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縣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古稱玉峽,因千里贛江最狹處位于境內而得名。東北鄰新干縣,南毗永豐縣、吉水縣,西靠吉安縣、西北與新余市交壤。全縣國土面積1287.43平方公里,轄6鎮5鄉84個行政村5個居民委員會,人口18萬(2013年),通行贛語。峽江縣物流業發達,全省十強,全市第一。森林覆蓋率達65.5%,曾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稱號。有“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和“省級森林城市”等稱號。
建制沿革編輯古為新淦、石陽縣地。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陽置巴邱縣。隋開皇十年(590年)廢石陽、巴邱縣,縣地分別并入廬陵、新淦縣,以巴邱故治地置峽江鎮。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新淦縣原巴邱縣故地置峽江縣,縣以鎮名。峽江,別稱玉峽。以峽江處于贛江要沖,地勢險要,江面狹窄,流水急湍,故名峽江。1985年6月19日,水邊鄉改設鎮建制。1993年,撤銷馬埠鄉、硯溪鄉、仁和鄉,設立馬埠鎮、硯溪鎮、仁和鎮至此,峽江共有5鎮7鄉,建制鎮人口8.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5萬人??h治原設贛江西岸的巴邱鎮,1994年月10月,經國務院批準東遷縣治,1997年7月1日正式遷至水邊鎮。
1997年,全縣面積1287.4平方千米,人口15.1萬,轄5個鎮、7個鄉:水邊鎮、巴邱鎮、馬埠鎮、仁和鎮、硯溪鎮、桐林鄉、福民鄉、戈坪鄉、金江鄉、沙坊鄉、羅田鄉、巴邱鄉??h政府駐水邊鎮。
1997年4月16日,金江鄉政府駐地遷至董家廟。1999年7月15日,福民鄉政府駐地遷至婁屋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55762人。2001年5月9日,撤銷巴邱鄉,劃歸巴邱鎮2001年12月3日,撤銷沙坊鄉、羅田鄉,合并設立羅田鎮2002年底,峽江縣轄6個鎮、4個鄉,6個居委會、100個行政村。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16.4萬人。2004年底,全縣轄6鎮4鄉,76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2005年年末全縣總人口為166332人。2007年11月20日,設立金坪京族鄉。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10年峽江縣轄6個鎮、4個鄉:水邊鎮、馬埠鎮、巴邱鎮、仁和鎮、硯溪鎮、羅田鎮、桐林鄉、福民鄉、戈坪鄉、金江鄉。共有6個居委會、76個村委會。水邊鎮面積:203k㎡ 人口:39084人 郵編:331409 代碼:360823100轄石陽、百花、沂溪等3個居委會,郭正、下痕、湖洲、館頭、分界、眾村、佩貝、何君、穎溪、北龍等1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石陽街。馬埠鎮面積:162k㎡ 人口:13231人 郵編:331411 代碼:360823101
百花路舊影 (2張)
轄馬埠、固山、曾安、朱家、蘆溪、凰洲、上蓋等7個村委會。巴邱鎮面積:112.8k㎡ 人口:32066人 郵編:331400 代碼:360823102轄東門、南門、西門等3個居委會,北門、晏家、坳上、油陂廟、洲上、何家、泗汾、蔣沙等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嶺上。仁和鎮面積:132k㎡ 人口:12959人 郵編:331408 代碼:360823103轄仁和、櫪坑、新陂、刁田、大田、大畔、大里、官田、彭家等9個村委會。硯溪鎮面積:122k㎡ 人口:13342人 郵編:331406 代碼:360823104轄硯溪、鵬溪、步溪、灼溪、灼嶺、虹橋、覺溪、坪頭、因山、金坊等10個村委會。羅田鎮面積:155.1k㎡ 人口:16848人 郵編:331404 代碼:360823105轄羅田、店前、安山、桂林、神林、峽里、官洲、沙坊、新江、江口、東梅等11個村委會。桐林鄉面積:111.5k㎡ 人口:7421人 郵編:331413 代碼:360823200轄桐林、流源、長田、張家、廟口等5個村委會。福民鄉面積:101.5k㎡ 人口:7879人 郵編:331402 代碼:360823201轄婁屋得、方家、郭下、宋家、小櫪、田心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婁屋得。戈坪鄉面積:81k㎡ 人口:7136人 郵編:331407 代碼:360823202轄戈坪、芳洲、小坑、汀溪、舍龍等5個村委會。金江鄉面積:101.5k㎡ 人口:9317人 郵編:331405 代碼:360823203轄城上、黑虎、新溪、金灘、廟前等5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董家廟。金坪華僑農場 面積9.79k㎡(已包含于上述鄉鎮中),人口2856人,下設:南下、移山、園藝、新民、朝陽分場。
