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東麓,隸屬省會鄭州,處于北緯39°19′—34°40′、東經113°09′—113°41′之間,位于省會鄭州西南40公里處,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79.7萬(2010年)。新密是河南省26個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境內主要河流有賈魯河,雙洎河等,有漢、回、維吾爾等民族。轄4個街道、12個鎮、1個鄉,1個風景區管委會。歷史沿革編輯區劃沿革
新密相冊 (15張)
三皇之世初為伏羲女媧之故里,后為炎帝所伐之補遂。五帝之初為黃帝之都軒轅丘,帝嚳時期為祝融氏之墟,五帝堯之后為鄶國之都城所在地。西周初到春秋為鄶、密二國并存,春秋時為鄭國都城并設新密邑,戰國時屬韓國,又曾為楚所轄,秦時屬潁川郡,漢襲秦制仍置密縣,屬河南郡,治在大隗,東漢屬河南尹,三國時屬魏國司州河南郡。晉屬司州滎陽郡,劉宋屬滎陽郡,北齊復置密縣,屬滎陽郡。北周屬滎州,尋政滎州又為鄭州,隋朝密隸屬仍和北周一樣,縣、省入焉。五代仍為密縣屬鄭州,宋屬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陽郡。金、元屬南京(汴梁)路鄭州。元改密云縣,割屬鈞州。明復為密縣。屬開封府鈞州,又稱禹州。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因之,屬直隸禹州,改屬許州府,旋屬開封府。中華民國屬豫東道、開封道、河南省、第四、第一行政督察區。1952年陳留專區和鄭州專區合并,命名為鄭州專區。1955年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駐開封市,更名為開封專員公署,稱其管轄的地區為開封專區。1958年12月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37次會議通過并報國務院批準,將原開封專區西部的滎陽、密縣等五縣劃歸鄭州市管轄。1961年12月10日,省委決定將滎陽、密縣等五縣劃歸開封地區管轄。1983年9月1日,國務院批準河南部分地、市合并,實行市管縣體制的報告,將開封地區的鞏縣、新鄭、密縣、登封、中牟五縣劃歸鄭州市管轄。1974年7月10日,密縣新縣城籌建處成立。1979年9月,密縣新縣城經數年建設已初具規模,縣委、縣革委及縣直部分單位遷入新縣城辦公。1982年8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密縣來集鄉和城關鎮的惠溝、五里店、楚溝、楊寨、高溝、甘砦六個大隊(村)劃出,成立新密區,屬鄭州市管轄。1987年3月11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鄭州市新密區,原所屬的來集、七里崗鄉劃歸密縣。1994年4月5日撤銷密縣,設立新密市(縣級)。省政府通知:委托鄭州市代管。
地名由來
新密青屏山鄭州市西南部的新密市,在西周滅商之后是密國和鄶國所在地。密國是以密山為名,密山以“密”為名,是因為這里山的形狀像座宏大的殿堂,古代山形如堂者稱為“密”。后來鄭國滅掉了鄶國,并將原來的密國故城更名為新密邑。韓國滅鄭后,擁有此地。從春秋戰國到秦朝滅亡,一直沿用“新密”這個地名。
自然資源編輯礦物資源
新密市主要礦藏有煤炭、石灰石、鋁釩土、天然油石、磷礦石、硅石、玉石等25種。其中煤炭、鋁釩土、石灰石、硅石儲量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美譽的新密市,煤田地質儲量50億噸,其中煤炭工業保有量16.5億噸,并以低硫和高發熱量著稱。鋁釩土儲量6000萬噸、工業硅儲量10億噸、石灰石儲量50億噸,都極有工業價值。
植物資源
新密市農業產品種豐富,盛產小麥、玉米,特產金銀花、大蒜、密香杏、金銀花、桑杈、大蒜、密香杏等。
行政區劃編輯新密市轄4個街道、12個鎮、1個鄉,1個風景區管委會:青屏街街道、新華路街道、西大街街道、礦區街道、城關鎮、牛店鎮、平陌鎮、超化鎮、茍堂鎮、大隗鎮、劉寨鎮、白寨鎮、岳村鎮、來集鎮、米村鎮、曲梁鎮、袁莊鄉。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新密完成生產總值515.3億元,比上年11.3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6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364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9:72.3:24.8調整為3:70.7:26.3。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88.1億元,增長15.1%,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5.3%。2012年財政總收入完成38.4億元,增長6.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4.4億元,增長21.3%,其中稅收收入13.7億元,增長7.5%,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6.02%,比上年降低7.2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為36.7億元,增長25.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億元,增長47.5%;公共安全支出1.8億元,增長44.5%;醫療衛生支出3.67億元,增長42.9%;教育支出7億元,增長23.9%。國、地稅兩部門完成稅收總額29.4億元,增長-0.3%。其中國稅完成17.3億元,增長-1.1%;地稅12.1億元,增長0.8%。2012年新密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8%,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3%。
第一產業
