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隸屬于湖南省邵陽市,位于邵陽市北部,湖南省中部,介于邵陽盆地和新漣盆地之間,地勢南高北低。資水縱貫全境。地理坐標為東經111°8′~111°5′,北緯27°15′~27°38′。東北靠漣源市,東南鄰邵東縣,南鄰邵陽市區和邵陽縣,西毗隆回縣,北連新化縣、冷水江市??h政府駐釀溪鎮大新街70號。新邵縣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2012年)??側丝?11136人(2012年)。轄11個鎮4個鄉。 2012年,新邵縣完成生產總值8.59億元。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52年新邵縣有319個鄉、鎮。2000年,新邵縣轄10個鎮、5個鄉:釀溪鎮、寸石鎮、巨口鋪鎮、龍溪鋪鎮、嚴塘鎮、坪上鎮、陳家坊鎮、雀塘鎮、新田鋪鎮、潭溪鎮、大新鄉、小塘鄉、太芝廟鄉、迎光鄉、潭府鄉。2005年,新邵縣轄10個鎮、5個鄉,659個村、25個居委會。
區劃詳情
截止2012年,新邵縣轄11個鎮:釀溪鎮、嚴塘鎮、雀塘鎮、陳家坊鎮、潭溪鎮、寸石鎮、坪上鎮、龍溪鋪鎮、巨口鋪鎮、新田鋪鎮、小塘鎮,4個鄉:潭府鄉、大新鄉、迎光鄉、太芝廟鄉。651個行政村,28個社區(居委會)。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新邵縣總戶數為23.4萬戶,總人口811136人,常住人口749035人,其中:城鎮人口209041人,鄉村人口539994人。年內出生人口8077人,出生率10.81‰;死亡人口2741人,死亡率3.6‰;自然增長率為7.21‰。
民族
截至2005年,新邵縣民族25個,總人口739159人,其中漢族人口占99.75%。新邵縣少數民族按人數多少排列為:回族865人,苗族528人,土家族281人,侗族179人,布依族69人,滿族40人,僳僳族38人,壯族36人,彝族34人,土族32人,維吾爾族22人,藏族19人,水族15人,佤族12人,瑤族11人,朝鮮族9人,怒族7人,納西族6人,哈尼族6人,白族5人,傣族、畬族、仫佬族各2人,黎族1人。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新邵縣是湖南省地理中心縣,位于湖南省雪峰山脈東側,資江中上游,邵陽盆地和新(化)漣(源)盆地之間。地理座標為東經111°8'~111°50',北緯27°15'~27°38'。南抵邵陽市區和邵陽縣,西接隆回縣,北靠新化縣、冷水江市,東北緊連漣源市,東南毗鄰邵東縣,與7個縣、市接壤,縣境線長358.94公里。東西68.6公里,南北43.6公里。新邵縣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2012年)。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截至2005年,新邵縣土地總面積為1762.86平方公里,約合264.43萬畝,減少1.52%。其中農耕地53.13萬畝(含水田41.20萬畝),占20.08%;后備耕地2.4萬畝,占0.91%;園地6.19萬畝,占2.34%;林地123.53萬畝,占46.72%;草地8.16萬畝,占3.09%;水域10.28萬畝,占3.9%;難利用地15.03萬畝,占5.68%;非農耕性占地45.71萬畝,占17.28%。
礦產資源
2011年,新邵縣金、鎢、鉛、鋅、銅、鎘、銀、硫鐵礦及石灰巖保有儲量居湖南省第一,銻居第二。1995年境內蘊藏礦產資源總潛在價值達8899.67億元,按年采千分之一計,年礦產值可達8.8億元。至1995年縣境共發現礦種33個,其中有色金屬有金、銀、銅、銻、鉛、鋅、鎳、鉻、鈷、鎢、鉬、汞等;黑色金屬有鐵、錳、釩;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半煙煤、煙煤、石煤;非金屬礦有石灰石、花崗巖、白云石、硅石、重晶石、大理石、陶瓷土;化學工業礦有硫、磷、鉀、砷、維尼龍石灰石等。新邵縣有礦區(點)139處,其中大、中型礦床15處,礦點108處。有開發價值或前景的33處。
水資源
2011年,新邵縣地表水資源總量13.7222億立方米,其中縣境地表徑流量12.3017億立方米,客水1.3877億立方米,資水過境水機電提水量328.45萬立方米。境內河流69條,屬資水水系63條,流域面積1591.1平方公里,地表水總量11.11835億立方米;湘江水系6條,流域面積171.9平方公里,地表水總量1.18335億立方米。新邵縣多年平均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7.0752萬千瓦,其中資水干流12.188萬千瓦,占71.4%;石馬江1.9892萬千瓦,占11.6%;龍口溪河0.7379萬千瓦,占4.3%;麻溪河0.3517萬千瓦,占2.1%;龍山河0.4199萬千瓦,占2.5%;其它河流1.3884萬千瓦,占8.1%。新邵縣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11.448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67%。其中資水干流9.5萬千瓦(筱溪電站7.5萬千瓦,曬谷灘電站2萬千瓦),石馬江0.813萬千瓦,麻溪河0.16萬千瓦,龍山河0.1875萬千瓦,龍口溪河0.653萬千瓦,其它河流0.1345萬千瓦。
動植物資源
2011年,新邵縣植物資源有被子植物243科868種,含喬木86科336種,灌木50科147種,藤木19科41種,草本88科344種;裸子植物7科42種,主要有馬尾松、黃山松、華山松、油松、雪松、黑松、杉木、柳杉、水杉、池杉、落羽杉、柏木、側柏、云柏、羅漢松、三尖杉、銀杏等;還有蕨類植物、菌類植物(蘑菇、草菇、平菇、金針菇、木耳、茯苓、靈芝等)以及苔蘚、藻類等植物。新邵縣自然植被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并有部分熱帶林成份。隨著海拔高度變化,植被垂直差異明顯。除農業植被外,主要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灌叢,草叢8個群落類型,9個群系型,24個群叢。原始植被無存,分布上的連續性與完整性被打亂,相互參雜,群落界限不很明顯。新邵縣在動物地理區劃上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野生動物資源生態分類屬中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種類繁多。截至2011年,脊索動物中:哺乳類有7目18科33種。鳥類有12目29科66種。爬行類有3目10科84種。兩棲類有2目7科。魚類有7目16科89種。節肢動物中:昆蟲有13目74科206種。蛛形類有16科32種。還有蝦、蟹等甲殼類,蜈蚣、百足蟲等多足類動物。環節動物中常見有蚯蚓、水蝗、山蝗等。軟體動物有4目10科。主要有園田螺等10余種螺。園頂蚌、背瘤蠣蚌、背角無齒蚌、河蜆、湖蛛蜆、蝸牛、大蝸、蛞蝓等。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新邵縣完成生產總值859086萬元,比2011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357萬元,比2011年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336455萬元,比2011年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286274萬元,比2011年增長16.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1514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7.5:39.2:33.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2 %、45.2%、45.6%。