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區,隸屬于湖北省襄陽市,原名襄陽區,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接棗陽市,西接老河口市、谷城縣、南連宜城市、南漳縣,北與河南省的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接壤。 截止到2006年,襄州區總面積2306平方千米,總人口999941人。經濟實力在湖北省縣域經濟排名第9位。2010年12月2日,襄陽區更名為襄州區。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襄州區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經111°44′-112°23′、北緯31°46′-32°28′,東接棗陽市,西接老河口市、谷城縣、南連宜城市、南漳縣,北與河南省的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接壤。
地形地貌
襄州區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緩緩變低,形成漢水夾道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襄州區北部是秦嶺和伏牛山支尾的交接地帶,為波形黃土崗地,坡度多為10度左右,高差10至30米,屬有名的”鄂北崗地”的一部分;中部為漢水、唐河、清河、滾河諸河流沖積平原;南部是大洪山和荊山余脈延伸的低山丘陵。
氣候
襄陽市屬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過渡區,處于南北分界線上,氣候優兼南北,四季分明,降水適中,雨熱同季。襄州區主要災害類型為水災、旱災、龍卷風、冰雹等。襄陽北部無霜期為237天,襄陽南部無霜期為245天。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襄州區已發現有用礦種16種,礦產地近20處,已開發的礦種有9種, 礦石產量每年約400萬噸。全區礦產品種分別為:硅石、耐火粘土、石灰石、膨潤土、黃沙、卵石、黃鐵礦、白云石、瓷土、石膏、煤、磚瓦用粘土、累托石、錳、沙金、赤鐵礦、礦泉水。全區已開發且一定規模的礦種有石灰石、黃沙、卵石、磚瓦用粘土、沙金。其中黃沙、卵石平均每年開采量約200萬噸。全區尚未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硅石、白云石、黃鐵礦石膏、托累石、煤、赤鐵礦7種。
水利資源
襄州區具有漢江、唐河、白河、唐白河、滾河、清河、淳河七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82條。其中:承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19條,50-100平方公里的10條,5-10平方公里的5條,區境內河流總長度1392.9公里,河道所占面積為178.36平方公里。全區水域面積62.9萬畝,河流11.8萬畝,堰塘17.9萬畝,水庫12.1萬畝,大中小型水庫221座,區境內降水資源比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29.973億方。 主要河流1、漢江:發源地在陜西省寧縣,匯入口在漢陽入長江,全長1542公里,流域面積為15900平方公里,其中河道占地面積1116.25平方公里。2、清河:發源地在河南省析川,匯入點在張灣鎮李家店入漢江,全長91.4公里,流域面積1978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2.7平方公里。3、唐白河:發源地河南省南召縣,匯入口張灣鎮入漢江,全長531.6公里,流域面積為24001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11.52平方公里。4、唐河:發源地河南省伏牛山,匯入口雙溝鎮入唐白河,全長為279公里,流域面積為12270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11.09平方公里。5、滾河:發源地在棗陽市, 匯入口在王河鄉唐店村入唐白河,全長工157公里,流域面積2948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3.8平方公里。
生物資源