2012年,新密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58億元,比上年增長4.4%。糧食總產量207059噸,增長4.1%,其中夏糧總產量104959噸,增長4.5%;秋糧總產量102100噸,增長3.7%。2012年油料總產量10988噸,增長4.7%;蔬菜總產量245795噸,增長10%;水果總產量19693噸,增長5.2%。2012年糧食種植面積為835410畝,比上年增加6480畝。油料種植面積57885畝,增長1.6%;蔬菜種植面積78240畝,增長5.4%;果園種植面積21720畝,增長9.8%。2012年肉類總產量20515噸,增長7.6%;禽蛋產量27213噸,增長4%;牛奶產量28156噸,增長11.4%。2012年水產品產量825噸,水產品養殖面積412公頃;當年造林面積2503公頃,木材產量31378立方米。201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213公頃。今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966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766公頃。新密農業機械總動力95.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2%。農用拖拉機8950臺,農用運輸車12534輛,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78.7%。農村用電量40955萬千瓦時,化肥使用量26860噸。
第二產業
2012年新密工業增加值完成3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55.7億元,增長-4.2%;重工業完成247.7億元,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5%。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及個體增加值43.1億元,增長2.4%。從重點監測的八大行業看,煤炭業完成增加52.8億元,下降37.1%;耐材業156.2億元,增長22.6%;造紙業30.3億元,增長-8.4%;建材業9.5億元,增長22.0%;食品醫藥化工業完成增加值11.2億元,增長22.8%;服裝業13.6億元,增長-7.7%;機械制造業6.8億元,增長20.3%;電力業7.5億元,增長49.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產量9545130噸,比上年增長-36.4%;耐火材料10643488噸,增長11.8%;機制紙及紙制品1800656噸,增長-21.2%;服裝5232萬件,增長-4.6%。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完成1129.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利稅總額完成226.4億元,增長6.2%;其中,利潤完成171.2億元,增長7.3%。2012年產業集聚區(含專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4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2.5億元,增長8.1%;實現利潤總額61.6億元,增長-5.1%;從業人員3.79萬人,增長-6.2%。
第三產業
2012年新密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7.6億元,比上年增長6.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7.6%。新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3億元,增長15.8%。分城鄉看,城鎮完成消費品零售額125.5億元,增長16.6%;鄉村完成消費品零售額29億元,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5.9億元,增長15.3%;零售業116.8億元,增長15.5%;住宿業1.65億元,增長14.4%;餐飲業29.9億元,增長17.1%。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25個銷售大類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40.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9.5%,日用品類增長2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77.6%,中西藥品類增長42.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5.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7.5%,化工材料及制品類增長16.1%,金屬材料類增長29.7%。2012年末新密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4.1億元,比年初增加35.6億元,增長16.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00.3億元,比年初增加21.6億元,增長12.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6.3億元,比年初增加13億元,增長13.9%。其中短期貸款58.6億元,比年初增加7.57億元,增長14.8%;中長期貸款47.7億元,比年初增加5.4億元,增長12.8%。2012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52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25億元,增長21.7%;人壽險保費收入2.3億元,增長-9.1%。2012年賠付額0.91億元,增長-21.6%。其中:財產險賠付0.15億元,增長-0.6%;人身險賠付0.76億元,增長-24.7%。社會編輯教育事業
