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江縣位于云南省東北緣,金沙江南岸,隸屬云南省昭通市。地理坐標東經103°47′-104°16′,北緯28°21′-28°40′。東連水富縣,南接鹽津縣,西南與永善縣接壤,北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屏山縣、雷波縣為鄰;縣境東西橫距48.5千米,南北縱距36千米,總面積882平方千米,總人口153091人(2010年),縣政府駐中城鎮。
綏江縣政區圖《禹貢》劃區域,綏域屬梁州域?!妒酚洝返仁妨嫌涊d,春秋戰國時今宜賓一帶金沙江、岷江沿岸有僰侯國,為僰人所居之地,綏域則在僰侯國范圍內。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滅巴蜀兩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改天下為郡縣制,綏域為秦國蜀郡的范圍。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派唐蒙為中郎將通西南夷開拓南中,分廣漢郡添置犍為郡。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朱提縣。綏域分屬僰道、朱提二縣。三國時期,蜀漢政權于馬湖江沿岸設馬湖、潛街、新道、安上、僰道諸縣。隋開皇四年設恭州、協州、訓州,綏域為訓州之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安上縣(治今屏山縣),綏域屬安上縣,七年廢安上縣。貞觀四年(630年)置戎州都督府于今宜賓,下以石門、開邊、朱提三縣置南通州。宋乾德四年(966年)置馬湖部以羈縻馬湖江一帶的“夷族”,五年撤開邊縣。馬湖部為北宋梓州路轄區。南宋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綏域為其轄區。南宋末,綏域屬晉山道馬湖部。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四川馬湖路總管府創府治于今綏江縣南岸鎮南岸村,其域“置雷波、泥溪、平夷、夷都、沐川、蠻夷6長官司”,綏域進入元朝時期。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清廷任命馬湖府知府和屏山縣知縣,綏域進入清朝時期。乾隆元年(1736年),劃正縣永善所直轄的檜溪十地及元亨歸副官村管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設汛署于太平甸。宣統元年(1909年),副官分縣試辦“靖江縣”。 宣統二年(1910年)核準為“靖江縣”,同年更名“綏江縣”,沿用至今。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綏江縣位于云南省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為兩省(云南、四川)三市洲(昭通、涼山、宜賓)結合部,地處溪洛渡、向家壩兩大巨型水電站之間。從綏江經樂山到成都265 公里,經宜賓到成都382公里、重慶366公里,距昭通255公里、昆明606公里,距溪洛渡、向家壩電站壩址分別為117公里、60 公里。綏江縣國土總面積761平方公里。
綏江縣
氣候
綏江縣屬亞熱帶、暖溫帶共存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四季不明顯,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干濕分明等特點,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差異顯著。
地形
境內山巒起伏,溝壑交錯,山多壩少,坡陡谷深;西南為低中山山地。金沙江沿岸有珍珠壩、大沙壩、鳳池壩、煙囪壩、建設壩等沖積、沉積小壩。
水文
綏江縣境內最大的河流大汶溪系金沙江的一級支流,位于綏江縣中部。除大汶溪系金沙江的一級支流外,境內還有會儀溪、黃坪溪、新灘溪、小汶溪、犇溪、大鹿溪、芭蕉溪、電池溝共8條小支流,流域面積354k㎡。
自然資源編輯水利
綏江縣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5.59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4億
m3,約占72%,地下水為1.59m3,約占28%,人均水資源量3558m3。低于云南省5210m3/人水平,屬于水資源相對缺乏地區。過境河流金沙江屬省際河流,流經我縣共82Km,據屏山水文站資料,金沙江多年平均流4460m3/s,最大日平均流量29000m3/s,最小日平均流量1060m3/s,縣境內河段高差50m,平均入境水量1401.35億m3,出境水量1407億m3。由于受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影響,雨量豐枯差異大,時空分布極不平衡,水資源形成南部多北部少,江邊河谷少。南部降雨多蒸發量小,北部江邊河谷一帶降雨少蒸發量大。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原因,縣境河流閉合發育,除金沙江外無過境河流和外來地下水源補給。
