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簡稱務川縣)是遵義市下轄自治縣,地處黔、渝邊沿結合部。
務川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東與德江、沿河自治縣相連,西與正安、道真自治縣毗鄰,南與鳳崗縣接壤,北與重慶市的武隆、彭水自治縣交界。
截至2013年,務川縣幅員面積2777.59平方公里,下轄10鎮5鄉117個村(居),總人口43.53萬,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6.5%,是中國兩個以仡佬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
務川地,秦屬巴郡。
漢代,歸涪陵。
西晉永嘉元年(307)以后,沒于夷僚。
隋朝,開皇十九年(599年)置務川縣;大業七年(611),置高富縣,屬明陽郡。
唐代,武德四年(621年)置務川郡于縣治,領務川、涪川、扶陽三縣,旋即改為務州;貞觀四年(630年)改務州為思州;貞觀十年(636年)屬黔州;十一年(637年)又歸屬夷州。
宋朝,政和七年(1117),移思州治務川縣于此都濡故地,復置務川縣;宣和四年(1122),廢思州,務川縣降為務川城,屬彭木縣;南宋紹興二年(1132),復建思州及置務川縣。
元代,至元年間,因婺星飛流化石改“務”為“婺”,即婺川縣,屬思州軍民安撫司。
明朝,洪武五年(1372),改隸鎮遠州;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撥隸思南宣慰司管轄。
務川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0′-108°13′、北緯28°10′-29°05′之間。東與德江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相連,西與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南與鳳岡縣接壤,北與重慶市的武隆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交界??h城距遵義市區195公里,距重慶市區250公里??h域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62公里,總面積2777.59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務川縣地質上屬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遵義斷拱畢節北東向構造變形區和鳳岡北北東向構造變形區,以北東向、北北東向多字型構造為主。區內褶皺主要有務川復向斜、泥高向斜及金雞嶺背斜等。
務川縣七柱山務川縣地貌上屬云貴高原東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總體地勢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區內一般海拔在650-1000米之間,最高峰位于浞水鎮的筍子山,海拔1743米;最低點在紅絲鄉洪渡河出口,海拔325.3米。區內地貌類型根據其成因可分為溶蝕地貌區、溶蝕-侵蝕地貌區和侵蝕地貌區三大類。
氣候特征
務川縣屬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區,山體氣候特征明顯。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無霜期280天,日照率年平均為23%。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71.7毫米。
河流水系
務川縣境內河流均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支流是洪渡河流域。區內共有河流288條,總長1086公里。其中,集雨面積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3條,20-25平方公里的23條,10-20平方公里的2條,小于10平方公里的有248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務川縣勘探出的礦產主要有汞、煤、鋁釩、鐵、銅、鋅、重晶石、螢石、高嶺土等,其中汞探明儲量2.33萬噸,占中國總儲藏量的22%;鋁土礦儲量高達6910萬噸。
生物資源
務川縣民居截至2013年,務川縣林地、草地多,1000畝以上的成片草場有24片。其中,栗園草場面積有10萬多畝。
野生植物種類達百種,主要有銀杉、珙桐、銀杏、紅豆杉、華南五針杉、香樟、潤楠等;有陸棲脊椎動物200余種,主要有云豹、金錢豹、毛冠鹿、大鯢等。
水能資源
截至2013年,務川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0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有36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務川縣境內總人口為43.53萬人。
民族
截至2013年,務川縣境內共生活著25個民族,其中以仡佬族、苗族、土家族、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6.5%。
經濟
綜述
2011年,務川縣國民生產總值完成236653萬元元,同比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923萬元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38011萬元,增長20.9%(其中工業增加值19935萬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116719萬元,增長15.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6:16.1:49.3。
