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北緯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縣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新安不僅是河南省35個擴權縣和47個對外開放重點縣之一,也被譽為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最大、最具活力的縣市之一。歷史沿革
編輯
據史書記載:新安置縣于秦時,取新治安寧之意。隋置谷州,因縣境有谷山。
千唐志齋1936年復新安縣名。故址在今澠池境內,屬宏農郡,漢代因之,東晉末分置東垣縣,北周保定間置中州,建德間廢,改置新安郡。隋開皇改郡為谷州,后谷州與新安郡交相代替,大業初省東垣入新安,唐貞觀間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復變。唐宋以來長期屬河南府(或路),直至清末。明永樂五年(1407)六月置,屬諒山府,永樂十三年(1415)八月廢,故治在今越南諒山省祿平縣。民國初,屬河洛道,以后道撤,直屬省轄。
建國后屬洛陽專區,現為洛陽市轄縣。
行政區劃
編輯
2000年,新安縣轄5個鎮、8個鄉。分別為城關鎮、石寺鎮、鐵門鎮、磁澗鎮、五頭鎮;石井鄉、倉頭鄉、北冶鄉、曹村鄉、正村鄉、南李村鄉、西沃鄉、峪里鄉。
2005年,新安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峪里鄉,其行政區域劃歸石井鄉管轄,石井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西沃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北冶鄉管轄,北冶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廟頭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鐵門鎮管轄,鐵門鎮政府駐地不變。(河南省民政廳雖曾批準過新安縣設立廟頭鄉,但實際上廟頭鄉并未正式成立。)
截至2013年底,新安縣轄10個鎮、1個鄉:城關鎮、石寺鎮、鐵門鎮、磁澗鎮、五頭鎮、北冶鎮、南李村鎮、石井鎮、倉頭鎮、正村鎮;曹村鄉。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新安縣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縣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由縣城至周圍各縣、市的距離為:
正東:距洛陽市郊區界21.5公里,距洛陽市(老城)35公里;
正西:距澠池縣及義馬市界17.5公里,距澠池縣城41公里,距義馬市27公里;
正南:距宜陽縣界12.5公里,距宜陽縣城25公里;
正北:距黃河(與濟源界)35公里,距濟源縣城72.5公里;東南:距洛陽市界20公里;
東北:距孟津縣界25公里;
西南:距宜陽縣界15公里;
西北:距黃河(與垣曲界)55公里,至垣曲縣城約90公里。按鐵路里程計:縣城東距洛陽28公里,距省會鄭州152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847公里。
地貌
新安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境內地形復雜,山地、丘陵、河谷川地等各類地形齊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自西向東逐漸降低。綜觀全貌,黃河橫于北,秦嶺障于南,中間四山(荊紫山、青要山、邙山、郁山)夾三川(青河川、畛河川、澗河川)??偟奶卣魇牵?/span>“山高,嶺多、河谷碎,七嶺、二山、一分川”。
新安山地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新安澠池交界地區,位于曹村、石井兩個鄉的大部分。這里群山綿亙,峰巒重疊,巖石裸露,溝谷幽深。多為石質中、低山區,一般海拔700~1000米,最高點海拔1384.7米。山地總面積222.6平方公里,占新安縣總面積的19.2%。
丘陵為新安縣主要地形,分布于澗河南北二嶺及畛河北岸等廣大地區。這里嶺坡連綿,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切割嚴重,多為黃土覆蓋。一般海拔300~400米。面積833.6平方公里,占新安縣總面積的71.8%。
水文
新安境內自北向南有黃河、青河、畛河、金水河、澗河等主要河流,其沿岸均有河谷川地分布。這里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為農作物主要產區。除澗河岸川平地較為寬闊外,其余河谷均比較狹窄,一般海拔200~300米,川平地面積104.1平方公里,占新安縣總面積的9%。黃河、畛河川平地現大都被小浪底庫區蓄水所淹沒。
氣候
