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產編輯武岡銅鵝
湖南武岡養鵝已近千年的歷史。武岡銅鵝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性溫清熱,有減少血管硬化、防止脂肪性血
武岡銅鵝栓形成的作用,是中老人理想的食品。武岡銅鵝,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生長快,耐寒,耐粗飼料。雛鵝喂養1個月,一般可長到1公斤左右,3個月便可上市,大的可達10余公斤,雌鵝喂5個月就可下蛋。
武岡辣醬
武岡城因流入人口多,主產甜醬、辣醬,計有瑞豐、宏興裕、美記莊等10多家。武岡盛產辣醬,民間歷
武岡辣醬來用以加工成調味佐餐食品。民國17年,農民開始加工辣醬,就有了辣油椒醬罐頭,主銷港澳、東南亞、西歐,以日本為最多。
武岡豆腐
在武岡,民國27年,北門口一代亦開始生產豆腐,品種有水豆腐、烘干豆區腐、油炸豆腐、鹵香干豆腐、包豆腐等。木瓜橋夏宏時的桂子油豆腐,高橋戴四德的二干豆腐,都別有風味,四鄉聞名。其中個體豆腐作坊已達20多家,產品有竹編豆腐、麻辣豆腐等20多種。
武岡米花
武岡米花,屬朝庭貢品,工藝精細,聞名遐邇,素有“法新豆腐魚塘米,扶沖米花貢朝庭”之美譽。據武岡州志
武岡米花記載:“早在西漢年間,武岡建都梁候國時,逢過年過節,民間就有油炸米花的風俗,當時稱為都梁米花”。
武岡鹵菜
武岡素有美食城之稱,而在眾多的美味佳肴中鹵菜則獨領風騷。鹵菜有著幾百上千年的歷史,其究竟始于哪朝哪代已無從考證,但鹵菜作為民間和官場相互往來的禮品則歷代相傳。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過鹵菜,之后鹵菜就列為清代貢品。 2007年1月29日,武岡被冠名為“中國鹵菜之都”。 2007年1月,國家技術監督總局公示《武岡鹵銅鵝》、《武岡鹵豆腐》為地理標志產品。
武岡臍橙
武岡臍橙2003年被列入國家贛南桂北湘西南優勢臍橙產業帶,2007年被認定為
武岡臍橙臍橙出口基地。生產的無病毒臍橙以香、甜、脆、嫩、無核、無渣的獨特品質,榮獲五屆湖南省農博會金獎,并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臍橙成為該市頗具潛力的富民產業。2000年,對外聯絡部禮賓局經過多年多地考察,將武岡無病毒臍橙作為饋贈外國元首及國際友人的專門禮品,將武岡正式確定為國家臍橙禮品生產基地。
風景名勝編輯武岡旅游資源豐富,云山是全國道教72福地之一,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法相巖公園座落在市區東部,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洞天景觀千姿百態。此外,還有武岡城墻,宋神宗題匾“宣風雪霽”的宣風樓,文天祥贊為“都梁稱偉觀”的文廟大成殿,“絕似青云一枝筆”的凌云塔,以及浪石古建筑群、中山堂、古剎、古寺、古炮臺、古橋梁等名勝古跡。
法相巖
法相巖法相巖位于湖南省武岡市市區東部,占地面積12.77公頃。法相巖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二年被國家旅游局收入《中國旅游信息庫》中英文版,飲譽海內外。自然之美,人之或讀或觀或游,無不感慨萬千,揮毫潑墨,頌其之趣?,F存名人名家題詠百余幅,其中以建設部副部長葉如棠之題詞“中國法相巖名勝”最得以概其面目。
凌云塔
湖南省邵陽凌云塔位于武岡市城北東1.5公里迎春亭附近,瀕臨赧水西岸,俗稱東塔。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塔高36.2米,七級,內有陰陽兩徑直達塔頂。因塔壯麗挺拔,“絕似青云一枝筆”,故稱凌云塔。原塔西200米處還有名聞遐邇,建于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的泗洲塔(又名花塔或斜塔)。塔3.5公里處另有南塔。三塔遠近相映,雄偉壯觀,使古城更增姿色??上纤?、花塔均于1970年毀壞。
云山
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武岡城南5公里處。云山集名勝、古跡、森林于一體,歷為武岡風景名勝區,東西綿延
數十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山。武岡云山自然保護區198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屬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云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全國第六十九福地,原國家領導人華國鋒題為“楚南勝境”。 根據湖南省農林工業勘察設計院的定位,它是一個集游覽觀光、宗教旅游、教學科研和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城郊型森林公園,分為伴山沖、云山堂、紫霄峰、鳳凰嶺四大景區。
武岡市,湖南省轄縣級市,邵陽市代管,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東麓,南嶺北緣,資水上游。地勢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部低平,由南向北傾斜,最高海拔1410米,最低海拔260米。資水由西南流向東北,匯納眾多支流斜貫市境。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鉛、鋅、滑石、油頁巖等。全市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2013年),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6.1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26萬。全市轄4個街道、8個鎮、9個鄉。市委駐迎春亭街道都梁路。武岡名勝古跡有云山森林公園、法相巖、武岡城墻、文廟大成殿、都梁侯國遺址、凌云塔、化龍寺、四季巖等。紀念地有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二分校舊址、宣風樓、烈士陵園、革命歷史紀念館。武岡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市、茶葉生產基地市、“豐收計劃”重點市和省瘦肉型豬、辣椒基地及“銅鵝之鄉”。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臺。根據《方案》,武岡市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武岡地處資水上游、雪峰山麓,是邵陽市西南五縣之間的中心地域,素有黔巫要地和湘西南重鎮之稱。武岡市東南西北依次與邵陽縣、新寧縣、城步縣、綏寧縣、洞口縣、隆回縣交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35〞~111°01′58〞,北緯26°32′42〞~27°02′09〞。 全市總面積為1549平方公里,疆域東西極寬60.8公里,南北極長54.43公里。
