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區,隸屬于江蘇省徐州市,環抱徐州市區,北部與山東省微山縣、棗莊市為鄰,南部與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靈璧縣,東部與邳州市、睢寧縣交界,西北部與豐縣、沛縣毗鄰。銅山區古稱彭城郡,因境內微山湖中銅山島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徐州東北八十里曾產銅,巖石上都是綠銹,巖頂有大石數丈高,好像是一座被挖掘出來的山,以此取名為銅山。 銅山區地處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古有“五省通衢”之譽,今有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匯流”之便。 銅山區內的徐州高新區為蘇北首個國家級高新區 ,區內有懸水湖、呂梁山風景區、彭祖故里、楚王山漢墓群、千佛洞等旅游景點。銅山區是徐州的科技、通信和對外貿易中心,徐州特大城市重點建設的城區,也是江蘇省創新型試點區。 2014年,銅山區綜合實力位居中國市轄區第34位,繼續保持蘇北第一,被譽為“蘇北第一區”。[5-6]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銅山位于江蘇省西北部,淮海經濟區的中心,環抱江蘇省徐州市區,地處東經116°43′—117°42′、北緯34°01′—34°35′之間。北部與山東省微山縣、棗莊市為鄰,南部與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靈璧縣、蕭縣,東部與邳州市、睢寧縣交界,西北部與豐縣、沛縣毗鄰。銅山區境東西長64.5公里,南北長61.5公里,總面積1877平方公里。
地貌
銅山區西北、東南系黃泛沖擊平原,地勢平坦,河道縱橫,田園平整。東北、西南和東南部分地區為丘陵地區,是沂蒙山區南緣的剝蝕殘丘。京杭大運河橫貫北部,廢黃河自西北而東南穿越區境,構成“三片平原三片山、黃河故道一高灘”的地貌特征。銅山區內西北片、東片以及東南片為平原,東南片廢黃河堤下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坦,自西向東緩傾,地面高程(以廢黃河基面為水準零點)30~28左右,地面坡降萬分之一。西北和東片平原地面高程39~27左右,地面坡降自西向東八千分之一左右。廢黃河高灘是歷史上黃河泛濫而成。地勢高而平坦,高出兩岸地面5~7米,自西北向東南,地面高程45~35米,地降七千分之一。灘面4~10公里。銅山區境內有700余座山頭,分布于東北、西南和東南三片。山丘海拔高程在50~200米之間,平均坡度小于9度,屬魯中南剝蝕山丘的南緣。其特點是:山頭孤立成片,山體矮小,低山緩丘,高低不平,不成山脈,山基線高程一般為50米。
氣候
銅山區地處黃泛沖積平原與低丘陵相間地帶,屬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的季風氣候。銅山區年太陽輻射總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時數2283小時,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10天。在中國氣候圖集上,屬南溫帶的魯淮區,具有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過渡性質。其主要特征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量較為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9℃,1月最冷,月均氣溫-0.4℃;7月最熱,月均氣溫26.8℃。春季(3~5月)以冷、干、多風天氣為主,后春回暖快。夏季(6~8月)天氣炎熱多雨。秋季(9~11月)涼爽,光照多。冬季(12月~次年2月)受冷空氣影響,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
水文
銅山區境內主要河流有京杭大運河、廢黃河、鄭集河等。地下水主要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碳酸鹽巖類巖溶水,分布面積大。
行政區劃
銅山區轄18個鎮,分別為:何橋鎮、黃集鎮、馬坡鎮、鄭集鎮、柳新鎮、劉集鎮、大彭鎮、漢王鎮、棠張鎮、張集鎮、房村鎮、伊莊鎮、單集鎮、徐莊鎮、大許鎮、茅村鎮、柳泉鎮、利國鎮;一個農場:沿湖農場;11個街道辦事處:銅山、新區、三堡、義安、利國、張集、垞城、電廠、張雙樓、三河尖、拾屯;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銅山區有321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293個,居民委員會28個。
交通
公路
銅山區境內高速公路和國道網絡密度較高,四條高速公路霍連(霍爾果斯—連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滬(北京—上海)、徐宿寧(徐州—宿遷—南京)和四條國道:104(北京—福州)、206(煙臺—汕頭)、310(連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峽)縱橫交織,七條市縣一級公路和鎮村公路網暢通無阻。 2014年末,銅山區公路總里程2242.85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157.18公里,高速公路158.52公里。
鐵路
徐州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徐州火車站是全國第二大鐵路列車編組站,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大鐵路干線在境內交匯,26條鐵路專用線縱橫交織。
水運
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斜貫銅山區東西,有貨運碼頭55個,15條航線最大通航能力達1000噸級。
航空
銅山區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公里,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等10余條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