新安縣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受太陽輻射、地形地勢和季風影響,各種氣象因素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梢杂盟木湓捈右愿爬ǎ?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春季少雨天干旱,夏熱雨大伏旱多,秋高氣爽寒來早,冬冷風多雨雪少”。境內氣候的突出特點是:光熱資源充足,潛力大,降水時空分配不均,以干旱為主的災害性天氣時常出現。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新安境內礦藏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種達20余種,煤炭、硫鐵、鋁礬土、石英石以其儲量大、品質高、易開采等特點,被譽為新安四寶。新安煤炭總儲量18億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硫鐵礦儲量2.2億噸;2012年硫磺產量、質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鋁礦石及耐火粘土總儲量3.8億噸,為河南鋁土工業主要原料基地之一。
水資源
新安縣內有澗河、磁河、畛河、青河四條河流,加上168平方公里的黃河新安萬山湖,使新安成為北方少有的水資源豐富地區。
經濟概況
編輯
綜述
2009年,全年預計實現生產總值225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高于年初目標3.5個百分點,高于市定目標4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8439萬元,同比增長7.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5077萬元,同比增長10.5%,高于年初目標0.5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50億元,同比增長55.3%,增速高于市定目標30.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3915元和 5060元,分別增長8.7%和7.6%,分別高于市定目標1.7和1.6個百分點。
2010年底,新安縣生產總值實現249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2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2.4億元,年均增長34.5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19億元,年均增長19.3%。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是“十五”末的211%、440.2%、241.3%,成功實現了翻一番的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050元,年均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45元,年均增長12.7 %。
第一產業
新安縣櫻桃新安縣農村有11個鄉鎮296個行政村,耕地42萬畝,農業人口42萬人。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70萬畝,總產1.8億公斤;大家畜飼養量達到11.7萬頭;生豬飼養量達到39.2萬頭;山綿羊飼養量達到15.7萬只;家禽飼養量263.8 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1.6萬噸、1.3萬噸、0.1萬噸。萬山湖朝天椒基地面積穩定在3.5萬畝;林藥、糧藥間作為主的中藥材面積穩定在5萬畝;高效無公害瓜菜穩定在1萬畝;大粒櫻桃面積發展到1萬畝;新安縣連片種植示范區達34個;規模養殖場達188座,規模養殖戶達2100戶,養殖專業村達到12個。
第二產業
2008年新安縣將堅持以“科學發展、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新安”為指針,全面圍繞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縣道路。計劃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0個,完成投資60億元,預計2008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295億元,完成銷售收入289億元,實現利潤1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5億元。
新安縣有縣屬工業企業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3家,其中“雙百億”企業1家,即新安電力集團公司,2008年底,該公司總資產160.57億元,銷售收入157.98億元,列全國500強246位、省百強企業第9位。
第三產業
新安縣著力培育了洛新、萬基、萬山湖三個工業區,為民營企業搭建平臺,深入開展了糾風治亂、行風評議等活動,下大功夫整治“四難”、“四亂”現象,為外來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環境和誠信的市場發展環境。并千方百計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稅收超百萬的民營企業由2002年的6家增加到52家,入庫稅金由2002年7094萬元增加到2.89億元,四年增長4倍。
交通運輸
編輯
綜述
新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東距九朝古都洛陽20公里,距洛陽航空口岸35公里,距省會鄭州120公里,地處歐亞大陸橋上,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橫貫東西,并有五個鐵路貨運中轉站臺,3條企業鐵路專用線,擁有四通八達的運輸網絡,交通十分便利。
公路
一、干線公路:共計187.963公里
