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區是吉林省白城市的市轄區之一,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中部。東鄰鎮賚縣、大安市,西、南與洮南市接壤。 總面積2525平方千米。洮北區區人民政府駐青年南大街14號,轄7個街道、6個鎮、5個鄉。 總人口58萬人(2011年)。2013年,洮北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8億元,比2012年增長13.4%。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洮北區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西端。東經122°19"~123°10"、北緯45°2′4"~45°55′2"之間。東、東北與大安市、鎮賚縣相連,西、南和西北與洮南市以洮兒河為界,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毗鄰??偯娣e25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洮北區地處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松嫩平原洮兒河沖擊扇上。地勢較為平坦,西北部高,東南部低,西北向東南略有抬升。海拔高度140米~292.2.米,相對高度差約為148米左右。地貌特征,微傾斜臺地,沿山前呈北東向展布,在平安鎮-平臺-大嶺一線形成比高為20米陡坎與扇形地分界。區域地質為松遼平原沉降帶與大興安嶺隆起帶的過渡地帶。
氣候
洮北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有明顯的
洮北區
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風大;夏季高溫炎熱,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 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干燥少雪。熱量、水分、光照資源較為豐富,水熱同季。平均氣溫5.2℃,1月平均氣溫零下16.3℃,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8.1℃;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41.6℃。最低月均氣溫零下23.3℃,最高月均氣溫26.9℃。平均氣溫年較差40.2℃,最大日較差27.8℃。生長期年平均190天(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無霜期年平均158天,最長達236天,最短為1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85.8小時。0℃以上持續期210天(一般為3月31日至2013年10月27日)。年平均降水量399.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51.5天,最多達64天(1990年),最少為32天(2001年)。極端年最大雨量726.3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12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初霜期平均出現在每年的9月24日,終霜期平均出現在4月23日。風級大于8級風平均18.1天,年平均風速3.57米/秒。春季大風持續時間長,年平均大風日數在18至27天之間。
水文
洮北區境內主要河道有一條河流洮兒河,流經平安鎮、東勝鄉、金祥鄉、德順鄉、洮河鎮、到保鎮6個鄉(鎮),總長124.6千米。
地形地貌
洮北區地處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松嫩平原洮兒河沖擊扇上。地勢較為平坦,西北部高,東南部低,西北向東南略有抬升。海拔高度140米~292.2.米,相對高度差約為148米左右。地貌特征,微傾斜臺地,沿山前呈北東向展布,在平安鎮-平臺-大嶺一線形成比高為20米陡坎與扇形地分界。區域地質為松遼平原沉降帶與大興安嶺隆起帶的過渡地帶。
氣候
洮北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有明顯的
洮北區
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風大;夏季高溫炎熱,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 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干燥少雪。熱量、水分、光照資源較為豐富,水熱同季。平均氣溫5.2℃,1月平均氣溫零下16.3℃,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8.1℃;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41.6℃。最低月均氣溫零下23.3℃,最高月均氣溫26.9℃。平均氣溫年較差40.2℃,最大日較差27.8℃。生長期年平均190天(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無霜期年平均158天,最長達236天,最短為1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85.8小時。0℃以上持續期210天(一般為3月31日至2013年10月27日)。年平均降水量399.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51.5天,最多達64天(1990年),最少為32天(2001年)。極端年最大雨量726.3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12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初霜期平均出現在每年的9月24日,終霜期平均出現在4月23日。風級大于8級風平均18.1天,年平均風速3.57米/秒。春季大風持續時間長,年平均大風日數在18至27天之間。
