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縣隸屬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2°06′—33°09′,東經102°38′—104°15′之間。全縣幅員面積8486平方公里,轄2鎮23個鄉,總人口74166人(2010年),由22個民族構成??h城南距成都335公里,“九環線”西線沿岷江縱貫全縣。 松潘縣境內國家一級保護珍稀動物10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0余種。2009年,松潘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70508萬元,較2008年增長28.3%。松潘縣境內,著名景點主要有黃龍風景名勝區,牟尼溝風景區,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和毛兒蓋會議遺址等。
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后設立縣級建置湔氐縣。元朝時置松州和潘州。松州,因甘松嶺為名,其山產甘松;潘州,因屬吐番將潘羅支而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明朝洪武時期先后設“松州衛”、“潘州衛”并“松潘衛”,松潘由此而得名。清置松潘廳和松潘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松潘直隸廳為松潘縣。 1996年,松潘縣面積8292平方千米,人口約6.5萬人,藏族漢族人口較多,另有回、羌等民族??h政府駐進安鎮。轄2個鎮、23個鄉:進安鎮、川主寺鎮、進安回族鄉、十里回族鄉、大寨鄉、青云鄉、牟尼鄉、安宏鄉、山巴鄉、水晶鄉、黃龍鄉、施家堡鄉、小河鄉、鎮江關鄉、鎮坪鄉、岷江鄉、白羊鄉、大姓鄉、小姓鄉、紅土鄉、紅扎鄉、燕云鄉、草原鄉、上八寨鄉、下八寨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松潘縣常住總人口69079人,其中:進安鎮8150川主寺鎮6743人,進安回族鄉5957人,十里回族鄉2847人,青云鄉3425人,安宏鄉3973人,大寨鄉1963人,牟尼鄉1444人,鎮江關鄉3102人,鎮坪鄉3342人,岷江鄉2970人,大姓鄉1165人,白羊鄉2318人,紅土鄉2354人,紅扎鄉1075人,小姓鄉3109人,燕云鄉1020人,山巴鄉2350人,水晶鄉1947人,小河鄉2374人,施家堡鄉2153人,黃龍鄉810人,上八寨鄉2166人,下八寨鄉933人,草原鄉1389人。2004年,松潘縣轄2個鎮(進安、川主寺)、21個鄉(大寨、青云、牟尼、安宏、鎮坪、白羊、大姓、岷江、小河、黃龍、紅土、紅扎、小姓、燕云、草原、山巴、水晶、鎮江關、施家堡、上八寨、下八寨)、2個民族鄉(進安回族、十里回族)。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松潘縣常住總人口72309人,其中:進安鎮9027人,川主寺鎮6884人,進安回族鄉7027人,十里回族鄉3140人,青云鄉3660人,安宏鄉4033人,大寨鄉1832人,牟尼鄉1576人,鎮江關鄉3315人,鎮坪鄉3393人,岷江鄉3021人,大姓鄉1169人,白羊鄉2018人,紅土鄉2306人,紅扎鄉1051人,小姓鄉1581人,燕云鄉1095人,山巴鄉2081人,水晶鄉1832人,小河鄉3209人,施家堡鄉2073人,黃龍鄉1424人,上八寨鄉2220人,下八寨鄉1177人,草原鄉1623人,松潘縣國營牧場245人,松潘林業局297人。
33°09′,東經102°38′—104°15′之間。東接平武縣,南依茂縣,東南與北川縣相鄰,西及西南緊靠紅原縣、黑水縣,北與九寨溝縣、若爾蓋縣接壤。
地貌
松潘縣地貌東西差異明顯,以中山為主;地形起伏顯著,相對高差比較大,最低處白羊鄉棱子口海撥為1080米,最高處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撥5588米,縣城海撥2850米。
氣候
松潘縣由于地形復雜,海拔懸殊,導致松潘的氣候具有按流域呈明顯變化的特點,小氣候多樣且災害性天氣活動頻繁。涪江流域濕潤多雨、四季分明;岷江流域少部分地區干旱少雨,大部地區則寒冷潮濕,冬長無夏、春秋相連、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氣溫5.7℃,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21.1℃,多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
