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源市,是四川省下轄縣級市,由達州市代管,位于四川東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帶,界于北緯30°39′—32°20′,東經107°28′—108°31′之間,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嘉陵江、漢江的分水嶺。地處川、陜、渝三省(市)結合部,7個縣市的交匯處,襄渝鐵路、國道210線(包南路),達陜高速(包茂高速)及川東電網縱貫全市,是進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門戶,是連接川陜渝經濟、文化、交通的重鎮,素有秦川鎖鑰之稱,享有“萬寶之源”的美譽。2014年8月信息顯示,萬源市下轄12個鎮,40個鄉;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083782萬元,總人口598685人(2013年末)。 萬源市有國家級地質公園八臺山,“十里畫廊”龍潭河,“中國仙山”煙霞山,休閑避暑勝地魚泉山、長洞湖、扁桶峽,以及石冠古寺、觀音幽峽、項王溶洞、黑寶林海、茶海晨曦、龍潭溫泉等特色生態旅游景點,被譽為“中國西部養生天堂”。
因地處萬頃池和諸水源頭,故名萬源。這里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各路商賈云集之域,是川東北邊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市境域夏商為梁州地,周為雍州之域,春秋戰國屬巴國疆土,秦屬巴郡宕渠,東漢屬益州巴郡宣漢縣,唐貞觀元年屬通州,天寶元年屬通川郡宣漢縣,五代時置明通院(治地今東南舊院壩)元直屬達州和巴州曾口縣,明屬重慶夔州達縣,后屬東鄉縣(治今宣漢縣東鄉鎮)。明正德十年(1515年)置太平縣,清嘉慶年間升為太平直隸廳,道光初年(1821年)復降為太平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安徽太平縣同名,改為萬源縣。清乾隆六十年(1795)全縣分為十保。嘉慶七年(1802)升縣為直隸廳。道光二年(1822)由太平直隸廳復置太平縣,原太平廳七八九保設城口廳,割巴州(今巴中)之太平、長樂兩鄉及通江之安仁里、長寧里、麻巴里各甲撥入太平縣,時人稱“三鄉”為新太平,原七保為老太平,時七保三鄉共轄119甲,51個場鎮,其中九鄉黃鐘堡設巡檢分署。民國三年(1914)改太平縣為萬源縣,按四川省團務處之規定,改鄉保為區團制,時設十個區,連縣城52個場鎮(團),其中七區黃鐘堡設縣佐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撤。民國十八年(1929)復設分知事公署。民國二十四年(1935)2月,紅軍北上抗日,撤離萬源縣境,國民黨政府將建制和轄區又恢復到紅軍入川前。同年6月又將區劃由10個區改劃為4個區,39個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改聯保為鄉鎮、保甲制,時全縣4個區24個鄉、214保、2040甲、27897戶、150469人。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萬源縣和白沙工農區,合并設立萬源市。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萬源市位于四川東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帶,界于北緯30°39′—32°20′,東經107°28′—108°31′之間,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嘉陵江、漢江的分水嶺,地處川、陜、渝三省(市)結合部,7個縣市的交匯處。
地形地貌
萬源市屬典型的山區農業市,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海拔高差大,相對高差達2000米,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米,占幅員面積的83%。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地貌類型主要為山地。大巴山主脈自西北向東南綿亙于境內北部,主要山峰有花萼山、趙家山、歪頭山、老八合山、九盤石、龍池山,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最高峰花萼山,海拔2380.4米。東北部山區巖溶地貌發育良好。
氣候
萬源市市境位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亞熱帶,冬無嚴寒,夏無酷熱,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霜日較多,雪日較少,風多、風大,常有旱澇交替發生。立體氣候特征明顯,氣候差異性大。市境內受北方干冷氣流和海洋暖濕氣流的交替控制。夏季,強大的夏季風從海洋上帶來大量水汽,由地勢的抬升和大巴山的阻擋形成豐沛的降水。當夏季風特別強烈的年份又容易造成伏旱。冬季,受冬季風控制,空氣干燥,降水少。春季氣溫回升快,但不穩定,寒潮和冷空氣活動頻繁。夏季高溫多雨,多雷雨大風,日照充足,伏旱嚴重。秋季氣溫下降快,秋高氣爽和秋雨連綿天氣交替出現。冬季氣候寒冷干燥,有霜雪。市境內多高山峽谷,地表崎嶇不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相對高度1200米,形成特殊的立體氣候,氣候垂直變化大。降水量在海拔1600米以下,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1600~1800米為最大降水高度,1900米以上降水量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氣候水平差異比較明顯,如西南部較東北部山勢平緩,地形開闊,
萬源市行政區域圖一般日照較長。東北部由于高山遮擋,傾角較大,日出晚日落早,加上多有云霧籠罩,日照少;同一山上陽坡日照時數多,陰坡日照少。梨樹、皮窩兩鄉,地處大巴山埡口地帶,西北寒流和大巴山南坡暖流相遇機會多,因而降水次數多,量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毫米,比相距20公里的萬源城多500毫米,為萬源暴雨中心地帶。
行政區劃編輯據政府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萬源市下轄12個鎮(太平鎮、青花鎮、舊院鎮、羅文鎮、河口鎮、草壩鎮、竹峪鎮、大竹鎮、黃鐘鎮、官渡鎮、白沙鎮、沙灘鎮)、40個鄉(茶埡鄉、長石鄉、白羊鄉、鐵礦鄉、固軍鄉、井溪鄉、堰塘鄉、蜂桶鄉、花樓鄉、長壩鄉、曾家鄉、大沙鄉、秦河鄉、廟埡鄉、鷹背鄉、石窩鄉、玉帶鄉、新店鄉、魏家鄉、柳黃鄉、溪口鄉、永寧鄉、虹橋鄉、康樂鄉、白果鄉、鐘亭鄉、廟子鄉、紫溪鄉、廟坡鄉、梨樹鄉、皮窩鄉、絲羅鄉、罐壩鄉、石人鄉、趙塘鄉、中坪鄉、八臺鄉、花萼鄉、曹家鄉、石塘鄉)。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萬源市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錳、石膏、石灰石、鋇礦(毒重仿古廊橋石)、硫鐵礦、釩礦、鋁土礦、頁巖、粘土等十多種。其中煤儲量7000多萬噸,石灰石3億噸以上,石膏5000多萬噸,鋇礦400多萬噸,菱鐵礦3300多萬噸,錳礦130多萬噸,釩礦6000多萬噸。中石油萬源羅文鐵山坡氣井創全國陸地單井日產量之最。土壤天然富硒,是全國三大富硒區之一。
生物資源
