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區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處三峽庫區腹心,屬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萬州區東臨云陽縣,南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和湖北利川市,西頻忠縣和梁平縣、北界開縣和四川開江縣。萬州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至2014年底,城市建成區面積62.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1.11%,城鎮人口突破百萬大關。 萬州區位獨特,歷為渝東北、川東、鄂西、陜南、黔東、湘西的重要物資集散地,距重慶主城區和湖北宜昌200公里以上,是200公里半徑范圍內城市人口唯一超過80萬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是擁有機場、鐵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碼頭、高速鐵路和海關口岸,國際保稅物流的一個交通樞紐的城市。萬州軌道交通也即將興建。萬州區為“全國地名公共服務示范區”,獲得過“重慶市文明城區”、“平安建設先進區(縣)”、“平安暢通縣區 ”等榮譽稱號。
萬州區在重慶市的位置(紅色處)萬州,夏商屬梁州地,周屬巴子國,秦屬巴郡朐忍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 216 ),劉備分朐忍地置羊渠縣,為萬州建縣之始;蜀漢建興八年( 230 ),省羊渠置南浦縣。南北朝,西魏廢帝二年( 553 ),改南浦為魚泉縣;北周先改魚泉縣為安鄉縣,后又改萬川縣,與南州和萬川郡同治。隋朝,開皇十年( 598 ),廢萬州郡,改萬川縣為南浦縣,與南州同治;煬帝大業三年( 607 ),省南州、南浦縣歸屬巴東郡。唐代,武德二年( 619 )置南浦郡,領梁山、南浦、武寧 3 縣;武德八年改南浦郡為浦州;貞觀八年( 634 )改浦州為萬州;天寶元年( 742 )改萬州為南浦郡;乾元元年( 758 )恢復萬州,仍與南浦縣同治。宋朝,沿循唐制。元代,世祖至元二十的年( 1283 ),省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一縣。明朝,洪武四年( 1371 ),并武寧縣入萬州,洪武六年( 1373 )降萬州為萬縣。
萬州區風景清代,沿循明制。民國二十四年( 1935 ),設萬縣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92 年設萬縣市,轄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開縣、梁平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城口縣3區8縣。1997年,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撤萬縣市,設萬縣移民開發區和萬縣區。1998年,萬縣區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2000年,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由萬州區管轄。區劃編輯
萬州區截止到2013年底,萬州區轄52個鄉、鎮、街道,分別為:柱山鄉、九池鄉、鐵峰鄉、黃柏鄉、溪口鄉、燕山鄉、長坪鄉、梨樹鄉、普子鄉、地寶鄉、茨竹鄉、恒合土家族鄉、高峰鎮、龍沙鎮、響水鎮、武陵鎮、瀼渡鎮、甘寧鎮、天城鎮、熊家鎮、大周鎮、小周鎮、孫家鎮、高梁鎮、李河鎮、分水鎮、余家鎮、后山鎮、彈子鎮、長嶺鎮、新田鎮、走馬鎮、白土鎮、長灘鎮、白羊鎮、太安鎮、龍駒鎮、太龍鎮、羅田鎮、新鄉鎮、郭村鎮、高筍塘街道、太白街道、牌樓街道、雙河口街道、龍都街道、周家壩街道、沙河街道、鐘鼓樓街道、百安壩街道、五橋街道、陳家壩街道。
萬州區地理位置圖
萬州區地處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位于東經107°55′22″-108°53′25″、北緯30°24′00″-25~31°14′58″之間。東與云陽縣、南與石柱縣和湖北利川市、西與忠縣和梁平縣、北與開縣和四川開江縣接壤,東西長97.25公里,南北寬67.25公里,面積3457平方公里,距離重慶主城九區約228公里。
地質地貌
萬州區出露地層的地質年代多見于中生代三疊紀和侏羅紀,以侏羅紀分布最廣,三疊紀次之,局部地方有古生代二疊紀地層,也有新生代第四紀地層。地質構造線屬新華夏系第三巨型隆起帶武陵山褶皺帶西緣與大巴山弧形褶皺帶控制的四川菱形構造盆地的北東三北東方向延伸出境外,消失于七曜山背斜構造的北西側,形成向突向北西的萬縣弧形構造線。境內山丘起伏,最高點普子鄉沙坪峰,海拔1762米,最低點黃柏鄉處長江邊,海拔106米,低山、丘陵面積約占四分之一,低中山和山間平地面積約占四分之一,少平壩和臺地,且零星散布。
氣候特征
萬州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帶,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霜雪稀少。特征為冬暖多霧;夏熱多伏旱;春早,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秋長,陰雨綿綿。年平均氣溫17.7°C,年平均年日照時數1484.4小時,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年平均蒸發總量達10.85億立方米。
河流水系