地勢地貌
武岡位于雪峰山東南麓與南嶺山脈北緣,屬湘南丘陵區向云貴高原隆起的過渡地帶。地形三面環山、中部低平、北向敞口,大體呈南高北低傾斜地勢。地形地貌多樣,有獨特小氣候的山丘崗地平原齊全。境區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丘、崗、平、水俱全。地貌成因分構造、侵蝕(溶蝕)和堆積地貌等。武岡境內山脈連綿起伏,溪河交錯。境內有天子山、照面山海拔千米以上大的山系五處,有中山56座,面積為131.16平方公里;中低山81座,面積323.17平方公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428座。[7-8]
水文
武岡境內有資水水系和夫夷水水系,大小河流150條,逕流總量24.72億立方米,其中資水干流流量23.46億立方米。
氣候條件
武岡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山地逆溫效應明顯。全年日照時數在1134.6~1601.5小時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6.8℃,年平均降水量1218.5毫米,年平均降雪日數9.8天,相對濕度年平均在75~83%之間,年平均有霜日數為17.1天,全年冰凍平均天數為8.7天,境內除盛夏與初秋盛行偏南風,主要風向為偏北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最大風力可達八至九級。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武岡全市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154896公頃)。其中耕地36822公頃,占總面積的23.77%;林地49333公頃,占31%;水域面積11133公頃,占7.19%;牧草地21133公頃,占13.64%;道路占8760公頃,占5.66%;宅基地12006公頃,占7.7%;其它地15709公頃,占10%。土地成土母質多樣,有石灰巖、砂巖、頁巖、紫色砂頁巖、花崗巖等。經測定,全市土壤分為7個土類、14個亞類、39個土屬、100個土種。水資源:境內有溪河150條,總流量24.7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543.0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0%以上。市境內石灰巖分布面積廣,地下水含量豐富。按照含水巖組分兩大類:松散堆積層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資水水系流域,面積172.85平方公里,涌水量277.26萬升/日。該類水埋藏較淺,易于開發。碎屑巖、變質巖裂隙水和碳酸巖溶水,主要分布于中山、中低山和丘陵地帶,總含量為4億立方米,占全市地下水總儲量的90%,且開發價值高。礦產資源:境內礦藏以煤為主,鐵、錳、鉛、鋅、砂金、磷、銻、硫、鐵、白鎢、滑石、石膏、大理石、石灰巖、白云石、石英、陶土等有一定儲量。其中含煤面積400平方公里,儲量6324萬噸,主要分布于文坪鎮、秦
雪峰山橋鄉、鄧家鋪鎮和稠樹塘鎮等地;鐵礦總儲量3200多萬噸,分布在安樂鄉、鄧家鋪鎮、雙牌鄉等地。植物資源:境域查明有陸生植物218科、485屬、1168種,其中樹木92科、508種;水生植物主要有浮葉、根子菜、菹草等草類和角類藻植物。按用途分,有用材林植物、油料和水果植物、藥用植物、飼料與綠肥植物、觀賞植物等。境內森林分布:杉木林集中在天尊山、云山、照面山、劉家嶺、柳山、黃金寨、朱溪寨、馬背嶺、扶峰山等中低山區;馬尾松分布在全市各地,以低山丘陵地較多;常綠闊葉林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中山溝谷處。森林面積占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的79%。其中公益林占39%,商品林占53%。動物資源:境內動物種類繁多,野生哺乳類主要有刺猬、穿山甲、兔、豪豬、狐貉、狼、黃鼠狼、大靈貓、野豬等,鳥類有小杜鵑、斑鳩、鸕、鷺、野鴨、田雉、鶴、夜鷹、翠鳥、啄木鳥、云雀、燕、黃鸝、八哥、畫眉、山雀、麻雀等,爬行類有烏龜、鱉、蜥、壁虎和蛇類等,兩棲動物有肥螈、蟾蜍及蛙類等,魚類有鯉魚、草魚、鰱魚、鳊魚、鲴魚、蟾鈹魚、鰍魚、鱔魚等,家畜有豬、牛、羊、馬、狗、兔等,家禽有雞、鴨、鵝、鴿、鵪鶉等。
人口編輯2011年末,武岡市總人口819700人,常住人口741500人,其中,城鎮人口234300人,城市化率為31.6%,出生人囗8683人,出生率為10.6‰,死亡人囗4465人,死亡率為5.5‰,自然增長率為5.1‰。計劃生育率87.51%。 2013年末,武岡市總人口832503人,常住人口755545人,其中,城鎮人口266249人。
經濟編輯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25262萬元,比上年增長11.8%,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
武岡市步行街風景 (15張)
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15338萬元、104647萬元、205277萬元,分別增長6.2%、19.0%、1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1.0%、19.9%、39.1%。全年經濟運行平穩。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7733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1.0:18.7:40.3調整為41.0:19.9:39.1。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由67.2%上升到79.4%。 2013年,武岡市實現生產總值954211萬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9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49017萬元、203417萬元、401777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8%、6.4%、12.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9.1:21.6:39.3調整為36.6:21.3:42.1,一產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上升2.8個百分點。人均GDP1270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