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隸屬于吉林省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地處長白山南麓,渾江中游,東與白山市交界,西與遼寧省新賓縣和桓仁縣毗鄰,南與集安市接壤,北與柳河縣相連,全境環繞通化市區,下轄10鎮5鄉,共有160個行政村,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縣城。幅員面積3726.5平方公里(2009年),總人口為247225人(2010年),2013年,通化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6億元。[1-4]
區劃詳情
截止2006年,通化縣轄10個鎮:快大茂鎮、二密鎮、果松鎮、石湖鎮、大安鎮、光華鎮、興林鎮、英額布鎮、三棵榆樹鎮、江甸鎮,3個鄉:富江鄉、四棚鄉、東來鄉,2個民族鄉: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金斗朝鮮族滿族鄉,共有16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通化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西南麓,渾江中游。東與白山市交界,西與遼寧省新賓縣和桓仁縣毗鄰,南與集安市接壤,北與柳河縣相連,全境環繞通化市區,東西最長處96公里,南北最寬處83.3公里,幅員面積3726.5平方公里(2009年)。
地形
通化縣屬山地,地處長白山西南部。地勢東、東南部高,最高處在石湖鄉大東岔與十七道溝間的東老土頂子,海拔1589米;西、西南部低,最低處在大泉源鄉江口村,海拔288米,最高與最低點比差為1301米。地勢在海拔300米至1200米之間,山占全境面積的72%,均在海拔600米至1500米之間,河谷平原占28%,海拔300米至600米之間。
氣候
通化縣屬于東亞季風氣候,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受長白山地形影響,大陸性氣候明顯。春季干燥風大,氣溫回升快;夏季短暫濕熱,降水集中;秋季溫和涼爽,降溫迅速;冬季漫長寒冷,冰雪封山。夏季多西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大地凍層在1.4米至1.8米之間,“三寒四溫”交替出現。5月中旬終霜,9月下旬初霜,無霜期115天至145天。
水文
通化縣境內地表水屬鴨綠江水系渾江水域,共有大小河流626條,最長者流徑80公里,最短者流徑僅1公里。主干流(一級河流)為渾江,二級河流18條(直接注入渾江),三級河流199條(注入二級河流),四級河流123條(注入三級河流)。其中三、四級河流多數流徑短、水流急、水量足、落差大;少數河流為內漏河,有雨時水流洪大,無雨時涓水潺潺或呈干涸狀。
交通運輸編輯
公路
通化縣境內有省級公路2條,76.8公里;縣級公路3條,127公里;鄉級公路19條,320公里;專用線路4條,49公里。橋梁118座,全長3470.8延長米。
鐵路
梅集線通過境內干溝、二密、果松和石湖等鄉鎮,5個火車站,1個乘降所,全長66公里。企業專用鐵路線12公里。
水路
通化縣水運航道有渾江、哈泥河、富江、蝲蛄河。其中,渾江為主要航道,由東北流向西南,至集安市岔門溝注入鴨綠江,全長433公里,流經通化縣境內76公里。渾江航道是通化到安東的一條水運動脈。
旅游景點編輯
關東民俗文化村
關東民俗村座落在東來歡樂谷的鹿圈村,總投資200余萬元,民俗村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收集民俗展品1500余件,有房間30間,其中包括朝鮮族情屋、滿族風情園等八套院落。有采摘園、綠色養殖園區、垂釣園等景點
通化縣風光 (9張)
。
龍頭山旅游景區
龍頭山景區位于通化縣石湖鎮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內最高峰東老土頂子,海拔1589米,老土頂海拔1516米,為吉林省第二、三高峰,因山頂端少林露土,故稱土頂。景區規劃總面積283平方公里,其中,龍頭山風景用地16.5平方公里,占景區5.8%。
白雞峰景區
白雞峰景區處長白山西南麓(俗稱靴子溝)西坡,西北與通化市白雞峰國家級森林公園毗鄰。景區內氣候屬于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差懸殊。景區是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森林生態旅游景點,神奇的白雞石自南向北呈扇形分布。景區內森林植被大部分為針闊混交林。主要樹種有紅松、云冷杉、柞樹、樺樹等,還有珍稀樹種紫杉、刺楸、山槐、紅豆杉等。林冠下有野山參、林下參,天麻,細辛等160多種植物。西坡為通化市白雞峰森林公園,東坡為東來歡樂谷白雞峰景區,有前白雞和后白雞之分,海撥分別為1318米和1300米。白雞峰景區森林覆蓋率99%。景區總面積 35平方公里。景區由匯通養殖園、鹿勝生態園、冷水魚養殖觀賞、普渡寺等特色景點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