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是隸屬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個縣級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地帶。武安市轄22個鄉鎮,502個行政村。武安市是一座以工業為主的新興城市,礦產資源以鐵、煤礦為主,是全國58個重點產煤縣(市)和全國四大富鐵礦基地之一。武安市面積1806平方公里,人口約70萬人(2013年)。2012年,武安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80.44億元。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1年,武安市轄13個鎮、9個鄉、502個行政村:武安鎮、康二城鎮、午汲鎮、磁山鎮、伯延鎮、淑村鎮、大同鎮、邑城鎮、礦山鎮、賀進鎮、陽邑鎮、徘徊鎮、冶陶鎮、上團城鄉、北安莊鄉、北安樂鄉、西土山鄉、西寺莊鄉、活水鄉、石洞鄉、管陶鄉、馬家莊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東徑113°45′至114°22′,北緯36°28′至37°01′,東鄰邯鄲市、永年縣,以紫金山為界;南接磁縣、峰峰礦區,以鼓山、天井寨山、南大垴為界;西倚涉縣、山西左權縣,以青陽山、萬壽山、青崖寨為界;北連邢臺沙河市,以摩天嶺、梅龜寨、皇母山為界,總面積18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武安市處于太行山隆起與華北平原沉降帶的接觸部,屬山區縣(市)??傮w可分為山區(占總面積的29.7%)、低山丘陵區(占45%)及盆地(占25.3%)三大類型。境內山脈屬太行山余脈,主要有五大分支。即小摩天嶺山脈、老爺山山脈、十八盤山脈、西南橫行山脈及鼓山、紫金山山脈,西北部的青崖寨為武安最高峰,海拔1898.7米。武安地處海河流域,境內諸河均匯流于洺河。洺河即洺水,古稱馬步水、南易水、漳水。其主要支流有:南、北洺河、馬項河、淤泥河。水利工程主要有水庫(中型水庫4座,小型水庫45座)、水井(中淺井2192眼、深井533眼)和灌區4個(口上水庫灌區、車谷水庫灌區、賈莊灌區、躍峰灌區)。
自然氣候
武安風光 (20張)
武安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至13.5℃,極端最高溫42.5℃,極端最低溫—19.9℃;年平均降水56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472.7毫米;年日照時數平均2297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平均為52%;四季之中,屢起西北、西南及西風,年平均風速2.6米/秒,極端最大風速29米/秒;年平均無霜期196天;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雹災、風災、蟲災、地震、霜凍等。
資源編輯礦山資源
截至2008年,武安市境內發現有煤、鐵、大理石、鋁釩土等20余種礦物,尤以煤鐵礦最為有名,為全國58個重點產煤縣(市)和全國四大富鐵礦基地之一。
動物資源
截至2008年,武安市境內發現的野生動物主要有豹、狼、狐、鼢鼠、松鼠、刺猬等;鳥類有麻雀、喜鵲、鴿、燕、鵪鶉、雕、斑鳩、雉雞等;魚類有鯉、鲇、鯽、鰍、鱔等;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爬行動物有蛇、蜥蜴等;節肢、環節、軟體的動物有蝦、蟹、河蚌等。
植物資源
緣毛太行花武安屬華北植物區系—半旱生森林叢草原植被區系。截至2008年,主要野生植物有白草、藍草、馬蘭草、山韭菜、葦、麻等20多種。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谷子等278種。農副產品有柿子、蘋果、梨、葡萄、紅棗、桃、杏、核桃、板栗等各種干鮮果。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至2010年,武安市常住人口為81900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2019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801人,增長13.72%。年平均增長率為1.29%。
