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縣是商丘市下轄縣,位于河南省東部,東與寧陵縣相接,西連杞縣,南接柘城縣、太康縣,北臨民權縣。是商丘實施東張西望戰略的重要支點城市,連接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中轉站,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
睢縣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紅色革命老區,主要有宋襄公墓、恒山漢墓群、無憂寺塔、圣壽寺塔、袁家山、湯斌祠、袁尚書墓睢杞戰役紀念館、恒山湖濕地公園等眾多名勝古跡。
睢縣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的產糧大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棉油生產百強縣、生豬調出大縣和重要的農產品產區,重要的制鞋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睢縣北湖曾舉辦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河南省青少年劃船運動會、全國青年皮劃艇錦標賽、全國皮劃艇錦標賽,是河南省皮劃艇訓練基地。[?水文
?氣候
4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三產業
5學校
6特產
7文化藝術
8旅游
9名人
?古代
?近現代
10榮譽
歷史沿革
編輯
先秦時期
睢縣周龍崗發現了史前古文化遺址,以龍山文化、仰韶文化為主。主要以原始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生產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古時有睢水流過。
周朝屬宋國,戰國末期屬魏國,秦朝置襄邑。
兩漢三國時期
西漢置陳留郡,王莽改稱襄平,東漢置陳留郡,三國時期稱陳留國。
東晉南北朝時期
東晉南北朝稱陳留國,北魏屬陽夏郡,東魏屬梁郡。
隋唐宋時期
隋朝初屬梁郡,開皇十六年梁郡改稱宋州。唐高祖年間曾短暫屬杞州,唐太宗貞觀年間又屬宋州。
五代時期襄邑縣屬開封府。
北宋時期,襄邑短暫升為拱州,并設保慶軍節度,屬京畿,下轄考城、太康、寧陵、柘城五縣,后被廢,由應天府管轄。
金元時期
因睢水澤被此地改稱睢州,金朝改拱州保慶軍為睢州,屬南京路。元朝改南京路為汴梁路,仍轄睢州。
明清至民國時期
明朝初,睢州屬開封府,洪武十年降睢州為睢縣,洪武十三年復升為睢州,為直隸州,下轄考城,柘城兩縣。
睢州城池圖明朝嘉靖二十四年,歸德州升為歸德府,睢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睢州及所轄兩縣劃歸到歸德府,清朝此建制保持不變。
中華民國二年,由睢州降為睢縣,始稱睢縣,屬商丘管轄。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4年末睢縣轄8個鎮、12個鄉:城關回族鎮、平崗鎮、長崗鎮、潮莊鎮、西陵寺鎮、周堂鎮、蓼堤鎮、尚屯鎮、城郊鄉、匡城鄉、后臺鄉、河集鄉、白樓鄉、河堤鄉、白廟鄉、胡堂鄉、尤吉屯鄉、董店鄉、澗崗鄉、孫聚寨鄉。
產業集聚區:睢縣產業集聚區位于睢縣縣城北部,是紙制品加工、制鞋制衣為主導,以電子電器、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撐的產業體系。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睢縣是商丘市下轄縣,位于華北平原南端、豫東平原東部,西距省會鄭州市160公里,東距京九、隴海兩大鐵路交匯處商丘市區60公里,東鄰寧陵縣,南接柘城縣、太康縣,西毗杞縣,北靠民權縣,東西寬約33公里,南北長約41公里,總面積9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0.3萬畝。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水文
睢縣屬淮河流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發展農業條件優越。睢縣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可開發水資源總量為2.928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采量為1.4267億立方米,地表水年降水總量為6.2324億立方米,徑流總量可達0.8538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惠濟河、通惠渠、蔣河、祁河、小溫河、澗崗溝、申家溝等,主要湖泊有城湖,面積達266.7公頃。
氣候
睢縣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4℃,年降水量701毫米,年光照2236小時。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是氣候的主要特點。
