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h是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煙高產縣之一,玉溪地區轄縣。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積平原上,石灰巖山地圍繞四周。面積721平方公里,人口23.4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 9人,是省內人口密度最大縣。以漢族為主,有彝、回、蒙古、傣、哈尼等少數民族??h人民政府駐秀山鎮。
通??h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東經102°30′25″- 102°52′53″,北緯23°65′11″- 24°14′49″之間,東西最長39公里,南北最寬36.15公里,縣城所在地秀山鎮距省會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公里??偯娣e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別與華寧縣、峨山縣、紅河州建水縣、江川縣、紅塔區相鄰,是歷史有名的滇南重鎮及經濟和手工業發達的地區。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楊廣、九街、納古、興蒙7個鄉(鎮)為壩區鄉鎮,里山、高大為山區鄉鎮。
氣候
通海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年溫差小而晝夜溫差相對較大,2002年平均氣溫為16.5℃,極端最高氣溫為29.9℃(6月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1月13日);全年降水量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無霜期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總時數為2286.3小時,日照率52%,年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
區劃編輯截至2011年2月底,通??h行政區劃共分2街道辦事處4鎮3民族鄉,即:秀山街道辦事處、九街街道辦事處、河西鎮、四街鎮、楊廣鎮、納古鎮、興蒙蒙古族鄉、高大彝族傣族鄉、里山彝族鄉;鄉鎮下設65個農村村委會,縣城4個社區居委會,508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小組,共有360個自然村。 轄鎮面積郵編轄村政府駐地沿革
秀山鎮46.9平方千米652700轄4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延秀路1984年置秀山鎮
楊廣鎮96.8平方千米652704轄11個行政村楊廣1958年設楊廣公社
九街鎮81.3平方千米652703轄9個行政村九街1997年設鎮
河西鎮187平方千米652701轄15個行政村河西1959年置西城公社
四街鎮73平方千米652702轄10個行政村七街1997年設鎮
納古鎮12平方千米652702未設村委會納家營1997年建鎮
里山彝族鄉100平方千米652705轄6個行政村里山1987年設里山彝族鄉
高大傣族彝族鄉104平方千米652706轄6個行政村高寨1987年設高大傣族彝族鄉
興蒙蒙古族鄉12平方千米652701未設村委會白閣村1987年置興蒙蒙古族鄉
人口編輯2002年末,通??h總人口265457人,總戶數75320戶??側丝谥?,男性130981人,占總人口的49.34%;女性134476人,占總人口的50.66%。農業戶63179戶,農業人口231320人,占總人口的87.14%;非農業戶12141戶,非農業人口34137人,占12.86%;少數民族人口37139人,占總人口的13.99%;人口自然增長率5.85‰,比上年下降0.41個千分點;通??h計劃生育率97.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68人。 2009年通??h總人口2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萬人。
經濟編輯綜述