礦產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煤、石灰石、鐵、銅、沙金、冰洲石等礦藏。①煤炭分布與儲量:綏江縣共探明的普查地質儲量共9000余萬噸,其中:煙煤3160萬噸,無煙煤5840萬噸。②石灰石分布與儲量:優質石灰石集中分布在兩處,一是銀廠大爛池(海拔900米以上),長7公里,寬5公里,厚250米,另一處是團結村的金沙江邊,儲量巨大。普通石灰巖分布在新灘、石溪、銅廠、板栗一帶,儲量巨大。③砂巖:主要分布在黃金包、九步巖、卡房、三河壩、板栗一帶。④頁巖:主要分布在會儀、鰱魚、銀廠、大沙、農業、回望、黃坪、中村、南岸、團結等地。含鉀頁巖分布在團結、板栗、銅廠等地,儲量巨大。頁巖可生產頁巖磚,含鉀頁巖是鉀肥的優質原料。⑤天然河砂:為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在全縣境內共有11處。
人口編輯2010年, 據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綏江縣戶籍人口為167050人,常住人口為153091人。與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1102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6233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06858人。其中,常住人口男性為79693人,女性為73398人。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50年7月,綏江縣人民政府建立。1951年8月,區所轄鄉,定名為行政村,綏江縣4個區轄1鎮49行政村。1952年8月,增設第五區。1953年6月,縣城中城鎮由區轄鎮改為縣轄鎮(鄉級鎮),綏江縣為5區1鎮,區轄39鄉。1958年9月至1983年12月,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1984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進行農村體制改革,撤社設區,綏江縣為1鎮4區。1997年1月,田壩撤鄉設鎮,綏江縣為5鎮1鄉。2002年12月,縣城中城鎮城區擴大后改設3社區5鎮1鄉。2005年8月,田壩鎮并入中城鎮,綏江縣為4鎮1鄉。 轄區2011年,綏江縣轄4個鎮、1個鄉,共有3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鄉鎮名面積(平方千米)自然村政府駐地
中城鎮245.97興汶、鳳凰、金江;農業、大沙、后壩、鳳池、華峰、回望、田壩、良姜、紹廷、中村、銅廠大田口
南岸鎮84.18南岸、團結、互助、勝利南岸
新灘鎮87.1新灘、銀廠、石溪、石龍、鰱魚新灘溪
會儀鎮104.1會儀、和平、黃坪、三渡會儀溪
板栗鄉227.92板栗、雙河、中嶺、中壩、清水、桂花、關口、羅坪板栗坪
經濟編輯2013年1-9月,綏江縣實現生產總值11.25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1.97億元;二產增加值4.18億元;三產增加值5.0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5∶37.2∶45.3。
第一產業
2013年1-9月,綏江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3465畝,糧食總產量(預計)達40012噸;油料播種面積27630畝;油料產量(預計)達21264百公斤;糖料播種面積495畝,糖料產量(預計)達8445百公斤。畜牧業生產畜禽存出欄數同比均有減少。生豬存欄75179頭,生豬出欄88074頭;羊存欄10084只,比上年11107只減少9.2%,羊出欄5973只;家禽存欄266092只,家禽出欄344584只,比上年341906只增加2678只。肉類總產量8659噸。農林牧漁總產值33617萬元。其中種植業8045萬元;牧業22405萬元;同比減4.1%;漁業789萬元。
第二產業
2013年1-9月,綏江縣工業總產值5.48億元。主原煤產量56萬噸;磚產量3835萬塊;水泥產量48.18萬噸;發電量1624萬度;售電量13925萬度。
第三產業
2013年1-9月,綏江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95億元。建安工程完成投資22.39億元;設備購置和其他費用555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438萬元。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8 萬元;大型住宿餐飲企業新世紀大酒店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5.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487萬元。相反,支出卻保持增長,收支矛盾突出,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達到49292萬元。
社會編輯教育
綏江縣教育局2011年,綏江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高中教育突破瓶頸,中高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兩基”順利通過國檢。教育經費投入加大,化解“普九”欠賬1497萬元,“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完成學校危房改造、校安工程、移民學校建設7.86萬㎡。實現了縣城學校、鄉鎮中學、中心完小“班班通”,農村學?!靶PMā?,縮小了城鄉教育差距。無償將原煙廠舊址劃撥給綏江縣一中,投資1000多萬元將2萬多平方米的廠房改建為教學用房,招生規模從原來每年招300人上升到700人??h職中招生規模從原來每年招250人上升到招750人。主要中學有:綏江縣第一中學、綏江縣職業中學、綏江縣中城鎮中心學校、綏江縣新灘中學、綏江縣田壩中學、綏江縣南岸中學、綏江縣板栗中學、綏江縣鳳池中學、綏江縣大沙中學。