民族
武安市民族有漢族、回族、蒙古族、侗族等。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09年位居全國縣域經濟百
建設中的武安強第51位。在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區縣域經濟中居第一位。資源已探明礦產5大類、23個礦種。其中煤、鐵、石灰巖、非金屬資源尤為豐富,鐵礦石儲量5.5億噸,是全國四大富礦基地之一,郭沫若曾經有詩贊嘆:“武安鐵礦峰峰煤”。同時,武安的煤炭總儲量達23億噸、石灰巖總量達70多億噸。自然風光秀麗。工業經濟已形成冶金、煤炭、建材、機械、電力、輕工、化工、食品等8個行業20多門類800多種產品。農業經濟增長較快,初步形成了生豬、干果、食用菌等農業特色產業。
農業
借助磁山文化、中國小米之鄉、國家級瘦肉型豬生產示范縣等品牌優勢,多次組織相關龍頭企業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會、展銷會,大力宣傳推介,不斷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熬贰迸坪颂矣屯ㄟ^了有機食品認證,賀家村發展的錯季有機蔬菜與河北企美公司成功對接,注冊了“企美”商標,東寺莊村萬樂蔬菜專業合作社“慶明”牌黃瓜、茄子等6種蔬菜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品牌、綠色、有機、無公害等一系列現代經濟詞匯已成為農民口中的熱詞。據統計,2012年該市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8家,實現銷售收入22.85億元,帶動75萬山區農民走上了致富增收的路子。
工業
武安文豐鋼鐵有限公司冶金工業武安市支柱產業。武安現有18家鋼鐵企業,總資產460億元,從業人員6.6萬人,其中12家骨干鋼鐵企業組建為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擁有中厚板、中寬帶、高速線材、螺紋鋼、H型鋼、熱卷板、冷軋薄板、螺旋(直縫)焊管、鑄造用高純生鐵等多種規格品種。今后將按照“高端、精品、專業化、深加工”的要求,重點發展精品板帶、優質棒材、機械制造專用鋼和特殊鋼等市場短缺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開發裝備制造鋼材新品種,打造成以精品板帶、建筑鋼材、裝備制造用鋼為主的現代化鋼城和“中原精品鋼材基地”。武安鐵礦石低硫低磷,品質優良。冶鐵歷史悠久,始于戰國,興于西漢,古時全國設鐵官49處,武安為其一。新中國成立后,冶金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群采群煉”規模聞名全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一大批采礦、選礦、煉鐵企業蓬勃而起,現已發展成為采、選、煉、鑄、軋一條龍的產業化生產格局。全市共有鋼鐵企業21家,總資產75億元,從業人員5萬人。煉鐵系統共有100立方米以上高爐39座,總容積6665立方米,年產能800萬噸。煉鋼系統共有轉爐19
武安銘軒國際酒店座,總公稱容積680噸,年產能1000萬噸。軋鋼系統建成和在建有20萬噸不銹鋼、120萬噸中厚板、100萬噸中寬帶、120萬噸熱軋薄板等6條軋材生產線,總產能可達520萬噸。有鑄造企業17家,年產能8萬噸。近幾年來,武安按照建設生態產業的要求,加大對鋼鐵企業的污染治理,累計投資17億元,建成機制燒結機24臺,高爐煤氣發電機組14臺,推廣應用了爐前粉塵捕集、富氧噴煤、豎爐球團、轉爐煤氣回收等多項節能治污技術,實現了“環保、增效”雙贏。2003年,冶金行業生產生鐵416萬噸、鋼坯239萬噸,分別占河北省總產量的10.2%和5.9%。建材工業武安市支柱產業。武安境內石灰石儲量豐富,質地優良,已探明地質儲量4000億噸,發展建材工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材工業開始起步,經過不斷的改造、發展,形成了以水泥業為龍頭,石料、石子、白灰開采加工業為基礎,節能磚、新型墻體材料等為發展方向的產業鏈。全市現有水泥企業33家,單廠規模均在8.8萬噸以上,總資產6.15億元,從業人員10076人,年設計生產能力454萬噸。煤炭工業武安市支柱產業。武安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儲量達23億噸,年產原煤250萬噸,從業人員1萬多人。全市煤礦最多時達619個,后經整頓治理,現有煤礦116個,主要產品有原煤、塊煤和洗(精)煤。近幾年圍繞原煤深加工,建成發電廠2家,洗煤廠5家,焦化廠9家,焦炭年產能力250萬噸。焦化業在為鋼鐵業配套的同時,利用煤焦油開發出了輕油、蒽、萘等煤化工系列產品。
