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黃河東岸。國土總面積10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萬畝,鄉鎮14個,行政村281個,人口44萬。萬榮縣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名山勝跡眾多,境內有豐富的宜人山水和文化遺存。史書上有“皇天后土”的記載:自軒轅黃帝“掃地為壇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皇帝共24次在后土祠祭祀,其中漢武帝祭祀7次并留下了千古絕唱《秋風辭》。行政區劃編輯萬榮縣轄4個鎮10個鄉:解店鎮、通化鎮、漢薛鎮、榮河鎮、萬泉鄉、里望鄉、西村鄉、南張鄉、高村鄉、皇甫鄉、賈村鄉、王顯鄉、光華鄉、裴莊鄉。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萬榮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黃河東岸。地處晉西南黃土高塬,黃河與汾河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52〞-110°59′40〞、北緯35°13′45〞-35°31′40〞之間。1954年由萬泉、榮河兩縣合并而成。全縣總面積10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萬畝,鄉鎮14個,行政村281個,人口44萬。
地貌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是峨嵋臺地的西部組成部分。東部為臺狀黃土高原,孤峰山與稷王山突出于高原之上,孤峰山海拔1410米,稷王山海拔1279米。西部為黃土谷地。全縣由于地勢較高而水源奇缺。素有“干萬泉”之稱。
氣候
萬榮縣氣候溫和,年均氣溫 11.9℃,一月零下 3.8℃,七月25℃, 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凍期在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90天左右。
自然資源編輯萬榮縣地處山西省運城黃河金三角,境內最高海拔1400余米,蘋果產區海拔600-800米,屬黃土高原,日照長,溫差大,土壤中礦物質含量豐富,生產水果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世界上優質蘋果生產最適宜栽培帶中的最佳生態區。
人口編輯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轄區共有139454戶,戶籍總人口為444229人,其中,城鎮人口106257人,鄉村人口337972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數為227542人,女性人數為216687人。從業人員有13995人,在崗職工有13979人。
經濟編輯綜合發展
2003年,萬榮縣生產總值11.12億元,比2002年增長15.4%。財政總收入6422萬元,下降2.5%;一般預算收入2821萬元,下降17.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38億元,增長12.8%;工業增加值2.03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額2.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億元,增長1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4元,增長8.3%;糧食總產量達到11萬噸,增長34.1%;農民人均純收入2031元,增長9.7%。2007年1至6月份萬榮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2億元,同比增長2%,占全年任務數的42.5%;財政總收入6488萬元,同比增長13%。1至6月份招商引資工作穩步推進。萬榮縣招商引資協議資金達6.8億元,到位3.1億元。2007年1至6月份萬榮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27.2億元,比年初增加2.9億元,增長12%;各項貸款余額達18.8億元,比年初增加1.15億元,增長6.2%。其中工業貸款余額為8534萬元,農業貸款余額8.09億元。
農業
萬榮縣擁有果桃、中藥材、糧食等六大農業產業基地和萬泉大蔥、西村藥材等30多個特色農業小區。萬榮縣在發展涉及8萬農戶“精品蘋果”的同時,以里望、榮河、光華村鎮為重點發展的設施農業,使其成為種植黃瓜、西紅柿、早熟油桃、早熟優質杏的萬畝蔬菜水果生產基地。萬榮縣5大養殖區,有豬存欄7.8萬頭,羊存欄5.4萬只,雞存欄175萬只,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
旅游業
萬榮縣通過土文化開發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啟動了后土祠重修工程,編制了重修工程總體規劃。萬榮縣成立了后土祠文化研究會和后土旅行社,并且舉辦了全球華人公祭后土圣母大典暨中國·運城·萬榮首屆后土旅游文化節活動,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華人,中央、省、市、縣各級領導百余人以及各界群眾共計4萬余人參加了大典活動。
交通編輯209、108國道穿越縣境而過,縣城至各鄉鎮和大部分村莊,均有公路,大車路相連。黃河上廟前村與陜西省芝川鎮間通航。
旅游編輯西灘
西灘景區位于萬榮縣黃河濕地,現有人工湖面3000余畝,沙灘1000畝,荷塘1000畝,蘆葦蕩2000畝,生態林4000畝、優質溫泉2處。有畫舫、快艇、帆船等各類船只130多艘,建長廊300米,配套了餐飲住宿等設施。西灘被稱之為中國的“威尼斯”,北方的“沙家浜”,山西的“白洋淀”河東的“小江南”,萬榮的“瘦西湖”。它體現了江南水鄉的靈秀和三亞風光的情韻。游客可從事湖中泛舟、湖岸燒考、蘆蕩探幽、黃河漂流、濕地觀鳥、沙灘日浴等多項參與性活動。
孤峰山
孤峰山景區位于萬榮縣城南8公里處,是國家3A級景區,海拔1411.2米,是一處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避署度假、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游圣地。它既是一座風景名山,也是一座歷史名山?,F已建成國際滑雪場、山莊別墅、生態園飯莊、土家窯洞、情侶廣場、商務會所、KTV娛樂城、洗浴中心、森林木屋、法云寺等景點。該山為全國唯一獨體山峰,有“亞洲金字塔”之稱。山上有隋唐以來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的遺跡和寺廟,山頂有始建于周代的佛教道場法云寺,道教、佛教、儒教文化在這里相互融為一體,這在宗教朝拜圣地中實屬罕見。法云寺規模宏偉,僧道眾多,香火鼎盛,每年朝山拜佛的人絡繹不絕,更為孤峰山增添了絢麗色彩。
后土祠
后土祠在萬榮縣西黃河岸邊的廟前村,占地面積25000多平方米,當地民間俗稱后土廟。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土地之神地皇——華夏始祖女媧氏的處所。
飛云樓
古邑萬泉的解店鎮,即今萬榮縣城所在地,有東岳廟,其中的飛云樓,構筑精巧,巍峨壯觀。東岳廟,即泰山神廟,是祭掃東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東岳大帝“黃飛虎”?,F今,東岳大帝的塑像已廢,唯廟內建筑多保存完好。廟為座北向南,南北長 212米,東西寬50米,面積約萬余平方米。中軸線上現存的建筑有飛云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和閻王殿,兩側為東西廊。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萬榮縣閆景村,是晉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建于清末民初。它是一座反映晉南民居風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組,房屋280間,現有院落7組,房屋146間,另有祠堂花園遺址等,共占地125畝,相當于10個喬家大院面積的院落。整個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筑特色。傳統四合院藏風聚氣,精致大宅門接地通天,特別是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它處處顯示著晉南民間多子多福、耕讀傳家、富貴平安等吉祥含義,在裝飾藝術上也把民族文化滲透到建筑的各個角落,充分體現了晉南人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研究價值。 李家大院主題建筑顯得有些特別,相比較那個時代的建筑似乎有點西洋化,經了解知道因西院院主李道行(字子用)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麥孺為妻,從而使整個建筑呈現出明顯的西洋風格,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這里呈現出歐洲“哥特式”建筑風格,門樓外形的整體輪廓高、直、尖,線條輕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紀歐洲“哥特式”的建筑。而它表面的磚雕圖案卻是典型晉南民間藝術,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
文化藝術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山西省萬榮縣與江蘇省東臺縣,河南省武陟縣,湖北省孝感市聯合申報的“董永傳說”,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9。2008年,山西省萬榮縣申報的“笑話(萬榮笑話)”,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571。2006年,山西省萬榮縣參與申報的“抬閣(芯字、鐵枝、飄色)(萬榮抬閣)”,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序號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