第一產業
栗園草場旅游度假區(4張)
2011年,務川縣第一產業總產值為137680萬元,同比增長1.6%。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7760公頃,減少103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309公頃,其中油菜籽種植面積6879公頃,減少265公頃;烤煙種植面積9131公頃,增加14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977公頃,增加107公頃。糧食總產量128700噸,減產18.4%,其中,夏糧產量34836噸,增長2.6%;秋糧產量93864噸,減少24.8%。肉類總產量達22058噸,減少2.7%。至2011年未,牛存欄87192頭,豬存欄185962頭,羊存欄76056只。
第二產業
2011年,務川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9935萬元,同比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完成工業總產值62030萬元,增長41.6%。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8076萬元,同比增長25.8%。2011年,資質內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3022萬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2788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1580平方米。
第三產業
務川縣夜景2011年,務川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7960萬元,增長20%。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6892萬元,增長29%;零售業實現51110萬元,增長17.6%;住宿餐飲業實現9958萬元,增長27.5%。至2011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381835萬元,增長20.6%,各項貸款余額為151559萬元,增長20.8%。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截至2011年底,務川縣有小學155所,其中完全小學139所、小學教學點16所。小學在校學生總數41453人,專任教師2133人。有中學28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9所。初中在校學生26878人,有中學教職工1984,其中初中專任教師1417人,高中專任教師336人。幼兒園26所,在園幼兒7782人。
衛生
務川縣回音壁截至2011年底,務川縣有醫院2個、衛生院1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衛生保健站1個。醫療機構有床位900張,其中醫院床位650張、衛生院床位250張。有衛生人員81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74人,注冊護士210人。
交通
截至2011年底,務川縣公路里程達2111公里,其中三級公路74公里、四級公路528公里。2011年,貨物運輸量53萬噸,貨物周轉量4860萬噸公里;旅客發送量980萬人,旅客周轉量27240萬人公里。
著名人物
編輯
田佑恭
田佑恭(?-1154),字子禮。宋代思州番部長官,轄地在今貴州思南及務川一帶。欽宋建炎初年(1127年),王辟叛亂,田祐恭奉調征討,使四川東南部地區得以安謐。朝廷贈給璽書獎勵,領思州軍事重任,以其業績卓著,允子孫世襲其職。
田景賢(1236-1297),字德孚。元代思州駐御防統制兵馬使兼管南平將軍。
蔡宇光
蔡宇光(1802-1884),號榮軒。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吏部揀發甘肅省以知縣候用。先后任兩當縣知縣、平涼府知府等職。辦事公道,人稱“蔡青天”。
申尚賢
申尚賢(1909-1996),筆名壽生。20世紀30年代貴州省活躍在北京的著名現代文學作家。
景區景點
九天母石景區
九天母石景區位于大坪鎮洪渡河岸邊小塘地域,距務川縣城11公里。主要由仡佬山寨、百合臺、天主坳、九天母石等人文自然景點組成。每年清明節前后,仡佬族族裔都會聚集至此,舉行“祭天朝祖祭祀大典”,感恩祈福。
九天母石景區栗園草場旅游度假區
栗園草場旅游度假區距務川縣城約40公里,面積10萬余畝,有梅古洞飛瀑、槐溪河、響水泉、大巖門、小巖門、青坪水庫等景點。
羅峰書院
羅峰書院是務川縣的一座標志性古建筑,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初名“敷文書院”,光緒八年知縣羅慶春擴建,更名為“羅峰書院”。
清初,婺川縣仍屬思南府;光緒十年(1884),于婺川縣境增設后坪彈壓委員。
民國二年(1913),屬黔東道,又分原后坪彈壓委員轄地置后坪縣;民國十二年(1923),直屬于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屬貴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撤銷后坪縣,將后坪轄地分別并入婺川、沿河兩縣。
1949年,隸屬遵義地區;1959年,國務院批準改婺川縣為務川縣;1987年11月,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務川縣轄10鎮5鄉,分別為都濡鎮、豐樂鎮、黃都鎮、涪洋鎮、鎮南鎮、硯山鎮、浞水鎮、茅天鎮、柏村鎮、大坪鎮、蕉壩鄉、紅絲鄉、泥高鄉、分水鄉、石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