服務業
商貿聚集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先后建成五星級財富酒店一座。
社會事業編輯城市建設
武安廣場武安市城區面積已發展到2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2.5萬,實現了中等城市概念界定的“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20萬”的基本要求。2010年持續實施綠化,完善東山、西苑等四個千畝森林公園,啟動玉帶河綜合整治,推進公共綠地建設,力爭建成5個以上街頭綠地。牢固樹立“以特求美”的理念,抓好體育中心、博物館等十大精品工程,彰顯城市個性,打造城市名片。同時舉全市之力全面加快邯武快速、青蘭高速、邯長鐵路復線武安段和城市二環路建設,構筑東出西聯大通道。
社會保障
武安體育場截至2009年,有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各一座,鄉鄉開通了閉路電視,有8個文學藝術協會。全市有各類醫療機構27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936人,每萬人擁有醫生17.4人,每萬人擁有病床位21.2張。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養老、失業保險“兩金”發放率100%;農村養老參保人數達87152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409人;城鄉低保擴展到城鎮2812戶7023人,農村822戶1734人,低保金由每人每月100元增至130元?,F有社會福利院23所,民辦社會福利廠50家。保險業務有人壽險、財產險等87個險種,承保金額24億元。
交通運輸
武安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境內交通便捷,路網縱橫交錯。武安市的鐵路建設始于1941年,有5條越境鐵路,全長141.31千米,設18個客貨混用站。309國道橫穿武安市東西,邢都公路穿過南北,公路通車里程966公里。武安市開辦各種郵政業務,電話裝機總量達12.5萬門,移動用戶9.9萬戶,城鄉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30.7部。改革開放以來,商貿業繁榮,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物流業蓬勃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1億元。2010年10月12日,邯鄲連接主城區與武安市的邯武快速路正式通車,邯鄲市主城區與武安市兩城往返只需30分鐘。據了解,邯武快速路始于邯鄲市人民路西端,跨越邯鄲市西環路、邯長鐵路、南水北調總干渠,下穿青蘭高速公路,再上跨康二城鐵路后,與武安外環交叉,終于武安市南環路與東環路交叉口處,全長20.98公里,概算投資10.66億元。
文化教育
武安一中截至2008年,武安市各級各類學校534所,學生17.5萬人,教職工1萬余人,高標準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形成了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成職教育等相互銜接、結構完善的教育體系;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連年邯鄲省和邯鄲市名列前茅,多次被命名為國家、省教育工作先進(縣)市。武安市共有各類科技人員8800人,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0%以上,連續8年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
名勝編輯京娘湖