2002年,通??h國內生產總值達177128萬元,比上年增長9.1%;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5384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90244萬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1500萬元,增長10.4%;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的工農業總產值330598.6萬元,比上年增長9.06%;年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384萬元,比上年增13.1%,其中國有單位完成投資23041萬元,比上年增15.9%,農村集體完成投資5912萬元,比上年增54.1%,城鄉居民個人完成投資16692萬元,比上年增61.6%,房地產開發投資2739萬元,在國有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6872萬元,比上年增39.6%,其他投資完成173萬元,比上年減98.42%;按工程用途分:第一產業投資8910萬元,比上年減12.7%,第二產業投資6511萬元,比上年減22.32%,第三產業投資32963萬元,比上年增36.333%,在三產業中,舊村改造969戶,投資9260萬元;本年度用于住宅建設投資15349萬元,比上年增38.7%,施工房屋面積46612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364261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43037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為348886平方米,房屋竣工率達82.3%。 2010年通??h完成生產總值48.81億元,增長12.8%,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7個百分點,比“十一.五”規劃的目標44.46億元,超出4.35億元,連續第6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達50895萬元,同比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30416萬元,增長12.0%。
農業
2002年通??h農業現價總產值70010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13.9%,農業增加值為45384萬元,比上年增4.5%??緹?、蔬菜、畜牧業、花卉等產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例不斷增加。糧食總產量4912.31萬公斤,比上年減11.24%,烤煙總產1222.6萬公斤,比上年增39.31%,蔬菜總產40239.15萬公斤,比上年增12.96%,油料總產144萬公斤,比上年減17.37%,水果總產852.32萬公斤,比上年增8.5%。2002年,通??h造林面積15000畝,四旁植樹71萬株,育苗52畝。主要林產品:核桃1.19萬公斤,板栗3.74萬公斤,松脂0.89萬公斤,花椒1.01萬公斤。2002年末生豬存欄104794頭,比上年增2180頭,增2.1%,肉豬累計出欄189230頭,比2003年增3328頭,增1.8%,出欄率為184.4%,比2003年上升5.6個百分點;大牲畜存欄13342頭,比上年減1.2%;豬牛羊肉產量合計1538.48萬公斤,比上年增3.19%;禽肉產量266.09萬公斤,比上年增53.7%;禽蛋產量742.89萬公斤,比上年增99.1%,奶類產量6.25萬公斤,比上年增11.21%。全年水產品產量1219噸,比上年增2.01%。2002年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水利化程度基本穩定。年末,通??h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1714.36萬瓦特,比上年增2.66%;全年農村用電2417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28.7%;有效灌溉面積153986畝,水利化程度達86.4%,穩產高產農田130821畝,占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78218畝的73.41%;全年施用化肥57983噸,比上年增1644噸。 2010年權重較大的部分農產品產量減產,糧食、油料分別減收23.7%、63.3%,權重較大的烤煙、蔬菜產量分別增產5.1%、1.2%,產量分別為2705.70萬公斤、112.82萬公斤、996.78萬公斤和58008.81萬公斤。畜牧業持續增長,全年豬、牛、羊、家禽出欄頭數達23.99萬頭、1.44萬頭、1.90萬只和549.10萬只,分別增增長7.9%、10.3%、12.9%和%,肉類、禽蛋、奶類產量分別達3126.3萬公斤、4411.4萬公斤、234.6萬公斤,分別增9.1%、26.0%和8.3%。通??h實現農業總產值16.20億元,增長6.2%,其中,蔬菜產值和畜牧業產值分別為5.52億元和7.24億元,分別增3.0%和15.1%。
工業