1、花 類:水仙、臘梅、梅花、山茶花、郁金香、蘭花、菖蘭、月季、月月紅(紫月季)、杜鵑花、海棠、芍藥、牡丹、夾竹桃、繡球花、玫瑰、薔薇、百日紅(紫薇)、虞美人、蜀 葵、鳳仙、荷花、石竹、茉莉、雞冠花、晚香玉、玉簪花、牽?;?、桂花、菊花。2、野生動物:狼、獾、狐、九節貍、黃鼠狼、鼠、鼴鼠(地老鼠)、野兔。喜鵲、烏鴉、斑鳩、鵪鶉、麻雀、鷂、鷹、貓頭鷹、野雞、秧雞、野鴨、畫眉、八哥、黃鶯、燕、雁、布谷、鷺鷥。蛇、龜、鱉。蝦、蟹、螺、蚌、螞蟥。鯉、鳊、鯽、青魚、草鯇、餐魚、鰱、白、魴、宗、感、 、鲴、鳙、赤眼鱒、黃顙、鱖、鰍、崐刺、銀魚、銅魚、鉆、鰻鱺、黃鱔、塘、黑色。晴蜒、蚊、虻、蚋、蟻、跳、臭蟲、 螂、蜣螂、草鞋蟲(蚰蜒)。3、藥用動物:全蝎、蜈蚣、地鱉、斑蝥、蚯蚓、刺猬皮。
行政區劃編輯2001年8月3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原襄陽縣建制,成立襄陽區。2001年12月29日,襄樊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撤銷襄陽縣、與襄樊市合并,設立襄陽區。將襄陽縣17個鎮分別劃入襄城區、樊城區以及新成立的襄陽區。具體劃分如下:歐廟、泥嘴2個鎮劃給襄城區;牛首、太平店2個鎮劃入樊城區;張灣、東津、峪山、黃龍、張家集、雙溝、程河、朱集、古驛、黃集、伙牌、石橋、龍王以及原樊城區的米莊鎮(由襄樊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代管)等14個鎮新組建為襄陽區,襄陽區政府駐地為原襄陽縣政府所在地。
人口民族編輯截止到2006年,襄州區年報總人口999941人,其中,男性人口512692人,女性人口487249人,人口密度為434人每平方公里。轄區民族主要是漢族、回、滿、瑤、黎、苗和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
交通
襄陽自古即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襄陽西接川陜,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是鄂、渝、川、陜、豫五省市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如今的襄陽更是交通優勢突出,”一條漢江、兩座機場、三條鐵路、四條高速公路的四通八達格局”是襄陽水、陸、空立體交通的寫照,尤其是高速公路發展十分迅速,以襄陽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十”字形與周邊城市相聯,距武漢290公里,并可與1000公里左右的大城市朝發夕至。
風俗編輯飲食起居
襄州區人民習慣日食三餐,兩稀一干(即早晚吃稀,中午吃干)。農忙時五餐。舊時麥類、豆類、小米、包谷、高梁、紅薯為主,除歐廟、東津、峪山、黃龍、泥咀等產稻區可吃些大米外,其它各地均以面食為主,很少吃到大米。建國后,由于大力興修水利,水稻生產得到發展,民食以大米、白面為主,很少吃雜糧,大麥、注小米、高梁根本無人再吃了。襄北人民的飲食習慣變化尤大。平時菜蔬尚儉,一二樣素菜即可,農忙、節日尚豐。喜慶則一席十葷。襄北習慣吃腌菜,襄南習慣吃熟菜。
婚嫁禮儀
襄州區古時有”六禮”。民國時期簡化為訂親四個步驟。傳庚,谷稱”拿八字”,即由紅爺(媒人)女方庚貼送交男方,但須先按生辰八字推算,若雙方八字合得來,才可訂親,如果相犯,即退還庚貼。訂了親,男方每年給婦方送一次禮物,叫”填庚”,到結婚為止。
方言特色
襄州區方言以襄樊話(襄、樊兩城土著居民的語言)為代表。襄樊話屬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邊受秦巴方言的影響,語言”清輕略帶秦”,東北邊語言濁得近豫音。從語音、詞匯、語法諸方面來看,襄樊話與普通話均有差異,而以語音差異較大。
旅游景點編輯鹿門寺
鹿門寺位于襄陽市東南郊,漢水中游,距市中心20公里,距襄陽城區15公里,襄陽縣東津鎮境內。山林總面積29176畝,森林覆蓋率達92.6%,已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
朝陽城遺址
朝陽城遺址,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襄陽城北約48公里處襄州區黑龍集的楊村。遺址地處襄北岡地一平緩臺地上,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遺址內發現的大量漢代建筑遺物和生活用具與文獻記載吻合。
水星臺
水星臺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星臺位于襄陽市樊城區定中門西約50米處樊城城基上。因于城基上筑臺建廟以祀水星而得名。
紅二十六師師部舊址