京娘湖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水面2445畝,水深20-50米。中間山島建有“山頂公園”清山綠水與藍天白云相互輝映,薈萃人典故, 使此地有“太行三峽”之美稱這里 層巒疊嶂,群峰竟秀,波光粼粼,林林茂盛。夏季炎熱之時,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長壽村
長壽村位于武安市西北56公里處,海拔1747.5米的摩天嶺腳下艾蒿蘋村。長壽村層巒疊嶂,峽谷深幽。山上物產豐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長滿了油松、樟子松、漆樹,板栗樹等幾十種珍貴樹木,有上千畝野生連翹茶林、有黨參、丹參、紫胡、何首烏 等200余種中草藥材。因植物茂盛,氣候濕潤,雨水充足,再經山上多種藥材根系過濾,滲入地下,形成股股甘洌之泉。山頂有玉皇廟、峻極關,古長城,是一處休閑避暑的佳地。
東山文化公園
東山文化公園武安市東大門,總占地500多
東山文化公園畝,是一所集文化旅游、度假休閑、餐飲娛樂為一體的高品位的文化園。
定晉巖禪果寺
定晉巖禪果寺位于武安市西北35公里處,戰國時期晉趙兩國分界線定晉巖,巖勢險峻,磅礴壯大,巖高100多米,長300米,主巖進深30多米,在巖下的半山腰上,有一古寺,名禪果寺,初建于南北朝黃初三年,已有1400多年歷史,原建有大佛殿、地藏殿、菩薩殿,禪棚等64楹?,F存三佛殿、三頭六臂佛、龍池佛、明代烏龍橋、塔林等建筑,屬省級文保單位。
蓮花洞
蓮花洞位于武安市井峪村,已開發出長約300多米水、旱二洞,旱洞有億萬年形成的石鐘乳、石柱、石筍、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瑯滿目,包羅萬象;水洞之內一汪甘泉清澈見底,汩汩不絕。奇特的容巖造型在國內罕見。
紅山寺
紅山寺位于武安市東北25公里紫金山麓,是華北慕名的佛教圣地,始建于唐朝中宗年間(公元707年)。主要建筑有萬佛殿、大雄寶殿、紅山圣母殿、黑龍殿、九龍圣母殿等大小72座殿宇,蠟燭山、紅山湖、青山綠水、川深谷幽真乃“世外桃源”也。
武華山
武華山位于武安市西北 52公里處,前后柏山接壤的山坳里,山上建有山神廟、玉皇頂、天王殿,度假別墅,錯落有致、點綴林間、讓您流連忘返。
太祖山
太祖山三面環山,一面傍水,風景秀麗,人文景觀奇特。在太祖峰海拔940米處,有一天然溶洞、溶洞下千畝造型各異的天然橡樹林,每到秋季,滿山啟蒙野的太祖紅葉。又有大五寨、玉柱峰、望日峰、太祖回音壁、明山寺、十二朝度假村、九龍潭,蹦極等多處游居場所。
七步溝
七步溝山蔭蒼瀟,林木蔥茸,絕壁飛巖,重巒疊嶂,花香鳥語,御璽湖、馬虎寨、南天門、石林峰等,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羅漢洞的和尚燒大腿煮清石、隱士塔的大明皇帝隱居修煉、七步溝的來歷等人文傳說不勝枚舉,其壑之幽靜,山水奇秀、水之媚現、洞之玄奧,實乃人間佳境,旅游勝地也。
朝陽溝
朝陽溝是條東西走向的山溝。朝陽溝的山川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有湖有潭,有洞不泉,有冰有川,春夏秋冬時遷景異。
古武當山
武安古武當山從公元六世紀的隋朝始歷代重修為“民建”?,F存石碑35通,均為歷史重修功德碑。古武當山主峰海拔1437.7米,稱北頂老爺頂,在主峰南側0.5公里處,又有一峰海拔1420米稱為奶奶頂,兩峰遙相呼應直刺蒼穹。南側有龜山、蛇山,正東有香爐山,山頂古建眾多,主峰建有真武大帝廟,分上中下三級殿宇及配殿,南峰建有菩薩殿,碧霞宮等建筑。
歷史文化編輯
武安市境內“磁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粟和雞的炭化標本,是迄今世界上人類種植、養殖的最早實物證據,距今已有7500多年。戰國縱橫家蘇秦和名將白起、李牧都曾被封為武安君。武安是著名的地方戲曲之鄉,現留存黃河流域惟一的古儺戲。武安市22個鄉鎮全部建起了文化站,其中12個鄉鎮建成了文化中心站,全市現有345個農村文化室,并廣泛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武安市的春節電視晚會、晉冀魯豫武術邀請賽“東山文化杯”青年歌曲大獎賽、少兒藝術大賽等,均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物質文化遺產