1、高速公路:1條,G045,總里程27.049公里。瀝青路面。
2、國道:1條,G310,總里程29.267公里,二級公路。按路面類型分:瀝青路面18.754公里,水泥路面10.513公里。
3、省道:2條,S314(47.427公里)和S246(84.22公里),總里程131.647公里。按道路等級分:二級里程30.912公里,三級里程51.783公里。未改建里程48.952公里。按路面類型分:瀝青路面82.632公里,未改建里程48.952公里。
二、農村公路:共計1752.208公里
1、縣道:8條,總里程120.922公里。按等級道路分:等級里程116.422公里,等外里程4.5公里。按路面類型分:瀝青路面57.375公里,水泥路面15.869公里,硬化里程:43.174公里,土路基:4.5公里。
2、鄉道:32條,總里程314.283公里。按等級道路分:等級里程227.286公里,等外里程86.997公里。按路面類型分:瀝青路面35.247公里,水泥路面107.714公里,硬化里程:81.168公里,土路基:90.127公里。
3、專用公路:1條,5.641公里,三級瀝青路面。
4、村道:932條,總里程1311.362公里。按等級道路分:等級里程309.21公里,等外里程1002.15公里。按路面類型分:瀝青路面7.26公里,水泥路面905.18公里,土路基:398.922公里。
新安縣公路交通已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洛三高速公路、310國道和新峪公路為主骨架,以縣鄉公路為脈絡,縣鄉相連,干支配套,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實現鄉鎮通油路,村村通汽車。
水路
除航空、鐵路、公路運輸外,新安縣水上航運業也日益繁忙。我縣水域通航里程已達100余公里,水面寬闊,水深足夠,是發展航運業的有利條件。2007年,根據小浪底貨運業發展較快的實報省級部門批準在橫山、云水、單山坡貨運渡口,滿足發我縣水上安全需要,帶動周邊地區旅游業快速發展。新安縣共有客船11艘,130客位;貨船2艘,長期在我縣經營的外地籍貨船14艘,年貨運量100萬噸,新安縣臨時碼頭6個,共分布在四個鄉鎮境內,南石山、峪里碼頭04年經省、市批準投資500余萬元,建成站房兩座,客運泊位2個,年接待能力可達60余萬人次。
政治
編輯
縣委書記:張生偉,主持縣委全面工作。
縣長:王玉峰,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
人大主任:秦智琛,主持縣人大常委會全面工作。
政協主席:郭軒子,主持縣政協全面工作。
榮譽
編輯
新安縣建設成效顯著,“六城聯創”目標圓滿實現,先后榮獲“中國旅游強縣”、“中國書法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國家衛生縣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職業教育攻堅先進縣”、“全省信訪工作顯著進步縣”、“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全省安全生產示范縣”、“省雙擁模范縣”五連冠等榮譽稱號。
社會事業
編輯
人口
2003年,新安縣總人口484107人,新安縣平均人口密度為418人/Km。2003年新安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1‰。其中農業人口382449人,占總人口的79.00%,非農業人口101658人,占總人口的21.00%。
2004年新安縣總人口49.0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16萬人,農村人口為38.82萬人,城鎮化率為24.4%。2004年比上年凈增6657人,根據新安縣計劃生育部門提供的規劃期末人口預測,2005—2010年綜合增長率在0.84%,2011-2020年綜合增長率在1.35%,預計2010年末縣城鎮人口為24.5萬人,2020年縣城鎮人口為32萬人;2010年末新安縣總人口將達到62.65萬人,2020年末總人口為73萬人。
2009年末新安縣總人口53.243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1455萬人,城鎮人口12.0970萬人。
文化
每逢重大節日或慶典活動,縣城常組織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如戲劇調演、嗩吶比賽及獅子、社火表演,排鼓、高蹺、秧歌、竹馬、旱船等民間藝術匯集縣城,各展風采。并組織大型文藝晚會,安排體育比賽及書法、美術、攝影展覽。特別是每年春節到元宵節期間,城鎮文化活動達到高潮。除各類社火表演外,縣城還有燈展、燈謎晚會、焰火晚會等活動,游人眾多,觀者如潮。著名戲劇、歌舞、小品、相聲等藝術團體及一些著名演員、“歌星”、“影星”、“笑星”,曾多次到新安縣城演出,受到城鎮觀眾,特別是一些青年“追星族”的歡迎。
如今,新安縣的文化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在新城新建設了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多功能影劇院及鄉鎮文化站,通過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發展社區、村鎮文化和校園文化、廣場文化,并不斷挖掘民間藝術,支持群眾性各類文藝團體和文化活動。通過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建設了輻射范圍較廣的新安廣播電臺、電視臺和政府網站。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由原來的97%上升到99%以上。實施了新農村書屋工程,完善了13個鄉鎮文化站和120個文化大院,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廣闊的活動場所,新安縣農村文化大院普及率達到90%。