紅二十六師師部舊址位于黃龍鎮境內,1930年5月29日,農民自衛軍鄂北總隊在太山廟整編,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第二十六師”,余益庵任黨代表,張香山、謝耀武任正副師長,趙英任政治部主任,師部設在月兒沖馬槽嶺,后因革命低潮時,建筑物被破壞,現已無任何遺物。1984年被襄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重要事件編輯劉備三訪諸葛亮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劉備前往隆中草廬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向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聯吳抗曹的戰略,即著名的《隆中對》。
韓夫人筑城
晉孝武帝寧康三年(375年),前秦苻丕進攻襄陽,守將朱序之母韓夫人率城中婦女在城墻單薄的西北角筑起新城,擋住秦軍,后人稱此城為”夫人城”。
李自成建立大順國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農歷12月,李自成進駐襄陽,改稱襄陽為襄京,建立義軍政權,國號大順。
紅巾軍起義
咸豐六年(1856年)農歷8月,高二先、范二娃、馮三典等率眾在竹條鋪舉行起義,好稱紅巾軍。義軍取樊城,攻襄陽,后轉戰鄂、豫兩省二十余州縣,給清統治者以沉重打擊。
襄陽光復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后,11月30日張國荃、黃仁炎率光化義軍自小北門入城,襄陽光復。
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建立
1930年7月,縣蘇維埃政權在黃龍垱建立。次年冬,國民黨鄂北蘇區發動”圍剿”??h長趙英、黨代表朱佑文被叛徒出賣,在武昌遇害,縣蘇維埃政權遭破壞。
襄陽解放
1948年1月襄北解放,襄陽縣愛國民主政府在古驛鎮張坡村建立。同年7月2日至16日,人民解放軍攻打襄陽,歷時半月,活捉國民黨將領康澤,襄陽(襄樊)獲得解放。1950年5月1日,襄陽市(襄樊市)人民政府建立,市、縣分治。
著名人物編輯東漢時期,襄州區有著名隱士、諸葛亮之師,人稱”風雛”的龐統,著名將領習珍、習禎、蔡瑁、楊儀、廖化、張悌等。東晉時,襄州區有著名的史學家習鑿齒。北齊時,襄州區有”昭明太子”蕭統。南朝時,襄州區有著名高僧慧達、慧曠。隋朝時,襄州區有名將羅藝,高僧法琳、法喜。唐朝時,有著名詩人杜審言、孟浩然、杜甫、張繼、皮日休、杜易簡、張子容、柳 識。北宋時,有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米友仁,著名女詞人魏玩。清朝時,有著名的白蓮教起義領袖王聰兒、宋之清、齊林、姚之富、高均德、王廷詔等,還有翰林院編修、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紅巾軍起義首領郭大安、高二先、馮三典等。清末有辛亥武昌首義領導人之一劉公,辛亥志士雷炳焜、鄭江顥、潘公復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襄陽人民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僅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857名。有早期傳播馬列主義,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董曦轡,有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二十六師的創建者和領導人謝耀武、趙英,有新四軍六師參謀長兼第十六旅旅長羅忠毅和抗日女英雄楊威。襄陽還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高級干部,如曾經擔任過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建國后任中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的李實,曾任湖北、廣東省委書記的王全國,國家計委副主任周仲英,北京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馬適安,著名的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化部顧問陳荒煤,郵電部副部長彭洪志等。著名人物還有中國著名藥物化學家、九三學社常委薛愚,國家運動健將、獲全國第五屆運動會舉重金牌的劉宗友,亞運會賽艇金牌得主周秀華;全國第八屆”梅花獎”得主李喜華;全國勞動模范姬建強;全國三八紅旗手陶桂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魏家讓;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張光新;共和國衛士余愛軍;全國先進工作者胡顯珍。此外,還有國民黨上將朱綬光,原臺灣”外交部長”朱撫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