地理環境編輯峽江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東北鄰新干縣,南毗永豐、吉水縣,西靠吉安縣,北與西北與新余市接壤,南北長約39.5公里,東西寬約64.5公里,總面積1287.43平方公里。峽江縣全境地勢為東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贛江傾斜。地形以丘陵為主,兼有低山,低山主要分布在東、西部邊境,山體大都呈北東走向;中間大片丘陵,面積約占峽江縣總面積的62%??h境處華南褶皺系東北域,屬江南丘陵區,四周高中間低,海拔最高處為五朵梅花主峰(位于水邊鎮湖洲與新干縣接壤處),海拔644米,最低處為仁和鎮涂家贛江江心,海拔26米。贛江自南向北貫穿縣境,境內長34公里,主要支流有沂江、黃金江、象江水等。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峽江縣的氣候屬亞熱帶潮濕性季風氣候,年均溫17℃,年降水量1592.4毫米。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峽江縣土地面積1287.43平方公里,約合193.12萬畝。其中宜農面積38.62萬畝,宜林面積129.56萬畝;宜牧面積9.35萬畝。植物資源峽江縣森林面積超過了一百萬畝,森林覆蓋率60%以上。1997年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光榮稱號??h內高等植物有220科1400種以上。水資源峽江縣水域面積9.26萬畝,其中:河流5.27萬畝,水渠1.02萬畝,水庫池塘3萬畝??h內水能資源豐富,贛江干支流總水能蘊藏量7550多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1866萬千瓦時。
人口民族編輯2012年末峽江縣常住人口185954人,其中:城鎮人口70420人,鄉村人口115534人,城鎮化率為37.87%;全年出生人口2504人,出生率為13.48‰,死亡人口1140人,死亡率為6.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4‰。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6年,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79年。
經濟編輯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1893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063萬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28287萬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120543萬元,增長17.7%。人均生產總值24335元,人均比上年增加4832元。
第一產業
峽江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1376萬元,可比增長3.2%。第一產業增加值103062萬元,可比增長4.6%。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8865公頃,比上年增長1.1%,其中谷物播種面積37109公頃,增長0.9。油料種植面積10673公頃,增長3.1%。糧食總產量243727噸,增長1.1%。油料產量12800噸,下降0.3%。肉類總產量20097噸,增長6.8%。水產品產量14972噸,增長5.6%。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95000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9%;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和機電排灌面積分別為16440公頃和2230公頃,與上年持平。農村用電量3602萬千瓦小時,增長1.9%。
第二產業
峽江風光圖冊 (12張)
2012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97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91816萬元,現價增長27.3%。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3.8%,拉動GDP增長5.1個百分點。峽江縣工業用電量12850萬度,下降0.2%。規模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64241萬元,比上年增長21.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42188萬元,比上年增長32.8%;完成利稅總額147163萬元,增長88.5%,產品銷售率為98.8%。峽江縣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1287萬元,比上年增長5.4%。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3023萬元,增長90.1%;資內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61139平方米,增長33.5%;房屋竣工面積328456平方米,增長104.2%。建筑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9.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實現金融保險業增加值2894萬元,可比增長16.8%;年末峽江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81635萬元,增長21.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16385萬元,增長23.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94336萬元,增長46.4%。
