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區,遼寧省遼陽市轄區,位于遼寧省中部遼陽市城區東部,大沈陽經濟圈中部和沈遼鞍經濟腹帶,距桃仙機場42千米,營口港120千米,大連港315千米。
截至2013年,文圣區總面積305平方千米,總人口13.68萬人。截至2013年,文圣區下轄3個街道、2個鎮。
2013年,文圣區生產總值完成6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7.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1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8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03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12400元,外貿出口完成2506萬美元。
文圣區是“無傳銷縣(市)、區”、“遼寧省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全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并連續四年獲得省級平安區。[1-4]
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4年,文圣區下轄3個街道、2個鎮。
轄區街道
新城街道、慶陽街道、東京陵街道。
轄區鄉鎮
羅大臺鎮、小屯鎮。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
文圣區位于遼寧省中部遼陽市城區東部,與白塔區隔太子河相望,大沈陽經濟圈中部和沈遼鞍經濟腹帶,距桃仙機場42千米,營口港120千米,大連港315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22°35′-123°40′;北緯40°42′-41°36′。
地形地貌
遼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自東南部邊界到西北部界河,地勢由高到低,從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臺地到平原,層次分明。
氣候
文圣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夏季氣溫較高,冬季氣溫較低,降水多于北部丘陵地帶,且多集中于5月至10月農作物的生長季,年平均溫度8至9℃,降水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間,無霜期160至180天,年正積溫量在3400℃以上。
風景名勝編輯
文廟
文圣區
文廟坐落在遼陽市文圣區東大街文廟廣場。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布局嚴謹,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啟圣祠等建筑在南北走向的同一中軸線上。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坐落在遼陽市西四道街18號。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郭神父主建。1913年,法籍雒化民神父增修完備。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坐落于遼陽老城區小什街吳公館舊址,原為市經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占地1600平方米,院內有清代平房21間。曹雪芹紀念館的主體陳列分為四部分,一是“曹雪芹生平”,二是“曹雪芹祖籍遼陽”,三是“曹氏望族”,四是“著書黃葉村” 。
曹雪芹紀念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位于文圣區三道街與四道街之間原東三省官銀口號總辦彭賢公館內,2002年7月被省旅游局列為國家AA級景區(點),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三室一廳,西接長廊與觀花廳(俗稱“小姐樓”)聯接,雕梁畫棟,精巧典雅,廳堂彩繪以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隋唐》為內容,人物造型行動。
地方特產編輯
天女木蘭
天女木蘭
天女木蘭又名山牡丹。木蘭科,落葉灌木。葉倒卵形,有膜質?;ㄓ谌~后開放,單生于枝頂。外輪花瓣淡粉紅色,內輪白色,花絲及花藥紫紅色,微香?;ɡ倏扇胨?,散內寒,治頭痛。野生于市境東部山區。隨海拔高度不同,花期有一周左右之差。是稀有的藥用樹種,并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板栗
板栗屬殼斗科。落葉喬木,生長緩慢,壽命長,遼陽有200多年的栗樹。板栗干果營養豐富,清代,遼陽板栗曾作為貢品,進入宮廷。板栗木質紋細堅實,是建筑和造船的優良用材。
板栗樹皮含鞣質,可提取栲膠。
草莓
在弓長嶺山區與遼陽縣交界的紅沙嶺,有遼陽市最大的栗園,占地1400畝。
草莓
草莓是遼陽地區的特產,又叫洋莓,紅莓,原產歐洲,本20世紀初傳入中國。草莓外觀呈心形,其色鮮艷粉紅,果肉多汁草莓,酸甜適口,芳香宜人,營養豐富,草莓中含有的胺類物質,對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