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是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湖北省二省交界處,毗鄰南陽市區,面積2512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總人口143萬。古代為京都長安、洛陽通向江漢平原的隘道要沖,物阜民豐,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唐河古稱唐州、泗洲,歷史悠久為中州大地上一塊瑰寶。夏、商時代為《禹貢》豫州之域,周為申、謝、唐、蓼國地,自秦朝始,歷為州、縣治所,境內現存仰韶、屈家嶺文化遺址。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馬武、光祿大夫樊宏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
唐河交通十分便利,寧西鐵路、滬陜高速、312國道橫貫全境,南陽機場近在咫尺,形成了北亙嵩洛,南接荊襄,東通寧滬,西接秦隴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唐河工業基礎較好,形成了以光電電子產業、裝備機械制造為主體,資源開發利用、農機裝備制造為兩翼的四大產業集聚區。
唐河縣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棉、油基地,也是河南省重要的石油基地, 河南省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南陽市各縣、區前列。唐河縣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梔子之鄉”、中部百強縣市、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縣、河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河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榮譽稱號。2015年國務院批復“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將唐河縣發展納入國家戰略。歷史沿革
編輯
唐河縣夏、商時代為《禹貢》豫州之域。
周為申、謝、唐、蓼國地。
秦置湖陽縣,屬南陽郡。
西漢、東漢和三國時為湖陽縣(邑),屬南陽郡。晉為棘陽縣地,屬義陽郡。
南北朝時北魏于縣境置鐘離、襄城、陳陽、石馬諸縣,分別屬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關鎮為當時的襄城縣治,以后歷為州治、縣治。
隋朝境內為上馬、湖陽2縣,屬舂陵郡。
唐為泌陽縣,先后屬唐州、泌州。
五代十國時,縣屬泌州。
宋代屬唐州。
唐河縣文峰塔金沿宋制。
元代廢湖陽縣入泌陽縣仍屬唐州。
明清降唐州為唐縣,屬南陽府。
民國十三年改作為唐河縣,屬汝陽道,后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7-1948年境內設唐河(北)、唐南、唐西3縣。
1949年3月“三唐”合并為唐河縣,屬河南省南陽行政區。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3年,唐河縣下轄12個鎮、7個鄉、2個街道。12個鎮:源潭鎮、張店鎮、郭灘鎮、湖陽鎮、黑龍鎮、大河屯鎮、龍潭鎮、桐寨鋪鎮、蒼臺鎮、上屯鎮、畢店鎮、少拜寺鎮;7個鄉:城郊鄉、桐河鄉、昝崗鄉、祁儀鄉、馬振撫鄉、古城鄉、東王集鄉;2個街道:濱河街道、文峰街道。共512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唐河縣位于河南省西南,南陽盆地東部??h境西與新野縣、南陽市區接壤,北與社旗縣毗鄰,東與泌陽縣、桐柏縣交界,南與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棗陽市相連。地處北緯32°21′-32°55′,東經112°28′-112°16′,東西長74.3公里,南北寬63公里,總土地面積2512.4平方公里。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
地形地貌
唐河縣東部、東南部、東北部為丘陵地,西部、中部為唐河沖積平原。
氣候
唐河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唐河兩岸夜景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187.8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16.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5.2℃,歷年月平均氣溫最低1.4℃,最高28.0℃。全年無霜期233天,≥0活動積溫5500℃,≥10℃活動積溫4939。年平均降水量910.11mm,4-9月降水689.2mm,占全年的75.7%。
自然資源
編輯
唐河縣有石油、石英、花崗石、石灰石、鉀長石、熒石、水晶石等21種。其中石英石、石灰石、熒石、儲量分別達2.2億噸、3億噸和35噸,河南油田是著名的石油基地,其中唐河境內的石油儲量約占河南油田總儲量的三分之一。
交通
編輯
公路:312國道貫穿東西,與周圍各區縣都有國道、省道相連。信南高速(滬陜高速G40河南省境內一部分)全長183公里,唐河境內長59.48公里,成為唐河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大動脈,有唐棗公路鏈接延伸可上福銀高速公路。西距南陽市50公里,東北距省會鄭州市273公里,東南距離湖北省武漢市310公里。
滬陜高速按照河南省普通干線公路網規劃方案,“十二五”期間,河南省公路交通建設的規劃重點是提升干線公路等級:將一批省道提升為國道,將一批縣道提升為省道。根據全省規劃,縣內S335(棠西線)省道升級為橫十國道(江蘇寅陽鎮--湖北老河口鎮)的一段,S240(方管線)省道升級為縱七國道(遼寧省盤錦市--廣東省陽江市)的一段。屆時,唐河境內國道里程將達到177.27公里。
鐵路:寧西客運鐵路已經投用,每日開通西安,南陽,福州,上海,寧波方向列車。
航空:距離南陽姜營機場僅半小時車程。
人口民族
編輯
2010年,唐河縣全縣總人口140.3萬人,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8%。唐河縣有回族、壯族、蒙古族、滿族、土家族、藏族、布依族、朝鮮族、
