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區,是鹽城市中心城區,位于江蘇省東部、黃海之濱。亭湖區是鹽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亭湖區原名為鹽城市城區,于2003年更為現名。亭湖區數千年一直為鹽城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自鹽城建城以來,其城市化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文化水平、消費水平和交通通達度均居鹽城市各縣市區首位。亭湖區東至黃海海岸;南至伍佑,與大豐市為鄰;西至西環路,解放路,與鹽都區隔街相望;北至新興一線,與建湖縣,射陽縣連接。截至2014年,亭湖區下轄新城街道,先鋒街道,毓龍街道,黃海街道,文峰街道,大洋街道,五星街道,新洋街道,伍佑街道等9個街道和南洋鎮、新興鎮、步鳳鎮、便倉鎮、鹽東鎮、黃尖鎮等6個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8月,亭湖區轄9個街道、6個鎮:文峰街道、五星街道、先鋒街道、毓龍街道、大洋街道、黃海街道、新洋街道、新城街道、伍佑街道;南洋鎮、新興鎮、步鳳鎮、便倉鎮、鹽東鎮、黃尖鎮。區人民政府則駐新城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
亭湖區位于江蘇省東部、黃海之濱。區域位于北緯120.13°,東經 33.4°。
地質
亭湖區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蘇中—蘇北斷坳。自燕山運動以來,這里是持續的沉降區,沉積物深厚。
地貌
亭湖區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區,為沖積平原地貌,地勢低平,區內絕大部分地區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對高度不足8米。
土壤
亭湖區土地肥沃,204國道以東地區為砂性土壤,適合根菜類生長;204國道以西為粘性土壤,適合水生蔬菜生長。
氣候
亭湖區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屬于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季風氣候,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由于臨海,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與同緯度的江蘇省西部地區相比,春季氣溫低且回升遲;秋季氣溫下降緩慢且高于春溫;年降水量也比本省西部明顯偏多。季風氣候明顯,冬季受歐亞大陸冷氣團影響,盛行偏北風且多寒冷天氣;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且多炎熱天氣,空氣溫暖而濕潤,雨水豐沛。亭湖區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16.2~121.0千卡/c㎡,全年平均光照2240~2390小時,其中春季占25%,夏季占29%,秋季占24%,冬季占22%。無霜期209~218天,平均氣溫13.7~14.4℃最低氣溫-13.7℃,最高氣溫39.1℃。亭湖區年降水量平均在910毫米~1060毫米之間,年降水日100天~105天。年平均風速2.8~3.4米/秒,春季最大,秋季最小。若以日平均風速≥4米/秒作為風能利用的起始值,則亭湖區日平均風速≥4米/秒的年平均日數為63.3-156.8天。
水文
亭湖區主要有通榆河、串場河、新洋港等。串場河,南起海安縣與通揚運河相接,向北經富安、東臺、劉莊、鹽城、上岡到阜寧,與射陽河相通,境內全長145公里。新洋港,在鹽城亭湖區與蟒蛇河相接,向東穿過串場河在射陽縣境內入海,全長69.8公里。
交通
區位總概
亭湖區區位獨特,位于上海經濟輻射圈內,處在蘇中沿海中部地域,在南通、揚州、泰州、淮安、徐州、連云港六城市半圓中心。
鐵路
新長鐵路縱貫亭湖區,北接隴海線,南連滬寧、宣杭線,鹽城火車客運站、貨運站均坐落其中;連鹽鐵路已于2013年全面動工,加之滬通鐵路,新長鐵路至海安段電氣化改造完工后,屆時可以開行200km以上級別動車組,至上海開行的動車組2小時即可到達。
航空
鹽城民航站地處轄區東部,現已開直達韓國首爾、泰國曼谷、臺北和香港的國際航班及北京、廣州、溫州、南通、武漢、長沙、昆明等國內航班;高速公路密集,沈海(沿海)高速公路、鹽靖高速公路、鹽淮高速公路等多條高速環繞城區四周構成城市高速環路。此外,亭湖周邊港口眾多,上海港距鹽城約300公里,南通港、連云港、大豐港以及縱橫交錯的內河航道構成密集的河海運輸體系。
公交
快速公交鹽城市城市快速公交(BRT)是獨具特色的城市公交系統。自2010年5月1日起運營,已陸續開通B1,B2,B支1,B支2,B支3,B支4,B支5,B支6共8條線路,其中大部分路線設在亭湖區。普通公交城市普通公交線路貫穿全區,與快速公交共同構成公共交通網。無論是主線還是支線,BRT的票價與普通公交車一樣,投幣一元,普通IC卡九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