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屬于山東省濱州市,位于中國山東省最北部,地處沿海,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也是“海上山東”建設的前沿陣地。無棣縣版圖面積1963平方公里,轄9鎮2個街道辦事處,568個行政村,571個自然村,43萬人 ,與國家第二大跨世紀工程---神華工程的樞紐黃驊港隔河相望,是京津塘和山東半島兩大經濟區的交匯點,素有“冀魯樞紐”和“齊燕要塞”之稱。無棣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兼糧、棉、棗、牧、漁、鹽之利,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行政區劃編輯2013年無棣縣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棣豐街道、海豐街道、水灣鎮、碣石山鎮、小泊頭鎮、埕口鎮、馬山子鎮、車王鎮、柳堡鎮、佘家鎮、信陽鎮、西小王鄉。 其中,馬山子鎮由北海新區管理。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無棣縣,地處山東省最北部,渤海西南岸,東連沾化縣,西接慶云縣,南靠陽信縣,北隔漳衛新河與河北省建設布局編輯按照“東擴、北展、南接、西改”的思路,實施縣城新一輪總體規劃,全面啟動縣城新區建設。本著大空間、大綠化、大水面、大馬路的“四大”原則,編制新城區及中心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一支筆”審批、一個思路建設,將縣城建成獨具特色的現代化生態園林型城市。
經濟發展編輯農業
2005年無棣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03億元,比上年增長7.43%。其中,農業總產值13.18億元,林業總產值0.09億元,牧業總產值5.55億元,漁業總產值6.37億元,分別增長-11.89%、214.95%、70.32%、10.35%。無棣縣糧食總產25.33萬噸,增長59.5%,其中玉米單產達414公斤(歷史新高),增長5公斤。棗總產量達11.05萬噸(歷史新高),增長16.4%,其中冬棗增長84.0%;家禽出欄量達2120.85萬只,增長214.4%。其他主要農牧業產品產量均保持穩定較快發展。 2008年無棣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5.54億元,比上年增長8.01%。其中,農業總產值19.40億元,增長3.73%;林業總產值0.32億元,增長0.38%;牧業總產值14.31億元,增長10.74%;漁業總產值9.86億元,增長10.1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5億元,增長20.41%。小麥和玉米單產分別為367公斤、439公斤,分別增長7.4%、減少2.66%,小麥單產創歷史新高。棉花單產88公斤,比上年增加3公斤。棗總產量達19.64萬噸,增加2.14萬噸,增長12.18%,創歷史新高。家禽出欄量達5442.91萬只,增長23.88%。 2009年無棣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72億元,比上年增長4.2%(可比價)。其中,農業總產值21.66億元,增長4.1%;林業總產值0.33億元,增長4.6%;牧業總產值15.42億元,增長6.5%;漁業總產值10.36億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5億元,增長17.5%。2009年糧食總產31.01萬噸,比上年增長8.1%。小麥和玉米單產分別為374公斤、462公斤,均創歷史新高,分別比上年增長1.88%、5.15%。棉花總產4.06萬噸,比上年減少5.35%。棗總產量達23.50萬噸,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3.86萬噸,增長19.68%,其中小棗總產(鮮)11.98萬噸,比上年增長1.75萬噸,增長17.15%;冬棗總產11.52萬噸,比2008年增加2.11萬噸,增長22.43%。水產品產量12.59萬噸,同比增長2.38%,其中海水產品12.17萬噸,同比增長4.27%,增幅比上年提高13.27個百分點。 無棣縣2010年漁業實現總產值49.46億元,比上年增長5.2%。糧食總產29.43萬噸,減少3.7%;棉花總產3.04萬噸,減少15.7%;油料總產0.05萬噸,減少37.76%;水果總產23.37萬噸,減少1.52%;蔬菜總產1.38萬噸,增長4.72%;水產品總產7.23萬噸,增長3.22%。肉類總產9.21萬噸,禽蛋總產0.81萬噸,奶類總產0.26萬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 533公頃。無棣縣農機總動力82.2萬千瓦,增長5.75%。
工業