萬源市林業用地面積400萬畝,點總面積的65.5%,其中有林地238.6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64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9.3%。喬木樹種多達155種,以松、杉、樅、青杠為主,珍貴樹種有水杉、檫木、鵝掌楸、紅豆杉、山毛櫸、三尖杉、銀杏等。有大鯢、野豬、金絲猴等國家、省一、二級保護動物15種。中藥材品種多達1206種,尤以萼貝、皮桔馳名中外。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3年末,萬源市總人口598685人,比2012年減少1.2%,其中非農業人口98162人,農業人口500523人;男性313535人,女性285150人。
民族
萬源市境內居民為漢族,祖先屬于巴人部落,人口在明末清初遭遇毀滅性銳減,今居民大多為“湖廣填四川”時遷移而來。55.4萬人口中,漢族占99%以上,另有少數回族、滿族、土家族、藏族、壯族、彝族、侗族、苗族等。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萬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83782萬元,,比2012年增長9.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332萬元,比2012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590550萬元,比2012年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239900萬元,比2012年增長9.7%。萬源市三次產業的結構比由2013年的23.4:55.3:21.3調整為23.4:54.5:22.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585785萬元,比2012年增長16.5%,其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8.1%,比2012年提高0.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萬源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0607萬元,比2012年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224025萬元,林業產值12500萬元,牧業產值154271萬元,漁業產值3991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820萬元。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8124公頃,糧食總產量272262噸,比2012年增長0.4%。2013年末生豬存欄34.3萬頭,比2012年減少0.5%;牛存欄14.6萬頭,比2012年增長2.2%;羊存欄14.5萬只,比2012年增長1.1%;家禽存欄158.1萬只,比2012年增長29.9%。全年生豬出欄46.7萬頭,比2012年增長1.7%,牛、羊和家禽分別出欄4.3萬頭、15.5萬只和382.9萬只,分別增長2.4%、1.3%、8.5%。肉類總產量達到47993噸,比2012年增長4.5%;禽蛋產量3814噸,2012年增長5.9%。2013年,萬源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4.3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11.6%;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4960噸,比2012年增長3.7%;農村用電量6438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4.5%;農膜使用量710噸,比2012年增長1.4%。2013年完成造林面積800公頃,年末實有林地面積28835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2.3%。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2300公頃,比2012年增加180公頃,建成各類水利工程9012處。全市371個村通電,371個村通電話,371個村通汽車。
第二產業
工業
2013年,萬源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戶,實現總產值537257萬元,比2012年下降13.8%;完成工業增加值173656萬元,比2012年增長9.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2687萬元,比2012年下降20.5%;實現利稅總額7086萬元,比2012年下降25.3%。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200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中,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實現總產值377363萬元,比2012年下降25.5%,輕工業實現總產值159894萬元,比2012年增長37.1%。按企業類型分,國有企業實現總產值6057萬元,比2012年增長3.1%,股份制及其他企業實現總產值531200萬元,比2012年下降14.0%。
建筑業
2013年,萬源市全市資質以上建筑企業3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5400萬元,比2012年增長38.2%;完成建筑業增加值33036萬元,比2012年增長26.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9.1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旅游業
2013年,萬源市全年旅游總收入達9.84億元,比2012年增長24.0%;接待旅游人數159.11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1.0%。白果鄉、石窩鄉、白沙鎮青龍嘴村成功創建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鄉(鎮)、村。八臺山—龍潭河國家地質公園、紅軍公園二期工程及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萬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前往全市各景區國道、省道等路段節點旅游標識設置全面完成。
商業
2013年,萬源市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7229萬元,比2012年增長14.5%。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16034萬元,比2012年增長14.2%;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額41195萬元,比2012年增長16.2%。2013年,萬源市全年完成出口創匯1589萬美元。實施重點招商引資項目48個,實際到位資金53.1億元,比2012年增長23.0%。
金融業
2013年末,萬源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09166萬元,比2012年末增長27.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677497萬元,比2012年末增長17.9%;各項貸款余額551017萬元,比2012年末增長45.7%。全年各項保費收入12093萬元,比2012年增長3.3%,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5412萬元,比2012年減少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