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縣隸屬于湖南省益陽市,地處湘中偏北、洞庭尾閭,因境內桃花江得名??h境古為楚地,自秦漢起一直是益陽縣的一部分,1952年從益陽析出置縣。2013年,桃江縣總面積2068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總人口88.91萬人。 2013年,桃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41億元。 桃江縣著名景點有浮邱山、鳳凰山等。桃江縣有“美人窩” 、“屈原第二故鄉” 、“楠竹之鄉” 、“茶葉之鄉” 、“建材之鄉” 、“有色金屬之鄉” 等之稱。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桃江縣境位于湘中偏北,資水中下游,地理坐標為北緯28°13′-28°41′,東經111°36′-112°19′。東與益陽市赫山區相抵,南與寧鄉縣接壤,西、西南與安化縣相連,西北與常德市鼎城區相接,北與漢壽縣共壤,東北與益陽市資陽區相接,桃江縣治駐桃花江鎮鳳凰山。東北距益陽市28公里,東至長沙西站120公里,西經武潭至安化縣城120公里,北至漢壽縣城72公里,至常德市121公里??h境東西長73.3公里,南北寬51.5公里,總面積2068.35平方公里,為湖南省總面積的0.97%。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1996年,桃江縣境農業用地17437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4.3%。其中耕地40810公頃,占農
桃江縣用地的23.4%;園地7615公頃,占農用地的4.37%;林地117046公頃,占農用地的67.12%;牧草地81公頃,占農用地的0.05%;水面8819.53公頃,占農用地的5.06%。各類建設用地16350.6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9%。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2301.84公頃,占建設用地的75.23%;交通用地1584.28公頃,占建設用地的9.69%;水利設施用地2464.53公頃,占建設用地的15.07%。尚有未利用地(主要是田塍溝埂)16113.3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8%??h境有中低產田土15800公頃,占耕地的38.7%;低產林地38287公頃,占林地面積的32.7%;低產園地3616公頃,占園地的47.49%;低產水面3070.6公頃,占水面的34.81%。2000年,縣境土地總面積2068.35平方公里。土地權屬面積206835公頃,其中國有土地3200公頃,集體所有土地203635公頃。人均土地0.25公頃,人均耕地0.05公頃。
水資源
桃江縣境水資源蘊藏量較大。1986-2000年,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61.21億立方米??h境年平均降水總量33.63億立方米,占湖南省降水總量的1.1%。陸地蒸發14.42億立方米,地表徑流總量18.7億立方米,資水過境水量223.7億立方米,地下水量3.88億立方米??衫盟?2.58億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6倍、為湖南省平均水平的81%。已利用水量4.09億立方米,占可利用水量的18.1%,其中蓄、引、提總水量為3.25億立方米,人畜用水量0.643億立方米,其他用水量0.2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桃江縣境發現的礦藏有25種。其中燃源礦產有煤、石煤、鈾3種,金屬礦產有金、銀、錳、鐵、釩、銻、鎢、鉬、鉛、鋅10種,非金屬礦產有硫鐵礦、花崗石、石灰石、硅石、高嶺土、粘土、頁巖、砷、重晶石、水晶、礦泉水、陶粒板巖12種。這些資源主要分布在灰山港、松木塘、板溪、三堂街等地,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種。全縣發現礦產地75處,其中燃源礦產7處,金屬礦產39處,非金屬礦產29處??h境內勘探的14處,詳查的3處,普查的20處,待查勘的礦點和礦化點42處。
動物資源
2000年,縣境共有野生動物19目41科107種,其中哺乳綱5目10科24種,鳥綱10目21科53種,爬行綱2目6科12種,兩棲綱2目4科18種,另外還引種養殖有梅花鹿、藍孔雀等。獸類桃江縣境內有2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云豹,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豺、穿山甲、小靈貓、水獺4種,常見的有黃鼬、花面貍、華南兔、中華竹鼠、銀星竹鼠、野豬、蝙蝠、刺猬、豪豬、鼬獾、野兔、果子貍、豹貓、麂類等。禽類桃江縣境內有5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鶴,國家二級保護的有毛猛禽、貓頭鷹、猴面鷹、毛冠鹿、鳶、蒼鷹、雀鷹、紅腹錦雞、草鶚、紅角鶚、鵂鶹11種,常見的有蒼鷺、白鷺、竹雞、鷓鴣、斑鳩、小云雀、八哥、家燕、喜鵲、灰喜鵲、大嘴烏鴉、大山雀、麻雀、山麻雀等。兩棲類桃江縣境內有18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虎紋蛙、平胸龜。常見的有烏龜、鱉、中華蟾蜍、青蛙、樹蛙等。爬行類桃江縣境內有12種,常見的有灰鼠蛇、五步蛇、水蛇、腹蛇、烏梢蛇、菜花蛇、竹葉青、銀環蛇、壁虎、蜥蜴等。昆蟲類桃江縣境內各類昆蟲有16目、215科、3846種,其中資源昆蟲有蜜蜂、白蠟蟲、赤眼蜂、蠶、蟋蟀等,天敵昆蟲有螳螂、蜻蜓、虎甲、食蟲虻、食蚜蠅、大寄蠅、小寄蠅、紅頭芫菁、飛蝗黑卵蜂等,害蟲主要有黃脊竹蝗、夏蝗、竹小蜂、竹縷舟蛾、竹毒蛾、華竹毒蛾、竹斑蛾、竹卵圓蝽、竹葉蟬、竹筍夜蛾、竹長白蚧、杉天牛、白蟻、金龜子、桑天牛、星天牛、楊小舟蛾、楊月扇舟蛾、油桐尺蛾等。
