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區,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是烏魯木齊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駐有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黨、政、軍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首腦機關。轄區總面積近200平方公里里,區內居住有漢、維吾爾、回、哈薩克等44個民族,常住人口471432人(2010年),下轄7個片區管委會、11個街道、178個社區、1個村和1個牧場。
地理環境編輯天山區位于烏魯木齊市東南部,被譽為“耕鑿弦涌之鄉、歌舞游冶之地”, 東起東山公墓山脊與水磨溝區、達坂城區相鄰,西界河灘路和平渠與沙依巴克區相望,南界托里鄉與烏魯木齊縣毗鄰,北起紅山路與河灘北路交匯處與水磨溝區相接。天山區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天山區轄14個街道,130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人口民族編輯2010年,天山區總人口471432人,其中:烏拉泊街道11265人、燕爾窩街道 23427人、勝利路街道60091人、團結路街道42698人、解放南路街道23077人、新華南路街道29852人、和平路街道
天山47645人、解放北路街道 31774人、幸福路街道45904人、東門街道32377人、新華北路街道29722人、青年路街道34117人、堿泉街虛擬街道 43389人、延安路虛擬街道 10352人、鹽湖化工廠虛擬街道 4236人、柴窩堡林場虛擬鄉 1506人。天山區區內居住有漢、維吾爾、回、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等4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7.2萬人,占總人口的39.11%,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大區。
經濟編輯綜述
2005年,天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4年同期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6億元,增長8.3%;第二產業增加值16.63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103.61億元,增長13.6%。 “十五”期間,天山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9%,比年均增長10%的目標高1.9個百分點。2005年末三次產業結構為0.14:13.81:86.05。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2005年全區私營企業2277戶,從業人員9312人;個體工商戶13336戶。天山區非公有制經濟占我區經濟總量的比重達5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0%。
第一產業
2005年,天山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22.33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533.36萬元;畜牧業產值2000.61萬元;林業產值29.7萬元;漁業產值658.66萬元。糧食播種面積703.31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6.3公頃;其他作物播種面積502.41萬噸;年末牲畜存欄頭數34798頭(只),比上年增長10.8%。
第二產業
2005年,天山區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0.8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9億元,增長12.4%。 全區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率為99.57%。其中,輕工業產品銷售率94.9%,重工業產品銷售率 99.76%。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9966萬元,實現利潤6426.6萬元,實現利稅總額28125.8萬元。全區年末有建筑業企業107家(有工作量的企業99個),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5.7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4%。實現建筑業總產值25.84億元,比上年增長16.42%;企業完成工程結算收入28.5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944萬元。
第三產業
2012年,天山區堅持改善發展環境,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各項經濟指標再攀新高。全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3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同比增長59.6%。進出口貿易總額46億美元,同比增長5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83億元,同比增長33.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億元,同比增長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0元,同比增長1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354元,同比增長29.97%。接待國內外游客100萬人次。物流、金融、保險、證券、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烏拉泊國際物流基地一期基本建成。中央商務區建設步伐加快,大小西門、二道橋等專業化、特色化商圈改造升級提速,商業街區引領消費、聚集吸納效應不斷增強。投入300余萬元對幸福路美食街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升級,創建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示范街1條、示范店100家。天山區實現會展簽約項目45項,簽約總金額102.32億元。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醫療
天山區
