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隸屬吳忠市管轄。地理東與鹽池縣、甘肅慶陽市環縣接壤,南與固原市原州區毗連,西與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為鄰,北與吳忠市紅寺堡區交界,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部黃土高原,地勢呈南高北低之勢,海拔1240-2625米,屬丘陵溝壑區。地貌類型主要有山脈、黃土丘陵、河谷灘地、沙漠垣地等五種,地形復雜,山川縱橫交錯分布。境內有羅山、米缽山、馬大山、老爺山、青龍山、窯山等,均屬六盤山系。
建制沿革
夏、商、周時為雍州地,戰國時屬義渠國,秦屬北地郡。漢置三水縣,屬安定郡。隋時境內分屬他樓縣及鳴沙縣,唐時在他樓縣置緣州,縣境西南地區屬緣州,韋州仍屬靈武郡鳴沙縣。唐咸亨三年(672年)在韋州地置安樂州,安置吐谷渾部族。唐大中三年(849年)改安樂州為威州。西夏時設韋州靜塞軍,后改祥佑君。元時屬甘肅行省寧夏府路。明初隸陜西布政使司。清同治年間在豫王城(今豫旺堡)置平虜(平遠)守御千戶所,隸固原衛。清改衛為府,韋州、同心城為寧夏府靈州轄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置縣,當時名平遠,駐下馬關,屬甘肅省固原直隸州。
1914年平遠縣改名為鎮戎縣,劃歸甘肅省寧夏道(朔方道),1918年又改鎮戎縣為豫旺縣。1929年,寧夏道自甘肅省分出,建立寧夏省,豫旺縣屬寧夏省。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西征解放了豫旺縣,先后在豫旺縣境內建立了工農(蘇維埃)政權,駐下馬關。后改建為豫??h回民自治政府,駐王家團莊。豫??h轄地是豫旺和海原東部的回民聚居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府。時過不久紅軍轉移,馬鴻逵部恢復了國民黨豫旺縣,將駐地由下馬關遷至同心城(亦稱半角城),并改豫旺縣名為同心縣。1940年,寧夏省將韋州、下馬關、紅城水劃歸鹽池縣。
1954年3月,寧夏省建立了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歸其管轄。同年,撤銷寧夏省并入甘肅省,河東回族自治區屬甘肅省管轄。1955年5月,河東回族自治區改稱吳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同心縣直屬自治區。1972年,組建銀南地區,同心縣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
1936年紅軍解放同心,廢除了舊的區、鄉、聯保、保、甲制,實行區、鄉制。當時豫??h共轄14個區。1937年國民黨同心縣政權恢復,又實行區、鄉、保、甲制,后又撤銷區,改為鄉、保、甲制。
同心縣解放前,同心縣轄13個鄉42保。第一鄉駐同心城,轄4保;第二鄉駐丁家二溝,轄3保;第三鄉駐喊叫水,轄2保;第四鄉駐周家段頭,轄3保;第五鄉駐河草溝,轄3保;第六鄉駐王家團莊,轄2保;第七鄉駐麻圪瘩,轄3保;第八鄉駐倒墩子,轄3保;第九鄉駐吊堡子,轄2保;第十鄉駐豫旺城,轄5保;第十一鄉駐馬家高莊,轄5保;第十二鄉駐沈家灣,轄3保;第十三鄉駐鎮家岔,轄4保。
1949年,寧夏解放,兩個鹽池縣的局面結束,韋州、下馬關、紅城水復歸同心縣。同心縣建置為6個區24個鄉86個村。
1950年,調整為7個區31鄉。第一區駐同心城,轄城關、灣斷頭、丁家二溝、麻圪瘩、丁家塘、李家山等6個鄉;第二區駐喊叫水,轄下流水、上油房莊、五豐臺、馬家河灣等4個鄉;第三區原駐關口灣,后遷新莊集,轄吳家堡、新莊集、徐冰水、馬斷頭、耍藝山等5個鄉;第四區駐韋州,轄徐家河灣等4個鄉;第五區駐下馬關,轄下馬關、劉家灘、紅城水、田家老莊等4個鄉;第六區駐豫旺,轄豫旺、邱家渠、馬家南灣、杜家灘等4個鄉;第七區駐王家團莊,轄王家團莊、黃草嶺、虎家紅灣、蘇家嶺等4個鄉。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同心縣在原7個區的基礎上組建了躍進、喊叫水、金銅、星火、下馬關、豫旺、宏偉等7個人民公社。區、鄉均撤銷,公社下轄管理區。
1961年9月,躍進、金銅、星火、宏偉4個公社分別更名為城關、新莊集、韋州、王家團莊公社。公社規模劃小,從城關、喊叫水、新莊集3個公社中各劃出一部分組成紀家莊公社;自城關公社分設了窯山公社;從喊叫水公社分設了下流水公社;從下馬關公社分設了田家老莊公社;從豫旺公社分設了羊路公社;韋州公社保持不變。同心縣共分為14個公社。
1982年6月,在縣城增置了同心鎮。
1984年1月將所有公社改為鄉。同時,劃出城關鄉的清水河以東和喊叫水鄉的桃山以東組建了河西鄉。
1986年3月,改韋州、下馬關2鄉為鎮。
1992年8月,改豫旺鄉為豫旺鎮;改王家團莊鄉為王團鎮;撤銷河西鄉,分設為河西鎮和丁家塘鄉。至此,同心縣轄同心、韋州、下馬關、豫旺、王團、河西等6鎮和城關、窯山、紀家、新莊集、田家老莊、馬家高莊、張家塬、羊路、喊叫水、下流水、丁家塘等11鄉。
2004年,中衛市成立,同心縣割讓喊叫水,下流水兩鄉鎮。
2008年劃海原縣興隆鄉歸同心縣。轄7鎮4鄉2管委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同心縣轄7鎮4鄉2個管委會,17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
人口
2012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25834人,其中城鎮人口114993人,城鎮化率達35.29%,比上年提高0.79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7.02‰,比上年下降0.64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4.87‰,比上年下降0.16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15‰,比上年下降0.48個千分點。
2012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91037人。其中,農業人口293607人,占總人口的75.1%;非農業人口97430人,占總人口的24.9%;回族人口334859人,占總人口的85.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38人,失業率為4%。
位置
同心縣地處鄂爾多斯臺地與黃土高原北部的銜接地帶,北緯36°58′48″,東經105°54′24″,位于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東與甘肅環縣相鄰,南與固原市接壤,西與海原縣相鄰,北與中寧、紅寺堡接壤。同心縣總面積4662平方公里。
地貌
同心縣縣境內溝壑縱橫,按照地質地貌和開發程度的不同,可分為“西部揚黃灌區、中部干旱山區、東部旱作塬區”三塊區域。中部丘陵、溝壑、山地、沙漠等地貌類型占總面積的65.4%
氣候
