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縣是濟寧市轄縣,位于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區南麓。泗水縣總面積1118.96平方公里??h城位于縣境中部偏西,濟河下游。2011年總人口62萬人。轄2個街道、10個鎮、1個鄉。泗水縣政府駐泗河街道。泗水縣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由東向西傾斜,南北低山丘陵有738.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67%,中部是河谷平地有353.2平方千米。泗水縣最高處鳳仙山海拔608米。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3.4℃,無霜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2007年公路通車里程177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5千米。主要旅游景點有泉林泉群、泉林卞橋、安山寺、萬紫千紅度假區,泗張萬畝桃花園。行政區劃編輯1950年5月,屬泰安專區。1956年屬濟寧專區。1983年10月1日,屬泰安地區。1985年5月1日始,屬濟寧市。1995年5月18日,撤銷楊柳鄉、中冊鄉,設立楊柳鎮、中冊鎮。1995年12月18日,撤銷金莊鄉、苗館鄉,設立金莊鎮、苗館鎮。2000年,泗水縣轄8個鎮、7個鄉??側丝?52028人,各鄉鎮人口: 泗水鎮 123384人,金莊鎮30943人,中冊鎮33006人,苗館鎮34356人,柘溝鎮31196人,楊柳鎮34571人,星村鎮47021人,泉林鎮44940人,圣水峪鄉40545人,泗張鄉25895人,南陳村鄉17700人,踅莊鄉11443人,馬家莊鄉17008人,大黃溝鄉23588人,高峪鄉36432人。2000年12月1日,撤銷馬家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泉林鎮;撤銷踅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苗館鎮;撤銷泗張鄉、南陳村鄉,合并設立泗張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泗張鄉人民政府駐地。2004年1月2日,經山東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泗水鎮,以原泗水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泗河街道辦事處和濟河街道辦事處。2008年6月將泗河街道辦事處的房家樓、懂音義、西音義、南臨泗、喬家村、水泉村、玉前村、玉后村、濟河街道辦事處的澇家莊、西王莊、丁家寨、馬家坡、南玉溝、代家莊化為金莊鎮管理。2010年,撤銷高峪鄉、圣水峪鄉,設立高峪鎮、圣水峪鎮。 2012年,泗水縣轄13個鄉鎮,即泗河街道、濟河街道、金莊鎮、泉林鎮、星村鎮、柘溝鎮、楊柳鎮、中冊鎮、苗館鎮、泗張鎮、高峪鎮、圣水峪鎮、大黃溝鄉,600個行政村,62.8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泗河街道。
氣候
泗水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溫及日溫差異較顯著。年平均氣溫13.4℃,無霜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全年日照百分率52%,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無霜期200天。
地質
泗水在大地構造上屬5級構造單元——泗水單斷凹陷。汶泗大斷裂中段經過泗水縣。域內自太古界、古生界,到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由老到新分別為:太古界泰山群變質巖系、古生界寒武、奧陶、石炭系、中生界、新生界第四系。太古界巖石主要為片麻巖、角閃巖、片巖、黑云母巖等。古生界寒武系巖石主要為頁巖、灰巖;奧陶系巖石主要為灰巖;石炭系巖石主要為砂巖、頁巖夾石灰巖。中生界巖石主要為砂巖、砂礫巖、頁巖。新生界第四系地層主要為重粘土、重砂土、砂礫等。
地形
泗水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東向西傾斜,根據地貌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四大地貌類型區:泗北低山區;泗北丘陵區;泗中平原區;泗南低山丘陵區。境內山脈眾多,山勢巍峨險峻,形態各異,風景秀美,有大小山頭561座,海拔500米以上的11座,海拔400米以上的71座,其中北部鳳仙山為境內最高峰,海拔608米,地質、地貌和生態資源豐厚。
水文
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多東西流向,共33條,境內總長412.4公里,流域面積1015.54平方公里。泗河是境內唯一大河。發源于泉林鎮陪尾山,山下有紅石、珍珠、趵突、黑虎4泉涌出,匯集成流,即為泗河源頭。泗河在泗水縣境內全長52公里,比降為1%,干支流32條,總長360.4公里。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黃溝河、濟河、石漏河3條。 建國后,對泗河及其支流多次進行整修,裁彎取直,疏通河道。同時,又在泗河流域修建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82座及眾多的塘壩。 境內多泉,特別是東部泉林一帶,泉多如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之說,享有“中國泉鄉”之美譽。主要有:泉林泉群包括珍珠、響水、洗缽、黑虎、紅石、趵突等泉。泉群流量每秒1.355立方米;晝夜總流量為117072立方米。石縫泉群包括雙石縫、涌珠、石壑、膏涌、雪花等泉,位于泉林鎮潘坡村南,流量每秒0.444立方米,晝夜總流量為38361.6立方米。除此以外還有石漏泉、東巖店石縫泉、 趙家泉、黑虎泉、李家坡泉、王家林泉、大鮑村泉、珍珠泉等。眾多的泉水、河流、湖泊、水庫為泗水大地增添了靈秀之氣。經濟概況編輯概況
2010年,泗水縣實現生產總值93.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9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05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1.34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6.44億元,增長18.0%。 2011年,泗水縣實現生產總值106.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82 億元,同比增長4.57%;第二產業增加值47.21億元,同比增長15.72%;第三產業增加值30.93億元,同比增長11.0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6.94:44.14:28.92。 2012年,泗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98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53.60億元,同比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35.62億元,同比增長11.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9%、67.5%和25.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8、8.2、3.1個百分點。人均GDP達到22127元,同比增加2216元,同比增長11.8%。
