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隸屬于甘肅省張掖市,是中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120-200公里,總面積2.38萬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37579人(2014年),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完成生產總值28.14億元。有祁豐文殊寺景區、明花鄉旅游景區、皇城景區、馬蹄寺風景名勝區等著名景點。[1-5]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先后獲得了“全國少數民族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雙擁模范城縣”、“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集體”等稱號。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轄2個鎮:紅灣寺鎮、皇城鎮,6個鄉:馬蹄藏族鄉、康樂鄉、白銀蒙古族鄉、大河鄉、明花鄉、祁豐藏族鄉。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共14554戶37579人,其中農牧業人口2.55萬,占68%;少數民族人口2.12萬,占56.5%;裕固族人口1.02萬,占27%。
民族
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居住有裕固族、藏族、漢族、蒙古族等16個民族。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位于張掖市的南部,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整個區域橫跨河西五市,同甘青兩省的15個縣市接壤,處于東經97°20′~102°12′、北緯37°28′~39°04′之間。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120~200公里,總面積2.38萬平方公里(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土地分為四塊,主要部分南界為青海省,西與西北連酒泉、嘉峪關市,北靠高臺、臨澤、民樂縣和甘州區,明花區在高臺縣西部,皇城區在山丹縣東部,大泉溝鄉在民樂縣中南部。
地形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部地區處于祁連山地,在境內長達400公里,一般海拔2000-3500米,許多山峰高達5000米以上,山勢陡峻巍峨,祁連山主峰達5547米。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山地,終年積雪,有冰川分布,是河西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明花區處于走廊中部,平均海拔1600米左右。
水文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河流分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河水用于灌溉,并建有大小電站多座。
氣候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氣候大部屬高寒山地半干旱氣候,只有明花區屬溫帶干旱氣候。氣候特點是冬春季長而冷,夏秋季短而涼爽。
自然資源編輯截至2014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有草原170萬公頃,有耕地7萬畝,是甘肅高山細毛羊基地縣;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31種,分布在262處;有河流33條,總流域面積2.15萬平方公里,年出境水量4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04萬千瓦。祁連山橫貫全境,冰川總儲量159億立方米,有水源涵養林33萬公頃,是河西地區乃至內蒙古西部的“生命線”和“綠色水庫”。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完成生產總值28.14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16.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4萬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3:70:17;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5.08億元,比2012年下降2.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8億元,比2012年增長20.35%,完成財政支出12.05億元,比2012年增長5.8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85億元,比2012年增長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1億元,比2012年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480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8%和21.2%;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7.6億元、貸款余額8.06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4.07%和21.2%,貸存比為45.8%。
第一產業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設甘肅高山細毛羊基地,擴大細毛羊養殖比重。設立綠色畜牧業發展基金,帶動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3870多萬元,新建養殖小區15個,暖棚2000座,儲草棚140座,農畜產品交易市場1個;完成機械剪毛20萬只、羊毛分級整理1730噸?!百惷琅鄙虡双@得“甘肅省著名商標”稱號,甘肅高山細毛羊地理標志獲得國家農業部認證。發展雙孢菇、高原葡萄、中藥材等特色種植,試點種植雙孢菇養殖棚40多座,種植戶戶均收益4000元以上。配置各類農機具512臺(件),新組建專業合作社87個。