行政區域編輯截止2010年,松潘縣轄2鎮23個鄉:川主寺鎮,進安鎮,進安回族鄉,青云鄉, 安宏鄉,岷江鄉,鎮江關鄉, 鎮坪鄉,白羊鄉,牟尼鄉, 大寨鄉, 大姓鄉,小姓鄉, 紅扎鄉,燕云鄉,上八寨鄉, 草原鄉, 紅土鄉,下八寨鄉, 水晶鄉, 十里回族鄉,山巴鄉, 小河鄉, 黃龍鄉,施家堡鄉。
自然資源編輯動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截止2010年,松潘縣牲畜有牦牛、犏牛、黃雜牛、馬、騾、驢、綿羊、山羊、豬等;野生動物種類僅脊稚動物就有258種,其中:鳥類110種;獸類120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6種;魚類8種。擁有大熊貓、金絲猴、云豹、牛羚等國家一級保護珍稀動物10余種,獼猴、大靈貓、盤羊、巖羊、藍馬雞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0余種。植物資源截止2010年,松潘縣農作物主要為玉米、小麥、胡豆、青稞、洋芋,低海拔地區可一年兩熟或三年兩熟;有喬木樹種230多種,以優質用材林云杉、冷杉、樺木為主。灌叢以竹、沙棘、柳、杜鵑為主。 松潘縣有各類野生中藥材和食用菌類計584種,蘊藏量在250萬公斤以上。松貝、蟲草、麝香、羊肚菌等野生珍貴中藥材和食用菌類,境內有大黃、羌活、黃芪、當歸、黨參、雪茶等中藥材。
畜牧業資源
截止2010年,松潘縣有天然草地568萬畝(含疏林草地),其中可利用草地440萬畝,草原理論載畜量73.5萬個羊單位。草原類型多樣,以高寒草甸草地為主。有優良牧草21種,普遍喜食牧草有220種,可食牧草占全縣牧草總數的82.43%。天然草原平均鮮草產量為370公斤/畝左右。
礦產資源
截止2010年,松潘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金、銅、錫、錳、鎢、銻、汞、砷、無煙煤、雄黃、石灰石、大理石等,有礦產地41處。礦種儲量:砂金10.4噸、鐵錳礦4000萬噸、錫礦4.9萬噸、砷礦2394.2萬噸、無煙煤13.64萬噸、褐煤20.22萬噸。
水能資源
截止2010年,松潘縣水能理論蘊藏量達76萬千瓦,可開發量11萬千瓦,已開發1萬千瓦。
人口民族編輯截止2010年,松潘縣總人口74166人,由22個民族構成,藏族占43.53%、羌族占10.38%、回族占15.04%、漢族占30.95%、其他民族占0.1%。非農業人口14473人,農業人口5969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08‰。
經濟概述編輯綜合
2009年,松潘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70508萬元,較2008年增長2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00萬元、較2008年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17322萬元、較2008年增長125.2%,第三產業增加值35486萬元、較2008年增長16.5%。
第一產業
2009年,松潘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3008萬元、較2008年增長16.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179萬元、較2008年增長3.5%,糧食總產量2.3萬噸、較2008年增長5.4%,各類牲畜存欄26.3萬頭(只、匹)、較2008年增長2.2%,出欄8.4萬頭(只、匹)、較2008年增長4%,肉、奶產量分別為6362噸、6597噸,分別較2008年增長5%、2.4%。
第二產業
2009年,松潘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1741萬元、較2008年增長1.9%,工業增加值3622萬元、較2008年增長18.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9588萬元、較2008年增長6.8%,主營業務收入12212萬元、較2008年增長22.8%,虧損879萬元、利潤下降457.3%。
第三產業
2009年,松潘縣實現旅游總收入110037.4萬元、較2008年增長104.1%,接待中外游客114.3萬人次、較2008年增長130.7%。
交通編輯截止2010年,松潘縣縣城南距成都335公里,位于四川西部旅游路線的中心位置,“九環線”西線沿岷江縱貫全縣。 有川主寺過境公路、川主寺至黃龍公路、黃龍至木瓜墩公路、北松公路、牟尼溝隧道、松黑公路及通村公路等。
社會事業編輯基礎建設