天山區十里小學截至2011年,天山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33所,其中區屬中學6所,小學24所,在校中小學生3.92萬名,教職員工3681人。2005年投入15452萬元用于發展教育事業,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繼續保持全疆一流水平。截至2011年,天山區共有各類醫療、防疫、保健機構近20個,醫療室(所)440多個,教育、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超過1萬人。各類文化娛樂場所280余個,各類體育健身活動場所800余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天山區建立了各類便民效益服務型社區服務網點5709個。全區共投入資金了652萬元,購置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23套共2703平方米。截止2005年底全區社區辦公用房全部達到80平方米以上,平均面積為163平方米。大專以上學歷的社區工作者占總人數的55.4%。社區志愿者服務組織381個,人數達3.5萬余人。中山路社區居委會被評為“全國十佳學習型社區”。115個社區建立了“百姓心聲站”。截止2013年,天山區共有低保戶3876戶,11083人,2005年共計發放低保金1407.8萬元。建立“愛心慈善超市”2個,“濟困醫院”增至4個。投入1830萬元修建的“天山區殘疾人康復中心”綜合服務大樓已投入使用。成立了“就業再就業服務中心”,逐步健全完善了三級勞動保障信息平臺。2005年,安置就業人員9106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83個,安置“4050”人員417人;財政投入464萬元用于公益性崗位人員崗位補貼及社會統籌,轄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天山區有各類文化娛樂場所280余個,體育場所800余個。新疆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新疆歌舞劇院、兵團雜技團、新疆人民出版社等各類各級新聞出版機構、藝術團體、影劇院、圖書館遍布全區。
風景名勝編輯玫瑰谷玫瑰谷位于烏魯木齊市南郊的水西溝,新疆天牧實業有限公司的智能溫室,占地50多畝,年
旅游景點 (2張)
產200萬枝玫瑰。 西王母祖廟西王母祖廟,始建于元朝,距今八百年的歷史。在歷史上曾三次維修,最后一次毀壞是在一九三二年,為中國著名的道教名觀。一九九九年四月由烏魯木齊市道成實業公司投資,并與天池管理局合作,在原廟址上重建“西王母祖廟”,重建的西王母祖廟基本保留了原廟的建筑風格,該廟占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29平方米,坐落在天池的東岸,為天池的重要景觀之一。 奎克烏蘇石林奎克烏蘇石林,因位于天山山脈西段、那拉提山北麓的奎克烏蘇達坂之下而得名,石林區海拔3500米,長9公里,寬5公里,相對高度30米。石林似林非林,它是由半膠潔的砂礫巖層經外營力的長期雕塑,變得千姿百態,光怪陸離,石林中有“歐州古堡”,肅穆森嚴,有“寶劍出鞘”,刺破青天,有“行人走獸”,或臥或躺。
名優特產編輯手抓飯抓飯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蔥和胡蘿卜在鍋里炒,并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釧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不要攪動,四十分鐘后,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白ワ垺?,維吾爾語叫“波糯”,是維吾爾、烏孜別克等兄弟民族執行賓客的風味食品之一。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中鋪上一塊干凈餐布。隨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逐個淋洗凈手,并遞給干凈毛巾擦干。待客人們全部洗凈手坐好后,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飲”。家庭執行漢族客人,一般都備有勺。 馕
馕馕,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馕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馕、油馕、窩窩馕、芝麻馕、片馕、希爾曼馕,等等。據考證,“馕”字源于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馕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后,才改叫“馕”。馕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用馕坑(吐努爾)烤制,馕坑呈圓形,以土燒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沫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馕。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面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葡萄干葡萄干是在日光下曬干或在陰影下晾干的葡萄的果實。做葡萄干的果實必須是成熟的果實,葡萄干內的含水量只有15-25%,其果糖的含量高達60%。因此它非常甜。葡萄干因此可以保存很久,時間長了后葡萄干里的果糖有可能結晶,但這并不影響其食用。葡萄干可以被作為點心直接食用或放在糕點中,一些地方的烹調食用葡萄干調料。 哈密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稱,含糖量在15%左右,形態各異,風味獨特,有的帶奶油味,有的含檸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襲人,飲譽國內外。在諸多哈密瓜品種中,以“紅心脆”、“黃金龍”品質最佳。哈密瓜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 掛毯掛毯也稱作“壁毯”。原料和編織方法與地毯相同,作室內壁面裝飾用。壁毯裝飾以山水、花卉、鳥獸、人物、建筑風光等為題材,國畫、油畫、裝飾畫、攝影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大型壁毯多用于禮堂、俱樂部等公共場所,小型壁毯多用于住宅、臥室等。
城市榮譽編輯天山區先后榮獲“全國科教興區先進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22個國家級榮譽稱號和“自治區文明城區”、“自治區最佳衛生城區”等105個自治區級榮譽稱號,以及市“四美一凈”先進集體等414個市級榮譽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