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哈爾濱市代管,位于黑龍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區相連??偯娣e7512平方千米??側丝?8萬人(2010年)。轄11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東靠張廣才嶺,西、北接連松嫩平原,地勢東南部較高,層巒疊嶂,多森林,中部丘陵起伏,多溝壑。西北部屬平原地帶。大禿頂子山海拔1696米,為黑龍江省最高峰。拉林河從東南流向西北,斜貫境內。建有龍鳳山水庫、磨盤山水庫。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3℃~4℃,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2%。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鋅等。拉濱鐵路、森林鐵路、202國道、203省道、222省道公路穿境而過。景點有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江千尺第一瀑、高山濕地等。
自然地理編輯
位置
五常市位于黑龍江省南部。地處北緯44度零4分至45度26分和東經126度33分至128度14分之間。北接松嫩平原,距省城哈爾濱115公里;東南靠張廣才嶺西麓與尚志市相鄰,東北部與阿城市相鄰,西部、西南部、南部與吉林省的榆樹、舒蘭、蛟河毗鄰,是黑吉兩省經濟結合部。幅員面積7512平方公里,五常地域呈狹長形,西北傾斜。
氣候
五常市屬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短冬長,寒暑懸殊。初春來臨,祖國南方已綠滿枝頭,這里依然白雪皚皚,直至5月初,大地始出現初春氣息。五常市平均氣溫3--4℃,7月氣溫較高,平均為23℃,最高達35.6℃,1月氣溫較低,月平均為零下19.1℃,最低達零下45.4℃。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
水文
五常市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平均年徑流總量為34億立米,年徑流深為500~1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東南部為500毫米,西北部為100毫米。拉林河最大洪水發生在1956年,五常水文站處洪峰流量2470米/秒,牤牛河最大洪水發生在1960年,大碾子溝水文站處洪峰流量為1440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68公斤/立米,年侵蝕模數為32噸/平方公里,年輸沙量20.1萬噸。封凍日期11月中旬,開河日期4月初,封凍天數130至150天,最大冰厚1.13米,最高水溫30.6℃。各河危水化學類型主要為重炭酸鈣型,其次為重碳酸鉀、鈉、鈣型,礦化寵為0.05~0.43克/升,屬于淡水。硬度為1.12~1.4度,德國度,,屬于極軟水類型,PH值在6.7~7.3之間,屬于中性或弱喊性水。水溫為12-18℃,灌溉期,各河流水質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標準,為完全適應灌溉水質。
地質
五常市地質構造位于兩個地槽區,即大興安嶺褶皺山帶和長白山、小興安嶺褶皺山帶中間的臺地上。東鄰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張廣才嶺的西坡,西與第二沉降帶松嫩平原接壤。大地構造處于兩個不同構造區,即地槽區與臺地區的過渡帶。
地貌
地形是由山區平串原的過渡帶。因此,地貌輪廓嚴格受構造控制,地貌單元呈過渡狀分布。
地貌的另一主要特征是內外力造成的地貌單元非常明顯。中山地貌是地殼運動隆起產生的,而丘陵地貌則是外力剝蝕的結果。境內各類地貌,明顯地反映出地貌的產生、發展、演變過程中內外力的互相作用。
行政區劃編輯
五常市現轄11個鎮和13個鄉。五常鎮轄10個街道辦事處、9個行政村。
交通編輯
2009年5000余萬元拓寬改造了運輸路、北二道街、誠信小區路、實驗路、鮮師路、治財路以及16條巷道,更新步道板3萬平方米。
2009年建成農村公路530公里,五常市24個鄉鎮全部實現高等級路面連通,通鄉率達100%,260個行政村已有251個實現高等級路面連通,通村率達96.5%。截止2009年底,我市境內縣、鄉、村高等級路面里程已達1734公里,“一縱、二橫、三環、四聯”的公路建設主骨架基本形成。
五右高速公路已經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即將動工興建。
旅游資源編輯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長白山脈張廣才嶺之首,與吉林省分界處,距五常市區150公里,景區總面積5萬公頃。鳳凰山主峰海拔1690米,被譽為“東北第一大山”。海拔超過千米的山峰有89座。
石刀山景區
石刀山景區位于哈五路九十三公里處,距五常市20公里??偯娣e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此刀由刀座和刀身兩部分組成,座基高5米,刀身高5.08米,寬0.93米,厚0.4米,均為花崗巖石質地。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座落在長白山脈張廣才嶺余脈西坡,五常市東南50公里處,距哈爾濱市160公里。是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黑龍江省特大型風景名勝區之一、國家級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