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縣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縣,地處烏蘭察布市東南部。位于北緯40°26″~41°27″,東經113°21′9″~114°7′47″,南北長約10千米,東西較窄,約67千米,總面積為3518平方公里。東以大青山、阿貴山為分水嶺,與河北省尚義縣相鄰;南以長城、大南山為界,與河北省懷安縣,山西省天鎮縣、陽高縣交界;西與豐鎮市,察哈爾右翼前旗接壤;北與察哈爾右翼后旗、商都縣毗連,素有“雞鳴聞三省”的說法。
2013年,興和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3.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5.2億元,財政收入實現4.5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億元。
行政區劃 編輯
2013年, 興和縣轄5鎮2鄉,即城關鎮、張皋鎮、店子鎮、賽烏素鎮、鄂爾棟鎮、大庫聯鄉、團結鄉。轄161個村(居)委會,867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編輯
2013年,興和縣總人口31.48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5.3萬人。人口密度89人每平方公里。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苗族、高山族等10個民族,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以漢族為多數的民族居住地區。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興和縣地處陰山北麓,位于東經113°21′09″至114°07′47″,北緯40°26′至41°26′之間。北靠商都縣,東依河北省尚義縣,南與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懷安縣接壤,西與察右后旗、察右前旗相連。
興和縣
地形地貌
整個地形呈南北狹長狀,趨向為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500米。境內山川相間,河灘穿插,丘陵、平原、山地鑲嵌分布,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36.5%、38.2%和25.3%。
境內山脈主要有南部大南山、東部大青山、西部岱青山和北部武大喇嘛山,境內最高峰為大南山的黃石崖,海拔2334.7米。
水文
興和縣境內共有7條河流,多屬季節性間歇河。外流河有二道河、銀子河、蘇木山河,均屬永定河水系。其中二道河是境內最長的河流,全長87.5公里。境內有中小湖泊23個,總面積4.28平方公里,多屬季節性時令湖。較大的湖泊有澇利海等。
氣候
興和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半干旱氣候,冬季、夏季分別受蒙古高原和大陸低壓控制,氣候呈明顯的大陸性,具有寒暑劇變的特點。年降水量為397毫米左右,極端最高降水量63
興和縣自然風光
0毫米,極端最低降水量237毫米,地表水資源經流量10373.9萬立方米。年平均蒸發量為2036.8毫米,是年降雨量的5倍。年均日照2872小時,積溫2300-2400℃,無霜期95-135天左右。地區風速較大,大風日數較多。年平均風速3.7米/秒,大風日數年平均45天,多發生在冬春季。年平均氣溫4.2℃,最冷月為一月,平均氣溫零下13.8℃,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3.8℃;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19.9℃,極端最高氣溫36℃。通常11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封凍,次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解凍。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興和縣南北長109公里,東西寬67公里,總面積3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4萬畝,可利用土地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
截止至2013年,境內已探明的礦藏有石墨、膨潤土、墨玉石、硅
興和縣
線石、石灰石、藍寶石、大理石、玄武巖、水晶石、磷礦石、白云母、鎢砂、鐵礦石等30多種。其中石墨礦藏為全國三大石墨基地之一,為天然磷片狀石墨,地質儲量3733萬噸,品位2.5—5%。有10家石墨礦山企業,年生產中碳石墨1.5萬噸。膨潤土礦是華北地區首次發現的大型礦,也是國家一級大型膨潤土礦,總儲藏量達1.7億噸,其中鈣基土0.5億噸,鈉基土1.2億噸?,F有兩家開發加工企業,年產膨潤土、顆粒白土1.6萬噸,防滲毯5000平方米。
生物資源
興和縣境內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野兔、狍子、石雞、環頸雉(山雞、野雞)等。野生植物主要有野果樹,如山丁子、山犁子、山櫻桃、酸刺、野山楂、山杏等。野生藥用植物種
澇利海
類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大南山的正北黃芪。
經濟 編輯
綜述
2013年,興和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3.8億元,同比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5.2億元,同比增長15.8%;財政收入實現4.53億元,同比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億元,同比增長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200元,同比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90元,同比增長13.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24億元,同比增長19.2%。
