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h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核心區。全縣總面積1.21萬平方公里,東與貴南、同德隔黃河相望,北與共和縣接壤,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毗鄰,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瑪沁縣相連。距省會西寧248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103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4°48′-36°14′,東經99°01′-100°59′。
興??h平均海拔3924米(縣政府所在地子科灘鎮海拔3303米)。最高點鄂拉山脈雖根爾崗海拔5305米,最低點河卡鎮吾合托黃河出境處海拔2590米。全縣轄子科灘、河卡、曲什安、唐乃亥、中鐵、龍藏、溫泉等三鎮四鄉,57個行政村5個社區。截止2012年底全縣總人口7.6萬人,居住著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多個少數民族,藏族占總人口的77.89%。、
建制沿革
興海,秦皇之前,是為戎羌。西晉永嘉年間(307—312),原居遼東鮮卑族吐谷渾西遷,在興??h大河壩流域建政,興海為吐谷渾王轄地。
唐聯吐蕃,文成公主,西出長安,大非川攬轡(地名,在今興??h大河壩一帶,文成公主進藏時曾在此駐足),世代流芳。自吐蕃于貞觀八年初派使與唐聯姻,開辟了“唐蕃古道”,并在興??h大河壩黃清河畔設那錄驛,唐蕃古道上的暖泉驛(清代稱哈隆馬索)今興??h境內溫泉點,唐時稱為列漠海今興海溫泉的苦海。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政府成立,興海為共和轄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由共和析置大河壩設置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大河壩設置局升格為興??h。
1950年6月,興??h人民政府成立。
行政區劃
2000年,興??h轄8鄉,縣府駐子科灘(在唐乃亥鄉境內)。其中各鄉:河卡鄉、 溫泉鄉、唐乃亥鄉、大河壩鄉、曲什安鄉、中鐵鄉、桑當鄉、龍藏鄉、子科灘城關未批鎮、賽什塘牧場虛擬鄉、河卡種羊場虛擬鄉。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復:撤銷大河壩鄉,設立并命名為子科灘鎮(遷至子科灘);撤銷河卡鄉,設立河卡鎮。
2001年底,興??h轄2個鎮、6個鄉,1個居委會、61個村(牧)委會。
2005年,興??h轄2個鎮、6個鄉:子科灘鎮、河卡鎮、溫泉鄉、龍藏鄉、中鐵鄉、曲什安鄉、唐乃亥鄉、桑當鄉。
2006年8月,經青海省政府批準,海南州將原有的40個鄉鎮調整為36個鄉鎮,其中:撤銷興??h曲什安鄉,設立曲什安鎮,實行鎮管村體制;撤銷興??h桑當鄉,將桑當鄉的桑當、明星、夏塘、野馬臺4個村劃歸興??h唐乃亥鄉,并將桑當鄉的切卜藏村劃歸興??h子科灘鎮管轄。
截止2014年,興??h轄3個鎮、4個鄉:子科灘鎮、河卡鎮、曲什安鎮、溫泉鄉、龍藏鄉、中鐵鄉、唐乃亥鄉。境內有:賽什墉牧場。
位置境域
興海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青海省西南部,總面積1.21萬平方公里,南北長159.5公里,東西寬118.75公里。東、臨黃河與貴南、同德相望,西鄰海西州都蘭縣,南與果洛州瑪沁縣、瑪多縣毗鄰,北與共和接壤。距省會西寧248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103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4°48′-36°14′,東經99°01′-100°59′。
地質地貌
興??h平均海拔3924米(縣政府所在地子科灘鎮海拔3303米)。最高點鄂拉山脈雖根爾崗海拔5305米,最低點河卡鎮吾合托黃河出境處海拔2590米。
氣候
興??h境內氣候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輻射強烈,熱量條件差,且地區間的氣候條件差異性較大。年降水量在196.5-470.5毫米,無霜期平均38天。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興??h是海南州重要的水電資源開發基地。黃河干流流經興海146.2公里,可供開發總裝機容量354萬千瓦。其中:黃河干流國家水電重點開發項目有班多、羊曲和茨哈3座梯級水電站。黃河一級支流曲什安河、大壩河流域內開發的水電站有莫多、尕曲、黨村和滿龍、溫泉、雙龍、百盤峽等19座梯級電站。此外,境內有溫泉點19處,流量為9.236-22.579升/秒,水溫40-58℃,最高水溫達80℃,富含藥用礦物質。
生物資源
興??h境內有冬蟲夏草、雪蓮、大黃、柴胡、黃芪、秦芄、羌活等中藏藥材30種。其中冬蟲夏草是全省的主產區之一,年產量達1萬公斤左右,其獨特的品質和藥用價值得到國內外廣大客商的贊譽。
礦藏資源
截止2012年興??h境內綿延的崇山峻嶺之間蘊藏著豐富的銅、鉛、鋅、錫、鉬、金、銀、汞等20余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約300億元,是全國31個重點找礦縣和全省10個重點資源開發縣之一,是海南州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基地。
人口民族截止2012年底興??h有人口7.6萬人,藏族占總人口的77.89%,境內居住著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東鄉族、土族、滿族等17個民族。
經濟概況綜述
2012年全年興??h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86284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53656萬元,占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8.80%,與2011年同比增長5.70%,增長貢獻率達21.45%,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8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93910萬元,占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0.41%,與2011年同比增長11.00%,增長貢獻率達66.43%,拉動全部投資增長5.8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38718萬元,占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0.78%,與2011年同比增長8.6%,增長貢獻率達12.12%,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全年興??h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32730畝,與2011年同比持平。其中: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是57013畝,與2011年同比增加2108畝,與2011年同比增長3.8%;油料作物播種面積66907畝,與2011年同比減少5226畝,與2011年同比下降4.6%;蔬菜大棚播種面積97畝,與2011年同比持平;飼料播種面積11821畝,與2011年同比增加1000畝。全年實現糧油產量16432噸,與2011年同比減少988噸,與2011年同比下降5.67%。其中:糧食產量10154噸,與2011年同比減少1628噸,與2011年同比下降14%,油料產量4829噸,與2011年同比增加179噸,與2011年同比增長4%。2012年,興??h全年累計繁殖各類仔畜共46.97萬頭(只),與2011年同比增加3.86萬頭(只),繁殖率為77.79%,同比基本持平;成活各類仔畜43.11萬頭(只),與2011年同比增加3.56萬頭(只),成活率為91.78%,同比提高0.06個百分點,成幼畜死亡1.01萬頭(只),死亡率為0.91%,同比提高0.03個百分點。出欄牲畜47.29萬頭(只),與2011年同比增加4.86萬頭(只),出欄率為42.77%,與2011年同比提高2.12個百分點。2012年,興??h全年累計實現農林牧業總產值為75504.2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10038.95萬元,增長15.33%,其中,農業總產值是24384.7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了3154.27萬元,增長14.86%。林業總產值是1370.02萬元,與2011年同比減少了190.02萬元,下降12.18%,畜牧業總產值是48959.48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7044.7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16.81%,農林牧業服務業總產值790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3.95%。2012年,興??h全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3655.79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5.72%(按可比價計算)。其中:農業實現增加值13352.54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6.36%;林業實現增加值704.42萬元,與2011年同比下降17.46%;牧業實現增加值39124.83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6.16%;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74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0.92%。
