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縣隸屬于四川省內江市,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跨北緯29°22'~29°47',東經104°16'~104°53'。威遠縣東鄰市中區(內江市),南連大安區(自貢市)、貢井區(自貢市),西界榮縣(自貢市),北銜資中縣(內江市), 西北與仁壽縣(眉山市)接壤,管理20個鎮,幅員面積1289平方公里,總人口為74.47萬人(2012年),有漢族、土家族、彝族、苗族等31個民族。2012年,威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9億元,較2011年增長16.0%。威遠縣主要特產有七星椒和黃老五花生等。
威遠縣威遠古為梁州之域,周屬蜀國,秦隸蜀郡,漢屬犍為郡,東晉時為僚人聚居地。北周保定五年(565年),置盤石縣,轄有威遠境地。隋開皇三年(583年),置威遠戍,取“威名遠震”之義。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改戍為縣,為威遠建縣之始。唐貞觀元年(627年),威遠縣析置為婆日、至如二縣??h城所在地為婆日鎮(今嚴陵鎮),“婆城”之名由此而來。宋乾德五年(967年),和義縣并入威遠縣。元初,廢威遠縣。元統元年(1333年)復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 )威遠縣并入榮德縣,隸屬于嘉定府。明洪武九年(1376 年)復設威遠縣。清初仍沿明制,縣屬嘉定州。清康熙六年(1667年),威遠縣并入榮縣;康熙十三年(1674年)復設;康熙二十年(1681年)再并入榮縣,至雍正七年( 1729年)又復設威遠縣,屬嘉定州。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威遠縣隸屬于上川南道嘉定府。清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同年11月1日,保路同志軍攻占威遠,宣布威遠獨立,成立軍政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道制,由省轄府(州、廳),威遠縣仍屬嘉定府,縣軍政府改名縣公署。民國二年(1913年)恢復道制,威遠縣屬上川南道,翌年改屬建昌道(治所在今雅安市)。民國十七年年(1928年)廢道制,縣直屬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威遠縣隸屬于第二行政督察區資中專員公署(治所在今資中縣城),直到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十二月。1950年2月,資中專員公署遷內江,改名為內江專區、1968年改為內江地區、1985年撤銷內江地區改為地級內江市,威遠縣均屬之。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2年,威遠縣轄20個鎮:嚴陵鎮、連界鎮、向義鎮、高石鎮、東聯鎮、界牌鎮、靖和鎮、慶衛鎮、山王鎮、碗廠鎮、龍會鎮、越溪鎮、鎮西鎮、兩河鎮、小河鎮、新場鎮、新店鎮、觀英灘鎮、黃荊溝鎮、鋪子灣鎮。
威遠縣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跨北緯29°22'~29°47',東經104°16'~104°53'。東鄰內江市市中區,南連自貢市大安區和貢井區,西界榮縣,北銜資中, 西北與眉山市仁壽縣、樂山市井研縣接壤,轄區面積1289平方公里。
地貌
威遠縣西北高、東南低,低山、丘陵約各半。西北部低山區,山嶺連綿,溝谷縱橫。一般海拔500-800米,新場鎮境內大堡山最高,海拔902米。東南部是渾圓狀淺丘,沖溝曲折,流向多變。一般海拔300-400米,最低處在向義鎮東南威遠河口,海拔279.6米。
氣候
威遠縣威遠縣屬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分區,受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影響,又分丘陵溫暖季風氣候分區和低山溫涼季風氣候分區。冬半年(11月-4月)主要受內陸高緯度地區冷雨干燥的冬季風影響,夏半年(5月-10月)受來自低緯度地區的海洋暖濕夏季風影響。冬暖春旱,夏熱秋涼;冬干春旱,夏秋多雨。冬無嚴寒,夏少酷熱;無霜期長,日照較少,四季分明。2011年,威遠縣氣候較為異常,氣溫偏高,日照正常,降水顯著偏少,冬春冷濕多雨,倒春寒突出,季節推遲;夏熱少雨,夏、伏旱較突出,高溫持續時間長,汛期無汛,年內僅8月4日出現一次大雨,全年無霜期344天,雨日170天,浮塵1天,霧日2天,雷暴日23天。經綜合分析評估,2011年氣候年景為偏差年。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威遠縣耕地5056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9.20%,其中田22806公頃、土27754公頃;林地2622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3%。
植物資源
威遠縣林木種類37科58屬70多個品種,主要為松、杉、柏、桉等,藥用植物788種,森林覆蓋率36.2%,森林蓄積271.4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威遠縣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石灰巖、鋁土頁巖礦、磚用頁巖、含鉀水云母粘土礦、粘土、高嶺土、巖鹽等20多種。其中,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新場鎮及越溪一帶,面積850平方公里,儲量400億立方米(截至2012年)。煤藏探明儲量約8000萬噸(截至2012年),廣泛分布于山王、黃荊溝、觀英灘、新場、連界、越溪、兩河、小河、碗廠、鋪子灣、慶衛、鎮西等鎮。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止2013年,威遠縣總人口為746496人。全年出生人口5663人,人口出生率7.6‰;死亡人口5216人,人口死亡率7.0‰;人口自然增長率0.6‰,全年凈增人口447人。
民族
除漢族外,尚有土家族、彝族、苗族等30個少數民族269人。以漢族為主,漢族占總人口數的99.91%,少數民族735人,占總人口數的0.009%。
經濟概述編輯綜合
威遠縣采茶女2013年,威遠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1.9億元,同比增長12.6%(可比價,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8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93.3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42.8萬元,增長11.5%。威遠縣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2:71.1:15.7,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6%、82.5%和13.9%。人均GDP為44943元,增長12.6%。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161.3億元,增長14.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占威遠縣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9.3%。