2012年建成農村中小學校舍3.1萬平方米;投資7700萬元,同時開建金鳳路中學、小學和市直第三幼兒園,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投資4480萬元,完成了15所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任務。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2012年榮獲河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市)。新密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08所(不含幼兒園158所)。其中:小學118所,初級中學3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高級中學6所,高等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9所,特殊教育1所,各類成人技術培訓學校440所。2012年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6471人。新密共計招生43658人,在校生156044人,畢業生37943人。其中:小學招生14267人,在校生69371人,畢業生9544人;普通初中招生9216人,在校生27456人,畢業生9540人;普通高中招生5626人,在校生17736人,畢業生579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2890人,在校生6936人,畢業生2348人;特教學校招生29人,在校生160人,畢業生29人;各類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
人員88629人次。幼兒園入園11630人,在園34385人,離園10687人。 新密市共有教職工12286人,其中專任教師9653人。小學教職工4202人,其中專任教師3816人;普通中學教職工3884人,其中專任教師345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職工562人,其中專任教師479人;特教學校教職工51人,其中專任教師41人。幼兒教育教職工3587人,其中專任教師1860人。 鄭州城市學院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成立的一所民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體育事業
2012年舉辦市級以上運動會3次,參加運動員人數達2000人次。2012年參加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初中畢業生學生數為9540人,合格率達96.62%;高中畢業生學生數為5795人,合格率達98.67%。新密運動員在河南省縣(市)級少年兒童田徑錦標賽中共獲得15枚金牌、25枚銀牌、15枚銅牌,并獲得團體總分第1名和體育道德風尚獎等成績。
科技事業
新密市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鄭州市級38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鄭州市級6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鄭州市級24家;新密高新技術企業13家,實現增加值11.3億元,增長31%。2012年申請專利612件,授權專利425件。
文化事業
2012年末新密有藝術表演團體25個,文化科技、科研機構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8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文物保護單位108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4家,鄭州市級38家,新密市級53家。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5%,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690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39000戶。新建農家書屋71個,村級綜合文化場所標準化建設覆蓋率達100%。藝術表演場所327個,2012年免費放映電影3600多場。
醫療事業
2012年末新密共有衛生機構68個(不含村級),其中綜合醫院9家,中醫院1家,??漆t院3家;鄉鎮衛生院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醫學在職培訓機構1家;健康教育所1家;城區診所(含衛生所、醫務室)35家。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3441張,增長2.7%。衛生技術人員3403人,增長3%;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245人,注冊護士1333人。衛生防疫人員204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648116人,參合率為98.41%。新密共有村級衛生機構303個。執業(助理)醫師100人,注冊護士19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090人。村級標準化達標衛生室覆蓋率達到100%。
社會保障
2012年末新密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23個,床位數為2300張,收養各類人員1622人。投資1500萬元新建敬老院4所,新增床位550張。擁有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501處,便民、利民服務網點數750個。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436.9萬元,救助4703人次;農村傳統救濟人數205人。新密共發放救災款200.4萬元;共接受社會捐贈82.1萬元;2012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5.5萬元。