教育
新安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文風昌盛”的美譽,改革開放后,更加重視文化教育對地方經濟的支撐作用,制定了“科教興縣”發展戰略,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教育質量。,已在河南省率先完成了中小學危房改造任務,成為洛陽市第一個基本消除現有D級危房的先進縣;教學裝備達到國家教育部一類標準的中小學有35所,其余均達二類或三類標準;新安縣三年級以上學生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91%以上的學生接受了信息技術教育,在全省率先建起了覆蓋縣鄉的教育信息化網絡,信息技術教育達到了我國發達地區水平。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雜費及課本費,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難問題;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入學率和鞏固率都達到了98%以上,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都達到了100%。
新安縣現有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一所,省級示范性高中一所,省級重點職業高中一所,市級示范性高中3所,市級示范性初中5所,教育教學質量在新安縣九縣六區位次始終保持前列。
職業教育發展迅速,新安縣職業高中2005年順利通過教育部驗收,成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職高每年招生人數達3000人,開設16個專業80個教學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大批建設人才,有力促進了新安的經濟發展。
新安縣有6所高中,其中普通高中3所,藝術類高中1所,職業類高中2所;新安縣有29所初中,其中縣直2所,鄉鎮27所;新安縣有188所小學,其中縣直3所,鄉鎮185所。
體育
新安是全國門球運動先進縣。新安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投入資金在新安縣城鄉開展門球運動,新安縣有門球愛好者3萬多人,門球場300多塊,每年開展群眾性門球賽事100多場,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該縣先后承辦了全國少年兒童門球賽和全國老年門球賽,并于2006年底被中國門球協會授予“中國門球之鄉”的稱號。
醫療
新安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縣委目標,逐步健全鄉、村三級衛生網絡。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村級衛生所建設試點,高起點、高質量建成了100個標準化村衛生所;在新安縣實施了健康工程,對縣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防疫站及十三個鄉鎮衛生院進行全面的改建和擴建,并配齊了相應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人員,使新安縣各醫療單位的醫療水平大幅提高。
新安縣有縣級醫院4家,鄉鎮衛生院12家;新安縣有縣鄉醫療機構30多個,村級衛生室600多個,醫療技術人員2000多人,病床發展到1000多張,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醫療網絡,縣直醫院能成功開展腦外、胸外、肝膽、泌尿等高難度手術及治療內科疑難雜癥,80%的鄉鎮衛生院能開展上腹部手術,基本滿足新安縣人民的醫療需求。
風景名勝
編輯
綜述
新安
荊紫山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有實物為證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從秦時置縣推算,迄今也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早在幾十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和華夏文化。相傳黃帝、炎帝曾在這一帶活動,因而人們又稱新安為“表里山河”、“帝王之鄉”、“華夏之祖”、“炎帝之根”。境內有多處仰韶文化遺址,有著名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最大的墓志銘博物館——千唐志齋,還有漢函谷關、王喬洞、洞真觀等人文景觀。“詩圣”杜甫《三吏三別》中的《新安吏》就是寫于新安。新安縣地處豫西山區,靠近古都洛陽,總面積1160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覽面積近500平方公里。