植物資源
桃江縣境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1995年縣二類森林資源調查統計,縣境有樹種資源89科467種(裸子植物8科35種、被子植物81科432種)。木本植物桃江縣境內木本植物有86科、436種。其中裸子植物8科、35種,主要有松科、杉科、柏科;被子植物78科、401種,主要有木蘭科、樟科、薔薇科、蝶形花科、楊柳科、殼斗科、大戟科、山茶科、蕓香科、馬鞭草科、禾本科。古老孑遺樹種桃江縣境內裸子植物有銀杏、水杉、南方紅豆杉、池杉、香榧、竹柏等;被子植物有鵝掌楸、杜仲、木蘭、椴木、青岡櫟等。重點保護植物桃江縣境內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水杉、蘇鐵、南方紅豆杉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金錢松、鵝掌楸、厚樸、凹葉厚樸、樟樹、楠木、喜樹、中華結縷草、福建柏、香榧10種。經濟植物桃江縣境內用材樹有46科、180余種,主要有禾本科、松科、杉科、樟科、薔薇科、楊柳科、殼斗科、大戟科、榆科、蝶形花科、玄參科、山茶科、???、藍果樹科、山茱萸科、野茉莉科等;油料樹種十余種,主要有油茶、油桐、烏桕、山蒼子、板栗、油橄欖、核桃等;果木樹種二十余種,主要有板栗、柑橘、橙、柚子、桃、李、梅、梨、蘋果、枇杷等;藥用樹種二十余種,主要有銀杏、厚樸、凹葉厚樸、五味子、川桂、山桂皮、杜仲、枳殼、黃梔子、臭牡丹、枸杞、大血藤、十大功勞等;觀賞樹種一百二十多種,主要有銀杏、蘇鐵、雪松、樟樹、羅漢松、龍柏、側柏、福建柏、玉蘭、桂花、月季、薔薇、茉莉、紫藤、鵝掌楸、繼木、黃楊、海桐、瑞香、杜英、木芙蓉、山茶花、杜鵑、冬青、梔子花、南天竹、牡丹、紫薇、鳳尾竹、青皮竹、箭竹、羅漢竹、月月竹等;特用樹種有漆樹、棕櫚等。2000年,桃江縣林業局縣境樹木進行普查,樹齡在100歲以上的樹木有240株,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古剎浮邱寺的一株銀杏樹,樹齡高達2300年。2000年,縣人民政府掛牌保護的古樹有74株。人口民族編輯2013年末,桃江縣總人口為88.91萬人,比2012年增加0.43萬人;常住人口78.6萬人,其中男性40.75萬人,女性37.85萬人,城鎮化率37.79%。人口出生率為12.7‰,死亡率為6.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 桃江縣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桃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41億元,比2012年增長1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9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80.74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55.77億元,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9.7:48.0:32.3調整為18.9:48.0:33.1,比重一產業下降0.8個%,二產業持平,三產業提高0.8個%,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8%、55.1%和39.1%,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6、5.7和4.1個%。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21511元,比2012年增加2002元。 固定資產投資2013年,桃江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8.99億元,比2012年增長36.1%。全縣投資在建項目(不含房地產)413個,比2012年增加122個,完成投資109億元,增長39.6%。其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投資41.45億元,增長42.1%,非國有投資67.55億元,增長35.2%;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4.44億元,增長35.4%,第二產業投資61.11億元,增長19.4%,其中工業投資59.35億元,增長32.2%,第三產業投資43.45億元,增長76.3%,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2012年的4.1:64.8:31.1調整為4.1:56.1:39.8。財政2013年,桃江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7101萬元,比2012年增長18.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9432萬元,增長18.4%。稅收收入73379萬元,增長21.4%,其中增值稅26923萬元,營業稅14482萬元,所得稅16625萬元,分別增長26.4%、5.1%和12.8%。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64663萬元,增長16.2%,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三大民生支出56530萬元、44347萬元和33486萬元,分別增長13.5%、37.5%和16.6%。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為5.17%,比2012年提高0.3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