寧西鐵路苗族等1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02%??h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經濟
編輯
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來,唐河經濟猶如巨龍騰飛,步入了一個健康高速發展的新時期。2014年,唐河縣生產總值完成239億元,增長9.5%。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億元,增長2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7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93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9898元,增長9.5%。
第一產業
唐河縣農業資源豐富,生態農業正逐漸調整著種植、養殖的生產結構。中國農科院全國首家綜合示范縣駐足唐河,呈現出科研機構與生產單位互惠互利的雙贏良好態勢。37個科研研所和大專院校的343項科研成果在唐河推廣應用,取得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以小麥、大豆、玉米等糧經作物已使唐河成為豫西南最大的糧倉,也使唐河 連續五年榮獲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的稱號。
2013年糧食總產再創新高,實現十連增,連續十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煙葉、紅薯等特色產業基地不斷鞏固,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唐河縣工業園城市綜合體新申報無公害農產品5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60余萬畝。新建涉農龍頭加工企業5家,培育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16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42家,國家、省、市級示范社達到30家。發展家庭農場158家。農機總動力達到193萬千瓦。
第二產業
唐河縣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勢頭強勁。初步形成了以機械、紡織、化工建材、輕工、食品六大支柱為主的25個行業體系。其中汽車變速箱、草酸、水泥、棉紗、棉布、油脂品、飼料釀酒、地毯、長毛絨玩具已形成規模,銷往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業園區設施配套齊全,騰達機械、恒業光電等一批市場發展前景好且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企業入駐園區,工業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5.6億元,增長14.1%??h產業集聚區先后獲得南陽市“服務企業先進單位”、“南陽市先進產業集聚區”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躋身全省產業集聚區前50強。產業集聚區共簽約入駐項目20個,合同引資25.8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超10億元項目5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 68.3億元,實際到位境外資金3900萬美元。
第三產業
2013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762萬美元,增長3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8億元,增長13%。房地產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
唐河境內的河南油田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建成商品房22萬平方米。金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年新增貸款22億元,增長14.9%。中介服務、物流等行業逐步興起。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56.5億元,增長9.5%。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2012年,全年用于民生的支出達19.8億元,占全縣公共預算支出的76%,同比增長16%。加大教育事業投入,成立了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優化教育發展環境的意見》,補充新進教師318名,其中通過“綠色通道”引進研究生、985重點院校畢業生12人,其它本科院校畢業生50人,全部充實到高中教學一線;新建紅楓特色等4所學校,對兩所高中校長及兩個鄉鎮中心學校校長實行公開選拔競聘上崗。
衛生事業
截止2009年底唐河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9個(其中縣級7個,鄉鎮衛生院22個),標準化村級衛生所514個。全縣衛生系統人員總數329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582人,其他1116人。開放床位1489張,擁有核磁、雙排螺旋CT、DR數字成像系統、C型臂X光機、直線加速器、四維彩超、三維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子胃鏡、腹腔鏡、數碼電子宮腔鏡、電子陰道鏡、高強度聚焦超聲刀、體外沖擊波碎石機、LeeP刀、DNA定量分析儀、TCT檢測儀、全自動呼吸機、無痛分娩儀、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新生兒重癥監護配套設施、兒童智商測試儀、兒童聽力測試儀等先進設備。