旅游資源編輯新密境內名勝風景主要有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飛龍峽、伏羲山、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軒轅丘古城寨址,被評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為黃帝古都軒轅丘。
合并圖冊 (3張)
黃帝宮黃帝宮,又名云巖宮,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西南35公里處,新密東南劉寨鄉境內。曾是軒轅黃帝建宮筑殿、練兵講武、研創八陣圖的地方。尖山風景名勝區尖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鄭州西南35公里的新密市西北尖山鄉境內,溱洧流域古老而神秘,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區南的桃花源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情景相似。密縣縣衙博物館密縣縣衙始建于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毀于元。
密縣漢墓相撲壁畫 日本相撲起源 (3張)
密縣縣衙位于新密市老縣城正中心,座北朝南總占地面積25000余平米。
打虎亭漢墓打虎亭漢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鄭州市西南6公里的新密市,是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東西兩墓并列,距今已有1800多年。這是兩座東西并列的大型東漢墓。該墓于1963年6月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元月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文化遺址編輯河南省新密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溱洧二水左右襟帶、大隗具茨環列為屏,溱洧兩岸古文化遺址密布,莪溝北崗裴崗文化遺址距今約八千多年歷史。在全市范圍內發現有裴李崗文化遺址12處、仰韶文化遺址11處、龍山文化遺址11處,其他還有二里頭和二里崗等文化遺址多處。特別是溱洧二水交匯處的中心區域內,有黃帝古都軒轅丘;有黃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國有熊之墟;有黃帝后裔祝融、鄶人和鄭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鄶國故城和古鄭城;還有夏啟建都的新寨遺址;西周密人建國的密國都城;炎帝時補人建都的補國城,這些大小帶有都邑性質的古城址共有11處,形成一個引人注目的古都群。古城寨遺址新密古城寨遺址就是黃帝古都軒轅丘。位于新密市曲梁鎮大樊莊村溱水東岸,城址面積17萬平方米,城墻內外有護城河,城內中心位置發現有大型宮殿基址和廊廡式建筑,2000年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古城寨遺址與新寨遺址一起,被國家啟動的大型文化建設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選定為四個重點研究項目。新寨遺址位于鄭州新密市城東23公里處劉寨鎮新寨村。遺址面積約70萬平方米。北部為龍山文化晚期遺存,中部和南部為二里頭文化遺存。1979年3~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試掘。該遺址包含有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遺存,龍山文化窖穴有圓形、橢圓形和袋形三種,直徑為2~3米,深為0.9~1.8米。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有深腹罐、鼎、甑、盆、碗等;石器較少,僅有刀、錛和石鏃等。補國城補國,上古封國。其地原為補部落人居住,夏朝建立,遂以原地相封,故名補國。其舊址在今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鎮打虎亭村北補子廟西南。范圍相當于今河南新密市西南部和登封市東部。鄶國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新密市東35公里處曲梁鄉樊莊東古城角寨村。西周鄶國都城遺址。鄶國于春秋時被鄭武公所滅。鄶國故城沿用很久,1860年在古鄶城的舊址上切削加高?,F有城墻高約5~7米,下層2~4米為西周鄶故城舊址。城呈長方形,東墻長330米,西墻瀕臨溱水,長336米,南墻長435米,北墻長442米。有熊之墟根據戰國以來的文獻記載,特別是晉以來的相關史志,都記有新鄭為有熊之墟,而又與新鄭境內的有關傳說和考古資料相印證,新鄭為有熊之墟是可信的。 祝融之墟祝融之族活動地域最早在豫中的嵩山地區,其范圍包括今新鄭、新密、登封、鄭州一帶。
名玉之鄉編輯新密市是中國著名的密玉產地。密玉在古時即被開發利用﹐多用來制作煙嘴﹑手鐲等小件。助泉寺玉礦一九六0年曾經發現過一塊高一點二八米﹑重一點三五噸的大玉﹐由上海玉雕工人雕刻為“中國登山健兒登上珠穆朗瑪峰”工藝品﹐受到中國領導人稱贊﹐現被列為國寶﹐保存于上海博物館。幾十年來﹐密玉多用于生產小型玉器和首飾﹐尤其是綠色密玉生產的飾物或藝術品﹐深受中外人士喜愛
歷史名人編輯東漢大司徒侯霸明代工部尚書靳于中清代著名詩人錢九韶當代著名地質學家谷德振著名數學家侯振廷著名醫學家馬德水民間文學理論家張振犁
特色風味編輯大隗的荷葉餅、馬永信牛肉、燉甲魚,米村街鹵肉、米村礦南井燒雞、新農村虎皮辣椒、虎百漢燴面,老城桑記丸子湯、老城炒面、老城酥肉,老城灌湯小籠包青屏山后燉柴雞,袁莊手工豆面條,岳村白石坡燴面、燒羊肉,來集趙坡鴻雁餐館排骨酥肉、條子肉,牛店李灣烤魚、野兔等野味,動物園山后農家院的炒菜雞,秘制鹵肉,農業路帖老太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