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屯河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下轄的一個區,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部,是烏魯木齊市城市副中心。頭屯河區于1961年4月建區,因西鄰頭屯河而得名。2011年與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合并,成立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東鄰新市區,西至昌吉,南靠天山北麓,北與烏魯木齊縣接壤。全區總面積275.59平方千米,總人口124339人(2003年)。有漢族、維吾爾族、回族、滿族、錫伯族、俄羅斯族、蒙古族、朝鮮族等26個民族。
2011年1月,將1994年設立的國家級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與1961年建區的頭屯河區合并,成為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介于北緯43°50′46″-43°54′36″,東經87°28′49″-87°28′52″之間。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部,全區總面積275.59平方千米,位于312國道和烏魯木齊外環路交匯處的東側南緣。東起太原路,西至烏昌一級公路,南北分別經河南西路和迎賓路為界。東鄰新市區,西至昌吉,南靠天山北麓,北與烏魯木齊縣接壤。
地貌
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平坦,南端海拔高度751米,北端海拔高度697米,南北坡度17‰,東西坡度3‰。
氣候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屬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干燥氣候,年平均氣溫2.8~13.0℃,年平均濕度58%,無霜期176天,最大凍土深度162厘米。年平均降水量236毫米,極端最高溫度42.1℃,極端最低溫度-41.5℃。
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3年,頭屯河區轄5個街道:頭屯河街道、火車西站街道、王家溝街道、烏昌路街道、北站西路街道;直轄1個行政村:河南莊村。區境內有兵團農十二師三坪農場、五一農場、頭屯河農場。
人口民族編輯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頭屯河區總人口130146人,其中:頭屯河街道51660人、火車西站街道32086人、王家溝街道2638人、烏昌路街道5105人、兵團三坪農場虛擬鄉13071人、兵團五一農場虛擬鄉10855人、兵團頭屯河農場虛擬鄉14731人。
民族
頭屯河區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滿、錫伯、俄羅斯、蒙古、朝鮮等26個民族。
自然資源編輯
水資源
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6600×104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25870×104m3,地下水資源量為730×104m3,在地下水資源中降水入滲量為70×104m3,山前側向補給量為660×104m3。
經濟概況編輯
綜述
2013年,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成為全疆首家千億園區;地區生產總值410億元,較2012年增長21.9%;工業增加值15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0億元,較2012年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億元,較2012年增長20%;本級財政收入65億元,較2012年增長37.8%;全口徑外貿進出口總額29.5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80元,較2012年增長13%;人均GDP達到17.15萬元;人均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97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7%;直屬國有企業資產總規模達到200億元。
第一產業
頭屯河區
頭屯河區
1997年,其中農業總產值1.08億元,比上年增長5.42%;林業總產值0.01億元,較1996年增長6.32%;牧業總產值0.38億元,較1996年增長1.98%。
1998年,農業產值98億元,較1997年下降10.09%;林業總產值0.02億元,較1997年增長42.31%;牧業總產值0.37億元,較1997年增長11.73%。
2002年,農業產值1.90億元(不變價1.53億元),較2001年增長37.84%;林業產值443萬元(不變價188萬元),較2001年下降40.21%;牧業產值0.48億元(不變價0.22億元),較2001年增長4.76%。
2003年,農業產值1.89億元(不變價1.66億元),林業產值0.13億元(不變價540萬元),牧業產值0.57億元。
第二產業
199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2.57億元(按1990年不變價為11.76億元),較1995年增長19.32%,其中區屬工業總產值2672萬元。
1997年,1992年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90.02萬元,利潤40.10萬元,分別比1991年增長了19%、10.9%;199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40.50萬元,比1992年增長21.73%,利潤87.47萬元。比1992年翻了一番,實現財政收人2224萬元。區街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4519.24萬元,比1995年增長69%;工業利稅233.33萬元。
199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8.82億元,較1997年增長22.58%。