友蘭國家級濕地公園可開展心外手術、腹腔鏡手術、神經外科手術、心臟周圍介入手術、宮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椎間盤鏡手術、關節置換術、透析治療、胃腸腫瘤根治術、宮頸癌根治術、乳腺癌根治術、新術式子宮切除術、附件腫瘤切除術、甲狀腺次全切等手術,可滿足全縣130萬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
2009年縣農合辦與市直30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了軟件對接,直接進行網絡審核,取消了轉診制度;婦科病檢查和二類疫苗納入了新農合補償范圍;冠心病、腦血管意外、惡性腫瘤等11種特殊病種進行了門診統籌;對一些達到封頂補助的特大疾病進行特大病救助,使其可以再得到部分救助;在農民工集中的東莞、上海、杭州分別設立了定點醫院,使外出務工農民可直接到定點醫院就診及領取補助。 2013年新農合參合率達99%,重大疾病醫保病種擴大到20項,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嚴格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和基本藥物制度,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民生保障
2013年城鎮新增各類就業再就業2.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獲得省全民創業先進縣。養老、醫療等保險費征繳和保險金發放工作不斷加強,
友蘭國家級濕地公園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優撫等政策全面落實,各類社會救助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榮獲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縣。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2100套,改造農村危房1400戶。
旅游資源
編輯
石柱山森林公園
石柱山森林公園位于唐河縣城東35公里處馬振撫鄉境內,山體東西走向,長約40公里。山頂有兩塊大石屹立如柱,高約14米,故稱“石柱擎天”,為唐河縣八大景之一。柱有環痕,舊縣志載,系大禹導淮治水系舟處。
文筆峰
文筆峰塔位于唐河縣城建設路東段,唐河革命烈士紀念館院內,是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于明末清初。
唐河自然美景虎山水庫
虎山湖風景區位于唐河縣城東南25公里的馬振撫鄉境內,從312國道沙河鋪段修建的旅游專線公路可直達該景區。景區控制流域面積19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一座中型水庫。
白玉山普化寺
普化寺位于唐南古鎮黑龍鎮東北角白玉山旅游風景區,距唐河縣城25公里處,毗鄰豫S240線,建筑占地5620平方米,有山腳、山腰、山頂五座綜合性廟宇數十座古建筑,是豫西南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文化旅游圣地之一。
古蓼國遺址
古蓼國在今河南省唐河縣南40公里湖陽鎮。東依蓼山,山頂有五代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所建的蓼山神祠(俗稱蓼王廟)遺址,南傍蓼陽河(《水經注》稱阪門水)。蓼王廟:位于蓼山頂,四合院,石砌墻,石板坡面,整個建筑無木料,建于春秋時期。為紀念在大禹時代治水有功的蓼王而修建。
湖陽公主墓
據出土文物考證,湖陽鎮是屈家嶺到龍山時期的一個村部遺址,存有明萬歷十一年碑文記載:舉功論蔭,世封皋胄子于湖陽,名曰:蓼國。
唐河自然美景漢唐以來皆為縣。
友蘭濕地公園
唐河縣友蘭濕地公園位于唐河西岸,是為紀念哲學大師馮友蘭而建,落成時間為2011年11月13日。2013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民俗文化
編輯
唐河的民俗文化有戲劇、典藝說唱、歌謠、民間武蹈、武術雜技、吹奏、打擊音樂等門類,其中以戲劇規模最大,觀眾最多,活動最經常。傳統節日期間,民間音樂、舞蹈表演團體活動活動于城鎮及鄉村。演出項目多為舞獅、抬閣、旱船、背裝、云里馬、鑼鼓棚等。
戲劇中的漢劇在全國屬稀有劇種,起源于唐宋。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湖北省襄陽縣雙溝藝人張傳方到湖陽張灣村科班傳藝,漢劇由此傳入唐河,很多民間藝人自發成立了民間的漢劇文藝團體。
唐河自然美景1985年,唐河縣漢劇團成立,城郊鄉北張灣村漢劇團全班人馬被編進縣漢劇團,劇團發展到70多人,排演了《四郎探母》、《界碑關》、《高堂洲》等十幾個劇目,分別到南陽城區及方城、社旗、棗陽、桐柏等周邊縣市演出。除漢劇外,還有曲劇、豫劇、越調、卷戲、宛邦等劇種。
新中國成立后,縣鄉都成立文化機構,多數村辦起了文化大院、新農村書屋,以全民健身為主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普遍開展起來。
歷史名人
編輯
唐河這塊古老的土地孕育出一代代的杰出人物。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馬武、光祿大夫樊宏皆生于湖陽。唐河歷史上的文韜武略還有曲端、李堅、曹應琦等。近代和現代更是人才輩出,諸如革命烈士張星江、周邦彩,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地質學家馮景蘭、文學家馮沅君、詩人李季、考古學家徐旭生、園藝學家郭須靜、植物生態學家曲仲湘、飛機機械師鐘越、醫學家楊慈云以及著名教授馮宗璞等。
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地方特產
編輯
郭灘燒雞
唐河縣郭灘燒雞遠近聞名,素有“肉質鮮嫩”“五香脫骨”之盛名,為河南省南陽的漢族傳統名吃。始于唐宋鼎盛明清,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漿面條
漿面條(也叫酸面條,其原因是發酵后的漿酸味十足),河南省的漢族傳統名吃。是以綠豆漿發酵制作面漿,經特殊工藝而成的面條。洛陽、汝州、新鄭等地漿面條,制作簡單,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來流傳不衰,成為頗具濃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