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縣地處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緣,羅霄山脈東麓。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接興國縣,南鄰贛縣和南康區,西界遂川縣,北靠泰和縣。全縣國土面積2051平方公里,轄9鎮7鄉1個墾殖場,135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19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6萬(2012年)。萬安縣歷史悠久,名勝古跡有始建于宋、重修于明的萬安縣城古城墻,建于明成化年間的崇文塔(省級保護文物)、黃塘獅子巖等。紀念地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役時期革命舊址多處。萬安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康克清的故鄉,養育了原空軍政委王輝球、原炮兵司令員匡裕民、原裝甲兵政委鐘漢華等7位開國將軍。建制沿革編輯
萬安暴動行動委員會舊居 (3張)
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商、周以前屬揚州;春秋時屬吳地;戰國時屬楚地;秦時屬九江郡;西漢時屬豫章郡;東漢時屬廬陵郡。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為遂興縣之一部分。三國時吳大帝嘉禾四年(235年)改稱新興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名遂興縣,萬安皆屬之。隋開皇十年(590年)廢遂興縣,其屬地并入泰和縣。 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設立了萬安鎮。據傳乃辟地得石符一帖,上有八分書云“地界兩州,神秀所幡,更為都邑,萬民以安”,故名萬安。又因遂興江口時起五色祥云,故又別稱五云。古有“五云呈祥,萬民以安”之譽。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改萬安鎮為萬安縣。史記:以鎮當水陸之沖,舟車之會,控扼贛江之咽喉,割龍泉縣(今遂川縣)永興、和蜀,泰和(今泰和縣)誠信,贛縣(今贛縣)龍泉等鄉,設萬安縣,屬吉州。1987年3月17日,撤銷上宏鄉建制,所轄行政區域仍歸泰和縣蘇溪鄉管轄。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到2013年,萬安縣轄9個鎮、7個鄉:芙蓉鎮、五豐鎮、枧頭鎮、窯頭鎮、百嘉鎮、高陂鎮、潞田鎮、沙坪鎮、夏造鎮、羅塘鄉、彈前鄉、武術鄉、寶山鄉、澗田鄉、順峰鄉、韶口鄉。共有9個居委會、131個村委會。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萬安縣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緣。東連贛州市興國縣,西接吉安市遂川縣,南鄰贛州市贛縣、贛州市南康區,北與吉安市泰和縣交界。境跨東經114°30’27.3’’.一115°5’37.6’’,北緯26°8’45.4’’一26°45’53.5’’。東西寬約47公里,南北長約65.5公里,總面積2051平方公里。
地質
地層
縣境內出露的地層有組成褶皺基底的震旦系、寒武系淺變質巖.組成蓋層的泥盆系、石炭系、侏 羅系、白堊系及第四系地層,缺失奧陶系、志留系、二疊系、三疊系及第三系。
地質
褶皺:區內褶皺構造在早古生代及其以前的淺變質巖系中多為較緊密的線狀褶皺。而晚古生代及其以后沉積蓋層則形成開闊的向斜盆地。斷裂:區內主要的斷裂構造按其走向可分為北東向斷裂和北西向斷裂兩組,主要分布在境內南部的古生代地層和花崗巖區。其他方向的斷裂規模較小。全縣地貌劃分成構造侵蝕剝蝕中低山丘陵、構造剝蝕丘陵和河谷沖積平原三類。
地貌
縣境內總的地勢呈現出東南、西南、西北部高,地形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山頂海拔標高一般在500米~1000米之間,位于縣境東部邊境的天湖山。峰頂海拔1152.9米。為全縣的最高點。東北部低,最低處位于羅塘的寨頭村,地面海拔標高僅65米。北部和中部為低丘崗地,多在海拔300米以下。地形起伏不大。全縣地勢最高與最低點的相對高差為1087.9米。按地貌形態劃分,山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34%,丘陵占30%,低丘崗地占35%,平原只占1%??h境地貌跨越了兩個地貌分區。大致以萬安縣城至枧頭南側一線(萬安斷層)為界,西北屬吉安一撫州河谷丘陵盆地區;東南側屬贛中南中低山與丘陵區。
水文