第一產業
2013年,興和縣糧食、蔬菜總產分別達到2.2億斤和4.8億斤。大力實施禁牧舍飼,畜牧業規?;?、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生豬、肉雞、肉羊、肉牛年出欄分別達到22萬口、125萬羽、91萬只和2.2萬頭。
興和縣糧食作物主要有馬鈴薯、玉米、蔬菜、油料(葫麻)及其它雜糧、雜豆,其中以甘藍、元蔥、紅胡蘿卜、西芹、白菜為主的蔬菜,已獲得自治區無公害農產品及生產基地、銷售點掛牌認證和國家有機農產品轉換認證。馬鈴薯平均年產量達9億斤,并以其個體大、群體勻、淀粉含量高、無污染等特點,在京津地區倍受青睞。莜麥、蕎麥、蠶豆、蕓豆是當地特產,具有營養價值高、保健功效好、綠色無污染的特點。家畜、家禽主要品種有奶牛、寒羊、當地綿羊、絨山羊、生豬、獺兔、柴雞、肉雞等。其中奶牛飼養量3.2萬頭,肉羊飼養量38.83萬只,生豬飼養量6.72萬口。
第二產業
2013年,興和縣加快推進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建設運營各項工作,園區內部基礎建設完成投資30億元,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127.3億元,水、電、路、環保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國家級煤炭質量檢驗中心烏蘭察布分中心、國家級煤炭物流服務業標準化試驗示范項目獲批,與此聯動的內蒙古西北煤炭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立并步入規范化運作軌道。園區已注冊企業105家,正式運營25家。
第三產業
興和縣銀行類金融機構達到9家,蘇木山景區、察爾湖景區被評為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全年接待游客達28.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00萬元。大力開展“項目資金爭取年”活動,繼續實行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資工作,2013年累計引進重點項目10項,到位資金34億元。
交通 編輯
興和縣地處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三市三角中心腹地,具有“兩圈兩帶”(環渤海經濟圈、北京2小時經濟圈,中部向西部的過渡帶、中原向草原的
興和縣衛星圖
過渡帶)的復合優勢。東距首都北京240千米,西去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220千米,南往山西省大同150千米,西北距烏蘭察布45千米,東南離張家口100千米。是中國西部和內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縣,有“走進興和一步,跨入中國西部”和“北京八環”之稱。境內110國道、京新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和集張鐵路、托縣至興和運煤重載高速公路貫穿興和縣。集商路、興豐路、蘇木山旅游線路等14條交通干線縱橫交錯,暢達八方。
社會 編輯
教育
2013年,興和縣投資4088萬元,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和農村幼兒園建設工程,新改擴建校舍面積1.35萬平方米,改擴建4所鄉鎮幼兒園和小學餐廳,開展了“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扎實推進。
醫療
2013年,興和縣實施了2個鄉鎮衛生院、6個衛生院周轉宿舍和8個村衛生室建設工程,蒙中醫院建設基本竣工。
社會保障
2013年,興和縣通過各項扶貧措施,全年使1.3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不斷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人,農民轉移就業3.8萬人。各類社會救助保障人數達到58408人,保障標準大幅提高。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城鎮居民醫保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報銷和補償比例分別提高了10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保障性住房建設順利推進,投資1.66億元建設的29處互助幸福院二期建設工程已基本完工,惠及3000戶農村貧困人口的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總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的中心敬老院建成并投入運行。開工建設廉租房100套、4500平方米,公租房100套、5000平方米?;I資2094萬元,為農村低收入群眾每戶補貼1噸冬季取暖用煤。實施了86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涉及10萬多人的出行和基本生活保障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高度重視殘疾人就業工作,新建了3個殘疾人創業就業基地。
旅游 編輯
蘇木山距興和縣城西南40公里處,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林場,有內蒙古“第二小興安嶺”之稱??偯娣e32萬畝,有林面積22.7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有“天然氧吧”之稱。有興和縣最高峰黃石崖,天鑿神塑的“喇嘛洞”、“南天門”、“情侶石”、“千年龜”、“神馬蹄”等景觀。110國道旁的澇利海,水面總面積1360畝, 由大小三個天然湖泊組成,是魚類繁衍和珍稀鳥類棲息的理想場所,自治區旅游規劃把澇利海確定為四級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