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寧縣,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西隔黃河與陜西為鄰,面積2029平方千米,轄5鎮5鄉,人口23萬(2010年),縣政府駐昌寧鎮。鄉寧縣縣城建于宋皇祐三年(1051年)。200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7.8億元。境內有有云邱山、萬堡山、一線天、黃河峽谷等自然勝景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鄉寧縣,東經110.83°-110.90°,北緯34.95°-35.97°之間。 位于黃河中游,山西省西南,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全境面積20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鄉寧縣境內山嶺重疊,溝壑縱橫,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傆^全貌,東北高而西南低,海拔一般在900至1500米之間。呂梁山脈在境內分為兩支:北部一支從東北往西南,有高天山、云太山等,構成鄉寧縣與吉縣的分界線;另一支由北而南,穿越縣境中部,直到稷山縣,構成鄉寧縣黃河水系與汾河水系的分水嶺。境內諸山以高天山為最高,海拔1820米。西部黃河沿岸,海拔在500 米以下。
水文
鄉寧縣境內河流包括大小支流約7000余條,北部鄂河及黃河沿岸諸河均直接注入黃河,其余注入汾河,大多數為季節性河流。因地下斷層滲漏,較為貧乏,地表水年來水量9545萬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鄂河、羅河、豁都峪、三官峪、馬匹峪、黃華峪、瓜峪、青石峪及252條1公里以上的支流或溝道。
氣候特征
鄉寧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9℃,年降雨量600毫米,無霜期150天。地域氣候差異較大,自然形成涼溫、中溫和暖溫等小氣候。境內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夏季炎熱,秋季爽涼,冬季寒冷。
行政區劃編輯2009年,鄉寧縣轄5鄉5鎮,182個村,1113個自然村。
自然資源編輯礦藏資源
鄉寧有煤田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78%,勘探儲量153億噸,可采量130億噸;煤層最厚8米;全系主焦煤,低硫、低灰、發熱量大。其次為鐵礦,儲量約在億噸以上,品位一般在45-63%之間。此外還有石灰石、石英、石膏、紫砂陶土、長石、云母、硫磺、瑪瑙、鋁土和銅、鋁、鈾、鍺、鎵、銀等。
生物資源
鄉寧縣生物以林、草、藥材和牛、羊、驢、騾、馬及各種野獸為主?,F有耕地39.6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黍、豆類等農作物。經濟作物有油料、甜菜、麻類等。野生藥材有黨參、豬苓、連翹等近百種。
水資源
鄉寧縣地下水埋藏分布面積僅有198萬畝,儲量3200萬立方米,不易開采利用,人畜飲水主要靠1369處小泉小水供給。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鄉寧縣總人口為23萬人。
民族
鄉寧縣以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等,其中襄汾縣晉城村為少數民族聚居村。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鄉寧縣財政總收入計劃為293011萬元,比2012年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計劃為169542萬元,比2012年增長9.01%。其中:稅收收入37217萬元,比2012年增長0.08%;非稅收入132325萬元,比2012年增長11.82%。
工業
鄉寧縣工業以煤炭為主,年總產量達220萬噸。此外有化肥、機械制造、電力、水泥、制藥、鐵木業等生產。2013年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038639.5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4.4%;完成工業增加值646945.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7.8%;實現工業產品銷售產值767352.2萬元,同比2012年下降15.9%。
農業
2011年,鄉寧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0900.3公頃,比2010年增加0.27%。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9230.4公頃,比2010年增長0.82%;油料種植面積950.7公頃,比2010年減少4.39%。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6969.3公頃,比2010年增長3.7%;小麥種植面積15377.1公頃,比2010年減少0.6%。糧食總產量74860.4噸,比2010年增產3.3%。其中,夏糧34153.4噸,比2010年增產3.53%;秋糧40707噸,比2010年增產3.1%。豬牛羊肉總產量5095噸,比2010年增長0.45%。其中,豬肉產量3979噸,比2010年增長0.15%;牛肉產量651噸,比2010年增長1.89%;羊肉產量465噸,比2010年增長1.31%。牛奶產量932噸,比2010年增長9.63%。禽蛋產量2339噸,比2010年增長5.36%。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3年底,鄉寧縣共有中小學校128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普通初中1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普通小學110所;在校學生32616人,其中,高中5551人、初中9098人、小學17967人;共有公辦教職工3182人;另外還有各級各類幼兒園108所,在園幼兒7663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鄉寧縣縣共有衛生機構64個,其中婦幼保健站1個,衛生防疫站1個,村級衛生所182個。衛生機構共有床位856張,衛生技術人員45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人數達到了185714人,參合率96.69%。
基礎設施
鄉寧境內有國道209、309線、省道3條共5條干線公路。209國道縱貫縣域西部地區,溝通本縣與運城市及呂梁地區的聯系;309國道橫貫縣域東北部,溝通本縣與臨汾堯都區的聯系。省道分別由縣城通達稷山、襄汾,并與候西一候月鐵路、晉韓公路和南同蒲鐵路、大運高速相接。
歷史文化編輯民俗文化
每年3月30日,舉辦華夏鄉寧中和文化節。云丘山在每年中和節期間都要舉行朝山儀式,并舉行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農歷二月十五為正日。云丘山中和文化節被山西省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地”。
名優特產
鄉寧地方名產品:下縣的“益壽”長山藥;“鄉寧紅”花椒、蘋果等系列產品;“琪爾康”翅果油以及“盛寶王”系列產品。
景點旅游編輯文筆雙塔位于鄉寧縣城南玉環山之腹,兩塔東西對峙,相距400米,中間相隔鳳凰溝,西塔原名狀元峰,塔高30米,塔體呈八角形,密檐7層,基座為正方形,周長24米,直徑4.3米,磚灰結構,塔西原有文昌祠與鐘風樓,塔身高20米,底層周長12米,直徑4米,塔體、塔基均為八角形,塔身樓閣式7層,第一層壁上有八卦形磚一周,第七層西南壁開窗,塔頂為大圓蓋寶珠頂。云丘山云丘山位于關王廟鄉大河村、坂兒上村境內,山上有梯子崖,一線天、回心石、臘臺、天梯等
云丘山自然絕景;有五龍宮、八寶宮、一二三天門、玉蓮洞、祖師頂、玉皇頂、多寶靈崖寺、和尚崖石刻、泰王廟及洞冶井等文物古跡遍布山上山間。東部有秦王山、斷山嶺、原始森林、七郎廟、紅石洞、澗底古民居等景點,直接填補著臨汾——壺口旅途中的景點空白。
著名人物編輯鄉寧歷史上著名人物有:明嘉靖吏部文選司郎中王與齡,在任澄清銓敘、廉潔奉公,后因剛直不阿,被嚴嵩奏本除名。清方志學家、書法家、金石家楊篤,一生編纂《山西通志》和河北、山西兩省10部州、縣志。清進士吳庚,曾任陜西省臨潼縣知事,后棄官歸隱,纂修《鄉寧縣志》。民國時期楊玨、閻寧波、閻棠、王瑞生、王澤江、李振國、李振權、閻應杰、胡青、閻聰等愛國志士,成為早期共產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涌現出華順德、張善娃、耿寧成、盧可智等建設社會主義的先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