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縣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縣,位于東海之濱,居長三角地區南緣、浙江省東部沿海,位于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相擁。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立縣,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島東部及沿海608個島礁組成,陸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線的六分之一。轄有10鎮5鄉3個街道,象山戶籍人口50.33萬人。
行政區劃編輯
象山 (7張)
象山歷史悠久。據塔山史前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時,象山為越國鄞地。漢為鄞縣、回浦(后改章安)兩縣地。唐初分屬寧海及鄮縣。唐神龍二年(706),象山立縣,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縣以山名,屬臺州,廣德二年(764),改隸明州(明代改稱寧波)。 民國元年,南田立縣,治樊岙,同年4月,劃象山東溪嶺以南地入南田縣,遂遷治石浦。翌年取消劃并,南田還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縣,另置三門縣,南田為其轄地。
石浦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1952年,南田從三門劃歸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隸舟山專區。1958年10月,寧??h并入象山,隸臺州專區。1961年10月,復置寧??h,象山還治原境,回屬寧波專區(后稱地區)。1983年,寧波地、市合并,象山為寧波市屬縣。解放初設4區、2鎮、18鄉,至1985年,全縣轄5區5鎮32鄉。1992年5月,撤區擴鎮并鄉,全縣轄13鎮6鄉。目前象山縣轄3街道、10鎮、5鄉,12個社區、43個居民區、713個行政村:丹東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鎮、西周鎮、賢庠鎮、墻頭鎮、涂茨鎮、大徐鎮、泗洲頭鎮、定塘鎮、新橋鎮、鶴浦鎮、黃避岙鄉、茅洋鄉、東陳鄉、高塘島鄉、曉塘鄉。 縣政府駐后堂街21號。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象山縣介于北緯28°51′18〞-29°39′42〞、東經121°34′03〞-122°17′30〞之間。位于浙江省東部沿海中段,寧波市的東南部,在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其地理位置北臨象山港,與鄞州區、奉化市隔港相望;東北遙對舟山市普陀區的六橫島和寧波市北侖區的梅山島;東瀕大目洋;南接貓頭洋,隔三門灣與臺州市的三門縣相峙;西連寧??h,象山半島自寧??h紫溪、梅林至一市東延入海。象山處于象山半島的東部,由象山半島東部本土和沿海600多個島礁組成,具有“三面環海,一線穿陸”的理特征。
地形地貌
象山位于浙東丘陵的沿海地區,山地面積為79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70%左右??h內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緩,山嶺起伏綿延。地形總體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緩。全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天臺山余脈自寧??h向東延伸至象山半島,形成了縣境西北部寧象交界處的最高部分。這些山峰,山體宏偉,峰巒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東搬山由寧??h茶山蜿蜒而來,群峰綿亙,主峰海拔810.8米,為本縣第一高峰。其東南有牛料崗,海拔756米,是本縣第二高峰。周圍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較廣,縣內主要有爵溪山地、黃避岙山地、南鄉山地等3片。象山縣境東西最大距離為7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90千米。陸地總面積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島部分為995平方千米,島礁部分為180平方千米。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區,這些平原多由海灣促淤成灘,經過人工圍涂而成,稱為海積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東部各海灣和南部三門灣。其特點是面積大、范圍廣,占象山平原的主導地位。其中南莊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積最大,歷有“上八萬(畝)”、“下八萬(畝)”之稱。此外,象山還有沖積平原,以山前沖擊扇為主要形態。因境內山勢矮小,腹地短淺,所以面積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頃、梅溪一帶比較典型。洪積平原以溪谷平原為主要形態,形狀多為狹長,大多地處溪谷。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獨注入海。流域面積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東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積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為三門灣內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長18千米,平均寬500米。
氣候特征
象山縣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年平均約248天,生長期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6—17℃),溫和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但臺風活動頻繁,常伴有狂風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獨注入海,工程調蓄性能弱,而且河網密度低,潛伏旱澇災害隱患。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徑流總量9.33億立方米,降雨徑流時空分布呈現自西北東南遞減,集中在梅雨、臺風期間,為雙峰型。年際變化極度偏離均衡,變幅最大為2.83,以及工程地質、地形、淹沒移民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水資源開發利用困難。 由于地形不同,縣內西北部與東南部沿海地區在氣溫西北部比東南部石浦地區略高,年積溫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區都要超過東南部的石浦地區。交通編輯公路普通公路寧西公路象西公路茅石公路西捆公路抄石公路捆馬公路香色公路高速公路
S19象山港大橋高速渡輪西澤碼頭(前往寧波)、石浦水上客運中心(前往鶴浦等南部島嶼)、石浦漁港碼頭(前往檀頭山島和漁山島以及環港游,旅游碼頭)、臺寧汽渡碼頭(前往寧海、臺州、溫州、廣州)、松蘭山碼頭(前往旦門山島)。島嶼通道
漁山島三門口跨海大橋(前往高塘島)、蜊門港大橋(高塘前往鶴浦)。銅瓦門大橋(前往東門島)。港口以西周、賢庠為重點的象山港,臨港工業相配套的公用碼頭。石浦港集臨港工業、海洋運輸、旅游開發、漁用交易于一體的綜合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