睢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風恒定,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氣溫為27.1攝氏度,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為42.3攝氏度,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氣溫為-0.7攝氏度。
經濟
編輯
綜述
2014年,睢縣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爭先晉位、富民強縣”總目標,主動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四項重點帶全局,務實重干,創新發展,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6.4億元,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7.18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9.3億元,增長2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2.5億元,增長13.8%;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84億元,增長3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完成19906元、7387元,分別增長10.1%、11.3%。
2015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61.47億元,同比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47億元,同比增長1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76億元,增長20.6%;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49億元,同比增長13.5%;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05億元,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288.54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預計完成4656.81元,同比增長10.8%;全縣各項存款余額143.55億元,比年初增加12.1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55.45億元,新增4.61億元。
第一產業
睢縣有耕地100.3萬畝,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的85%以上。全縣形成了以糧、棉、蔬菜、花生為主,水果、煙葉為輔的農作物種植新格局,糧食生產連年攀升,棉花和油料生產躍入中國百強縣行列。林木資源豐富,全縣有林地面積18215公頃,林木總株數達315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1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19.8%?;盍⒛局陻?、立木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均居商丘市前列。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的產糧大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
全縣種植小麥88.74萬畝,總產達42.24萬噸,增長2.2%,夏糧生產實現“十二”連增。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的85%以上。全縣形成了以糧、棉、蔬菜、花生為主,水果、煙葉為輔的農作物種植新格局,糧食生產連年攀升,棉花和油料生產躍入全國百強縣行列。林木資源豐富,全縣有林地面積18215公頃,林木總株數達315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1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19.8%?;盍⒛局陻?、立木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均居商丘市前列。全縣土地流轉9.36萬畝,培育家庭農場55家,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41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1戶,發展無公害認證農產品14個,新增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建成各類養殖場(區)178個。