第二產業
2012年,興??h全年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4965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22371萬元,同比增長8.6%(按可比價計算),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42868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24131萬元,同比增長0.2%(按可比價計算),占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的86.3%;規下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6783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3634萬元,同比增長108.69%(按可比價計算)。全年全縣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86649萬元,同比增長27.68%。2012年,興??h采掘產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0229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5856萬元,占全部工業企業的40.74%。水電產業增長較快。全年實現增加值25823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13564萬元,占全部規模工業52%。
第三產業
2012年,興??h全年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294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15.79%。其中:城鎮零售總額8940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15.69%;鄉村零售總額400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16.04%。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1750萬元,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0.79%,繼續發揮主力軍的作用。2012年,興??h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餐飲業投資增長較快。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業全年累計完成住宅投資8790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87.43%,占全部投資總量的6.9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全年累計完成住宅投資726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22.01%,占全部投資總量的5.72%;住宿餐飲業全年累計完成住宅投資3597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19.2%,占全部投資總量的2.83%。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2年末,興??h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638戶。
教育事業
截止2012年末,興??h初中生招生797人,在校生2342人,畢業生999人。普通小學招生1794人,在校生8183人,畢業生95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900人。
醫療衛生
截止2012年末,興??h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9個,計劃生育服務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56人,其中醫生127人,衛生防疫人員25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201張。年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0.86‰,嬰兒死亡率15.64‰,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1.87‰。
社會保障
截止2012年末,興??h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2118人,比上年末增加573人。其中參保職工1616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02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8969人。其中,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職工3543人,城鎮居民5426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2301人,增加332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24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51470人,參合率達99.7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支出總額為2060.99萬元,累積受益人數達27528人次。
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末,興??h全縣境內通車公路里程2732.8公里。固定電話年末用戶0.32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0.2戶,農村電話用戶0.12萬戶。2012年末全縣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66851戶。其中:電信用戶13801戶,移動用戶32000戶,聯通用戶21050戶。 國際互聯網用戶2025戶。
歷史文化
截止2012年底興??h有人口7.6萬人,藏族占總人口的77.89%。藏族自稱“博巴”,意為農業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魯藏布江流域的一個農業部落。兩漢時屬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紀贊普松贊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稱其為“吐蕃”,直到康熙年間才稱“西藏”,藏族稱謂亦由此而來。藏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方、安多三種方言?,F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10世紀到16世紀,是藏族文化興盛時期。藏族信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儀式和內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傳佛教”。藏族對活佛高僧尊為上人,藏語稱為喇嘛,故藏傳佛教又被稱為喇嘛教。藏區經濟以畜牧業和農業為主。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例如:足瑪米飯,藏族傳統宴席食品,用足瑪、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腸,藏族傳統菜肴,用牛(羊)血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傳統菜肴,用牛、羊奶發酵后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