交通
2011年,綏江縣擁有載客車輛257輛,載貨車輛304輛,摩托車7571輛。境內道路總里程400.5公里,新增和改造公路里程87.3公里。全年貨運周轉量1200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9%;全年客運周轉量2718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8.9%。
郵電
2011年,綏江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994萬元,比上年增長49.6 %,實現郵電業務總收入3896萬元,比上年增長73.9%。其中,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58萬元,增長17.7%,實現郵政業務收入360萬元,增長24%;完成電信業務總量3536萬元,增長88.1%;實現電信業務收入3536萬元,增長88.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0892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5471戶,農村電話用戶5421戶?;ヂ摼W用戶數2796戶。全年新增移動電話用戶15130戶,年末累計達到48547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0部/百人。
社保
2011年,綏江縣保險公司3家,實現保費收入1417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18萬元;壽險保費收入799萬元。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711萬元;其中財產險賠付364萬元;壽險業務賠付347萬元。
民風民俗編輯龍燈舞
龍燈舞龍燈舞民間俗稱耍龍燈,流行于綏江縣所在地中城鎮及沿江一帶的鄉鎮。耍龍燈的時間僅限于正月鬧元 宵及旱年祈雨。龍按形式分為黃龍(火龍)、青龍、小彩龍和草把龍,大龍可耍七、九、十一節,一般耍單數,其特點是繞大8字,小彩龍分為三至五節,較之大龍靈活。草把龍也要分三至五節,據說草龍是正龍,不管是什么場合,什么地方見到它,大龍和小彩龍都得讓道。在民間,人們把草龍視為水龍,除天旱求雨時耍以外,一般拜年都不耍草龍。 獅子舞
綏江縣獅子舞獅子舞又稱耍獅燈,流傳于云貴川一帶,據傳,獅子在清代已就十分盛行。綏江的獅燈,過去一般在每一個節氣上都有獅燈表演。同時,民間凡有生、喪、病、災荒或起房蓋屋,都要請獅燈隊來耍獅子。綏江獅子的表演按內容所需,吸收了武術雜技和漢族花燈的扇子,手帕舞步,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程式。最驚險的動作就是“翻五臺”(在5張疊起的八仙桌上耍玩) 服飾長衫這種款式服裝,應該在清代,經過演變而形成現在這種樣式。長衫在流行于清代,辛亥革命后,就出現了西服和中山裝。四川及云南綏江有長衫出現。穿長衫一般是年老長者,有的還有腰帶、腰帶用于緊身,還可以別煙桿。白帕子一般用生白布,青帕子一般用青布或青絲布。 金江號子
金江號子金江號子,是纖帆木船在金沙江航行時使用的勞動號子,流傳地域僅限于四川省新市鎮至長江上游的重慶市之間,重慶以下的稱著為嘉陵江號子又叫川江號子。由于金沙江水湍急兇猛,水勢變化莫測,所以金江號子在節奏、旋律、氣勢、情感等方面都呈現出豐富多彩、高亢亢雄壯的特色。根據船只在金沙江中航行時的具體操作程序,金江號子大約分招架號子、五板號子、四平腔、搬灘號子、拋河號子、下灘號子和抽桅子號子等七大類。每一類號子中又分為若干種唱法,按曲調區分,計有17種。金江號子的唱詞主要是借用古詩和評書、戲曲中的唱詞,一般以四句詩起來,以評書或戲曲唱詞續唱,經驗豐富的號工則即興發揮,自編自唱。 地方特產編輯綏江米線
苦丁茶綏江米線,是云南著名的風味小吃。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佐料做成,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佳佳香開發研制的新產品一品香米線具有集美味、鮮美、清香、爽口、軟糯于一體,色香味俱全,同時具有滋陰補陽和補血的食療功能。來往行人,即購即吃,甚為方便。食用起來口感細膩,入口綿滑,嚼之筋骨十足。綏江苦丁茶綏江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種常綠喬木,俗稱茶丁、富丁茶、皋盧茶??喽〔柚泻锌喽≡磉?、氨基酸、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咖啡堿、蛋白質等200多種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后甘涼,具有清熱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強心、潤喉止咳、降壓減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脈等多種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減肥茶”、“降壓茶”、“益壽茶”等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