第二產業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四方鐵選廠等20項重點工業項目開工建設,興榮銅選廠、三益氟化工、寺大隆一級電站等11個項目建成投產,山東中能50兆瓦光伏電站建成并網發電。酥油口石灰石、八號溝銅礦資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資源整合煤礦已有8戶取得采礦證,收回6個多年占而不建的水電站開發權。祁青工業園區被列為全省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大河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2013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規上企業達到24家。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48億元、工業增加值18.2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打造馬蹄寺、文殊寺、玉水苑和中華裕固風情走廊4個重點景區。成立裕固風情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及3個分公司。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完成馬蹄寺景區大門、停車場建設,開工實施馬蹄寺石窟群安防工程、文殊山石窟群危巖體搶險加固工程。2013全年接待游客122.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2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32.5%和32.7%。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截至2011年底,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所,其中有完全中學1所,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心1所,城鎮小學1所,幼兒園1所,九年制學校5所,六年制學校5所,建成寄宿制學校11所,共有教職工546人,在校學生(含幼兒園)4885人,小學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98.1%。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馬蹄學校教師周轉宿舍,明花、康樂2個鄉鎮幼兒園建成投入使用。
衛生
2011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成縣醫院門診樓、明花、皇城中心衛生院住院樓,配備各種醫療設備652臺件;2011年共有衛生醫療機構24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08名,各鄉鎮均有中心衛生院。計劃生育率達到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啟動鄉鎮衛生院職工周轉宿舍建設項目,新建縣衛生業務樓、2個衛生分院和2個村衛生室。
文體
2011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成101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2011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全縣廣播覆蓋率、有線電視覆蓋率、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了85%、54%和90%。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表彰了獲得“神鹿獎”的一批文藝作品,舉辦了“祁連玉杯”青年歌手大獎賽;新建2個鄉鎮體育健身廣場,舉辦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
社會保障
2013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在張掖濱河新區修建肅南裕苑職工和游牧民定居住宅1000套,在鄉鎮定居點修建游牧民定居住宅1460套12.9萬平方米,改造農牧村危舊房400戶;建成皇城鎮、康樂鄉、明花鄉蓮花片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建1個城市便民市場和11個平價蔬菜及肉類直銷店,開工建設肅南縣糧食儲備中心。新農合重大疾病住院報銷封頂線提高60%,門診特殊病報銷病種增加到34個。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5%、28%,養老金發放標準提高6.5%、鄉村醫生工資標準增長18%,村級獸醫保健員暨草原生態管護員工資標準增長60%,2013全年落實困難群體社會救助資金2150萬元,新增就業1126人,下崗職工再就業778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1%以上。
旅游景點編輯祁豐文殊寺景區祁豐文殊寺景區俗有 “小西天”之美譽,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區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
肅南風光 (10張)
自治縣祁豐藏族鄉境內,距西漢勝跡酒泉、天下雄關嘉峪關僅十余公里。文殊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石窟始建于東晉明帝太寧時期,經過魏、晉時期的建設修繕,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 明花鄉旅游景區明花鄉旅游景區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是肅南縣又一神奇的旅游勝地,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沙漠戈壁美景。明花大漠風光景區主要包括:四五個疙瘩墓群、草溝井古城遺址、明海古城遺址、明海寺、東西海子等景點。 皇城景區皇城鎮位于肅南縣城東南325公里處,南與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毗鄰,北接武威市和永昌縣,東連天祝藏族自治縣,西靠中牧山丹馬場,東西長約95公里,南北寬約72公里,總面積約為3972平方公里,歷史上,皇城又稱夏日塔拉(史料中也寫作“西拉塔拉”)。 馬蹄寺風景名勝區馬蹄寺旅游景區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的祁連山北麓,距張掖市65公里。景區集自然風光、石窟藝術、民族風情、宗教文化于一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備選點。
當地特產編輯肉腸宰羊剖腹后,把羊腸取出來洗干凈,然后從羊腹腔靠脊骨兩側,用刀割下脆嫩的里脊肉,
肅南特產 (5張)
再割下羊脖子上的肉,把羊脖肉和里脊肉切碎后拌上食鹽、花椒面等調料,再撒下一些炒面,裝進肥腸煮熟即可。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裕固族待客的上好食物,選擇一只肥羊宰殺,用肉切成大塊,冷水下鍋,鍋燒開后用勺子撇去血沫,放入食鹽、花椒面、姜片等調料,肉剛熟就出鍋,這種肉叫開鍋肉,鮮嫩可口。因為肉塊大,只能用手抓著吃,故叫手抓羊肉。 西北大菜西北大菜又稱“香飯”,是張掖城鄉筵席的主菜。香飯制作精細,用豬或羊的肝、肺、心、血剁碎,加精制豆粉與水調和。佐以蔥、蒜、姜末等各種調料和成團,搓成拇指粗細、五寸短的條,用上好清油炸熟,謂之“卷桿子”。再將五花豬肉煮至八成熟后切成薄片,加蔥、姜、大料、花椒擺放整齊置于碗中。將“卷桿子”切成寸段裝碗,加肉湯蒸熟后扣于盤中。 羊肉面片把羊肉切碎煮爛,調入姜粉、花椒面等調料,再把和好的面搟薄,揪成面片下到羊肉鍋里,煮熟時放點食鹽、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