第一產業
泗水縣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縣,農業生產連年奪得豐收,1989年農業總產值12464萬元,比1988年增長5.0%。種植業產值6726萬元,比1988年增長4.7%,林業產值447萬元,比1988年減少27.4%。全年新造林2.26萬畝。畜牧業實現產值4558萬元,比1988年增長12.5%。1995年,農業增加值實現73443萬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9.5%。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總產值14600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69040萬元,林業產值10131萬元,畜牧業產值65380萬元,漁業產值1458萬元,分別為1994年的114.2%、95.2%、135.2%、211.2%。2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31230噸,蔬菜產量達到241517噸,比1999年增長13.9%,瓜類134928噸,比1999年增長13.9%,年末實有果園面積27.06萬畝,水果產量達到60170噸,比1999年增長16.8%,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8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4.5%。2003年泗水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10.56億元,比2002年增長10.8%。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成果,林、牧、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6.4%,高出全市12個百分點。農、林、牧、漁四為增加值的比例為43.6:5.1:49.1:0.6。經濟作物發展較快,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例達到52:48。糧食總產172587噸,比2002年增長10.5%;棉花總產0.04萬噸;油料總產3.9364萬噸,比2002年增長161.9%;水果總產4.0786萬噸,比2002年增長86.3%;蔬菜總產72.8248萬噸,增長54.0%。 2010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18.13萬畝,復種指數為19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60.94萬畝,增長4.9%,總產24.37萬噸,增長6.9%。 2011年農林牧漁業及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8.82億元,同比增長4.57%。其中:種植業20.13億元,同比增長5.61%;林業0.08億元,同比增長0.28%;牧業8.37億元,同比增長1.92%;農林牧漁服務業0.15億元,同比增長0.71%。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69.73:0.27:29.14:0.34:0.52。 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18.9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2.72萬畝,同比增長13.7%;總產29.14萬噸,同比增長13.7%。
第二產業
泗水縣的淀粉加工及制品業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到90年代,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的開發,擴大規模、上水平,成為具有泗水特色的支柱企業。到2003年完成出口交貨值8201.6萬元。泗水縣造紙業通過24年的發展歷程,到2003年成為以制漿、造紙為主,紙制品加工、貿易、科研為一體的主導產業。到2003年,產機制紙164452噸,產值91510.4萬元,實現利稅9980萬元。2003年,泗水縣電網主變壓器容量達到225750千伏安,泗水縣有10千伏線路1030公里,配電變壓器1483臺,131995千伏安,低壓配電線路1674公里。 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7.41億元,增長39.8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64個,比年初增加44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4.5億元,增長14.4%,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9.69億元,增長26%,工業總產值達到138.42億元,增長26.9%。受大宇水泥影響,經濟效益指標有所提升。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7.88億元,增長36.9%;實現利潤13.06億元,增長36.8%六大優勢行業貢獻份額達到90%,高新技術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5.9%。 2011年末實現工業增加值42.81億元,同比增長16.3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0個,比年初增加20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22.11%;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5.49 億元,同比增長38.91 %;工業總產值80.33億元,同比增長35.65 %。受海螺水泥影響,經濟效益指標提升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1.06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利潤8.8億元,同比增長81.10%;高新技術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1%。 2012年新增規模企業37家、達到8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4%。工業總產值完成111.56億元,同比增長37.72%,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2.61%,比年初提升1.3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10億元,同比增長24.56%;實現利潤總額10.14億元,同比增長12.48%;實現利稅總額13.32億元,同比增長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