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xīnɡhuà)位于江蘇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地處江淮之間,里下河地腹地,江蘇省泰州市下轄市。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游城市。興化是國家生態示范區,全國環保模范城市。著名的“魚米之鄉”。世界四大花海之一“千島菜花風景”聞名遐邇。興化古稱昭陽,又名楚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源遠流長,據考證,境內人類生存史可追溯到,距今約6000多年。興化誕生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封神榜》作者陸西星、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等世界知名文豪和書畫家。興化文化積淀深厚,人才輩出。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緒,有262人中舉,93人中進士,1人中狀元,全國罕見。歷史中 屈原、 范仲淹、 魏源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興化任職。給這座城市帶來變革和昌盛。更加給興化歷史的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興化俗稱“鍋底洼”。在中華民俗文化的理解中,這是一個聚水聚勢聚財的“聚寶盆”。相傳歷史上“祥瑞之兆”的無價之寶“和氏璧”在昭陽相國手里,最后就落在興化。興化是全國百強縣、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水產品生產與集散基地。先后榮獲中國小說之鄉、中國不銹鋼之鄉、中國國際象棋之鄉、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等稱號。2015年3月,入選國家衛生城市。
地理環境
位置域境
興化市地處江淮之間,里下河地區腹部,東鄰大豐、東臺,南接姜堰、江都,西與高郵、寶應接壤,北與鹽都隔河相望。位于北緯32°44′~33°16′,東徑119°43′~120°16′。政區東西、南北間距各約55公里。興化市總面積2393.3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766平方公里,占73.8%,河道、湖蕩、灘地等水域面積627平方公里,占26.2%。
地形地貌
興化地勢低洼平坦,地面高程在1.40米~3.20米之間,平均高程1.80米(廢黃河高程系,下同)。境內地勢東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為周邊高中間低的碟型洼地,是里下河地區建湖、興化、溱潼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稱“鍋底洼”興化為里下河淺洼平原區,位于江淮平原的里下河凹陷中心地帶,為中新生代斷隘盆地持續沉降區,古地貌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紀,洼地經由江河、海合力堆積,經歷了海灣——瀉湖——水網平原的演化過程,形成湖蕩、沼澤地貌特征,均為第四系全新統湖積層和河流泛濫物所覆蓋,其基底是以碳酸鹽為主的古生代地層。
水文特征
興化屬淮河流域,境內河道縱橫,湖蕩棋布。歷史上為適應西有運堤歸海五壩,東有入海五港的排水格局,水系以東西走向為主。隨著江都和高港水利樞紐的建成,境內水系逐步調整為南北走向,原有東西向河道已成為引排調度河道。境內湖蕩眾多,面積較大的有:大縱湖、吳公湖、郭正湖、平旺湖、得勝湖、烏巾蕩、沙溝南蕩、癩子蕩、官莊蕩、王莊蕩、花粉蕩、廣洋蕩、團頭蕩,俗稱“五湖八蕩”。建國后,興化站多年平均最高水位2.10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0.86米,最高水位發生在1991年7月15日,達3.35米,最低水位出現在1953年6月19日,只有0.28米。
氣候特征
興化位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兼受大陸與海洋性氣候影響,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熱和雨熱同步等特點,大氣環境質量優于國家Ⅱ級。年平均氣溫14°~15℃。無霜期210~220天。興化歷年平均降水量1040.4毫米,但年際變化較大,1991年降水量2080.8毫米,而1978年僅393.6毫米。年內降水量在時空分布上不均,6~9月份降水相對集中,約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年平均蒸發量為960毫米左右。
行政區劃
截止2011年末,興化市下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8個鎮、6個鄉。居民委員會76個、村民委員會614個、村民小組8262個。
交通
興化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全年完成客運量1172萬人,增長3.0%;客運周轉量67984萬人公里,增長3.0%;貨運量5873萬噸,增長9.9%;貨運周轉量1224770萬噸公里,增長9.9%;年末公路里程2630.95公里,增長1.6%,其中等級公路2629.69公里,增長2.4%。
公路
縱向公路
鹽靖高速:從北安豐鎮自北向南進入興化市轄區,于戴南鎮出市境,設有北安豐、興化(大垛)、戴南三個互通口。
寧鹽高速公路:規劃中的寧鹽高速(南京至鹽城)將橫穿里下河地區,途經興化西部,為當地居民新增一條快速通道。按照規劃,寧鹽高速還將與省道333、省道611、省道203、省道264相交,興化居民到高郵、儀征等地也非常方便。業內人士說,寧鹽高速還將與經過的京滬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相交時有望設立1個樞紐,最終如何設置互通,要以權威部門的規劃發布為準。
阜興泰高速公路(通過省發改委工可審批)阜興泰高速公路興化至泰州段(下稱興泰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順利通過省發改委審批。這標志著興泰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邁出了最關鍵一步。起于興化南,向南經陳堡、周莊、俞垛、淤溪,接擬建的泰高高速公路淤溪樞紐,全長約35.5公里。建設興泰高速公路工程,可完善區域高速公路網絡,改善興化地區對外快速交通條件,加強蘇中與蘇南地區交通經濟聯系,促進沿線經濟協調發展。
江蘇S229省道從北安豐鎮自北向南進入興化市區,于戴南鎮出市境,與鹽靖高速一起構筑鹽靖南北向交通南北向交通道,同時也是與蘇南地區直接對線路。
江蘇S232省道(建造中)泰州中部干線。
江蘇S231省道 是興化與泰州聯系的主干路。
橫向公路
江蘇S333省道從戴窯鎮自西向東進入興化市區,于興化市五里西路過境公路路口折向南與江蘇省道 233省道并線;南支線(即東南繞城)于過境公路路口折向南與江蘇省道 233省道并線;于臨城鎮出市境。
江蘇S331省道從周莊鎮自南向北進入興化市區,止于興化市長安北路過境公路路口。
江蘇S233省道從大鄒鎮自北向南進入興化市區,于臨城鎮出市境。
鐵路
興化站(貨運站),半小時車程內可以到達東臺火車站。興化站站址在江蘇省興化市最東部合陳鎮,于鋪建新長鐵路時開工興建。離東臺站20公里,位于新長鐵路大豐站和東臺站之間,隸屬上海鐵路局管轄?,F為五等站。
航空
1小時車程內可以到達揚州泰州機場、1.5小時車程內可以到達鹽城南洋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