2005年無棣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27.7億元,比上年增長45.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01.62億元,增長49.46%;實現工業增加值32.39億元,增長55.82%,占GDP的比重達45.55%。 2008年無棣縣實現工業總產值3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26.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達到141家,比上年凈增10家;完成總產值272.1億元,增長26.99%;實現工業增加值72.49億元,增長5.31%,比上年減少21.4個百分點。受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無棣縣規模上工業增速逐漸減緩,1-3月增加值增幅為23.60%,至6、7、8月分別回落到11.60%、10.54%、9.89%,11月份4.75%為全年最低點。 2009年底,無棣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達151家,比上年末凈增10家。2009年無棣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7.28億元,同比增長18.14%,增速比上年提高12.8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穩中有升,2009年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為-7.5%,為全年最低;1至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上升為10.46%;增加值增幅6、7、8月份分別提高到16.03%、16.22%、16.60%;11月份為17.4%。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20.07億元,同比增長17.53%。工業品產銷率為100.05%,比上年提高1.29個百分點。 2010年無棣縣實現工業總產值417.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3家,實現增加值101.69億元,同比增長12.0%,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0.74億元,增長13.2%;實現利稅32.40億元,增長16.0%;實現利潤27.99億元,增長15.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504.61%,同比提高14.62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7.1%。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27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0億元,實現利稅3 320萬元。
服務業
200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6.8%。2005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34.21億元,比上年增長24.98%;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4.09億元,增長18.6%;各項貸款余額30.25億元,增長45.86%。 200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5億元,比上年增長23.13%。一是城鄉市場共同繁榮??h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58億元,增長23.68%;縣以下鄉村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67億元,增長22.3%。二是限額以上企業增長迅速。全部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5億元,增長39.81%。三是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較快增長。無棣縣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07億元,增長24.73%。2008年無棣縣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003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23%;其中出口總額2266萬美元,增長9.2%。實際利用外資1030萬美元,減少42.1%。2008年末無棣縣各項存款余額58.38億元,較年初增加11.37億元,增長24.17%;無棣縣各項貸款余額67.11億元,較年初增加9.47億元,增長16.43%;城鄉居民儲蓄余額38.41億元,增長26.22%,比上年底提高12.34個百分點,呈現穩步上漲趨勢。 200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37%。運行特點一是限額以上企業增長迅速。全部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5億元,同比增長42.34%。二是城鄉市場共同繁榮。2009年縣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36億元,同比增長20.30%;縣以下鄉村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75億元,同比增長17.88%。三是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較快增長。無棣縣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92億元,同比增長20.94%。