萬州區行政地圖萬州區境內河流、溪澗切割深,落差大,呈枝狀分布,均屬長江水系。長江自西南石柱、忠縣交界的長坪鄉石槽溪入境,向東北橫貫腹地,經黃柏鄉白水灘流入云陽縣,流程80.4公里。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江北的苧溪河、渡河、石橋河、汝溪河、浦里河,江南的泥溪河、五橋河、新田河共八條,溪溝93條,總水域面積為108.66平方米。
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萬州區有耕地10563公頃。主要分為丘陵、地山區和高山區三種類型。丘陵主要集中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平行嶺谷區,是農業耕作重點區;低山區主要在海拔500-1000米山區,是萬州區主要地貌形態,也是產糧和經濟作物地區;中山區主要集中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七曜山等地,主要適宜種植林果木、藥材和牧草等。
礦產資源
萬州區探明礦產資源10多種,主要有煤、天然氣、鐵、鈦、金、鎳、鈾、白云石、石灰石等。礦產儲量豐富,其中有煤1278萬噸、天然氣2400億立方米、巖鹽2800億噸。
生物資源
萬州區植物有99 科、255 屬、505 種,其中裸子植物7科、15屬、24種,被子植物92種、240屬、505種,主要樹種為馬尾松、杜鵑、黃荊等。有野生動物312種,其中獸類69種、鳥類124種、爬行類15種、兩棲類12種、魚類92種。保護動物有金貓、金錢豹、旱獺、水獺、錦雞、大靈貓、小靈貓、林麝、毛冠鹿、白冠長尾雉、娃娃魚等。
水能資源
萬州區水能資源可開發量有32.32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4.8億千瓦小時以上。
人口編輯人口
萬州夜景 (9張)
至2012年末,萬州區戶籍人口175.0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76萬人。常住人口158.31萬人,比2011年末增加1.09萬人。2012年出生人口為15986人,人口出生率為9.14‰;死亡人口9591人,人口死亡率5.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6‰。
民族
萬州區為少數民族散居地區之一。除漢族外,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26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為土家族,35345人;其次是回族,903人;以及苗族,139人。
經濟編輯2013年,萬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2億元,增長12.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0.09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95.22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9.63億元,增長13.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7.6億元,增長15.9%。固定資產投資507.6億元,增長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4億元,增長16%。
第一產業
萬州區鐘樓2013年,萬州區糧食產量52萬噸;油料產量1.8萬噸,增長6%。蔬菜產量88.7萬噸,增長5.8%。肉類總產量7.8萬噸,增長2.8%。新建柑橘基地3萬畝、蔬菜基地5100畝、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場101個。新建名優小水果、名特水產、中藥材、林木花卉、茶葉、煙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4.2萬畝。 到201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54.77億元,增長5.5%;
第二產業
2013年,萬州區完成工業增加值293.2億元,增長11.6%。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戶。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萬州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69.2%。商品房竣工面積141.5萬平方米,增長9.4%;商品房銷售面積206.1萬平方米,增長3.6%。 至201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392.05億元,增長12.2%;
第三產業
萬州區小吃 (4張)
2013年,萬州區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612.7億元,增長22.2%。住宿和餐飲業營業收入48.5億元,增長17%。至年底,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743.4億元、貸款余額378.4億元,分別增長19.4%和24.7%。接待游客1228萬人次,旅游收入46.5億元,分別增長9%和11.2%。 至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324.40億元,增長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