河流均屬贛江水系。呈樹枝狀分布。主干河流贛江由南向北縱貫縣境中部。流向:中上游呈南東一北西向。下游從百嘉鄉的九賢起折轉為北東向進入泰和,流經縣境總長90公里。江面一般寬 500~1000米,最大寬度1200米,最小450米。自贛縣儲潭至縣城芙蓉鎮一段,江面狹窄,水流湍急,谷呈“V”字形,多險灘??h境內贛江主要支流有流經縣境西北部的蜀水和流經縣境西部的遂川江等。
氣候
萬安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光照充足,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霜期短,生產季長等特點,既適宜喜溫作物如水稻、花生等的種植,亦有利于秋播作物的安全越冬,具有較優越的農業氣候資源。
自然資源編輯森林資源
截至到1999年,萬安縣森林總面積120794公頃,森林蓄積3331058立方米。其中:公益林面積76244公頃, 蓄積1732293立方米;商品林面積44550公頃,蓄積1598765立方米;幼齡林面積62044公頃,蓄積1076681立方米;中齡林面積36385公頃,蓄積1487374立方米;近熟林面積6673公頃,蓄積472035立方米;成熟林面積4184公頃,蓄積294968立方米;竹林面積11508公頃。用材林面積35264公頃。蓄積1560844立方米。其中:杉木面積12895公頃,蓄積656515立方米;馬尾松面積9093公頃,蓄積285710立方米;硬闊類面積9130公頃,蓄積502601立方米;軟闊 類面積741公頃,蓄積36410立方米;國外松面積3405公頃,蓄積79608立方米。經濟林面積14315.3公頃。其中:油料林13209.5公頃(油茶林13181公頃、油桐28.5公頃),果木林1053.3公頃。特種經濟林6.4公頃。其他經濟林46.1公頃。竹林總面積11508公頃。其中:毛竹面積11481公頃,毛竹株數27791645株(林分株數25706709株),雜竹面積27公頃,雜竹株數20262株。天然林面積83850公頃,蓄積2458508立方米。其中:公益林面積56492公頃,蓄積1390660立方米;商品林面積27358公頃,蓄積1067848立方米。天然林中,國有面積1031公頃,蓄積22593立方米;集體面積82775公頃,蓄積2434788立方米;其他權屬面積44公頃,蓄積1127立方米。人工林資源面積30626公頃。蓄積872659立方米。其中:森林面積25436公頃,蓄積872551立方米;疏林面積70公頃,蓄積108立方米;灌木林面積5120公頃。2013年安縣森林覆蓋率達68%,林地214.3萬畝,活林木蓄積量355萬立方米,立竹2779萬根。有耕地30萬畝,山地119.4萬畝。境內水系發達,贛江由南向北縱貫萬安縣90公里,可養殖水面17.8萬畝。
動物資源
野生禽類有貓頭鷹、鴛鴦、老鷹、雀鷹(又名鷂子)、斑鳩、雉雞、竹雞、鳳凰雞、猴面鷹、白鶴、啄木鳥、八哥、 鷓鴣、烏鴉、家燕、杜鵑、伯勞、翠鳥、鸛(黑、白)、角雞和白鷴。
獸類云豹、水鹿、穿山甲、鬣羚、麂、果子貍、刺猬、野豬、野兔、獼猴、水獺、旱獺、松鼠、黃鼠狼、狐貍、狗獾、野鹿、蘇門羚、 山羊、碧貍、野貓、金貓、貂、豺、狼、獐等獸類遍布較廣,
兩棲類大鯢、石雞、田雞、青蛙、黃皮蛙、犁頭蛙、蟾蜍、竹蛙、虎紋蛙(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棘胸蛙
鱗介類鯉、鯽、青魚、馬口魚、草魚、威魚、赤眼鱒魚、鰭魚、鰱魚、鳙魚、蛇勾、長蛇勾、光辱蛇勾、麥穗魚、長春鳊、團頭魴、三角鳊、石鮒魚、螃鲅魚、銀飄魚、貝氏鱸鰷、黑尾鱸鰷、翹嘴紅鱸鰷、紅鰭鲴、蒙古紅鲴、圓吻鲴、細鱗斜頷鲴、黃尾密鲴、銀鲴、泥鰍、花鰍、黃顙魚、紅黃顙魚、長吻黃顙、鯰魚、河鯰、胡子鯰、烏鱧、鱖魚、羅氏鱖、翹嘴鱖、波紋鱖、鰻鱺、鰣魚、黃鱔、吻緞虎、圓尾斗魚、叉尾斗魚。
蛇尖吻腹蛇(縣境各地有分布),金環蛇和銀環蛇(寶山、武術、棉津、沙坪、澗田、楓林、枧頭、高陂、 潞田、韶口等鄉鎮多見)、眼鏡蛇(沙坪、高陂多見)、竹葉青、蘄蛇、烏鞘蛇、水蛇、泥蛇、火蛇等。此外 有蜥蜴。
礦產資源
萬安縣境內有煤、鎢、鉬、鐵、金、瓷土、稀土、石灰石、水晶石等30多種礦產資源。
水資源人口民族編輯截止到2012年末萬安縣總人口為306,165人,據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測算,人口出生率為13.06‰、同比上升1.33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65‰、同比上升0.8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7.41‰、同比上升0.53個千分點。2012年,縣境有漢、畬、回、侗、滿、土家、京、壯、白、彝、德昂、苗、布依、水、瑤、蒙等16個民族。大多數為漢民族。
