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縣,廣東省湛江市轄縣,與???、徐聞兩縣合稱“三雷”,是雷州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遂溪縣位于中國南大陸的雷州半島北部,東距港城湛江市區16千米,南面與海南島、西面與廣西北海市隔海相望,南與雷州市、北與廉江市區接壤。遂溪是“全國第一甜縣”和“中國醒獅之鄉”。 遂溪縣海岸線長,港灣多,海產豐富,地華物美,四季常綠,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農產富饒。遂溪縣的遂城一直是粵西經濟貿易的繁華集市,是中國南大門的主要商埠之一,是雷州半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交通的重要中心。 遂溪縣鯉魚墩貝丘遺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雷州半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稱為“雷州半島第一村”。
遂溪縣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公元前355年,隸屬楚國,后為百越邊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歸屬象郡。秦末漢初,遂溪以至雷州半島為南越之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領兵平南越,置合浦郡徐聞縣,遂溪屬徐聞縣。三國時
新石器時代人居遺址遂溪初屬蜀,蜀失荊州后歸屬吳國珠官郡(后為珠崖郡)。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稱合州。開皇十年設置鐵杷縣。開皇十八年改椹縣為椹川縣。大業初改合州為合浦郡,椹川縣并入扇沙縣。唐武德初又再設椹川縣,改合浦郡為南合州。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更名為東合州,將椹川、扇沙并入鐵杷縣,歸屬東合州。貞觀八年(634年),雷州刺史陳文玉奏請朝廷批準,把東合州更名為雷州,雷州同此而得名。天寶元年(742年)改雷州為??悼?。
設治后
唐天寶二年(743年)改鐵杷縣為遂溪縣,意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縣屬??悼?,縣治設今湛江市郊舊縣村,此為遂溪得名之始。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恢復??悼槔字?。北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改雷州為雷州軍,將遂溪并入??悼h。五年,又恢復雷州。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又再設置遂溪縣,縣治設在現今遂城。
遂溪風景 (15張)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為雷州路。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更名為雷州府。清承襲明代的體制,仍為雷州府,轄遂溪等縣。民國二年(1913年),遂溪屬高雷道,十五年屬南路行政委員會,二十一年屬南區綏靖公署,二十五年屬第八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三十八年屬第十四區公署。1949年11月遂溪縣解放。1957年11月遂溪與廉江、??的隙珊颖焙戏Q雷北縣,麻章劃歸湛江市管轄。1960年改為雷州縣。1961年分縣,恢復遂溪縣建制。屬湛江專區(后改湛江地區)管轄。1983年9月屬湛江市管轄。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50年全縣分為6個區。
遂溪濱河風光1951年湛江市太平區劃歸遂溪縣管轄,全縣分為8個區。1952年分為12個區。1953年分為13個區。1956年沈塘、紀家兩區劃歸??悼h管轄,全縣剩下11個區。1957年撤區設鄉,分為29個鄉。1958年3月并為14個鄉、2個鎮。9月政社合一,全縣設8個人民公社。11月遂溪與廉江、??的隙珊颖焙戏Q雷北縣,麻章劃歸湛江市管轄。1960年改為雷州縣。
雷州青年運河東海河天橋1961年分縣,原屬遂溪的太平公社劃歸湛江市管轄,全縣設11個公社。同年12月并為8個區,37個公社。1963年撤銷區,改設13個公社。1966年分為14個公社。1978年分為18個公社。1980年分為23個公社。1983年,??悼h沈塘公祈吳村、平衡、坑仔、高明、吳西、文章、朝棟和乾塘等8個大隊劃歸城月公社管轄。同年12月,撤銷社隊,建立區鄉制,全縣設19個區、1個鎮。2000年,遂溪縣轄18個鎮,228個村委會、18個居委會。2003年10月,遂溪縣撤銷北潭鎮、下六鎮、沙古鎮,分別將其行政區域并入界炮鎮、草潭鎮、洋青鎮。
區劃詳情
2013年,遂溪縣下轄遂城鎮、黃略鎮、建新鎮、嶺北鎮、城月鎮、河頭鎮、江洪鎮、樂民鎮、烏塘鎮、北坡鎮、港門鎮、草潭鎮、洋青鎮、楊柑鎮、界炮鎮15個鎮。 縣人民政府駐遂城鎮。
人口民族編輯遂溪縣居民的祖先,大多數是唐、宋、元、明幾代從福建莆田等地遷來的。宋代以前,人口稀少,經過長時間的發展,2013年總人口107萬。 遂溪縣人口中漢族約占99.88%,其他有壯族、瑤族、回族、藏族、苗族、侗族、黎族和京族等16個少數民族。全縣沒有少數民族聚居的村寨。遂溪縣語言以白話和雷州話為主,屬廣東方言和閩南方言語系。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遂溪縣位于中國南大陸的雷州半島北部,東距港城湛江市區16千米,南面與海南島、西面與廣西北海市隔海相望,南與雷州市、北與廉江市區接壤。