2009年無棣縣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3554萬美元,比上年減少64.60%;其中出口總額2069萬美元,同比減少8.70%。實際利用外資830萬美元,同比減少19.40%。2009年末無棣縣各項存款余額72.55億元,較年初增加14.17億元,同比增長24.27%;無棣縣各項貸款余額87.57億元,較年初增加20.46億元,同比增長30.49%;城鄉居民儲蓄余額43.93億元,同比增長14.36%,呈現穩步上漲趨勢。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05年末教育機構309處,比上年減少51處;其中:中學增加2處,小學減少6處,幼兒園減少47處。年末教職工人數5483人,比上年減少0.42%。年末在校學生60111人,減少2.31%。 2008年末中學數22處,與上年持平,教職工人數2810人,增長20.7%,在校學生18596人,減少876人。年末小學數71處,減少4處,教職工人數2238人,減少4.03%,在校學生30928人,增加1942人。 2010年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2 922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5 557人。初中18所,在校生1.21萬人。小學67所,在校生2.7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63人。共取得國家科技獎勵2項。專利申請量96件,授權專利69件。
文化
2010年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檔案館1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衛生
2005年無棣縣擁有衛生機構16處,病房床位884張,比上年增長72.99%,衛生技術人員916人,比上年增長6.51%。 2008年末全縣擁有衛生機構17處,病房床位1159張,增長1.13%,衛生技術人員966人,減少11人。 2010年有衛生機構15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3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 485張,衛生技術人員1 58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438人,注冊護士373人。
體育
2005年無棣縣三級以上裁判79人,舉辦運動會1次,參加人數800人。傳統項目個數3個,訓練學生250人。 2008年無棣縣三級以上裁判158人,舉辦運動會15次,參加人數6000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傳統項目個數3個,訓練學生220人。 2010年有體育館1座,全年參加國際比賽獲2個第一名、1個第三名,全國比賽獲3個第一名、3個第二名,2個第三名。在第22屆省運會上獲金牌16.75枚。
科技
2005年內無棣縣組織市以上科技項目11項,其中:國家2項,省級7項。 2008年內無棣縣組織市以上科技項目11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7項。全年專利申請64件,比上年增加18件。
郵政電信
2010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97億元,增長5.9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77億元,增長0.57%;郵政業務總量2 033.88萬元,增長3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3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7.37萬戶,互聯網用戶3.15萬戶。
人口民族編輯2004年底無棣縣總人口43.7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73萬人。男女性別比104.7∶100,人口出生率11.96‰,死亡率5.89‰,自然增長率6.07‰。有少數民族16個,5478人。2010年末無棣縣總人口42.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64萬人,人口出生率15.7‰,死亡率5.7‰,自然增長率9.9‰。有少數民族19個,5 476人。2014年底,無棣縣總人口44萬人,其中海豐街道73711人,棣豐街道29232人,水灣鎮55923人,碣石山鎮26916人,小泊頭鎮43218人,埕口鎮24373人,車王鎮53597人,柳堡鎮35707人,佘家鎮37037人,信陽鎮35847人,西小王鎮21831人。人口出生率17.6‰,死亡率5‰,自然增長率12.6‰。有少數民族15個,5478人。有漢、回、蒙、滿、藏、傣、布依、壯、土家、苗、朝鮮、維吾爾、彝、錫伯、哈尼、鄂倫春16個民族。
交通設施編輯無棣縣2010年公路通車里程183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6.17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65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分別為1 169.1萬噸和51萬噸,分別增長6%和63%。港口貨物吞吐量81萬噸,增長4.9%。