2002年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65253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國有工業完成5943.7萬元,比上年增10.3%,集體工業完成11496萬元,減22.6%,個體、私營工業完成267064.5萬元,增9.1%,與港澳臺合資及中外合資工業完成20705.9萬元,增2.8%,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工業完成60043萬元,增16.2%;實現工業增加值7852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10%;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95401.1萬元,產銷率達95.31%。 2002年通??h主要工業產品為:布7058萬米、印染布39.01萬米;服裝7.10萬件;皮鞋1.23萬雙;機制紙5893噸,紙制品1354噸;多色印刷品315.22萬對開色令;合成氨24922噸,氮肥7088噸,甲醛5929噸,精甲醇6232噸,油墨1141噸,塑料制品1969噸,水泥47.59萬噸,石棉水泥瓦121.42萬平方米,磚1386.6萬塊,生鐵28250噸,成品鋼材26000噸,建筑用金屬品3978噸,軸承11.10萬套,工業鏈條88噸,變壓器135.63萬千伏安。傘14.6萬把,鑄件15353噸;發電量1806萬千瓦時。 2010年以來,通??h實現工業總產值達119.94億元,增15.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46.11億元,增17.6%,完成工業增加值10.72億元,增長9.9%。通??h實現工業增加值17.65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7.5%,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
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通??h全縣國土總面積74087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42433.1hm2,占總面積573%;非林業用地面積31653.9hm2,占總面積42.7%。林業用地比例林業 用 地 中,按地類劃分:有林地面積32916.3hm2,占77.6%;疏林地面積1125.8hm2,占2.6%;灌木林地面積6697.2 hm2,占15.8%;未成林地面積586.5 hm2,占1.4%;苗圃地面積2 hm2;無林地面積1105.3 hm2,占2.6%。按權屬劃分:國有面積218.1hm2,占0.5%;集體面積42215 hm2,占99.5%,1.2.2有林地結構全縣有林地覆蓋率44.5%,灌木林地筱蓋率9%o在有林地面積32916.3 hm2中:林分面積為29884.7hm2,占90.8%;經濟林面積2 941.9 hm2,占8.9%;竹林面積89.7 hm2,占0.3%。
森林資源
通??h全縣活立木蓄積量16527 80m3,蓄積結構為:林分蓄積1 535 270 m3,占92.9%;疏林地蓄積10 740m3,占0.7%;散生木蓄積6 730 m3,占0.4%;四旁林蓄積100 040 m3,占6%。 通??h全縣林分以針葉樹為優勢,其中針葉林面積28287.5hm2,蓄積14523400,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94.7%,94.6%;闊葉林面積1 597.2 hm2,蓄積82930時,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5.3%,5.4%。 通??h全縣森林生長率為5.02%,年總生長量82940 m3,活立木蓄積從1984年的1 058900 m3增加到1996年的1 652780 m3, 12年間增加活立木蓄積量593880 m3,從1984年到1996年12年間,森林蓄積總生長量為995280 m3, 12年間總消耗量為401400 m3,年均消耗量為33450 m3。
煙草資源
通海是烤煙生產大縣,曾連續14年獲"全國烤煙生產收購先進縣"稱號。2003年,該縣繼續鞏固烤煙生產,提高煙葉質量,指導性種植面積7.6萬畝,指令性收購1100萬公斤。
交通編輯2002年年末,江(川)—通(海)路建設計劃總投資19956萬元,現已完成投資19564萬元,已建成通車;通(海)—建(水)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現已完成投資1.24億元。通??h公路通車總里程為810.15公里;汽車擁有量11537輛,其中,營運客車707輛,營運貨車4222輛;2002全年實現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975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4.1%,旅客周轉量889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4.0%。