有世界地質公園1處(黛眉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1處漢函谷關,AAAA級景區1處(龍潭峽),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千唐志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境內自然風光秀美、文化積淀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有青要山、荊紫山、黛眉山、始祖山、鷹嘴山,有小浪底水庫下閘蓄水后形成的168平方公里的廣闊水面,占整個小浪底水庫面積60%左右。且高峽平湖,群山環抱,山水相連,整體形成了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以文化為脈的旅游格局。旅游產業優勢十分突出,表現為兩個特點:一是景點景觀多,省政府小浪底旅游總體規劃中,一級景觀11處,新安縣占4處,二級景觀24處,新安縣占19處,三級景觀70處,新安縣占44處;二是景點有特色,
龍潭大峽谷具有壟斷性、獨占性和排他性,主要有: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萬里黃河第一湖 — 萬山湖,中國嶂谷第一峽 — 龍潭峽,中國第一館 — 千唐志齋(我國唯一的一座墓志銘博物館,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AAA級旅游景區),黃河第一關 — 漢函谷關,黃河絕版奇石 — 奇石山莊,中原第一寨 — 黛眉寨,黃河明珠 — 荊紫山,黃帝密都 — 省級風景名勝區青要山。
由小浪底水庫蓄水后形成的黃河新安萬山湖、黃帝密都青要山、黃河明珠荊紫山、黃帝故居始祖山、雙龍峽谷、峪里峽谷、龍潭峽谷、黃河小三峽,令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面積328平方公里的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集山地、丘陵、臺地、河流、湖泊等各種地貌為一體。尤其是作為其核心景區的龍潭峽,典型的丹霞嶂谷地貌,記錄著距今25億年以來地殼的海陸變遷和古海洋的潮漲潮落。
龍潭大峽谷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谷內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兩次盛贊龍潭大峽谷景區是“世界上最美的峽谷”和“全世界人人都該來的地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出中國最美的四十個景點,龍潭大峽谷景區是河南唯一入選的景區。
千唐志齋
千唐志齋位于洛陽新安縣鐵門鎮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張鈁先生所建,是中國唯一的墓志銘博物館。張鈁先生酷愛金石字畫,并廣泛征集,
在故宅花園“蟄廬”內建齋收藏,由王廣慶命名、章炳麟題額為“千唐志齋”。齋中鑲嵌墓志、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志1191件。內容涉及皇親國戚、相國太尉、郡王太守、尉丞參曹,以至處士墨客、佛僧道士、宮娥彩女等各階層人物,為研究唐代社會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有證史、補史、糾史的作用,被史學界稱為“石刻唐書”。1997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3年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漢函谷關
函谷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關隘之一,漢函谷關遺址位于新安縣
城東500米的東關村,始建于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門戶,2007年被國家確定為絲綢之路捆綁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關樓坐西向東,北接隴海線,南連青龍山,西通縣城,東臨澗水。關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稱八特坂或八將山,是著名的古戰場遺址。史稱“漢函谷關”,又稱為漢關。
青要山
青要山曾為軒轅皇帝“密都”,位于新安縣西北部,距洛陽市66公里。
特產
編輯
朝天椒
朝天椒是新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產業,在新安縣有近10年種植歷史。新安縣在政府的引導下共完成朝天椒種植面積3.16萬畝,平均畝產200.6公斤,總產630萬公斤,總產值6930萬元。
櫻桃
新安縣北部的五頭、磁澗等鄉鎮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大粒櫻桃
種植,五頭鎮的櫻桃種植已有千年歷史。為提高櫻桃品質、形成規模效益, 2006年新安縣將櫻桃種植列為縣產業化重點項目,在原來基礎上引進了粒大、味甜、色鮮的大粒櫻桃新品種。五頭、磁澗兩鄉鎮抽出專人負責項目實施,又新增大粒櫻桃種植面積6000畝。新安縣共發展大粒櫻桃1.6萬畝,桃售價最高時達到每公斤40元。僅此一項,果農每年增收3000多萬元。
黃河奇石
黃河奇石是天然形成的具有觀賞、玩味、陳列和收藏價值的黃河卵石。
歷史名人
編輯
韓擒虎
韓擒虎,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縣西韓都村)人,隋朝名將。
錢若水
錢若水,河南新安人,北宋初年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