自然資源編輯棗業資源
無棣縣栽培棗樹歷史悠久,始于夏商,盛于唐代,被譽為“華夏棗都”。全縣有棗面積115萬畝,棗樹4100萬株,其中小棗樹2720萬株,冬棗樹1380萬株,年產小棗(干)4500萬公斤,冬棗3000萬公斤。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棗鄉”。
水產資源
海岸線長102公里,淺海漁場150萬畝,灘涂98萬畝,潮間帶48萬畝,宜鹽面積653萬公畝,已開發鹽田356萬公畝,原鹽年產量達220萬噸,是全國大型優質鹽生產基地和重點出口鹽基地。宜漁面積20萬畝,近海盛產對蝦、梭子蟹、鱸魚、梭魚和各種貝類,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資源尤為豐厚。海產品年捕撈量6萬余噸。已開發海水養殖水面11萬畝,對蝦、梭子蟹、各種魚類及貝類等年養殖產量7.5萬噸,產品遠銷日、韓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礦產資源
地下鹵水資源分布廣、儲量大、濃度高,發展鹽業和鹽化工條件優越。已探明原油儲量5000萬噸、天然氣儲量2億立方米的富臺大油田,是國家“十五”期間石油增儲上產的主陣地,現已實施大規模開采。擁有3條長56公里,總地質儲量3.6億噸且隨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萬噸以上的世界罕見的貝殼砂礦帶。這種礦砂屬世界稀有礦產資源,是生產日用高檔瓷器、飼料、水泥的理想原料。
名優特產編輯金絲小棗無棣縣栽培棗樹歷史悠久,始于夏商,盛于唐代,被譽為“華夏棗都”。無棣縣有棗面積115萬畝,棗樹4100萬株,其中小棗樹2720萬株,冬棗樹1380萬株,年產小棗(干)4500萬公斤,冬棗3000萬公斤。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棗鄉”。無棣金絲小棗因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特殊,品質獨特而馳名中外,在2002年全國紅棗交易會上評為金獎。 含糖量70%-80%,1公斤鮮棗含維生素C的總量為5460毫克。還含有維生素A1、B2(核黃素)、B1(硫胺素)和尼克酸、鈣、磷、鐵、胡羅卜素等。渤海黑驢也稱“德州驢”,主產無棣縣。早在清乾隆年間,無棣農民常用驢運鹽去德州地區進行鹽畜交易,德州就成為無棣驢的集散地,“德州驢”之名由此而來。其體型高大,肌肉發達,形體勻稱而健壯,頭頸高昂,面直口齊,眼大有神,背腰平直,肋骨拱圓,腹部充實,關節明顯。按毛色分,有“三粉”和“烏頭”兩大類。其生長發育快,驢駒一歲時,體高、體長即達到成年的85%以上;3歲時,發育基本完成,一般體高140厘米,體長141厘米。體重一般在311公斤左右。梭子蟹俗稱“螃蟹”。在眾多海產中,以其肉鮮味美,堪稱“海鮮一絕”。梭子蟹營養豐富,蟹肉中維生素A的含量較高,還有蛋白、脂肪、糖、鈣、磷、鐵等其他營養物質,是渤海中經濟量高,產量最大的經濟蟹類。蟹肉不僅供食用,還可供藥用,有清熱、散血、滋陰的功效。
旅游景點編輯萬畝生態觀光棗園
位于無棣縣中南部,主要集中在水灣鎮、佘家巷鄉、西小王鄉等鄉鎮,集觀光、休閑、保健、娛樂于一體。
碣石山旅游風景區
碣石山 (2張)
碣石山位于無棣縣城北30公里處的碣石山鎮境內,海拔63.4米,方圓0.39平方公里,形成于73萬年前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屬一中心式噴發形成的火山錐狀地形,是國內罕見的第四紀火山中最為年輕的一座火山,也是魯北平原唯一的一座山體,被譽為“京南第一山”。1998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
大口河海濱旅游度假區
區內有3條長56公里,總儲量達3.6億噸,并隨著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萬噸以上的貝殼堤帶。2002年,貝殼堤島與濕地系統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大覺寺與海豐塔
始建于唐貞觀十三年(639),原名“普照寺”。唐開元年間,易名開元寺,五代高僧恒超曾掛錫開元寺二十七年。明初,又改名“大覺寺”,無棣改名海豐,塔遂有“海豐塔”之名。 為無棣舊八大景之一“叢林塔影”堪稱齊燕一絕。始建于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40年),明正德、萬歷、清乾隆年間三次修葺。1957年,經上級批準將因地震震裂的殘塔夷平。1991年縣委縣政府倡導重建。
無棣塔影公園
位于濱州市無棣縣縣城塔影街。距離濱州市約60余公里。是展示無棣悠久歷史人文的公園。園內有海豐塔及舊址、金古廳、鐘鼓樓、白石女像、渤海黑牛雕像、荷花灣、明代大覺寺殿和清代高等學堂,占地面積8400平方米。
水溝村海韻漁家樂
水溝村位于埕口鎮政府駐地以北15公里,大濟路以西。東臨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面與黃驊港隔河相望,有360戶、1300人,灘涂面積5700畝,以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漁業旅游,船舶維修、鹽業生產為主導產業,有”魯北海業第一村”之稱。2013年10月入選“好客山東最美鄉村”。 吳式芬故居位于舊無棣城南門里西側,占地7000平方米,院內古木參天,氣勢古樸典雅。故居南院始建于建于明英宗正統年間,原為明代戶部尚書王佑之宅弟,由吳氏十三世吏部尚書吳紹詩購置后重新擴建,現明代建筑猶存,至今已有50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