經濟編輯2011年,縣內生產總值完成39.6億元,同比增長14.8%;財政總收入完成5.24億元,同比增長 21.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66億元,同比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9億元,同比增長1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現4917元,同比增長12.8%;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3.6:47.1:29.3。 2012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03934萬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220,217萬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138,455萬元,增長13.9%。按公安人口年報數計算,當年人均GDP為15,143元,比上年增長14.7%。
第一產業
2011年,完成水利投資2.4億元。萬安縣糧食播種面積達66萬畝,總產26.3萬噸,實現了連續8年糧食增產。萬安縣富硒稻種植面積4.2萬畝,富硒稻核心示范區成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新造油茶6000畝;試點發展煙葉這一新興富民富鄉產業,落實種植面積800畝。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萬安縣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增加到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到76家;新增江西著名商標1個、無公害農產品標志2個。 2012年末,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6.34萬畝,糧食總產量27.85萬噸,同比增長3.6%。2012年,萬安縣蔬菜種植面積7.05萬畝,總產量14.5萬噸。畜牧業快速發展,生豬飼養量達51.4萬頭,出欄31.5萬頭,同比增長82%,現有贛中南花豬保種場1個,省一級良種繁育場2個,二級良種繁育場3個。水產養殖面積10.2萬畝,總產2.3萬噸,同比增長8%,萬安縣有出口水產品加工廠1個,水產專業合作社12個,魚種場6個(其中國有1個,個體5個),全省一流的水產科技園1個——萬安生態水產科技園。通過有機(AA級綠色)水產品養殖基地認證2個(萬安水庫和萬安生態水產科技園),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認證2個(萬安縣興農養殖場和立志養殖場),水產品有機(AA級綠色)食品認證3個(萬安玻璃紅鯉、長吻鮠和鳙魚)。建立鮰魚出口網箱養殖備案基地3個,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4個(萬安水產有限責任公司所屬水產養殖基地、萬安縣興農養殖場、立志養殖場和江西省萬安玻璃紅鯉良種場),內陸水域深水抗風浪網箱草魚養殖基地1個。家禽飼養量183.4萬羽,出籠115萬羽,同比分別增長2.6%、3.7%。全年新成立專業合作社19家,萬安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98個。發展了萬安四海水產養殖、惠民生豬養殖、超思琛農業種植3個省級示范社和金鋤油茶、利農水稻等6個市級示范社。
第二產業
2011年,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2億元。萬安縣3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2.6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3億元,同比增長 63.6%;實現利稅6.03億元,同比增長24.4%。電力能源、電子信息、服裝織造、食品加工等4大產業聚集明顯加快,完成增加值6.4億元,占轄區規模工業增加值的54%。2012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71,482萬元,同比增長13.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55,523.8萬元,同比增長16.6%。萬安縣工業完成總產值740,767.9萬元,同比增長2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685147.9萬元,同比增長23.8%;工業園區建設快速發展??h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2000萬元,招商簽約到位資金256200萬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3260.7萬元、完成稅收40548萬元、累計安置就業人數8560人、分別比上年增長38.7%、28.5%、16.4%。
第三產業