1999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1.98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8.3億元。
頭屯河區
頭屯河區
2001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81億元(不不變價),完成工業增加值1126.17萬元,年末,全區從業人員37281人,職工年變價0.5億元,較2000年增長4.17%;第二產業完成稅收176.75萬元。平均人數36818人。職工工資總額37594萬13.59億元(不變價7.42億元),增長全區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3.37億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0210元,較2000年增長13.11%;
頭屯河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形成了一批以鋼鐵生產、石油化工、新興建材、食品加工、羊毛及農業生產資料生產等為主的支柱企業,全區經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頭屯河工業區起步面積1693畝,比照和享受國家級開發區優惠政策,開發區配套建設工程已完成,實現了“五通一平”,已有2家企業進區生產??偼顿Y68億元的年產100萬套子午成輪胎項目即將在此落戶。三坪、五一、頭屯河區三大農場,是烏魯木齊市重要的農副產品基地。
第三產業
2001年,頭屯河區第三產業8.24億元(不變價4.12億元,比2000年增長4.94%,建筑業增加值3.14億,城區建設投資繼續增加)。2003年,頭屯河區第三產業9.26億元,比2002年增長4.8%。
社會事業編輯
教育
1998年,頭屯河區有完全中學4所,九年制學校3所,小學6所,在校中學生3648人(民族977人),在校小學生6931人(民族1598人)。至2014年,頭屯河區設有烏魯木齊第57中學、第69中學、第74中學、第92中學、第97中學、實驗學校、烏魯木齊第78小學、第83小學、第85小學、第91小學、第92小學、第122小學等學校。
醫療衛生
2011年,頭河屯區有醫療衛生機構45所,擁有床位748張(醫院527張),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71人(其中醫生493人,護師、護士390人)。設有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中心醫院、火車西站醫院、兵團農十二師三坪醫院、頭屯河區衛生防疫婦幼保健站等醫院和社區衛生所。
交通編輯
工業區距烏魯木齊國際機場7千米,距全疆最大的列車編組站——火車西站8千米,距全疆最大的貨物儲運站——火車北站10千米,312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北站公路與烏鋼公路在區內形成了一縱三橫的主干交通網,即將建成的烏魯木齊市蘇州西路也將橫貫工業區的四期,民航、鐵路、公路客貨運輸優勢明顯,立體交通快速通道已形成。
風景名勝編輯
頭屯河區
頭屯河區
天池:天池風景區距烏魯木齊110千米,天池位于該風景區的中北部,傳說這里曾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天池海拔在1980米左右,長約3.4千米,最寬處為1.5千米,最深處達105米。湖水清澈碧透,周圍云杉茂密,背后是白雪皚皚的博格達峰。盛夏是避暑佳地;冬季是高山滑冰場。
南山天然風景區:位于北天山支脈喀拉烏成山北麓的山區,距烏魯木齊市區60多千米,車行約2小時,是優良的天然牧場。到這里旅游可以在哈薩克牧民的氈房作客,主人請大家圍坐著,中間放上白色餐布,擺著馕、油炸馓子、小油包、新鮮瓜果、各種干果、奶制品等。主人手提一把大銅壺,請客人洗手,吃過一些小食品后,便上主菜,有烤羊肉串、烤羊腿,有時有煮全羊,最有趣的是手抓飯。
頭屯河區
頭屯河區
白楊溝:南山西白楊溝是烏魯木齊南郊著名的避暑游覽勝地,距市區30千米左右。一進溝谷,見藍天下群山峻峭,牛羊成群,密林綠野,溪流淙淙。在場上,密林中,可觀賞如畫的美景或租上一匹哈薩克牧民的駿馬馳騁在廣的草原,或穿行于密林深處。溝谷最里邊有一天然絕壁,其上,一條落差40余米,寬約2米的飛瀑如白練飄舞,急瀉而下。南山牧場很大,自西向東計,可分為西白楊溝、菊花臺、東白楊溝、照壁山、廟爾溝和大西溝。南山西白楊溝距市區80千米,屬北天山的喀拉烏成山北麓,地處中山與低山過渡帶,海拔2252米,是南山牧場典型的風景區。
頭屯河區
頭屯河區
一號冰川:是烏魯木齊河的源頭,位于市區西南125千米處的天格爾山中,海拔3860.476米,長約2.2千米,平均寬500米,面積1.8平方千米,最大厚度140米,年均運動速度約5米,底部海拔高度為3740米。其周圍分布著150多條大小不一的現代冰川。由于現代冰川類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積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遺跡保存完整清晰,可以看到成層的槽谷、巖坎、巖盆、冰斗及狀似綿羊脊背的羊背石等冰蝕景觀,有“冰川活化石”之譽。
名優特產編輯
手抓飯
手抓飯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蔥和胡蘿卜在鍋里炒,并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釧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不要攪動,四十分鐘后,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維吾爾族群眾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
掛毯
也稱作“壁毯”。原料和編織方法與地毯相同,作室內壁面裝飾用。中國壁毯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新疆、西藏和內蒙古等地就善于用羊毛編織壁毯。壁毯裝飾以山水、花卉、鳥獸、人物、建筑風光等為題材,國畫、油畫、裝飾畫、攝影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
叼羊
叼羊是為祈禱祝福而舉行的一種娛樂活動。據說牧民們長期在大草原上放牧,常常要和惡劣的天氣、兇猛的禽獸作頑強地搏斗,保護自己的牛羊群。有時候,遇上暴風雨或者野獸來襲,羊群經常容易失散。這時,他們縱馬趕來,一邊應付緊急情況,一邊把百十斤重的羊,俯身提上馬背,馱回大隊的羊群。久而久之,這種別具一格的叼羊技藝在生產發展中演變為精彩絕倫的叼羊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