2013年,睢縣始終堅持工業主導,以產業集聚區為抓手,著力培育支柱產業、骨干企業,工業經濟呈現出數量增多、效益增強、貢獻增大的局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59家,用電量增長51.3%,企業用工新增近萬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4億元,增長22.1%;實現利潤8.4億元,增長27.4%;重點企業入庫稅金8260萬元,增長18%。富士康實訓工廠、安踏集團嘉鴻鞋業、新浩紙業、龍源紙業、睢州酒業、安琪酵母、諾爾斯服飾等企業為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
第三產業
睢縣以帶動服務業發展、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為主要載體,堅持集聚、特色、融合,以商務樓宇、特色商業街、綜合商業設施和現代專業市場建設為重點,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集群。突出商務中心區生產性服務功能,注重企業總部集中布局,引導商務服務業集聚發展,形成區域綜合商務服務平臺。突出特色商業街生活性服務功能,注重差異化、集群化發展,促進商業、旅游、文化及休閑功能融合。我們積極發展電子商務,2014年阿里巴巴·商丘產業帶入駐企業53家,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上億元。
睢縣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連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中轉站,東部沿
睢縣故城毗鄰華東、連接沿海,具備“中部的成本、東部的優勢”,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連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中轉站,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東臨京九鐵路,北倚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和在建的鄭徐高鐵,豫S211、S214、S325、S327等4條省道和商登高速、規劃中的河南濮陽至湖北陽新的高速貫穿全境,10分鐘可上連霍高速、隴海鐵路,1小時到達新鄭機場,4小時到達連云港。[特產
編輯
鴛鴦轉香壺
鴛鴦轉香壺始于漢代,它碧綠色、古樸典雅、精致美觀、古色古香、龍鳳圖案令人神往,屬我國稀世珍品。1987年被收入《世界名牌產品》系列叢書。1988年7月獲準參加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37屆尤里卡世界發明產品展覽會。曾榮獲部頒“中國優質產品”稱號,“中國工藝品百花獎一等獎”,“省優秀發明獎”,“省科技成果獎”,“省工藝品金牌金雞獎”及省市級四十多項獎勵。
絲織掛毯
絲織掛毯是以彩色絲線為主要原料,用手工拴結編織的工藝品。絲毯織成后,經過片剪,花紋清晰,豐滿秀麗,光澤性好,富有立體感。毯面上的圖案像浮雕一樣鮮明突出,歷經百年不變質。商丘的絲織掛毯,早在1930年舊金山國際博覽會上,就以“做工精細、技藝超群、品質優良、式樣美觀、經久耐用”的特色一舉成名。
宋繡
以繡歷史名畫著稱,在中國刺繡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皇室成立了專門的刺繡作坊文繡院,各地選聘的繡工入院授藝,300余名繡女云集京師,刺繡之風一時遍及各地,民間繡戶也涌現出許多優秀工匠。據《東京夢華錄》(孟元老等著,記載北宋汴梁風土民俗的作品)記載,當時北宋國都開封的大相國寺外有一繡巷,“皆師姑繡作居住”,可謂是一個專業刺繡街,熠熠生輝的精美繡品從這里源源不斷地走出,把開封城裝扮得美麗而又繁華,城內72家大酒樓和千家小酒店的牌額、望子都是繡制的,在燈紅灑綠中迎風招展,“街市酒店,彩樓相對,繡旗相招,掩翳天日”,“深街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裝,竟夸華麗。”《清明上河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汴梁長卷風俗畫)所描繪的北宋歷史風俗畫卷中,也有不少汴繡的風采。
垛子羊肉
垛子羊肉是睢縣回族傳統風味小吃,已有200多年歷史,椐清真《全羊食譜》記載,垛子羊肉是由回族宮庭御廚多次研究試制而成的一種清真食品,隨著清王朝的滅亡,此配方流傳民間,睢縣垛子羊肉在傳統工藝的制作基礎上,精心研制、去粗求精,以本地一歲左右山羊肥中之瘦作為主料,佐以人參,老紫寇,當歸,香葉,草果,山奈等二十余種中藥材,用現代工藝精制成補腎垛子羊肉,可氣血兩補,相得益彰,垛子羊肉有不腥、不膻、不膩、色、香、味、形俱佳等特點,經過藥膳食療專家鑒定,對糖尿病、高血壓、腎虛者有明顯食療作用。
北湖糟魚
北湖糟魚是睢縣最具特色的地方名吃食品之一,已有200余年歷史,清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北湖糟魚選擇睢縣北湖特產200 克左右重的肥嫩鯽魚為原料,整魚不去鱗片,剖腹去內臟,經腌制、油炸,放入多種佐料精工燜制而成。其色金黃微帶赤,香味濃郁而醇正,骨酥刺爛形不變,魚肉鮮美營養高。特別適合脾胃氣虛引起的乏力、產后乳少以及頭暈患者的調補,如產婦、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
焦咯炸