同心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259mm左右,而蒸發量卻高達2325mm以上,干旱缺水是最大的自然特征。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同心縣耕地總面積212.45萬畝,其中水澆地40.05萬畝,旱耕地172.4萬畝,宜林地270萬畝,宜牧地241萬畝。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同心縣已探明煤炭、石灰石、白云巖儲量均過億噸。
經濟綜述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388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68萬元,比上年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157765萬元,比上年增長15.1%;第三產業增加值141750萬元,比上年增長7.9%。按常住人口計算,同心縣人均生產總值12291元,比上年增長11.6%。
農業
201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1057萬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種植業產值109388萬元,比上年增長0.7%;林業產值4025萬元,比上年增長6.9%;畜牧業產值102234萬元,比上年增長12.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410萬元,比上年增長8.9%。
工業
201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04678萬元,比上年增長19.8%。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6149萬元,比上年增長22.7%。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52552萬元,比上年增長51%,工業產值銷售率為99.6%。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3619萬元,比上年增長31.7%。其中,完成縣屬固定資產投資491370萬元,比上年增長32.3%;在縣屬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444111萬元,比上年增長51.1%;更新改造投資5087萬元,比上年下降42.2%;房地產開發投資42172萬元,比上年下降38.5%。分投資主體看,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完成投資160954萬元,比上年下降7%;非國有經濟完成投資330416萬元,比上年增長66.6%。在總投資中,建筑安裝工程完成投資401214萬元,比上年增長30.2%。
零售業
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243萬元,比上年增長13.2%。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4155萬元,比上年增長1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088萬元,比上年增長11.5%。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18600萬元,比上年下降6.9%;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376萬元,比上年增長21.3%;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19032萬元,比上年增長15.4%;個體經濟完成零售額54235萬元,比上年增長21.4%。
財政
2013年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061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分別實現2145萬元、9093萬元和718萬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0%、8.5%和22.3%。
社會教育
2013年有各級各類學校178所,在校學生67139人,其中,小學161所,在校學生40347人;普通中學16所,在校學生25974人;中等專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818人。2013年有教職工3810人,其中,專任教師3718人。
文化
2012年末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臺1個,電視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3%。
衛生
2013年共有衛生機構213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個,中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1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所1所、衛生監督所1所。同心縣有衛生技術人員99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80人,注冊護士353人。衛生機構現有病床數779張,每萬人擁有床位數20張。
社會保障
2011年同心縣五項社會保險新增參保人數2.7萬人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0%,受益人數達到4.0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3.2%,受益人數達到9.5萬人次。
基礎設施
2013年同心縣公路通車里程達2233.6公里。其中,縣道234.5公里,鄉道472.7公里、村道1513.7公里,其他公路12.7公里。
名人
王正偉: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周生賢:現任環境保護部部長。吳玉才:原吳忠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現任任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馬瑞文: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馬漢成:固原市市長。洪宇宙:著名影視演員,代表作《三國演義》飾演周瑜。洪壽林:著名宗教人士。洪清國:原寧夏政協一、二、三、四、五副主席。洪維宗:原寧夏政協六、七屆副主席。馬和福:烈士,回族英雄,1937年遭反動派秘密殺害。
特產
同心土質適合生長洋芋、紅蔥、豌豆、扁豆、蕎麥、瓜果等作物,尤其紅蔥聞名全區,瓜果含糖量高,耐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