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縣是中國山西省長治市所轄的一個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自古有“古韓要地”、“三晉通衢”之稱。全縣國土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向東山區、丘陵和平川各占三分之一。 2012年轄4個鄉,7個鎮,3個開發區,294個行政村。 屯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夏商時代屬商州,已有2500多年歷史,從韓國時開始立縣,原名純留,唐武德五年遷至獲壁村,縣名也更名為屯留。境內有太長、長邯、長晉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長臨高速以及208、309國道貫穿東西南北??h城距省城太原220公里,距長治20公里,是長治市“1+6”上黨城鎮群之一。全縣耕地總面積60萬畝,煤炭資源豐富,境內現已形成原煤生產能力2300萬噸。 屯留是塊紅色的土地,是東北抗聯英雄魏拯民的故鄉,著名的上黨戰役主戰場就在屯留的老爺山,在這里打響了全國解放的第一槍。行政區劃編輯2012年轄4個鄉,7個鎮,3個開發區,294個行政村。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屯留縣位于東經112°28′-113°3′、北緯36°13′-36°30′之間。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東越太行直達冀魯,南經晉城可探中原,西連臨汾能通陜甘,北跨晉中可依太原,屯留縣國土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
地貌
屯留地處太岳山東側,地勢西高東低,西有盤秀山、摩河嶺、田石山、瓷城山、南屏山;北有老爺山、磨盤垴、白云山;東北有浮山、良村山;南有嶷山、鳳凰山。最高峰為盤秀山,海拔1573米。中部丘陵地形破碎。東部平原,為上黨盆地的組成部分。
地質
屯留縣西部地區為古生界三迭系長石砂巖、石英砂巖及泥巖;中西部丘陵區為古生界二迭系頁巖、砂巖,底部夾煤層;東部平川區為新生界第四系細砂、泥灰巖、紅色土、黃土及近代沖積層。
氣候
屯留縣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0℃,一月零下7.5℃,七月 23.5℃。年降雨量540毫米,霜凍期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無霜期160天。
水文
屯留縣主要河流3條,其中絳河最大,境內全長81.2公里。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屯留縣總人口266935人,比上年增加925人,男性人口135297人,女性人口131638人。男女性別比(女=100)為102.78。全年人口出生率11.85‰,死亡率6.87‰,自然比2011年增長率4.99‰。城鎮人口比重達到32.89%,比2011年提高2.32個百分點。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3.74人。
民族
2012年,屯留縣有蒙、回等少數民族16個,共77人。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至2012年,屯留縣已發現的有煤炭資源、紫砂頁巖、泥炭、粘土等。煤田面積約為330平方公里,總儲為146億噸,已探明儲量為54.6億噸。
土壤資源
屯留縣西部丘陵區為褐土性土,山區分布有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紅土母質褐土性土,河川地帶有淺色草甸土及鹽化淺色草甸土;南東部平川區為褐土。歷史文化編輯
名優特產
和子飯俗稱菜飯,屯留縣民間小吃。其特點是:在形態上湯、米、面、菜同鍋,技巧上熬、搟、熗、燜兼有。做此飯講究熬,以將小米、菜(豆角、山藥旦、南瓜)熬溶為一佳。又講究搟齊子(白面、豆面、粉面和在一起,俗稱“三和面”),以齊子搟得薄、切得細為二佳。還講究熗、燜(做此飯最后一道程序),以勺子紅透油不冒煙,入鍋見滾有響,迅速加鍋蓋稍燜,揭蓋后異香撲鼻為三佳。如此三佳俱全者為上乘和子飯。 鏊糕屯留縣民間小吃。是將鮮嫩的玉米碾碎,拌以玉米面、白面,與烙餅相似,用鏟子將拌好的原料攤在抹油的鏊子上烙煎。剛出鏊子的鏊糕,色澤金黃、外脆內酥、香甜可口、食而不膩。鏊糕分咸甜兩種,加調料為咸,不加調料為甜。 抿圪斗又名擦圪斗,因形如小蝌蚪,而得名。做法是用溫水、涼水合面均可,用抿床(擦床),抿床有圓眼、扁眼多種;選用上等的無化肥、無農藥的白面、豆面、粉面、雜面、蕎面、玉茭面、高粱面等綠色食品做原料,農家酸菜辣椒也行,肉禽蛋也可;食用且具有干撈、湯喝、涼拌幾種。冬季食之驅寒增熱,夏季食之避暑降溫。 “黃金黃”煎餅該小吃風味獨特,選料考究,主要配有玉米、小米、豆類、芝麻、杏仁、大棗、核桃和多種新鮮蔬菜等,制做時將其磨成粉料,打成糊狀,在烘好的鏊子上,用煎餅耙子將打好的漿料均勻攤開,經火烘烤,然后將其疊成長方形,按個人口味夾以大蔥、牛肉等食之。
民族文化
屯留道情又名“蓮花落”,俗名“打蓮花板”,起源于屯留縣的上蓮,是當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屯留道情在明朝末年初具雛形,以后逐漸興盛,到清初滿漢文化交融時期最后定型,曾流行于長治、長子、潞城、壺關等地,抗日戰爭開始后,走向衰落。屯留道情唱腔屬板腔體,演唱者一身多角,樂器與道具兼而使用,有簡板一副,官釵一扇,筷子一枝,無弦樂伴奏,唱本體例順暢自然,段落結構層次分明,容易識記;曲目主要有《珍珠倒卷簾》、《林英送茶》、《黑閨女嫁了黑女婿》、《五朵金花》等。 以茶待客客人飲茶時,主人要不斷為客人添加,客人端起茶杯哪怕是只呷了一小口,茶杯一放下,主人就會馬上給你添滿杯。即使是客人一再表示不喝了,主人也會認為你是在講客氣,還會不斷地給你添加,使你總是一杯茶喝不完。如果你懂得那里的“規矩”,只要將杯中剩的茶水往地下稍稍潑一點,主人就以為你真喝夠了,不再繼續給你清茶,叫做“倒了茶羹不再喝”。
風景名勝編輯三嵕山神廟(道教)位于老爺山之東峰麟山,廟內供奉著羿神及其妻子嫦娥。 金蟬寺(佛教)及古舍利塔據有關專家考證,該塔創建于唐代,于北宋乾德四年重建(有塔頂剎座底發現的磚刻題記為證),六十年代,屯留縣政府出資對該塔進行過保護性維修,2002年,在老爺山重建工程中,又對其基礎進行了加固?,F在的金蟬寺是二00二年縣財政投資重建,占地1080平米,為實木仿古建筑。 先師廟(儒教)2006年,老爺山旅游開發公司在原廟舊址重建了先師廟。該廟占地1000平米,座北向南,為五楹實木仿古建筑,采用高規格彩繪工藝進行了彩繪、壁畫,并銅鑄了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塑像,以精工鏤刻、雕制了塑像神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