教育編輯2002年,通??h機關事業單位共有各類科技人員3464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113人,中級職稱994人,初級職稱2357人。 2002年末通??h有88所中、小學及教師進修學校、職中。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職業高中1所、鄉鎮中學13所、進修學校1所、私立學校1所、小學69所、幼兒園14所。通??h中學班數313個,其中高中班56個,初中班257個;職業高中班15個;小學班792個。在校學生計45429人,比上年增加110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528人;初中在校生13276人;職業中學在校生516人;小學在校生28109人。通??h共有14所幼兒園(包括私立幼兒園),共設班307個。通??h在園幼兒數11476人,比上年增6.6%。 通??h有專任教師2510人,比上年增301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187人;初中專任教師768人,職中專任教師36人,小學專任教師1366人,幼兒教師153人。年內,各學校畢業生9452人,其中高中畢業生661人,初中畢業生3694人,職中畢業生153人,小學畢業生4944人。3-6歲幼兒入園率78.74%,學齡前兒童入學率99.98%,小學升學率96.3%,初中升學率57.3%,高考錄取率達58.81%,比上年增8.21%。
文化編輯蒙古族
蒙古族本是草原民族,而在云南省以族群聚居的蒙古族僅通??h興蒙鄉。興蒙鄉地處風景秀麗的杞鹿麓之濱,是云南省蒙古族保留傳統較多的聚居區,興蒙鄉的蒙古族自稱為“蒙古瓦”、“蒙古勒”、“嘎卓”,當地其他民族稱其為蒙古族。從民族源流上看,與北方的蒙古族同宗,是南宋末年、元代從北方遷徙到云南的蒙古族的后裔,其語言、服飾、飲食、宗教信仰十分有特色,并有許多元代古跡和古文化建筑,如建于元代的石幣庫,建于清同治年間的“三圣宮”(內供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縮象),還有元、明、清時期碑刻。興蒙鄉有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 8000多人口。從文獻記載和口述歷史得知,興蒙鄉蒙古族是公元1253年隨忽必烈進入云南的,隨繼滅亡南宋。1283年,曲陀關都元帥府的設立,為蒙古族落籍通海做好了鋪墊,一批批軍士和家眷入住這里成為通海蒙古族的祖先。700多年的繁衍生息和滄桑變化,讓通海蒙古族經歷了由馬背民族到漁民再到耕田農民的巨大轉變,而這種變化的原因是與當地生產、生活環境改變和杞麓湖水的不斷消退緊緊相連的。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使通海蒙古族的生產、生活方式,傳統習俗等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形成了既不同于北方草原,又區別于相鄰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與獨特文化習俗。興蒙鄉蒙古族除在語言詞匯、服飾與文化活動中尚保留著一些草原民族的特有痕跡外,許多習俗,尤其是飲食習俗、煙草消費習俗與鄰近的漢、彝等民族相差無幾。在生產、生活,節慶,紅白喜事和日?;顒又?,男子多吸食云南民間較為盛行的水煙,少部分人還有抽旱煙的習俗,年輕男子抽紙煙的也多。興蒙蒙古族在飲食文化上除借鑒其他民族的長處外,更有自己的特色,其特有的太極鱔魚、烤鴨、火烤肉、舂菜及特色農家菜等是招待來賓的最好食物??腿说絹?,待以水煙筒招待是最為常見的禮儀。由于通??h歷史上多種晾曬煙、烤煙種植也在民國年間廣泛興起,境內煙絲加工作坊眾多,工藝純熟,曾創造了用麻繩捆木榨和特制的推刨推煙,推煙煙絲色黃、味純、細如發絲,成為地方商品貿易和消費吸食的主要產品。興蒙蒙古族還以用薄竹棕箍煙鍋裝吸推煙為時尚。吸煙時一般使用火草繩點火,也有用青香樹葉做的香或就近爐火內的柴棍點火的,現多改用火機點火。吸煙多是個人解悶、解乏消遣吸食,但也有朋友、客人相聚一堂吸食的。茶余飯后、勞作間隙,水煙是最好的提神劑,一個竹煙筒,一袋煙絲,一天的生活就有了寄托。蒙古族吸煙,有婦女給男子、主人給客人朋友、晚輩給長輩點煙的習慣,客人進屋,主人要主動裝煙倒茶,把竹煙筒里的陳水換去,遞上煙絲、火具,自己也點燃水煙,隨著“嚕、嚕、?!钡乃曧懫?,主客便在一種悠然融洽的氛圍中暢敘著親情與友誼,生活的辛勞或甜美化作了縷縷煙香隨處散發。 興蒙蒙古族的節慶活動主要有 “魯班節”、“憶祖節”、“那達慕”大會,春節、清明、端午、冬至等節日與漢族相同。興蒙鄉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要數每年農歷四月初二的“魯班節”,相傳興蒙人的建筑手藝是從魯班師傅那里學來的,所以在“魯班節”這天,出門在外的泥、木、石工,都必須趕回家中歡度這個節日。過節時,村中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要把供在大佛殿里的檀香木雕成的魯班像,用神轎抬迎到各村游行一周,同時還要耍龍燈,跳蚌殼、劃彩船等。在節日表演歡樂的氛圍中、在親朋好友促膝談心的間隙,酒宴桌前,男子門以水煙筒、旱煙槍和煙絲、火繩傳遞著友情,婦女們三三兩兩在敘家常,孩子們在嬉戲玩耍,“魯班節”就這般熱熱鬧鬧地延續著。
地會