截至2009年,松潘縣松潘新城基礎設施道路管網完成主體工程;8座橋梁1座已建成、其余7座完成工程量的60%;景觀工程施工單位進場,河道治理和綠化項目完成招標??h城集中供熱、第二自來水廠、川主寺市政道路管網、國道213線城區段改造等項目進入招標階段。17條通村公路基本完工;實施了14個鄉村客運站的新建維修工程。完成飲水安全工程75處;完成了22處、5562畝土地的灌溉工程和31處、12.8公里堤防工程;川主寺生態河堤一期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92.5%。
教育事業
截至2009年,松潘縣共有幼兒園17所 ,小學29所 ,中學7所 ,小學階段入學率99.99%、中學階段入學率99.65%,421名學生就讀中職校。
衛生事業
截至2009年,松潘縣全縣醫療機構診治病人8.99萬人次、手術674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縣58700名群眾參合、參合率98%,補償患者11012人次、補償金額616.5萬元。選派34名醫務人員赴安徽參加了學習進修。接受咨詢1萬余人次、發放資料6300余份。
社會保障
2009年,松潘縣發放農村居民低保金913.3萬元、城鎮居民低保金1263.5萬元。發放農村醫療救助資金164.5萬元、救助群眾2087人,發放城鎮醫療救助資金67萬元、救助群眾279人。發放各類救災救濟款186.8萬元、救濟群眾2.1萬人次。累計發放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農村“五保戶”生活補助、定補定撫、流浪乞討人員救助金、敬老金、殘疾人慰問金189.2萬元,解決特困殘疾人危房改造資金14.5萬元。養老、工傷、生育、失業、醫療五大保險累計參保19530人,其中新增擴面973人。
風景名勝編輯黃龍風景名勝區
黃龍主景區位于松潘縣城以東56公里處的雪寶頂山麓藏龍溝內(藏語稱為色措)。松(潘)平(武)公路貫穿其中。整個景區縱約15華里,橫約5華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3550米。主要包括:黃龍主景區、龍滴水、丹峽、雪寶頂、雪山梁、紅星巖、大草原、二道海、扎嘎瀑布等9個景區。牟尼溝風景區位于松潘縣城以西30公里處,總面積16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高山草海、溫泉、溶洞、巨型鈣化瀑布、環型疊瀑、鈣化彩池等自然景觀。主要景點有:牟尼森林、百畝杜鵑、翡翠溫泉、百花湖、月亮湖、天鵝湖和溶洞群等。扎嘎瀑布位于縣城西南30公里牟尼鄉后寺溝內,由原始林區、扎嘎峽谷和扎嘎瀑布組成的小景區。藏語稱“嘎其峽”,意為白巖上的激流。瀑高93.2米,寬35米,。嘎里臺草原位于松潘縣西部,海拔3500米左右,距九寨黃龍機場61公里。二道海景區與扎嘎瀑布相鄰的是軍民鄉上寨方向進溝的二道海景區。景區由若干高山湖泊、溶陷坑、溶洞、彩池、溫泉、翡翠礦泉、草甸構成綜合型景區。毛兒蓋會議遺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進入松潘,八月六日中革軍委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史稱“沙窩會議”。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位于松潘縣城以北17公里處川主寺開發鎮東側元寶山,1988年4月動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碑園由紀念碑、大型群雕、大型浮雕和陳列館組成,譽為“我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總碑”。紀念碑由紅軍戰士銅象、亞金鋼三棱柱碑體、漢白玉基座組成,總高41.3米。 疊溪古城遺址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松潘大地震造成的,位于茂縣較場鄉東南五里處,岷江東岸二級臺地上,背靠七珠山,下臨岷江,面積22萬平方米。大唐松州大唐松州位于松潘縣進安鎮,自古以來即為川、甘、青三省商貿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鎮”、“邊陲重鎮”、“戰略要沖”之稱。松潘古城
松潘古城有門七道:東曰“覲陽”、南叫“延熏”、西號“威遠”、北作“鎮羌”,西南山麓者稱“小西門”,外城兩門,東西向稱“臨江”、南北向稱“阜清”。各城門以大塊平行六面之條石拱圈,使頂部呈半圓形,門基大石上鏤有各種雕圖案。歷史文化編輯佛教