焦咯炸是睢縣的獨特菜肴。其原料“扎卷”,系精良綠豆、小米泡制磨漿,入鍋灘成薄葉,然后疊扎而成。將扎卷切丁過油即為焦咯炸,或淡、或甜、或咸、或糖燒、或醋溜、或袋裝,口味不一,用途多擇。淡者下湯,其余均作拼盤用之。拼盤時,可擺成各種優美的造型,味鮮可口,清香酥脆,嚼后無渣,清熱解毒,色澤金黃透亮。
襄邑抹豬
今日傳世名菜“東坡肉”即由“襄邑抹豬”演變而來。蘇軾曾與襄邑結下不解之緣,他把“襄邑抹豬”推崇為天下美食之最,蘇東坡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襄邑抹豬肉色澤紅潤,肥而不膩。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
金絲兔肉
金絲兔肉是睢縣最具特色的地方傳統名特產品之一。金絲兔肉色澤紅亮,肉質軟爛,香味撲鼻,無草腥味,咸香發脆,清淡利口,鮮香不膩,留味綿長。金絲兔肉是選用1.5公斤以上的野兔制作,工藝獨特,鹵制精良。該產品富含硒、鐵等微量元素,具有滋補、保健功能,更具有美容、健體、延年、益壽之功效。
羅陽豆腐干
羅陽豆腐干是睢縣龍王店(集)張家祖傳,又稱“張家豆腐干”。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順治年間,張家豆腐干的創始人因生活所迫,外出謀生,學會做豆腐干,歸里后集百家之長,精心研制配料制作工藝,逐步形成獨特風味,方圓百里聞名。相傳康熙皇帝下白云寺時,主持大和尚佛定特意做道羅陽豆腐干菜。在上百道菜中,康熙唯獨連聲贊羅陽豆腐干“美哉、妙哉!”,每餐必點羅陽豆腐干作為御膳菜。至此,羅陽豆腐干被列入朝廷御餐年年進貢,名聲遠揚。張家豆腐干做工精細,純香味美。成品呈深褐色,軟硬適口,五香俱全,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取而食之,嘴嚼起來筋而不硬,愈嚼愈香,回味無窮。成品可存放半年,且味色不變,是饋贈親友之佳品。
特色農產品
花生
明末清初,睢縣開始種花生?;ㄉ仁且环N重要的油米作物,也是人們喜愛的副食品。睢縣北部多為沙壤性土地,是花生的主要產區。?;ㄉ薁I養豐富,滋味香美,可制成各種糕點、糖果和醬類。它既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也是一種重要的出口創匯物資。睢縣所產花生仁,粒大,色艷,品質優良,在國際市場上信譽很高。睢縣辦起了不少小型花生制品廠,所生產的花生制品走俏國內外市場。
芝麻
睢縣盛產芝麻,出小磨香油,在歷史上享有盛譽。芝麻在國計民生和種植業中歷來是占有優勢地位的經濟作物,用芝麻為原料生產的小磨香油,水份低、香度濃、味純正、色香味俱佳,含飽和脂酸16.9%,油酸37.5%,亞油酸46.8%。長期食用,對防止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有良效。芝麻香油營養豐富,風味獨佳,深受消費者歡迎。
棉花
據《中國通史簡編》記載:“公元59年(東漢明帝時),襄邑(睢縣)織工發明織花機。”《西京雜記》載:“織花機的發明者是陳保光家,其妻傳授織法。”可見植棉紡紗的歷史距今已有1900年。棉花除棉纖維供紡織工業生產利用外,副產品棉短絨是戰略物質的重要原料。棉籽可以榨油,含油量在17—22%之間,是食用油之一。棉殼、棉籽餅既是牲畜優質飼料,又是優質有機肥料。棉殼在工業上有重要用途。棉桿皮相當于三、四級黃麻,可用來造紙,棉根皮可制藥。
煙葉
睢縣所產煙葉外觀質量好,內在各種化學成分協調,香氣足,吃味正,刺激小、燃燒性強。煙葉為睢縣主要經濟作物。種植煙葉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也是縣重要的財政支柱。睢縣每年種植煙葉4000多畝,種煙鄉鎮5個,重點種煙村12個;200畝以上方田6個,100畝以上畝方田15個,畝產150公斤,畝產值1800元以上。部分規范套作的煙農畝綜合效益達2200元以上。
馬泗河西瓜
馬灑河西瓜瓜皮薄肉沙纖維少,汁多味醇含糖高,遠銷鄭州、開封、商丘、焦作、北京等地,曾參加國際評瓜會并獲獎。馬泗河西瓜栽培歷史悠久,清朝以來一直是貢品。乾隆時(1790一1975)貢士王祖恢在《浮香閣軼聞絕句》中,曾謳歌馬泗河的西瓜:“水晶瓜嚼味如冰,甘脆炎天綠玉憑。酒渴夢回懷想切,東陵遺種在匡城。”馬泗河在匡城西北三公里外,每年種植面積在1500畝左右,高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馬泗河西瓜的瓜瓤,瓜籽、瓜皮均可入藥,能消署解熱利尿,對高血壓、腎炎、浮腫、膀光炎,糖尿病等有一定療效。
泡桐
睢縣號稱“泡桐”之鄉。泡桐是睢縣速生用材樹種,分布廣,成材快,屬于間歇接桿型,樹冠常是兩層,葉面光滑,花序呈圓錐狀,花冠為淡紫色,很少結果,一般10年成材。全縣農桐間作面積85萬畝,人均12株。泡桐經濟價值很高,是睢縣傳統出口產品。具有導音性能好、導熱系數小、耐濕、耐腐、耐磨、耐酸、耐火等特性,而且紋理美觀,色澤明亮,質軟易加工??搭≈荽蟮卮禾熳匣ㄈ缭葡紶N爛,香氣四溢;夏天濃蔭廣布,綠染城鄉;秋天嫩霜初撫,落木無邊;冬天瑞雪銀裝,疏落有致,一派園林景色。
楊樹
楊樹是睢縣栽培歷史悠久的樹種。種類繁多,主要有箭桿楊、小葉楊、加拿大楊、意大利楊等品種。其主要特點是樹干通直高大,樹姿雄偉挺拔。楊樹是速生樹種之一,一般直徑生長每年可以達到3公分以上,樹高生長每年3-4公尺。因此,5—6年生的楊樹就可以作為制漿的原料材。長到10-12年就可以作為膠合板材之用。另外,楊樹木材也可作為建材,以及刨花板、纖維板、包裝材和火柴材等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