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位于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是位于湘西北的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武陵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開發西南的門戶,又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境內主要有柳葉湖、常德詩墻、濱湖公園、筆架城、常德博物館、河洑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常德武陵區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地形以丘陵平地為主。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左包洞庭之險,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荊楚唇齒”、“滇黔咽喉”之稱,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開發西南的門戶。 武陵區總面積289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90平方公里左右。
地貌
武陵區大部分位于常德市區,地形以丘陵平地為主,西部的河洑山為境內唯一大型山區。
水文
境內湖泊有白馬湖等,主要河流有穿紫河、姻緣河、三閭河。穿紫河水系位于常德市城區北部,西起竹葉港,東至南昏。途經新河渠、費家湖、仁智當、李仁當、白馬湖、長港、穿紫橋河、姻緣橋河、三閭港、沙河等溝港。全長17.3km,是常德市的一條環城水系。
氣候
武陵區居沅水下游,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對濕度在68-89%之間;冬季盛吹東北偏北風,夏季盛吹東南偏南風,春秋兩季為季風轉換時期,以偏北風居多。
行政區劃編輯1988年1月2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8]18號):(1)撤銷常德地區和常德縣,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2)常德市設立武陵、鼎城兩區。武陵區的范圍包括原縣級常德市和常德縣的武陵、斗姆湖、河洑、石門橋四個鎮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崗、河洑、蘆獲山五個鄉;原常德縣其余的三十六個鄉鎮為鼎城區的行政區域。2014年武陵區此次區劃調整撤銷護城、南坪崗、東江、東郊4個建制鄉,成立4個街道;新組建芙蓉、芷蘭2個街道;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范圍,將丹洲鄉的高泗、澤遠、石灰3個建制村和河洑鎮的青林、楊橋2個建制村,蘆荻山鄉的馬家吉社區等6個村(居)劃歸城區街道管轄;對全區11個街道范圍進行調整,對11個街道進行命名;調整社區管轄范圍并對新組建社區和撤并的社區進行命名、更名。2014年,武陵區11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個鎮:交通編輯武陵區交通便捷,319、207國道縱橫貫穿全境,緊鄰的桃花源機場已開通與中國主要大城市的航線,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