第一產業
2013年,威遠縣糧食種植面積62467公頃,比上年增加236公頃,增長0.4%;油料種植面積9232公頃,增加93公頃,增長1.0%;蔬菜種植面積18268公頃,增加2037公頃,增長12.6%。 2013年糧食總產量302049噸,增長3.3%;油料總產量18304噸,下降0.7%;茶葉產量1916噸,下降34.6%;水果產量65229噸,增長18.6%;蔬菜產量598762噸,增長13.6%。2013年出欄肉豬54.1萬頭,增長2.1%。肉類總產量52259噸,增長3.5%。其中豬肉產量38623噸,增長2.3%,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為73.9%;禽肉產量6006噸,增長9.1%,禽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為11.5%。禽蛋產量9259噸,增長0.4%。水產品產量22810,增長5.0%。 2013年,威遠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3億元,增長4.3%(增速為可比價);農業產業化經營產值41.8億元,增長49.3%。
第二產業
2013年,威遠縣有111戶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597.9億元,增長15.9%;實現工業增加值190.5億元,增長13.5%;主營業務收入實現612.1億元,增長19.1%,產品銷售率99.2%;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0.3%。新型建材、精細化工、機械制造、綠色食品等支柱產業加快發展,威遠縣四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546.2億元,增長22.4%,占威遠縣規模工業的比重達91.4%。2013年工業企業入庫稅金6.7億元,下降16.7%。威遠縣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9.2億元,下降11.4%,其中,利潤總額22.0億元,增長15.6%。2013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04.1%,比上年下降17.8個百分點。規模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主要工業品中,成品鋼材、焦炭、瓷質磚、絲織品、塑料制品等產品產量增長明顯,玻璃纖維紗、水泥、鋼、茶葉、發酵酒精等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化學肥料、陶質磚、機制紙板、硫酸、耐火材料等產品產量有所下滑。 2013年,威遠縣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18個,實現總產值153660萬元,增長42.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9.9萬平方米,增長24.3%;房屋建筑竣工面積60.0萬平方米,增長25.3%。
第三產業
2013年,威遠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7.2億元,增長16.0%。其中,城鎮市場30.4億元,增長16.2%;鄉村市場26.8萬元,增長15.7%。從行業看,批發業2.2億元,增長10.2%;零售業43.4億元,增長16.1%;餐飲業11.4萬元,增長16.4%;住宿業0.2億元,增長19.2%。2013年出口總額2800萬美元,增長13.5%;進口總額717萬美元,增長39.5%。全年到位域外資金113.8億元,同口徑增長34.6%。其中,工業生產性項目到位資金94.2億元,省外資金98.4億元,分別增長1.0%和19.6%。 2013年,威遠縣實現旅游總收入13.1億元,增長27.3%;接待旅游人數216.6萬人次,增長0.8%。2013年,財政總收入實現21.2億元,增長7.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4億元,增長16.3%。財政支出32.1億元,增長13.3%。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支出26.8億元,增長13.4%。 201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65.8億元,增長18.8%,比年初增加26.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09.5億元,增長17.1%,比年初增加16.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40.7億元,增長11.8%,比年初增加4.3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65.3億元,增長19.2%,比年初增加10.5億元;票據融資余額3.5億元,增長53.2%,比年初增長1.2億元。2013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6360萬元,下降7.1%。其中,壽險保費收入9118萬元,健康險保費收入249萬元,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523萬元,企業財產保費收入73萬元,機動車輛4513萬元。保險支付各類賠款與給付9317萬元,增長37.5%。其中,壽險保費賠付4040萬元,健康險保費賠付183萬元,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賠付284萬元,企業財產保費賠付1.5萬元,機動車輛保費賠付3816萬元。
交通編輯2013年,威遠縣境內公路里程1702.8公里,全部公路里程中等級公路1651公里,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233公里和233公里;高速公路51.8公里。全年公路貨運周轉量38.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8.5%;水路貨運周轉量150萬噸公里,下降11.8%;公路客運周轉量526610萬人公里,增長8.5%;水路客運周轉量258萬人公里,下降1.5%。 公路G4215(蓉遵高速)威遠路段:2012年9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全長51.516km,設有連界、新場、威遠西、威遠南4座互通以及慶衛1座立交。內威榮高速公路威遠路段:2011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建設,全長35km,設有高石、威遠北、鎮西3座互通以及慶衛1座立交。自隆高速公路威遠路段:2011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建設,全長11.5km,起于G4215(蓉遵高速)楊子嶺立交,途經界牌、向義,并在向義相交G247(景泰──昭通)。鐵路以貨運為主,資威鐵路(資中──泥河)、規劃連燕鐵路(連界──燕崗)歸連鐵路(歸德──連界)連接了成渝鐵路和成昆鐵路,途徑威遠縣和樂山市的井研縣、市中區、沙灣區、峨眉山市,是成都港的進港鐵路。航空威遠經蓉遵高速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