國省道貫穿四平東西南北。
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集通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長營高速公路,鐵朝高速公路(起點在四平的吉遼界,與沈四高速公路相連,因這條高速路可直達北京,也有資料稱其為京四高速),伊遼高速公路與長雙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國道:102國道,303國道。
另外,還有一條環城一級公路,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與102國道,303國道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