“地會”即地方民間藝術漢族舞蹈的一種代稱,后來“地會”也代表所表演的節目。如:龍燈、蝦燈、獅燈、毛驢燈、花燈和一些表演性的雜耍節目。 通?!暗貢眱热葜饕腥绱蟀紫?、打春牛、高腳獅子、西游記、獨角獸是通海獨有的節目。就說龍燈,通海普乃沖村的舞龍隊曾在“第五屆云南農民運動會”上榮獲過一等獎,同時被選送參加全國的第四屆農運會比賽。另外通海的高腳獅子在上世紀1995年全國“第五屆民族運動會”的開幕式上,高腳獅子作了“巨人打陀螺”的表演。
旅游編輯秀山
通海秀山因山色秀美、匾聯眾多而名冠滇中,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譽。在《大明一統志》里,秀山被列為云南四大名山,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的點蒼山齊名。 秀山位于通??h城南,與城相連。出城步行數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禪院森森,曲徑通幽。秀山公園經歷代修建,構成了三元宮、普光寺、玉皇閣、清涼臺、萬壽宮、斗天閣、涌金寺、白龍寺等古建筑群。秀山之美在于秀,在于自然風光與禮樂名邦的完美結合,呈現出一個杏花煙雨江南的詩畫世界。
龍興寺
位于楊廣鎮大新村五公里許的深山中,始建于明,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物。該寺右側有一天生溶洞,洞中長年流淌著20寸管粗的泉水。傳說明朝時洞中有蛟龍,當地人曾請來馬祖仙將蛟龍鎮服,故建寺塑馬祖像以鎮懾。寺周圍林木豐茂,幽靜非常。 于2004年被玉溪市公布為“第 批文物保護單位”。
三圣宮
三圣宮通??h楊廣鎮小新村,距縣城6公里。三圣宮始建于元末,據清乾隆《重修三圣宮碑》載:“……洪武初舊有寺宇”。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運均達到了美輪美煥的境地,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 三圣宮布局為三進式兩院,由大殿、后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六個躲間組成,外設圍墻并呈船形,墻外雙溪環繞而過。難怪木雕槅門中、高應美用竹葉湊成的一首詩寫道:“水繞樓船起圣宮,雙龍勢發脈豐隆。春山擁翠千年秀,不賴丹青點染工?!痹娭谐浞值刭濏灹巳m的風光景致。上世紀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寺
白龍寺位于秀山后面,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因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并塑龍王像供于寺中。白龍寺屬一進院前后各三間夾四耳、寺內保存一塊明代碑刻,碑陰記錄了當時海貝巴(貝幣)的捐贈情況。上世紀80年代在白龍寺下開辟了茶花園、牡丹園、蘭花園,總占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筑群于上世紀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通海文廟
通海文廟位于通??h城南隅、座落于秀山之麓,南北向。為中軸線分幢迭起單體組合式古建筑群,由紅墻(長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節孝祠、大城門、鄉賢、名宦祠、東廡、西廡、大城殿、鐘鼓樓、崇圣祠、尊經閣組成,總占地1.2萬平方米。 通海文廟始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廟學記碑》載),于明·萬歷遷建今址,現存建筑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特別文明坊(建于雍正十一年)氣勢壯偉雄強。從整體看通海文廟,給人以殿閣層層迭起,莊嚴肅穆之感。清朝時期,在通海廟學中曾經培養出朱嶟(禮部尚書),公孫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書法家闞禎兆等。通海文廟于上世紀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特產編輯翻花烏魚
用杞麓湖特產烏魚,剔骨開片呈斜紋,佐以韭菜、蒜片、黑木耳、薄荷,用菜油爆炒、起鍋前放入少量糟辣子即可。這樣炒出的烏魚片呈菊花狀,鮮甜可口,而且還養顏明目。
繡球鱔魚
用較粗的鱔魚剔骨后再開片,在鱔魚片背面斜切成網狀,佐以蒜片、韭菜白、薄荷,用猛火菜油爆炒,起鍋前加進老醬,這樣炒出的鱔魚呈球狀而且翻出絲花,分出紅、白、綠色,食之鮮美爽口。
口袋豆腐
用上好白豆腐切成火柴盒大小,放入漲油鍋內炸,待豆腐呈金黃色,取出用小蘇打水浸泡20分鐘撈出,用清水漂去蘇打水備用。另外,用雞湯或高湯放適量花生面入鍋煮20分鐘后放入豆腐塊煮15分鐘,起鍋前放入姜絲、豌豆尖盛入碗內,最后灑上細蔥花即可。這樣的豆腐用筷子夾住一角洽似農家裝糧食的麻布口袋(下大上小),食時給人以清甜可口,鮮香開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