遂溪縣
地形地貌
雷州青年運河縱穿遂溪縣,兩岸一抹平原,沃土千里。遂溪縣海岸線長,港灣多。遂溪縣的海岸線東面從黃略至建新海岸,南面從江洪至北潭港、界炮,合計全長145.7千米,有潮間帶的淺海灘涂面積共有103.64平方千米。
氣候
遂溪縣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多雨,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為1759.4毫米,通常7至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50%。
水文
遂溪縣有大小河流34條,總長625.12千米。全縣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遂溪河、楊柑河、城月河、樂民河、江洪河、通明河以及遂溪河支流的風朗河。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遂溪縣共有土地面積為2005平方千米,折合300.8萬畝,擁有耕地面積102.7萬畝,其中水稻田46萬畝,坡地56.7畝,平均人耕地1.3畝,農業人口平均耕地1.5畝。遂溪縣牧草地多,草的資源充足,500畝以上連片草場就有31塊,合計面積5.5萬畝。還有零星草地和疏林宜牧地1.2萬畝。
水資源
遂溪縣境內有雷州青年運河遂溪灌區的東西運河。東運河長29千米,西運河長14.8千米,它灌溉農田48.67萬畝,又可通航運輸。全縣有中小型水庫56宗,總庫容88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565萬畝。其中,中型水庫有官田水庫,全縣河網密度為0.32千米/平方千米,經流度為13.427億立方米,地下經流度為4.159億立方米。
林木資源
遂溪縣林木資源豐富,全縣擁有樹木面積63.85萬畝,綠化率達86%,其中公路綠化林269.904千米,沿海防護林66.62千米,年出材量約1.93萬立方米。主要用材林有桉樹和木麻黃樹。遂溪桉林有34.97萬畝(不包括雷林、農墾在本縣境內的面積在內),是全國最大桉林基地。[10-11]
海洋資源
遂溪縣海域遼闊,既有天然漁場,如東海灣漁場、北部灣漁場,又有江洪、草潭、石角、北潭、樂民等漁港。漁產品資源十分豐富,常見的魚類有1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斑(黃魚)、中華青鱗、蘭園 (池魚)、大斑石鱸(頭鱸)、金帶細(黃齊)、蛇鯔(九棍)、金線(紅三)、鯡鯉(單、雙線)、仔、赤、紅魚、軟唇、石斑、赤魚、馬鮫、雞籠鯧、白鯧、黑鯧、沙鉆、赤鼻、地魚、龍舌等,還有泥丁、沙蟲和各類螃蟹,以及珍珠貝、白蝶貝、馬氏貝、東風螺、香口螺、沙螺、牛耳螺等貝類。此外,還有樂民鹽灶、下六等鹽場。
作物資源
遂溪縣火龍果種植基地遂溪縣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是亞熱帶作物、熱帶作物種植生長基地。主要栽培種植的熱帶、亞熱帶農業作物有甘蔗;果木有龍眼、荔枝、黃皮果、木菠蘿、芒果、火龍果、楊桃、香荔枝、蛋黃果、雞蛋果、番石榴、人心果、萬壽果、金絲李等;草木熱帶作物有香蕉、菠蘿、木瓜、木薯、香茅、香根、劍麻、霍香、芝麻、蒲草、玫瑰茄、毛薯、良姜、面芋等;林木有橡膠、桉樹、樟木、苦楝木、加勒比松、濕地松、胡椒、濕地松、胡椒等。
礦產資源
遂溪縣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有貴金屬、金屬和非金屬。貴金礦藏主要有金礦。金礦主要公布于附城鄉分界求水嶺及黃略鎮烏蛇嶺周圍。有7條地下礦脈,長的4千米,短的1千米,深度40米。礦泥品位,礦脈富段1噸泥可煉金480克,貧段可煉6克,平均11克;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鎢、錳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高嶺土、瓷土、石英沙(石),玄武巖、花崗巖、玻璃沙礦、泥炭土等;鐵礦主要分布于黃略鎮烏蛇嶺周圍;高嶺土:有粒度、白度好和具滑感等優點,開采價值高,適宜制磚瓦、陶器,還可以作高級紙的填充料及提煉氫氧化鋁的原料。儲量較大,共約4392萬立方米。分布于全縣19個鄉鎮,其中附城、楊柑、建新等鄉鎮較多;玻璃沙礦:總儲量約2500萬噸,含硅量94-99%,主要分布于沿海樂民、草潭、下六、江洪等鎮,搪瓷、熱水瓶膽、矽酸鈉和鑄造等。泥炭土,主要分布于下六及楊柑鎮協和中間村、龍眼山垌一帶,面積2000畝以上,深度1-3米以下,礦層厚度20米左右,儲量約2000萬噸,可提煉汽油、煤油、輕重柴油、瀝青、重油、臘苯等產品,其儲量及質量在國內居首位;玄武巖:資源豐富,有致密玄武巖、橄欖玄武巖和普通玄武巖等三種,是高檔建筑物的裝飾材料。瓷土:資源儲量大,質地優,發展陶瓷生產潛力很大。金礦,國家已于1974年投資開采。2013年,該縣正在開采武巖玄、高嶺土、石英砂等。
交通編輯鐵路
遂溪縣海陸空交通網絡發達,黎湛鐵路、廣湛高鐵、粵海鐵路、三茂鐵路貫穿全
遂溪縣風光 (16張)
境,遂溪火車站年貨運量500萬噸,客運量600多萬人次。
公路
廣海、渝湛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六車道的貫通全境,境內有5個火車上落站,國道207、325線交匯于縣城;一級公路直達湛江港和湛江民航機場;粵瓊高速公路遂溪段已建成,由沙坭出口進入,可由高速公路到湛江市區、雷州半島及海南、珠三角;縣城內各主要干道及各小區道路基本完成硬底化;全縣已實現村村通機動車目標。
海港
遂溪縣東南西三面臨海,全縣大小船舶港口有草潭、江洪、北潭、石角、下六、楊柑、黃略、樂民等將近10處,較大的草潭、江洪、北潭、石角等,其中能停泊萬噸輪船的有草潭,這些主要港口每年貨物吞吐量達5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