磁山文化遺址位于武安市西南18公里的磁山村,距今約7500多年,屬新石器時代早期產物。自1972年來,相繼出土文物5000余件,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雞和種植粟、核桃的國家,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磁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點的原始農耕文化的 典型代表,表現出人類利用自然、與自然相融合的奮斗精神,因最早發現在武安的磁山遺址而命名。經科學測定,距今已有10300年的歷史。1976年開始考古發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動植物標本,還發現了炭化的粟約10萬余斤,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還是中國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農作物“粟”(谷子)、家雞和胡桃(核桃)三大發現,不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并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以陶質平底盂、鳥頭形支腳為特點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鏟、磨盤、磨棒為特點的農耕和脫粒工具,以長方形坑穴為特點的糧食窖穴,以陶、石器“組合物”為特點的祭祀遺跡等,構成了磁山文化獨特而豐富的內涵。磁山文化被譽為“中華瑰寶”。
劉鄧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舊址位于武安市城西偏 南二十五公里處的冶陶鎮冶陶村內。是一處近現代革命文物。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10月 一1948年4月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部分機關,曾駐此地。 午汲古城午汲古城位于城區西南6.5公里武安市午汲鎮午汲村北200米處,為戰漢時代古城遺址。古城遺址為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889米,南北寬768米,面積約68.8萬平方米。城外四周有護城河溝,寬約60米。城墻四角俱存,但墻體大部無存,共計僅保存有近二分之一:西城墻長740米,高3~5米,底寬8~13米;北城墻長600米,高3~6米,寬8~13米;東墻、南墻無存,已成為公路和鄉間大道。在東、西、南、北城墻中間,各有寬10~50米不等的豁口(南面豁口略偏西),為城門所在。城墻為夯土筑成,夯層清楚,厚約7~14厘米,夯窩直徑6厘米。邑城古城位于城區北偏東18公里邑城鎮邑城村西,東徑F114°17′,北緯F36°53′,海拔高度200多米,處較平緩的的丘陵地帶,為戰漢時代古城遺址。古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600米,面積60萬平方米。城址地勢比較平坦,東北分別和永年縣、沙河市搭界,南側為南河,右側緊臨邑城村。古城東半部村民建房占用,邑城——顯德汪煤礦公路從古城中間穿過,沙河——褡連鐵路穿越古城南部。地表城墻基本無存,僅存西城墻一段 和南城墻一段。西城墻長15~20米,寬4米,殘高3米,南城墻約100米,寬4~5米,殘高10米左右,夯層不等,有10、13、14厘米。城墻為夯土筑成,文化層厚0.6~1.5米,地面裸露遺物多為繩紋板瓦、筒瓦和泥質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罐、盆、盤、甕等,遺址東南為古墓區。2010年在邑城趙店村磚廠內發現2件商代青銅爵?,F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安城隍廟位于城區廟路街西端,現為城區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古建筑群體。該廟坐北面南,為南北中軸線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清和民國均有重修。城隍廟原規模較大,有戲樓、大門、二門、拜殿、中殿、后殿,均建于中軸線上。大門外東側有木牌樓,二門內中軸線兩側有對稱的皂隸亭、東西廂房、鐘鼓樓等,總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F僅存拜殿、中殿、后殿三座建筑,占地面積1100余平方米。