2011年,縣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改變了縣無A級景區的歷史;贛泉啤酒公司被評為吉安市唯一一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第三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6.1%,占GDP的比重達到29.3%。 2012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8.735萬元,同比增長13.8%。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全年完成總產值49407.6萬元,同比增長37.3%;實現利潤總額920.6萬元,同比增長61.0%。
社會事業編輯交通
105國道、贛江水道和贛粵高速公路成“川”字形縱貫縣境。已開辟縣城至省內大部分城市和廣東、福建兩省主要城市的陸路客運線路。 (昌贛客運專線)線路起自南昌,經吉安至贛州,全長419.6公里,其中南昌站至橫崗站之間利用既有京九鐵路17.9公里,其余路段新建線路長401.7公里。全線設南昌、橫崗、豐城東、樟樹東、新干東、峽江、吉水西、吉安西、泰和、萬安、興國西、贛縣北、贛州西等13座車站。
民政
2012年,農民人平純收入5389.02元,比上年增加472元,增長9.6%。2012年末,在崗職工人數17077人,同比增長6.3%,在崗職工工資總額41542萬元,同比增長11.1%,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6154元。
教育衛生
2012年,普通中學22所,在校學生數17127人,同比減少3.7%,其中:高中6886人,同比增長8.2%,初中10241人,同比減少10.4%;招生數5799人,同比增長2.4%,其中:高中2672人,同比增長10.1%,初中3127人,同比減少3.3%;畢業生數6164人,同比增長1.7%,其中:高中1898人,同比減少3.2%,初中4266人,同比增長4.0%。教職工數1404人,同比減少3.4%,其中專任教師1285人,同比減少2.1%。小學93所,在校學生數2231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衛生事業機構數51個,其中:醫院21所,醫院床位數629張,衛生技術人員數898人。
基礎設施
萬安水能資源充沛,電力充足。裝機容量5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億千瓦時的萬安水電站,為江西省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是江西電力南北交換的樞紐。萬安縣地方小水電供發電總裝容量11340千瓦,年均發電量3500萬千瓦時,兩座裝機1萬千瓦的水電站正在興建中,萬安縣電網覆蓋率為100%。萬安縣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網絡覆蓋率100%。 2012年底,縣城城鎮人口8.23萬,萬安縣城鎮化率40.5%;縣城規劃控制面積38.9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0.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總長度85.7公里,城市道路總面積166.5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硬化率達98%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6.63%以上。
旅游編輯天龍山寺,屬干打壘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320㎡,五、六十年代多處損毀,部分墻
萬安風光圖冊 (4張)
體倒塌。1994年當地村民捐資捐物,重新維修,使天龍山寺保存下來。 東華山,江西省著名佛教場所,吉安市旅游定點單位。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枧頭鎮。贛粵高速公路萬安互通口下,轉縣城至枧頭公路可達。距吉安市區約90公里。 萬安湖,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城南1公里,處贛江中上游。贛粵高速公路萬安互通口下約7公里可達。距吉安市區約95公里。因國家“七五”重點工程——萬安水電站建設而形成巨型人工湖,是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著名人物編輯宋代至清同治十二年,萬安縣有進士132人,舉人470人。 康克清: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輝球:原空軍政委匡裕民:原炮兵司令員鐘漢華:原裝甲兵政委肖前:原南京軍區空軍政治委員肖元禮:江西軍區司令員黃榮海:廣州軍區副司令員、黨委常委游勝華:北京軍區后勤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