水文
洮北區境內主要河道有一條河流洮兒河,流經平安鎮、東勝鄉、金祥鄉、德順鄉、洮河鎮、到保鎮6個鄉(鎮),總長124.6千米。
行政區劃編輯
區劃沿革
2000年10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吉林省民政廳下發文
洮北區
件,撤銷白城市侯家鄉、平臺街道辦事處。設立平臺鎮,將原侯家鄉和平臺街道辦事處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平臺鎮管轄,平臺鎮人民政府駐平臺。
2002年3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吉林省民政廳下發文件,撤銷大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平臺鎮管轄。撤銷興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德順蒙古族鄉管轄。鄉鎮合并后,鎮政府駐地不變,2002年12月,洮北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
2003年,洮北區轄(缺街道資料):平臺鎮、平安鎮、青山鎮、林海鎮、嶺下鎮、洮河鎮、保平鄉、東風鄉、三合鄉、洮東鄉、金祥鄉、永勝鄉、德順蒙古族鄉。
2005年,根據省民政廳《關于將鎮賚縣到保鎮劃入白城市管轄的批復》及白城市政府關于行政區域調整暨到保鎮和鎮南種羊場交接工作會議精神,根據白城整體發展需要,市政府決定把鎮賚縣到保鎮劃轉到白城市洮北區。11月2日,鎮賚縣到保鎮劃入洮北區交接儀式在到保鎮政府舉行。
區劃詳情
洮北區人民政府駐青年南大街14號,轄5鄉、6鎮,包括138個行政村,1個經濟開發區、1個精品牧業發展區、1個農場;7個街道,39個社區:東風鄉、三合鄉、東勝鄉、金祥鄉、德順蒙古族鄉、平安鎮、平臺鎮、青山鎮、林海鎮、洮河鎮、到保鎮。海明街道、長慶街道、瑞光街道、明仁街道、鐵東街道、新立街道、新華街道。
交通運輸編輯
平齊、長白、白阿線鐵路縱貫洮北區南北,302國道、琿烏高速和207省道連通八方,烏蘭浩特機場距洮北區只有83千米。
2005年,洮北區農村道路總長度1393.9千米,形成鄉村道路網,通客車村屯達到160個。洮北區“村村通”等級公路建設實現新跨越,全區“村村通”等級公路總里程達到1136.6千米,實現100%的行政村和76%的自然屯通等級公路,在吉林省縣(市、區)中位居前列。全區城市道路總長188.49千米,道路面積284.8平方米。運營汽車2650輛,其中,標準運營車173輛,小公共汽車660輛,出租車1817輛。
截至2012年底,洮北區公路總里程達1815.96千米。其中,國道琿烏線88.14千米、省道108.67千米(齊雙線65.319千米、扎突線43.357千米)、縣道19.15千米、農村公路1600千米(鄉道800千米、村道800千米)。行政村通等級公路達到100%。
洮北區客運站占地1.3萬平方米,其中候車大廳1100平方米,停車場1萬平方米。經營線路45條,是發班車約300班次,日運送旅客3000—5000人,年運送旅客約120萬人次。營運半徑達500多千米,輻射范圍東至長春、吉林、哈爾濱,西至烏蘭浩特、阿爾山、滿洲里,北至齊齊哈爾,南至西枊等地,是吉林西北部最大的一級客運站。
旅游景點編輯
華嚴寺
白城華嚴寺,始建于中華民國初年。原寺坐落于
白城華嚴寺
白城市民生中學院內,占地面積近四萬平方米。正殿三間,為磚木材料,結構精致,殿中供奉釋迦牟尼等三尊坐佛,立佛四尊,東西有配殿各三間,供僧人居住使用。另有四十余間廟產房屋對外出租。其中大雄寶殿最為壯觀,建筑面積700多平方米,法會期間能容納上千人參加宗教活動。該殿采用雙層歇山式建筑,重檐斗拱,黃瓦灰墻,宮廷彩繪,金碧輝煌,具有明清時代的建筑特色和藝術風格。殿內供奉的三尊大佛高七米,該塑像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塑像藝術和精湛技法。
查干浩特旅游度假區蒙語“查干”為白色之意,“浩特”為城市之意,“查干浩特”即為白城之意。查干浩特為白城的歷史名稱。為追根溯源,白城市在市區西北部專辟一地,命名為“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 此舉,既為發展當地旅游經濟之目的,又為白城溯源刻下歷史之印跡。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地處吉林、內蒙古、黑龍江三省區交界處。2002年11月29日由吉林省政府批準建立。
查干浩特民俗村
民族風情園位于查干浩特旅游區團結湖北側,是集吃、住、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傉嫉孛娣e6.6萬平方米,有大小蒙古包39座,是吉林省最大的蒙古包群。
二戰遺址:在旅游區西側有二戰時期的日軍侵華機場遺址和慰安所遺址。機場遺址始建于1938年,長5000米,寬2000米。周邊附有19個飛機庫,8個物資儲備庫,時至今日仍保存較為完好。坐落于查干浩特旅游區西側的兩棟青磚平房,就是當年日軍第七飛行團慰安所遺址,如今這里已辟為日軍侵華罪證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生態農業觀光園:位于查干浩特旅游開發區入口處,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47萬平方米。是一個集生態農業觀光、科技示范、旅游、休閑、娛樂、餐飲、住宿、農家風情于一體的綜合性功能園區,是旅游區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洮兒河度假村:位于半拉山下洮兒河畔的運河渠首處,為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的西部景點。度假村依山傍水,自然景觀獨特,是休閑、度假、娛樂的絕佳去處。
金太祖祠:坐落在旅游區內團結湖西畔,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平方米,這座祠堂是金太祖天下第一祠,祠堂內除了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雕像外,四壁還懸掛完顏阿骨打的征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