松潘縣黃龍寺松潘縣有雍仲本波佛教、藏傳佛教寺院15座。其中著名的有尕咪寺、 卡牙寺、山巴寺、林坡寺、元壩寺、較場寺、納咪寺、龍頭寺、對河寺、納洛寺等10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有后寺、毛兒蓋寺、肖包寺等3座;藏傳佛教薩迦派有上泥巴寺1座;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有煙囪寺1座。據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象雄古國(事實上是部落聯盟),史稱羌同、羊同; 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恫刈迦丝谑房悸浴芬晃挠涊d,根據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于1000萬。后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徹底征服象雄古國。此后,象雄文化漸漸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本教的文獻被專家稱為“象雄密碼”?!锻罗踅y世系明鑒》記載:“自聶赤贊普至墀杰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護持國政?!倍敃r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經書典籍的書寫。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兼并統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強盛的吐蕃王朝,西藏正史開始書寫??脊虐l現紛紛證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民族風情編輯回族服飾:回族男子一般頭戴白色或黑色無沿小圓帽,叫“孝帽”、“號帽”、“禮拜帽”,上身多穿白色衣服,套青、黑等深色馬褂,下身大襠褲,穿“千層底”布鞋。婦女戴蓋頭,已婚婦女戴黑色、白色蓋頭,老年婦女戴白色蓋頭,穿大襟衣服?;榧蓿夯刈迩嗄昴信杂蓱賽?,男女請阿訇向女方長輩和姑娘本人要口喚(同意),送糖米糕點等禮物,取得女方同意后,便商定日子行訂婚儀式,由男方請阿訇和親朋好友念《古蘭經》有關章節,并設便宴款待阿訇和親友。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為回民族三大節日。齋月結束開齋那天稱開齋節。伊斯蘭教歷9月,回族的齋月內教徒每天日出到日落前不吃不喝,日落開始飲食。從開齋節那天算起后推70天即為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節日早上,牧民將牛羊牽至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宰牲儀式,先作禮拜再宰殺牛羊,所宰牛羊分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饋贈親友,一份濟貧施舍。伊斯蘭教歷9月29日,是該教創始人穆罕默德上午誕生日和逝世日。這一天,松潘回民自發紀念穆罕默德。稱“圣紀節”或“圣忌節”。 羌族羌歷年:羌歷年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羌族最隆重的節日,有慶祝豐收的意思。每年這一天人們停止勞動,用面粉作成各種動物等祭祀天神白石和祖先,共同祭祀來年五谷豐登,人畜興旺。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親朋好友相互迎請串門,寨子里朋友聚會喝咂酒、跳沙朗,慶?;顒右话愠掷m三天。服飾:羌族男子包白色或者青色頭巾,穿自制長過膝蓋的白色麻布或藍布長衫,外套羊皮褂子,穿圓口布鞋或多耳麻鞋,腳裹黑白羊毛織成的毯子綁腿,束腰帶,系吊刀,佩皮裹兜或繡花布兜。羌族婦女善于刺繡,以五色絲線用十字針、鏈子扣、編挑等多種織法。婦女服飾鮮艷美麗,喜穿天藍、水綠、粉紅、紫紅色開衫。喜慶日男女都穿“云云鞋”其形狀似小船,鞋幫繡各種云彩圖案。 藏族藏歷年:藏歷年是按照藏歷推算出來的新年節日,同漢族的農歷新年大致相同。藏歷據說是文成公主入藏以后才有。唐代以前,藏族以麥熟為新年,后來由于中原文化與高原文化的交流,逐漸有了歷算,于是藏區以麥熟為新年的習慣改為過年,一直沿襲至今。喪葬:生活在岷江上游的松潘藏民族,喪葬方式主要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塔葬為藏區的最高葬儀,有其悠久的歷史,通常情況下,只有活佛、喇嘛才能享受這種喪禮。服飾:藏族服飾非常獨特,其做工和裝扮更是自成一體,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整個藏族服飾,分藏帽、藏袍、藏靴三大部分,此外與藏族副食相匹配的包括項鏈、手鐲、戒指、耳環等?;橐觯壕幼≡卺航嫌魏庸葍砂兜牟孛褡迩嗄甑幕橐?,自戀愛到成婚,都有著非常浪漫的民族色彩。整個婚姻,可概括為:“搶手帕”、“浪寨子”、“搶婚”、“說媒”、“結婚”五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