僅存的拜殿、中殿、后殿,雖經歷代多次重修,仍保持了原來的建筑布局、建筑結構和建筑形式,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尤其是中殿保存下來的清代早期“城隍出巡”和“山精水怪”水墨淡彩壁畫,價值頗高?,F為河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安舍利塔武安舍利塔位于城區塔西路與迎賓路交叉處東北角,現武安賓館前,原妙覺寺之南,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為妙覺寺附屬建筑。明萬歷三十八年(1464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塔曾大修及修補。武安舍利塔是冀南地區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塔身最高的宋代古塔,其建造手法及整體造型簡樸無華,比例勻稱,挺拔秀麗,近千年來結構形制無大改變,表明了中國古代建筑技術之高超,表明了武安文化底蘊之深厚,表明了武安人民對文物之重視。武安舍利塔己成為武安的標志性建筑。儒山歷代有儒士文人攻讀于此,因名儒山。相傳,三國時期,曹子建常來此賞景。遠望青山隱隱,俯瞰綠水悠悠,便文思泉涌,佳作迭出。曹子建七步成詩,才高八斗,定然是沾了儒山之靈氣,才留下《洛神賦》這樣的千古經典,而山冠以“儒”為名,則盡顯武安文化之博大精深。山上的廟中曾有鑄鐘一具,刻有“曹子建讀書處”字樣。山下有一泉,四季不涸,清冽透澈,為曹子建飲馬泉。
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安儺戲
武安儺戲武安市固義村民間藝術。相傳這一民間活動始于明代,是元宵節期間開展的一種大型民間藝術活動。固義村演出的儺戲以“捉黃鬼”為主,恢宏神秘,內容豐富,改變了“長江以北無儺戲”的斷言。儺文化活動從正月十四的迎神開始,十七送神結束,主要有隊戲(包括臉戲即面具戲)、賽戲、花車、旱船、舞龍、霸王鞭、武術等,正月十五的“捉黃鬼”演出為高潮。武安平調武安地方戲曲,全國獨有的地方劇種。流行于河北省邯鄲市的武安、涉縣、磁縣、邯鄲縣、永年、曲周、大名、臨漳,邢臺市的沙河、邢臺、南宮,以及豫北、晉東南地區。傳統劇目有200多出,多為反映歷史故事、神話、民間傳說的大型劇目。平調行當齊全,有“四梁八柱”和“十二行”之說。四梁指紅臉、黑臉、旦角、小生。十二行即四生、四旦、四花臉。表演風格粗獷豪放,崇尚特技。唱腔屬梆子腔系,板腔體,五聲徵調,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二板、散板、垛板、倒三梆等,還有少量的雜曲小調,如〔一串鈴〕、〔打棗干〕等。代表劇目《盤坡》、《徐策跑城》等。武安落子武安地方戲曲,全國獨有的地方劇種。通常與平調同臺演出,角色行當比較齊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缺少花臉,武丑,歷史上小生、小旦戲分工不嚴格,常?;ハ嗉嫜?。傳統程式很少,舞臺美術服裝道具較簡單。落子戲的唱腔旋律簡單,既能敘事又能抒情,使用武安方言,具有一股強烈的太行山區鄉土氣息。代表劇目《端花》、《借髢髢》。武安快板武安市民間藝術。是當地文藝園地一朵鮮艷奪目的奇葩。它語言通俗、詼諧、生動、活潑、形象,具有濃郁的武安地方特色和農民生活氣息,為武安乃至邯鄲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它誕生于解放初期,距今約有50多年歷史。其以順口溜的形式,長的二三十句,短的十來八句,配上板鼓、梆子、小鑼來伴奏就象武安落子戲的數板,但說起來比數板節奏更加明快干脆,因為演說時用的武安方言,故取名叫武安快板。開始時單人演說,后來發展雙人對著說,名曰對口快板。再此后又編成了帶故事情節,象小戲一樣的多人分角色演說的快板,取名快板劇。以后,武安快板、對口快板、多口快板、鑼鼓快板、快板劇就在武安大街小會逢年過節和各種文藝活動中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演說形式。
民風民俗
