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縣,為安徽省淮北市唯一轄縣,位于安徽省北部,東臨宿州市,南接蒙城縣、懷遠縣,西連渦陽縣,西北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東北依淮北市??偯娣e1987平方千米??側丝?/span>111萬人(2012年)。全縣,轄11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濉溪蕪湖共建的現代產業園??h政府駐濉溪鎮沱河路92號。濉溪承東啟西、區位優越,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是淮海經濟區和徐州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濉溪歷史悠久,是秦相蹇叔和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故里,擁有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臨渙古鎮、淮海戰役臨渙總前委舊址3處國家級文保單位。濉溪縣因古濉河和溪河在此交匯而得名,口子窖酒產自濉溪縣。連續8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素有“酒鄉煤城”、“中原糧倉”的美譽。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濉溪縣位于安徽省北部,東經116°23′~116°59′,北緯33°17′~34°01′。東臨宿縣,南接蒙城縣、懷遠縣,西連渦陽縣和河南省的永城縣,北靠淮北市郊區和蕭縣。自縣境南端雙堆區王小莊至北端劉橋區陳莊,長95公里;東起馬橋區塔山,西止鐵佛區吳莊,寬45公里??偯娣e243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39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8.44%;水面面積38平方公里,占1.56%。耕地面積2016232畝,占總面積的56.6%,非耕地面積1544768畝,占43.4%。
地貌
濉溪地處淮北平原中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除縣東北部有少量低山殘丘分布外,其余為廣闊平原區。主要地貌類型為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h內最高山峰老龍脊,位于蔡里集東南5.5公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3°56′,東徑116°54′。海拔362.9米,山底圍3華里。平原區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海拔23.5至32.4米。面積約2070平方公里(不含水面和湖洼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85.2%。以橫穿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為界,北部為黃泛沖積平原區,南部為古老河湖相沉積平原區。隋堤南有較多的封閉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鋪、百善、鐵佛等區,全系耕地。這是濉溪縣特有的地貌類型,其成因與隋運河有關。運河北堤寬40米,高出地面5米,高大完整;南堤寬20米,高出地面4米,殘缺不全。汛期大水猛漲時,南堤往往決口,泥沙被水沖向決口兩邊,自北向南形成土嶺。土嶺為黃泛物質堆積,寬500至600米,長3500至5000米不等,高出地面約1米。僅四輔區內的商廟嶺子、謝家嶺子、馮圩子嶺子、三鋪南嶺子面積就有20多平方公里。每兩道嶺子之間,由于長期積水,便形成封閉型湖洼地,近似方形。這樣的湖洼地很多,俗稱“十八湖”,如臥龍湖、葉劉湖、關家湖、尹湖、油榨湖、練子湖、陳大湖、運糧湖、邱湖、楊家湖、四平湖、孤山湖、雁鳴湖、附湖、百里湖、沈姜湖、南湖、小湖等??偯娣e為86.67平方公里。特點為湖底滯水性大,四周保水差。
河流
濉溪縣境內河流多順自然坡降平行貫穿,澮河等主要河道兩側分布有泛濫堆積地貌。主干河道有14條,其中行洪河道有新濉河、相西河、閘河、龍岱河、洪堿河、南沱河、王引河、包河、澮河、北淝河10條。另有大溝116條,全縣河、溝構成5個水系:濉河水系、南沱河水系、新北沱河水系、河水系、北淝河水系。澥河、溝總長1283.45公里,水面面積25.2平方公里。
氣候
濉溪年平均氣溫14.5℃,降雨量852.4mm,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h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3至5月)溫暖,季平均氣溫14.4℃,氣溫回升快;天氣多變,雨量較冬季增多,常刮偏東風。夏季(6至8月)炎熱,因受海洋性氣候影響,降水集中,蒸發量大,多偏南風。秋季(9至11月)涼爽,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大,多偏東北風。冬季(12月到翌年2月)因受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嚴寒,雨雪稀少,多偏北風。
年平均氣溫14.5℃。1月為全年最冷月,平均氣溫-0.1℃;7月為全年最熱月,平均氣溫27.5℃。氣溫年較差27.6℃。極端最高氣溫41.1℃。出現在1972年6月11日;極端最低氣溫-21.3℃,出現在1969年2月5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相差62.4℃。一般日出前氣溫最低,正午后14點左右最高。日較差春秋季較大,冬夏季較小。4月、5月日較差平均分別為11.5℃和11.9℃;10月、11月日較差平均分別為11.0℃和10.4℃。3月至5月氣溫回升較快,升溫12.5℃;9月至11月氣溫下降顯著,降溫12.8℃。
行政區劃編輯2006年3月,濉溪縣轄10個鎮、1個鄉:濉溪鎮、臨渙鎮、南坪鎮、百善鎮、鐵佛鎮、劉橋鎮、孫疃鎮、韓村鎮、雙堆集鎮、五溝鎮、四鋪鄉。共24個居委會、413個行政村。面積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萬。交通編輯建國后,濉溪縣地處淮北煤田開發中心,交通業迅速發展。1956年春,縣人民委員會發動群眾,以“民工建勤”的方式,把濉符公路改建成碎石路面,至次年冬完工,境內長23公里,這是濉溪縣第一條晴雨通車公路。1959年,宿永、宿蒙公路縣境內路段63.2公里,全部改建為砂礓路面,符合國家四級道路標準。此后,烈山至蔡里、宋疃至馬橋、渠溝至青龍集路段,相繼改建為碎石路面,計長24.1公里。濉溪至四鋪、四鋪至孫疃、臨渙至五溝、濉溪至渦陽、南坪至羅集、孫疃至任集等路段也先后改建為砂礓路面,計長284公里。
1970年,0908國防公路(蕭淮公路)開始興建,1975年工程告竣,縣境內長42.9公里,是濉溪縣第一條三級黑色油路。同年,濉符公路改建成三級油路面,長23公里。此后,宿永公路、烈山至蔡里公路也改建為瀝青路面,計長48.4公里。1979年至1983年,濉溪至岳集、仲大莊至劉橋礦公路,分別由省公路局和劉橋礦投資,改建成瀝青路面,計長29公里。
1985年,縣境內有干線公路11條,計長340公里。其中5條建成瀝青路面,2條(濉岳公路、劉濉公路)部分建成瀝青路面,計長173.5公里。支線公路13條,計長92.2公里。其中7條建成瀝青路面,1條部分建成瀝青路面,計長38.1公里。礦區專用線4條,計長17.8公里,全部為三級油路面。區、鄉、村公路62條,計長390.3公里,大部分為砂礓碎石路面,小部分為土路面。 濉溪交通便捷,符夾、青阜、青蘆三條鐵路穿境而過,北接隴海線,東連京滬線,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國道、省道四通八達,連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驅車南下省會合肥、東進海濱城市連云港只需2小時左右。距徐州觀音機場僅有50公里。內河航運入淮河、通長江,直達上海港。規劃籌建中的許昌-亳州-宿州-淮陰高速公路將橫穿濉溪縣中部。規劃籌建中的亳州-永城-青龍山-宿州鐵路也將橫穿本縣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