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1988年5月成立,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省會長沙約400公里。轄索溪峪、天子山、張家界、楊家界四大風景區,是世界著名風景區之一。武陵源主要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索溪峪、天子山兩個自然風景區組成,面積390.8平方公里。武陵源地區石英砂巖比較多,而且裸露在地表,經過流水的長期,形成了這一地區最奇特的景觀--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區內千米以上的峰林有243座,最高峰是兔兒望月峰,海拔12.645公里。這里溝谷縱橫,長度超過2公里的溝谷有32條,總長度達84.6公里。2013年末全區常住人口6.05萬人,其中男性3.1萬人,女性2.95萬人。2013年武陵源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8115萬元,比2012年增長6.0%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88年12月,境內國營張家界林場(即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下同)、協合鄉、中湖鄉隸屬湘西自治州所轄的大庸縣(市)(今永定區),索溪峪鎮屬常德專區所轄的慈利縣,天子山鎮屬桑植縣(1953年屬大庸縣,后屬慈利縣,1958年隸屬桑植縣)。1988年5月18日,國務院批準大庸市升為地級市,將慈利、桑植兩縣劃歸大庸市管轄。市另轄兩區:原縣級大庸市改名為永定區,新設武陵源區。將原大庸市的協合、中湖兩鄉和國營張家界林場、慈利縣索溪峪鎮、桑植縣天子山鎮劃為武陵源區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索溪峪鎮(軍地坪)。 1996年,武陵源區面積393平方公里,轄1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天子山鎮、索溪峪土家族鄉、中湖鄉、協合鄉。區政府駐索溪峪,距市政府43千米。2002年末,武陵源區總面積397.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17.15平方千米。轄3鄉1鎮2街道,42個行政村、居委會。2004年,全區轄1個街道、1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軍地坪街道、天子山鎮、索溪峪土家族鄉、協合鄉、中湖鄉。區政府駐軍地坪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陵源區轄1個街道、1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區人民政府駐軍地坪街道人口民族編輯2013年末全區常住人口6.05萬人,其中男性3.1萬人,女性2.95萬人。分城鄉看,城鎮人口3.78萬人,農村人口2.27萬人,城鎮化率為62.5%。 全年出生人口626人,出生率為1.2%。全年死亡人口245人,死亡率為0.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8‰。全區戶籍總人口為5531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718人,占總人口比重51.9%;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全區戶籍總人口的93.5%
經濟編輯概況
2008年實現全區生產總值16.3億元,區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03億元;實現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4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85元;接待中外游客1051萬人次,其中境外客人54.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2.3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億元。初步核算,2013年武陵源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8115萬元,比2012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比2012年增加值13852萬元,增長2.4%;第二產業比2012年增加值7065萬元,增長2.6%;第三產業比2012年增加值337197萬元,增長6.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4.03:2.08:93.89調整為3.87:1.97:94.16。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0.9%和97.7%,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09個百分點、0.05個百分點和5.86個百分點。按2010年可比價計算,2013年全區人均GDP達到53932元;按2000年可比價格計算,2013年全區人均GDP為4378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