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南鄰宣城市,西南接南陵縣,東北與當涂縣交界,西北毗鄰蕪湖市區?,F轄灣沚、六郎、陶辛、紅楊、花橋5個鎮,總面積670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榮譽名片有:全國文明縣城、科技進步先進縣、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群眾體育先進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發展非公經濟先進縣、新農村電氣化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生態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縣、雙擁模范縣、園林縣城。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蕪湖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地處東經118°17′~118°44′,北緯30°57′~31°24′。北與蕪湖市郊區及當涂縣毗連,東以裘公河、東南以九連山脊與宣城縣分界,西南隔漳河與南陵、繁昌兩縣為鄰,西瀕長江。境域呈矩形,東西境最寬處約40公里,南北長約51公里。全境970平方公里。其中:圩區578.9平方公里,占59.7%,水域161.9平方公里,占16.7%,崗丘229.2平方公里,占23.6%。1989年有耕地50.9萬畝。
氣候
蕪湖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勢南高
蕪湖陶辛水韻景區 (2張)
北低,地形呈不規則長條狀;地貌類型多樣,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蕪湖的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6攝氏度,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最熱為7-8月,平均氣溫超過28℃,極端最高氣溫接近40℃;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溫僅3℃,曾出現過-10℃的極端最低氣溫。蕪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節和初冬。
行政區劃
蕪湖縣陽光半島1949年4月24日蕪湖縣解放。行政區劃沿舊制未變。1952年縣行政區劃調整,建制為區、鄉鎮、村。1958年行政建制改公社、大隊、生產隊。1984年行政建制復為區、鄉鎮、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區劃變更:1949年沿舊制設6個區,31個鄉鎮,188個行政村。1952年1月民主劃鄉建政至7月,建7個區,61個鄉鎮。1955年底進行區劃調整,將61個鄉鎮并置25鄉。1956年2月1日撤區行政建置。1958年9月至10月并鄉實行人民公社化,置長江澛港紅旗方村、東風太易、萬春4個公社,改鄉為生產大隊。是年9月,劃縣轄馬塘鄉屬蕪湖市。1961年6月,改4大公社為4區片,設18個公社鄉。1962年4月增設4個公社。1963年3月,馬塘公社由蕪湖市再劃屬蕪湖縣。是年,轄23個公社鄉。1971年1月,劃宣城8社2鎮屬蕪湖縣。是年,設6個區片,33個社鎮,230個生產大隊,3394個生產小隊。1977年10月,又劃馬塘公社鄉屬蕪湖市。1980年8月,置火龍崗鎮。是年,轄6個區、6個鎮、31個公社鄉。1981年10月,劃出花橋、趙橋、黃池3個公社部分大隊置九十殿公社鄉。1983年3月,行政體制改革,公社改為鄉。萬春鄉并入清水鎮。1985年1月,圍山鄉并入火龍崗鎮。1986年5月,西河、方村2鄉并入西河、方村2鎮。1989年,轄6區、6鎮、28鄉、266個村民委員會、19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個漁業村民委員會。交通編輯
蕪湖縣交通區定位地圖建國前,運輸以水運為主。全縣有大小船只850只,運輸噸位15萬噸。公路有蕪屯、蕪青兩線,過境通車里程51.9公里,均為泥結碎石路面。有私營客貨車14輛??h市分治后,縣內只有各類木帆船152艘,1458噸,無汽車。1960年始購解放牌汽車1輛。1979年車輛迅增,船舶逐漸向大型鋼質化發展。1983年后,連續修筑縣鄉公路12條,98.2公里。至1989年公路通車209公里,其中水泥、渣油路面82.9公里。航道16道,通航里程298公里。寧銅、皖贛鐵路過境56.7公里。擁有各類機動車3564輛,其中大小客車188輛,大小貨車582輛。國營車隊3家,集體車隊4家,個體車隊3家。年完成客運量35.8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425萬人公里。貨運量29萬噸,周轉量1295萬噸公里。全縣有拖輪14艘,2036千瓦,貨駁111艘,1.4萬噸。掛機客輪154艘,3388客位;掛機貨船1498艘,9萬噸。年水路貨運量87.7萬噸,貨運周轉量24221萬噸公里,為全省縣級水運之首。占全省縣級水運量的六分之一。全縣有渡口83道,已更換鋼質渡船63艘。鐵路客運發送量46.6萬人次,貨運發送量66萬噸,貨運到達量8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