社會事業編輯郵政通訊
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廣播電視覆蓋面達100%,峽江縣各鄉鎮(場)所在地已全部實現廣電光纜聯網,聯網村委占峽江縣村委總數的35%,入戶率達60%。
教育衛生
峽江縣有小學85所,普通中學15所,職業中專1所。醫院、衛生院15所。
水電工程
新、老縣城各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變電站一座,中國華電投資裝備2臺66萬千瓦和2臺100萬千瓦火電機組,電力能源充裕;新縣城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2萬噸。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簡稱峽江工程,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點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國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大壩位于贛江中游峽江老縣城巴邱鎮上游4公里處,是贛江上的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之一。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將全力保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及省會中心城市南昌的電力供應。在2015年峽江水利樞紐竣工后,有望開始建設峽江核電站,峽江核電站的總投資預計在500億元,分兩期建設4個百萬千瓦級機組,建成后估計每年可提供約30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有效緩解江西的用電壓力。[4-5]
社會保險
2012年末峽江縣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19845人,增長9%;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723人,增長19.4%;參加失業保險人數9360人,城鎮低保人數5340人,農村低保人數5650人,城鎮居民醫保人數53331人;農村居民醫保人數123662人。
交通運輸編輯縣城距省會南昌147公里,距吉安市城中心74公里。從峽江出發乘車前往上海、杭州、溫州、長沙、福州、合肥、南京、廣州、廈門等地8小時內均能抵達。 105國道、京九鐵路及贛粵高速公路南北穿境而過;蒙吉鐵路峽江西站、昌吉贛城際鐵路峽江站、縣城至高速公路連接線——峽巴一級公路;水上交通便利,距縣城20公里的贛江峽江段,常年通航,峽江水利樞紐蓄水后,可通行千噸級輪船,可達南昌、九江及長江各港口。峽江贛江大橋已于2004年7月3日竣工通車。
旅游編輯玉笥山
新縣城西南2.5公里處的玉笥山,原為道教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以"山奇、水秀、洞幽、石怪、林茂"而著稱,被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玉笥山
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
峽江縣玉峽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已經順利通過省級專家評審。據了解,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3554公頃,包括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峽江縣域庫區、贛江峽江段、黃金江沙坊段部分河段及其周邊地帶。其中各類濕地面積1928.6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54.3%。項目建設期限為2014~2020年,項目總投資1.6億元。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后,將成為贛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
成子洲
成子洲又名萬壽洲,處于峽江縣巴邱鎮北贛江中,為一沖積沙洲,南北長約1750千米,東西寬約540米,面積為一平方公里,西與觀瀾閣相對.沙洲雄居江心,贛江水自玉峽隘口沖出,至此被阻,形成迥瀾三角洲,襯以百舸千帆,十分壯觀,宋時文人列"成子洲帆陣"為峽江十景之一,成子洲是游泳、沙浴等水上娛樂旅游開發理想場所。
湖洲古村
巍巍龍古山,悠悠沂江水,千百年來,養育了眾多志士豪杰,抒寫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峽江第一村——湖洲古村,就坐落在這山環水抱的阡陌之中。
道德經文化廣場
道德經文化廣場位于何君村邊上,主要宣傳峽江縣道教歷史。
觀瀾閣
觀瀾閣,位于峽江二中校園內,贛江邊上。
特產編輯峽江鮰魚、青池蒿菜、峽江絲糖、峽江油茶、峽江楊梅酒
著名人物編輯古今名人:北宋:峽江三孔--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 明:曾櫻、練子寧、何昌言、金幼孜民國:胡冠南、廖子清、體育:童非影視: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