婚嫁舊時婚嫁禮俗頗為繁瑣,要而言之,有如下儀式:1、訂親。經媒人往來.認為男女雙方生辰屬相互不妨尅后,男方即將議定聘金和 男方庚貼并四件小禮物(手鐲、彩帶之類)送至女家,曰“敬求金諾”。女家將女庚貼并 四件小禮物(筆、腰帶類)回送男家,曰“唯命是從”。此為“下書”,正式訂親。2、送席.結婚前,男方炸麻糖用食盒送至女家及男方諸親友,周知婚期。3、過嫁妝。結婚前—天(現多為同—天), 女方弟兄輩人將嫁妝送至男家。女之弟 攜帶鑰匙,男家需付“帶鑰匙錢”后才將鑰匙交出。4、婚禮。舊時為紅藍二轎,后改騎馬,擇吉日至女家迎娶。族長伴新郎前往,名 曰“斟盅”。新郎禮帽長衫,帽插金花。新娘親屬為新郎十字披紅。新娘面覆紅紗,名 “蒙頭紅”。女方有送客若干人?!慵彝ビ闷炫茍淌?、彩燈,鳴鑼開道,吹吹打打,迎 至門前。富有者用吹鼓手頭天晚上吹門,執事用半朝鑾駕。轎至門前,用燒紅的犁鏵醮 醋繞轎一圈,有屬相無礙的兩名婦女將新娘架出,地鋪紅氈或彩布(新娘腳不準沾 地),門內放馬鞍和織布的檉子各一具及鏡子一面,新娘跨過鞍檉后抱鏡而入。鞍檉象 征耕織,鏡子象征團圓。同時高唱贊歌。各地贊歌也不盡同,有贊歌曰:“騎鞍摸檉圣人 留,軒轅黃帝起根由。新人抱定團圓鏡, 一照妖魔萬里游?!毙履锊饺霑r,撒草料、放鞭 炮,名曰“驅煞”,并有贊歌曰:“一撒金雞飛上天, 二撒青龍草里眠。三撒白虎離轎去, 四撒五福福壽全,五撒五方多吉利,夫妻和好萬萬年”。新郎拉弓持箭,拜天地后即入 洞房。晚上鬧洞房,給新人掃炕,新人飲交杯酒、新娘喝疙瘩湯(子孫湯)。當晚,導 引新媳巡視宅院,給灶上添煤、牲口添草,意味著家庭主婦生活的開始。就寢后有晚輩 或平輩年輕者“聽房”。次日,親友請新娘吃“梳頭飯·,由婆母帶新娘赴鄰里拜訪,名曰“拜人”。第三日到 娘家回訪,名曰“認親”。之后新郎帶新娘赴男方各親戚家走訪,名曰“串親戚”。九日 后,娘家叫回新娘,名口叫九陰?!被槎Y至此結束。貧窮人家禮儀與此大同小異,限于條件,儀式、酒席從簡?!拔逅摹边\動后.在知識界漸行文明婚禮,由主婚人主持儀式,邀親友中資望高者證婚。但農村中仍舊儀為多,延續到建國前。建國后,舊的婚嫁習俗逐漸革除,向文明、簡樸方向發展。集體婚禮、旅行結婚者 逐漸增多。但近幾年來,特別是在農村, 一些舊的繁瑣習俗又時興起來,索高額聘禮、 見面禮、結婚禮、上轎禮、下轎禮等等,名目繁多,且鋪張浪費盛行,成為生活中的一 難,有所謂“一家喜事百家愁,男方愁,女方愁,親戚朋友也發愁”的流傳。喪葬喪葬俗有“富者富埋,窮者窮葬”的說法,舊時儀式大致如下:1、為死者凈面、更衣、備棺。棺由兒子備,衣服由女兒備。2、孝子赴本族和親友處磕頭告喪,門楣糊白紙,喪事由本族長者主持。3、搭靈棚開吊,生前友好、親友吊唁,孝子叩頭致謝。合棺時,子女環立,高呼 “躲釘”。合棺前,“后代”(孝子外祖父家)察視死者的棺木、鋪蓋、衣著是否妥貼,有 的吹毛求疵,借故刁難孝子,實為陋習。4、和尚、道士做道場,超度亡魂。吹鼓手奏哀樂。5、出喪埋葬。停喪日期有三、五、七天不等,富有家庭有排“三七”(二十一天)或更長時間者。出喪時,孝子摔瓦盆,披麻戴孝,打“引生幡”(子為全白,孫為紅綠),服孝者柱哀杖,男前女后,號啕而行。吹鼓手吹奏,放鞭炮,沿街而轉,然后入墳埋葬。葬后,按死亡日算起,每七日上墳燒紙奠祭,至“七七”(49天)稱盡七止。此后燒百天紙和周年紙。解放后,喪葬儀式較前為簡,并推行追悼會和火葬,佩黑紗白花。生育產俗:婦女生產,俗稱“坐月子”。產兒胎盤埋于屋內地下。 一般人忌諱進入產房, 產婦一月后“掃炕”,方準串門。報喜:舊時頭胎,男稱大喜,女稱小喜,三天后挑食盒到娘家報喜,內盛食品若 干。男孩,食盒上放一本書;女孩,食盒上放—朵花。做滿月:產兒屆一月之期,以娘家親友為主來做滿月,帶來食品、小兒衣物和見面錢,聚餐致賀。抓周:小兒滿一周歲時,父母將書、刀、花之類讓小兒抓,表示小兒一生志向。舊時富家多有此舉,現已廢。慶壽慶壽,俗稱“做生日”。 一般年滿花甲即慶壽。舊時,老人端坐堂屋,掛壽幛、壽聯、壽星圖,晚輩羅列堂前叩頭祝壽,親友也攜食品或錢物致賀。壽宴上吃面,稱“長 壽面”?!闳思?,親友聚餐.以示祝賀。建國后,祝壽之風大減。壽誕之辰,子女親友送些糕點等禮物致賀,有的聚餐,有的拍“全家照”留念。
美食小吃
武安小米武安小米河北省武安市特產。武安是中國小米之鄉。武安谷子產于國家認定的無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武安小米以武安谷子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不添加任何添加劑。武安拽面是武安當地老百姓喜愛的一種面食,具有筋道有力,綿軟爽滑的特點。驢肉卷餅武安自古就有吃驢肉的傳統,驢肉色紅,肉質鮮嫩,柔軟細膩,含脂肪少,武安燴菜是家常菜,大眾菜,也是賓館飯店宴請賓客時必須上的一道菜。每家每戶吃大米飯時常吃。 武安小麻糖是武安人每逢過年時必備的一種獨特的過年食品(在華北一代多稱“套環”)。傳統的武安人家家戶戶在即小年在即之時(即農歷臘月二十三之前兩3天)都開始制做油炸小麻糖,一次制作數量夠全家人能吃到二月二的“龍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