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柏林區是中國山西省太原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是太原的西大門。區人民政府駐西礦街35號。 萬柏林區地處汾河西畔,西依龍山山脈,南鄰晉源區,北接尖草坪區,與迎澤區、杏花嶺區隔河相望。1998年經國務院批準由原先的河西區改為萬柏林區,轄區國土面積304.8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萬柏林區有常住人口5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萬多人。
行政區劃編輯1998年底,萬柏林區轄11個街道,261個社區,5個鄉,70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2000年,萬柏林區轄11個街道、5個鄉。2001年,東社鄉、化客頭鄉改設為街道,調整后萬柏林區轄13個街道、3個鄉。截至2004年12月31日,萬柏林區轄13個街道、3鄉:和平街道、千峰街道、興華街道、下元街道、萬柏林街道、杜兒坪街道、開城里街道、南寒街道、白家莊街道、大虎溝街道、官地街道、東社街道、化客頭;小井峪鄉、王封鄉、西銘鄉。2006年,調整后行政區劃萬柏林區下轄14個街道、1個鄉。即:千峰街道、下元街道、小井峪街道、和平街道、萬柏林街道、興華街道、南寒街道、白家莊街道、杜兒坪街道、西銘街道、東社街道、化客頭街道、長風街道、神堂溝街道和王封鄉。
位置境域
萬柏林區位于太原市城區西部,北緯37°44'40"至37°55',東經112°21'53"至112°31'30",區境與南、北郊區城鄉交錯,東以汾河為界,與南、北城區隔河相望,南與南郊區晉源鎮接壤,西與北郊區王封鄉相依,北接北郊區東社鄉,東西長17.5公里,南北寬21公里,城區土地面積53.75平方公里。交通編輯截至2013年,萬柏林區有迎澤大街、和平南北路貫穿全區;太佳線、晉祠路、外環路的主干線穿越其境。 萬柏林區還建有下元停車調度站。太汾、太古公路貫穿區內。迎澤大橋、勝利橋、漪汾橋和南內環橋連接汾河兩岸。
公路
307國道 307線太原河西段境內北起晉祠路迎澤橋西,南至賈家村橋界長18公里。路寬21米,碎石瀝青路面,有荷載汽—20級的永久性中橋2座72.8延米。307線輔線太原河西段307線輔線河西段起點迎澤橋西小王村東,終點夏家營,全長46公里,其中河西段(小王村至羅城橋段)長19公里。公路等級為平原微丘區三級,路基寬8米~10米,碎石瀝青路面寬7米~8米。太原——寧武線太原河西段 太原寧武線(簡稱太寧線),始稱太(原)下(石家莊)線,全長235公里,太原境內134.8公里,河西區境內15公里,路為三級標準,路基寬7.5米,瀝青碎石路面寬5米~6米。太寧線太原——古交段太原——古交段路面實現了油路化,按三級公路標準進行了技術改造。杜兒坪—關頭線河西段該線東西走向,起點杜兒礦前的杜兒坪街,終點太原古交關頭橋北首(黃古線K61+580米處),途經鴉崖底、梅洞溝、鄭家莊、岳家灣等村,全長25.246公里。路基寬7.5米,砂礫路面寬6米。上莊石渣廠專用線線路呈南北轉東西走向,南起閻家溝西礦街,終點在石碴廠,途經窊流、東社、袁家莊、王家莊及上莊村,長6.1公里。線路為三級公路標準,路基寬8米~10米,瀝清碎石路面寬6米~7米。
鐵路
萬柏林區境內有西山支線,起點是太原北編組站,終點為白家莊裝煤站4號岔前接頭,里程26.92公里,是準軌、單線鐵路。西山鐵路支線以太原西站、太原站為樞紐,貫通東西南北,28個規模較大的廠礦企業擁有鐵路專用線,可與全國聯運。
民俗風情編輯
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為寒衣節,意為死去的親屬亡靈送冬天的衣物的日子。至時家人用五色紙(常用的黃、藍、綠、白、青)剪成象征性的衣物,中間夾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天穿用,有的還用各色紙做成陰宅院舍,到墓地燒祭。如不去墓地燒祭,也有當日入夜時分在街巷十字路口燒化的。冬至俗稱“過冬”。冬至陽生,開始日長。從這天起開始數九,嚴寒開始。按習俗這一天要改善生活,有的人家吃餃子,有的吃油炸糕。筵席河西居民逢婚喪大事或貴客臨門,均擺筵席待客。傳統筵席分澆頭席、整菜席兩類。澆頭席以白菜、粉條、豆腐作為鋪墊,上面加一層肉食,諸如紅燒肉、小穌肉、丸子等。整菜席是表里如一,不加鋪墊。
風景名勝編輯
龍泉古寺
龍泉古寺古剎龍泉寺座落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萬柏林區境內,距太原市中心9公里。古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 710 年)。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位于萬柏林區東社街辦圪僚溝村西的玉泉山前山,截至2013年已植樹130余萬株,建設旅游路15公里、觀光步道20公里,建景觀湖9個。公園內有占地100多畝的櫻花園。風味小吃編輯老豆腐將黃豆泡開磨成豆漿,過濾去渣老豆腐,倒入開水鍋,點石膏、鹵水成糊狀。吃時以韭菜花、辣椒油調之。羊雜割 全羊下水煮熟切碎,原湯兌水,加粉條、羊血。調味酸辣,以芫荽、蔥花佐味,是冬季補脾暖胃佳食。灌腸蕎面加水分次調成糊狀,加五香調料,放入盤碟蒸制而成。以摻入豬血、剔骨肉者為上品。冷熱均可食。冷食時,切成條塊,以醋、鹽、蒜泥、辣椒、芥末調勻即可。熱食時,切成條塊,以豬油加豆芽炒熟,加醋、鹽、蒜、蔥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